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全区食品安全建设三年规划(最新)
全区食品安全建设三年规划(最新)为扎实推进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保障全区人民群众食品消费安全,根据X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印发X年度考核县区(开发区、新区)政府(管委会)食品安全工作细则的通知》(X食X字〔X〕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参与X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现状与形势近年来,全区食品安全工作全面加强,监管能力大力提升,市场秩序不断好转,安全形势稳定向好。但同时,我区食品安全的不利因素依然存在:一是食品安全现状有待改善,食品产业低、小、散的状况未发生根本改变;二是监管执法力量有待提高,管理制度、执法规范等方面亟待规范化和标准化;三是产业基础相对薄弱,食品生产经营主体量大面广,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低,市场秩序尚不规范、信用体系尚不健全。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X精神,紧扣“四个最严”和“四有两责”的要求,从人民健康着想,从基本食品着手,从保障体系着力,加快推进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持续提升我区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促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打造“食安X”品牌,为保障全区人民群众食品消费安全,参与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二)基本原则1.坚持监管为民、服务发展原则。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食品安全治理建设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满足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的基本需求,全面提高食品质量水平,促进全区食品产业健康发展。2.坚持依法治理、科学监管原则。落实“四个最严”,推进法治化建设,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程的监管制度,完善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实现食品各环节的全程动态监管、有效规范监管。3.坚持改革创新、标本兼治原则。改革完善食品监管机制,结合信息化建设,创新监管措施,推进信用体系建设,逐步解决影响食品安全的深层次问题。4.坚持协调发展、统筹兼顾原则。改善基层执法条件,提升基层队伍素质,加强监管平台建设,实现全区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的统筹协调发展。5.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共治原则。坚持政府主导,落实“四有两责”的属地管理责任,落实监管部门的监督责任和相关部门的管理责任,强化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主体责任,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建设,构建政府监管、法治保障、企业自律、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食品安全共治格局。三、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经过三年努力,全面建立严密高效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食品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广大群众食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显著提升。(二)具体目标1.食品安全监管全面加强。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和监管责任,加强全程风险控制,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切实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到X年,全区大中型餐饮企业、学校、养老机构食堂等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实施率达100%,餐饮企业“明厨亮灶”率达70%以上,学校食堂参加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率达90%以上,力争实现重大活动餐饮安全“零事故”,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率达100%,公众食品安全满意率达80%以上。2.食品安全监督全面强化。食品检验量达到每年4份/千人。其中,主要针对农药、兽药残留的食品检验量不低于每年2份/千人,食品检验总合格率达98.5%以上,食品相关产品抽检总体合格率达96%以上,食品监督抽检问题处置率达100%,食品监管信息公开率达100%。3.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全面提升。加强各乡(镇)、各部门领导班子、行政执法队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食品安全“四有两责”落实率达100%,基层监管执法人员按编到位率达95%以上,食品监管人员中专业人员占比70%以上,基层监管执法机构规范化建设配备率达100%,夯实食品监管基础,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四、主要任务(一)健全监管执法体系1.落实属地管理责任。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食品安全工作经费列入区财政预算,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切实落实“四有两责”属地管理责任。建立完善对各乡(镇)政府、各相关部门的约谈和责任追究制度,细化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健全对各相关部门和乡(镇)政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评议考核制度。2.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按照“地方党政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属地和行业共同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区、乡(镇)两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建设,健全食品乡(镇)、村(社区)食品安全协管责任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形成紧密衔接、高效运转的食品安全工作格局。3.合理划分监管事权。根据《X市食品监督管理事权划分意见》合理划分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及其基层分局行政审批、抽样检验、广告监测与管理、应急处置、日常监督检查、专项整治、投诉举报处理、行政处罚、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等事权,动态调整并公开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二)提升监管能力1.加强监管工作信息化建设。以“智慧监管”平台建设为契机,探索监管大数据管理,完善监管信息化建设,提升监管效能。坚持关口前移,深入开展食品生产企业分级分类监管,以肉制品、食用油等为试点品种,大力推行过程监管,全面推行食品流通“一票通”制度,探索建设食品安全电子追溯体系。综合运用日常巡查、监督抽验、打假治劣、召回退市、行政约谈等手段,推动监管规范化、痕迹化,适应监管新常态。2.加强技术体系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基层分局食品快速检验检测室项目建设,以构建第三方承检机构为主体、乡(镇)快检为补充、企业实验室为基础的现代技术体系为目标,督促农贸市场、大型超市等流通企业加强快检设备配备建设工作。3.加强基层监管所标准化建设。按照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印发X省基层市场和质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规范化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X工商办字〔X〕26号)要求,加强区市场监管机构及基层分局的办公设备、执法装备、检验检测设备、执法车辆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加大投入配套力度,抓好基层人员配备、执法车辆、执法装备、应急处置设施等急需配置。