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
第一编心理学研究基础第一章心理学与科学1.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具有不同分析单位以及既重视内省也重视客观观察的学科。2.一般人探索世界的常用方法归纳起来有常识、传统和权威三种。3.系统性、重复性、证伪性和开放性是科学研究的四种典型特征。4.心理学研究主要包括5个基本步骤:(1)选择课题和提出假设;(2)设计研究方案;(3)搜集资料;(4)整理和分析资料;(5)解释结果以及检验假设。5.科学研究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多视角、公开性、可争辩性以及科学研究无禁区四个方面。6.以人为被试的研究的伦理规范主要包括知情同意、保护被试以及保障退出自由与保密。第二章选题与抽样1.心理学研究课题可以有多种来源。主要的来源是:(1)对日常生活的观察;(2)实际的需要;(3)理论;(4)研究文献的提示;(5)技术发展的推动等;也可以是这些来源的某种结合。2.好的研究问题应该具备4个基本特征:(1)问题是切实可行的;(2)问题是清楚的;(3)问题是有意义的;(4)问题是符合道德的。3.文献是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知识的一切材料的总称。心理学文献就其保存方式可分为纸质文献和互联网文献。纸质文献的常见类型有图书、期刊、会议和学术论文等。4.查阅文献常用参考文献查找法、检索工具法。检索工具法分为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5.取样和选题的关系密切,要依据课题的性质和研究结果的概括程度来选择被试。取样的方法很多,根据是否按随机原则进行操作,取样可分为两类:非随机取样和随机取样。6.简单随机取样又称纯随机取样,即对研究总体单位不进行任何分组排列,只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中抽取一定的样本,以使总体的每一个样本都有被同等抽取的可能性。分层随机取样,也称比率取样、分类取样和分组取样,是按照总体已有的某些特征,将总体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每个部分叫一个层或一个子总体),然后在每一个层或子总体中进行简单随机取样。7.系统取样,又称等距取样或机械取样,是以某种系统规则来选择样本的方法。聚类取样,又称整群取样,是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如班级、地区)划分为若干子群体,每个子群体作为一个取样单位,用随机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子群体,将抽中的子群体中的所有单位合起来作为总体的样本。8.多段取样,也称多级取样、分段取样,先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如学校、地区)分为若干层(组),称为第一层,然后从这一层中随机抽取出几个层作为第二层,依次类推,直至从最后一层中用随机取样的方式中抽取出一定数量的样本作为研究所需样本的取样方法。9.方便取样:也称偶遇取样,研究者选择在方便的时间和地点将所遇到的人作为研究样本的方法。立意取样,也称主观取样、判断取样,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如对总体构成要素和研究目标的认识,主观判断选取可以代表总体的个体作为样本。10.定额取样,也称配额取样,是按特定的标准(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教育背景等)将总体中的个体分为若干类或层,然后在各层中取样。滚雪球取样,是先从总体中合适的调查对象开始进行调查,再通过他们得到跟多的调查对象,就像滚雪球一样。第三章假设与解释1.范型是指看待问题的基本角度或框架。它为研究者提供观察事物的基本方式和信念,决定或影响着研究者所选择的研究内容、方法、策略和所提出的理论。在心理学中主要的研究范型有生物学范型、心理动力范型、行为论范型、人本论范型和认知论范型。2.归纳式理论是进行质的研究的研究者通常采用的理论建构方式。演绎式理论是运用演绎的逻辑,采用假设检验方式获得的理论。3.心理学研究中的概念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操作性定义的概念,另一类是心理学家“发明”出来的尚无操作性定义的概念。操作性定义是一种规定,是根据一组产生被定义事物的操作所下的定义。那些具有操作性定义,可以用量化的方法加以测量并赋予两个或两个以上值的概念就是变量。4.刺激变量简称S变量,是指已知的对有机体反应发生影响的刺激条件,包括研究者可以操纵和控制的环境特征。机体变量也称为被试变量、属性变量,一般是指被试本身对行为反应有影响的特征。反应变量指由刺激引起的有机体行为的任何变化。有机体对刺激的反应时多种多样的,人对刺激的行为反应可以分为言语行为反应和动机行为反应。5.自变量指在实验中被实验者加以操纵的变量。