4.加强稽查执法规范化建设。通过招录、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强化基层监管执法队伍。加强政风、行风建设,规范执法程序。突出一线监管人员执法、市场协管员监督能力培训,不断提升队伍监管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强化执法监督,着力建设一支勤奋务实、专业精干、廉洁高效的食品监管队伍。5.加强风险监测能力建设。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工作机制,完善风险评估制度和规范,理顺风险评估工作机制,推动风险评估与安全监管有效衔接。建立部门间数据信息共享机制,提高风险评估能力。根据省市统一部署,构建区、乡(镇)、村(社区)一体化的基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体系,提升全区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6.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建立重大信息直报系统和应急信息平台,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适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指挥系统。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应急指挥体系和应急队伍,完善食品安全事件跟踪、督查、处理、回访和重大事故责任追究机制,进一步强化食品药品安全舆情监测机制。(三)依法依规严格监管1.严格依法治理。坚持依法严厉打击群众反映强烈、危害性大的食品违法犯罪行为。突出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品种,继续开展食品安全畜禽水产“两禁一超”“餐桌污染”治理、农村食品安全治理“清源、净流、扫雷、利剑”等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对食品“四小”行业场所的综合治理。2.强化全程监管。强化食品全过程无缝监管,切实规范生产经营使用行为。加强食用农产品源头治理,开展土壤等产地环境和污染状况监测,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推进畜禽定点屠宰管理。加强餐饮服务环节监管,继续实施“洁厨亮灶”工程,深入推进小餐饮单位提升整治工作,继续在城区打造3条以上餐饮示范街,做好重大活动期间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严厉打击餐饮用具集中消毒环节中的违法行为。加强食品流动摊贩监管,创新推行流动摊位“驾照式”管理模式,引导摊贩进场有序经营。3.强化日常监督检查。认真落实日常监督检查责任,按“双随机、一公开”要求,组织开展食品监督检查,全面落实风险管控措施,深入实施风险分级监管、风险研判和风险等级评定,逐步实现检查项目全覆盖,防范区域性、系统性、行业性风险。4.统筹开展抽样检验。统筹安排全区食品安全检验监测任务,提高抽样检验的覆盖面、有效性和针对性,全区食品检验量不低于4份/千人·年。继续加大食品检验监测力度,提高检验监测覆盖面,对蔬菜、水果、畜禽肉类、水产品、乳制品等高风险产品每月抽检1次,其它较高风险产品每季度抽检1次,低风险产品每半年抽检1次;在检验项目上,重点突出农兽药残留超标、非法添加、致病菌和重金属污染等安全指标。到X年末,食品安全日常检查、飞行检查(突击检查)发现问题处置率达到100%,对监督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处置率达到100%。加强抽检结果分析运用,规范问题样品核查处置。健全抽检信息定期发布机制,加大抽检信息公开力度。5.推进源头监管。以婴幼儿配方食品、肉制品、乳制品、食用植物油、白酒等食品为重点,督促和指导食品生产企业依法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切实落实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追溯协作机制,实现食用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追溯管理,完善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公示制度。(四)加强应急处置规范舆情监测处置,正确把握舆情导向。修订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应急操作手册,健全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加大应急装备建设投入,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完善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合理引导公众预期。完善风险隐患排查、集中治理、闭环管理机制,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严格报送食品安全事故(事件)信息,食品监督抽检问题处置率达100%。(五)推进社会共治1.严格落实监管责任。严格实施食品安全“三级监管”责任体系规定,区监管部门切实履行职责,推动“党政同责”的食品安全责任落地。完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积极推进联席会议、综合执法、绩效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健全跨部门的食品安全信息通报、联合执法、行刑衔接、隐患排查、事故处置等协调联动机制,推进食品安全综合治理,切实提高综合协调的有效性和权威性。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平台建设,完善行刑衔接机制,推动信息共建共享,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待“舌尖上的威胁”,持续保持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2.强化企业责任主体。推广实施企业安全风险法人代表约谈制度,全面落实学校食堂配餐制度,扩大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面,到X年,规模以上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投保食品安全责任险达80%以上。强化企业责任意识,公开监督检查、行政处罚信息,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3.强化信息公开和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完善信息公开管理办法,推动食品安全相关行政许可、抽样检验、监管执法、行政处罚信息全面公开。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开展信用等级评价,初步建成信用信息数据库,完善信用分级管理,推动信用信息异地和部门共享,促进行业信用状况与市场挂钩,对企业失信行为实行惩戒。4.构建多元参与格局。建立社会宣传教育引导机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引导作用,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活动,加强各村(社区)食品安全工作站和科普宣传站建设,强化舆情监测,发挥专家学者作用,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落实有奖举报制度,接受各方参与和监督。规范公开监管信息、行政处罚信息,保障公众知情权、监督权。积极开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发挥探路引领作用。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发挥社会组织在食品安全社会综合治理中的服务功能,引导和约束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构建政府、企业、社会齐抓共管的食品安全共治格局。(六)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1.完善投诉举报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健全完善有奖举报制度,对符合条件的举报人及时兑现奖励。健全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的快速受理、高效处置机制,严格投诉举报受理、处置、反馈时限
本文标题:全区食品安全建设三年规划(最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577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