因变量是在实验中被试对刺激作出的反应,也就是实验者观测和记录下的随着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被试行为反应值。控制变量是指在实验中实验者需要通过保持恒定等方法使其中立化的潜在变量。6.假设是指科学研究中任何一种对某些问题做出尝试性解释的陈述。备择假设可称为研究假设,是陈述变量间所期望的关系,通常是研究者期望证实的假设;虚无假设亦称无差假设、零假设、原假设,是陈述变量间没有关系或差异,是根据样本统计量决定予以拒绝或接受的假设,常以H0表示。定向假设是对变量关系的方向有所示意的假设;非定向假设是对变量关系的方向没有示意的假设。实验假设是对变量间因果关系的猜测性陈述;非实验假设是对变量间相关关系的猜测性陈述。7.决定论逻辑默认个体的心理与行为主要是由其不能控制的因素决定的,需要不断的探究现象背后复杂的因果链条。通则式的解释逻辑力要求找出能够对某一类现象进行解释的一个或少数几个因素。8.变量间有两类基本的关系。一是相关关系,即变量在发展变化的方向与大小方面存在关联。二是因果关系,即一个变量是另一个变量的因,另一个变量是结果。9.判断因果关系的三条标准是:(1)变量发生在时间序列上是前因后果。(2)两个变量之间有实证的相关。即要能够实现观测到两个变量之家有稳定的共同变化关系。(3)两个变量间的实证相关不因为其他变量的存在而存在。第四章测量1.测量是一个为确定某个特定分析单位的特定属性值的过程。包括定名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和比率测量。2.定名测量是把事物的属性归于不同类别的测量。定序测量是对事物的等级和顺序的测量,是对一系列事物进行排序。定距测量是对事物的数量差别和间隔距离的测量。比率测量是对事物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测量。3.测量的效度是指测量得到的记分是否反映了欲测的特征及其程度。包括内容效度、准则效度和结构效度。4.内容效度是指测量在多大程度上包含了预测的内容范围。准则效度是以测验分数与作为外在标准的效标行为之间的关联程度来表示的一种效度。结构效度是测验对某种理论构想或特质所能体现测量的程度。5.内部效度是研究变量(处理)被精确估计的程度,也就是研究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关系的确定程度。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有历史、成熟、统计回归、被试亡失、被试特征、研究工具的使用、测验、主试与被试的交互作用等。6.外部效度就是将测量结果推广到研究外情景的程度,即测量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有实验条件的人为性、实验处理的多重性、被试取样的代表性和测量工具的局限性。7.信度是测量的可靠性程度,表现为测量数据和结果的稳定性和测验内容的一致性。检验信度的方法有并行法和重复法。8.误差就是对正确的偏离。测量误差是一种因测量手段的偏差所造成的常误。误差可能是偶然性的,也可能是系统性的。第二编心理学研究设计第五章真实验设计1.实验研究是心理学研究中探寻因果关系最有效的方法。2.根据随机化原则选取并分配被试,有效地控制无关因素的干扰,操纵自变量的变化,并精确地测量因变量的实验设计称为真实验设计。3.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只有一个自变量(因素)并采用随机化的方法分配被试到各个实验处理的实验设计。4.根据自变量水平的多少,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设计可分为两等组模型和多等组模型;根据有无实验前测,可分为后测模型和前测后测模型;根据是否进行配对分组,可分为随机等组模型和随机配对等组模型。5.多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是指研究者在同一个实验里同时操纵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并把被试完全随机分配到各个处理中的组合中,以观察自变量以及自变量之间交互作用效果的实验设计。包含两个以上自变量的多因素设计一般称为多因素设计或析因设计。由于多因素的实验设计可以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因而可以获得比单因素实验更多的信息。6.随机区组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区组内的被试差异(或环境因素)尽量减小,而使区组之间的差异尽量大。每种实验处理出现在每个区组中,这样区组之间的差异并不影响各实验处理之间的差异,区组之间的差异可以从误差项中剔除。7.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要求把被试分为不同的区组,每个区组接受一个因素各个水平的实验处理。并且假设区组变量和实验变量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8.多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要求把被试分为不同的区组,每个区组则接受两个以上因素的各个水平组合的实验处理,并且假设区组变量和各个实验变量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第六章准实验设计1.准实验设计师介于真实验设计和非实验设计之间的一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不需要运用随机化原则和方法来选择和分配被试,需要严格的操纵自变量和控制无关变量,因而适合更广泛的研究目的。2.单组准实验设计包括时间序列设计和相等时间样本设计。3.时间序列设计是指对一组被试进行周期性的一系列观察,并在测量的这一时间系列呈现时间处理,然后观测呈现实验处理后的一系列观察结果,并将这些结果与实验处理前的一系列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而且推断实验处理是否产生结果。4.相等时间样本设计是指对一组被试选取两个相等的时间样本,在其中的一个时间样本中出现实验变量,在另一个时间样本中不出现实验变量实验设计。5.多组准实验设计主要包括不等组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不等组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时间序列设计和平衡设计。6.不等组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是,研究者不能按随机化原则用等组法来分配实验组和控制组时的情况下,或不能用随机确定实验组和控制组时,采用一种准实验设计类型。7.不等组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时间序列设计,采用了未经随机分配不相等组的实验组和控制组,并在实验中对被试组进行一系列的前测和后测。8.平衡对抗设计又叫轮换设计或拉丁方设计,该设计使不同实验条件出现的先后顺序轮换,使情境条件以及先后顺序对各个实验组的机会均等,抵消由于实验处理的先后顺序的影响而产生的顺序误差。第七章非实验设计(I)1.非实验设计通常是一种描述性或相关性的研究策略,用于识别和检验自然存在着的变量及其相互关系。非实验设计由于不能满足真实验设计所要求的随机选择和分配被试的基本原则,又不能主动操纵自变量和有效地控制无关变量,所以非实验设计很难有效地推断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但非实验设计可以使研究者对各种变量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作出因果关系的假设,并在后续的实验研究中检验这种假设,因此非实验设计也是真实验设计的组成部分或重要元素,也称前实验设计。2.非实验设计一般包括单组后测设计、单组前测后测设计、固定比较设计和事后回溯设计等几种类型。3.单组后测设计是指,在实验设计中只有一组被试,只实施一种实验处理,然后通过后测得到该组的后测成绩。4.单组前测后测设计是对单组后测设计的一种改进,在实施实验处理前后分别对被试组进行观测。5.固定组比较设计也称静态组设计或整组比较设计,该种设计采用实验组和控制组两组被试,但是这两组被试的形成并不是研究者根据随机化的原则和方式,而是在实验前就已经存在的。6.事后回溯设计是指所研究的对象是已经发生的事件,而且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不需要选择与分配被试,也不需要设计实验处理或操纵自变量。而是通过观察存在的条件或变量,将这种已经自然发生的自变量与某种可能的结果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从中发现某种可能存在的变量间的关系。7.事后回溯设计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即相关研究设计和准则组设计。相关研究设计是从一组被试收集两组数据,来阐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属于正相关、负相关或是零相关。准则组设计要求研究者通过确认某些被试(准则组)具有一种状态的特质,而另一些被试(非准则组)不具有这种状态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去追溯可能存在的原因。第八章非实验设计(II)1.访谈研究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的交谈来收集有关对方心理特征与行为的数据资料的研究方法。它是心理学研究中运用最广泛的研究方法之一。访谈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有访谈目的的确定、访谈问题形式的设计、回
本文标题: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557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