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申论第一、二章主要内容第一章申论应试方法第二章申论真题解析第三章申论热点分析及相关考点预测第一章申论应试方法第一节申论考试的特点及其结构第二节申论应试方法之一:阅读材料第三节申论应试方法之二:概括材料第四节申论应试方法之三:提出对策第五节申论应试方法之四:进行论证第六节申论应试的注意事项第一节申论考试的特点及其结构一、什么是申论二、申论的时间和试卷结构三、申论考试的特点四、申论与传统作文的区别五、考察考生的五大能力一、什么是申论申论是一种能力考试,主要通过应考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二、申论的时间和试卷结构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试卷结构第一部分:注意事项:解释申论、考试时限等。第二部分:给定材料:6000字左右。分段;凌乱。第三部分:申论要求:作答要求、字数等。申论作答部分一般的命题形式:一般是三部分:1、概括资料2、提出对策3、进行论证(申论)三、申论考试的特点(1)模拟国家行政机关工作的特点申论考试不是简单的写作考试,而是对给定材料、事件或问题有所说明,发表见解、提出建议或对策,并进行论证;考察对信息的筛选提炼、加工整理、综合分析和一定的文字表达等能力。(2)给定材料是“半成品”给定材料往往是“半成品”,但主题内容往往较明确;编排顺序、条理性较差;材料中观点可能并不一致。(3)主题结合当年的社会焦点、改革难点、政策热点,具有热门性、易谈性、普遍性、非专业性、非政治性。材料多来自互联网、媒体,一般是近一年来的热门话题。(4)全部为主观性试题答案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以问题为主,以理论为连接。申论考试从来就没有标准答案。技巧和素质的提高要同时进行。(5)思维逻辑性占一定分值依照思维逻辑过程的标准来给分,而不是结论的正误。四、申论与传统作文的区别1.角色变化:准公务员的身份(对策不能太虚)2.语言不同:论证论述是重点3.对政治的敏感度不同:必须百分百结合国家政策4.维护的利益不同:一定要站在政府的立场上说话,不能为行政相对人鸣不平,如:2001年PPA的范文“为康泰克鸣不平”五、考察考生的五大能力:1、阅读理解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快速阅读材料,排除无用信息和干扰信息,迅速找到文章主旨。2、综合分析能力:针对所有社会问题,提出万能利益分析法则。3、提出问题能力:巧妙使用设问句,引出社会问题。4、解决问题能力:针对所有社会问题,提出万能对策。5、文字表达能力:使用万能句型,短时间内提高文章的表述能力。第二节申论应试方法之一:阅读材料一、阅读理解的原则二、阅读理解的方法一、阅读理解的原则1、时间原则申论考试一般提供5000-8000字左右的材料,阅读时间控制在40分钟左右为宜,实战经验表明以30分钟为最佳,因为申论考试看似时间宽裕,实则也很紧张,且每次作答前都要草拟提纲,这实际上是二次阅读,可补充一次阅读中没弄清楚的地方。2、整体把握的原则申论阅读往往涉及很多材料,如何从总体上把握这些材料,并依此进行分析得出这段材料要说明的中心问题,这是申论考试的关键。只有全面掌握了材料,才可能全面概括材料,挖掘材料的主旨,制定全面、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对策,进而对问题进行论证。整体感——阅读中抓线索的方法和角度政治线索经济线索人本线索科技线索3、“问题意识”原则带着问题读材料:(1)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3)问题的表现是什么(4)问题的根源是什么(5)问题的对策是什么4、筛选性原则申论考试的材料虽然庞大杂乱,但并不是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信息都是有用的,这其中可能包含着许多迷惑信息、多余信息。因此我们要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材料的信息进行筛选,否则很容易陷入误区。二、阅读理解的方法1、先审题2、三遍阅读及分工(30-40分钟的时间)第一遍:细读。圈点画线、边注眉批、把握关键句,初步理清脉络、概括段落大意第二遍:略读。强化材料的整体感和关联性,对已有的关键信息进行加工,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三遍:略读。在概括段落大意的基础上,对材料逻辑性地分门别类,归纳和系统化概括(概括)3、略读与细读(1)略读:作为辅助说明的数字、表格与图表;过程的描述(2)细读:1)官员、有关部门的观点;2)法律法规、国家政策等;3)不同观点的比较;4)事件的原因、结果、影响。(3)细读:1)关注“因为……所以、虽然……但是、不但……而且、然而、同时、于是、其实、实际上、还……”等关联词后面的内容;2)关注“根源、危害、体制、法律法规、领导、监督、落实、经验教训”等句子的内容;3)关注“经调查、资料显示、指出、认为、看出、反映、据报道、初步推断”等句子的内容。4、段落的分析与概括(段落大意)(1)第一种:找关键句常在段首,或以总结形式出现在段尾,有时在段落中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2)第二种:总结段落内容没有关键句,只是将信息罗列,要通过内容分析,归纳其思想或主旨。第三节申论应试方法之二:概括材料一、总结概括类考题的应试方法二、总结概括类考题的高分标准一、总结概括类考题的应试方法总结概括类考题一般在申论问题的第一问,它要求考生对材料的内容进行概括、提炼,得出材料主要的内容和观点,提纲挈领地体现出原材料的精髓。(一)总结概括类考题的一般方法1.删减要素的方法2.分类归纳的方法3.透过表面,分析本质的方法4.抓住关键句的方法(二)总结概括类考题的类型:一般概括(资料的归纳)抽象概括(资料的提升)定义概括(揭示概念的内涵)1、一般概括(资料的归纳)包括概述观点、概述现象等,指的是概括出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涵盖几个方面、几个层次,或者是材料反映的内容包括几方面意见、争议。方法:(1)划段落关键句或总结段落内容(第1遍阅读中进行)(2)思考、罗列各段落大意(第2、3遍阅读中进行)(3)分类归纳、合并同类项:a.横向原则——“并列”或“对立”。b.多层次的原则(4)内容的逻辑化、总结概括模式:概括的四个层次:a.资料反映了……问题;资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资料说明了一个重要现象。b.该问题主要表现在……;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c.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主要是以下问题导致了这些现象的发生;d.党和政府、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对这些问题的预防应该是多方面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此类现象的发生……。2、抽象概括(资料的提升)透过表面,分析本质的方法与一般性概括方法的共同点:上面的方法可以通用。与一般概括方法的不同点:比一般概括难度大。找出资料所要反映的问题的实质。技巧:进一步注重整体性原则和问题性原则,抓主线索,综合分析,提升文字背后的主旨和问题实质。3、定义概括(1)定义定义就是对一个东西进行概括。下定义,就是用简短明确的语句揭示概念的内涵。(2)定义的方法实质定义中的“属”+“种”定义,即把某一概念包括在它的属概念中,并揭示它与同一个属概念下的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即“种差”。魔术这种种杂技节目以不易被观众察觉的敏捷手法手段,使物质在观众眼前出现奇妙的变化,或出现或消失,真可谓变化莫测。这种表演常常借助物理、化学的原理或某种特殊的装置表演各种物体、动物或水火等迅速增减隐现的变化,令观众目不暇接,产生奇幻莫测的神秘感觉。魔术广受人民群众的喜爱。魔术是借助物理、化学原理或特殊装置,以不易察觉的敏捷手法,使物体产生奇妙变化的一种杂技。下定义应淘汰“六种信息”:第一,重复、冗赘信息;第二,比较信息;第三,成因、背景信息;第四,描写信息;第五,作用、意义信息;第六,举例的信息。下定义的四条原则定义必须相称:所下定义的外延必须和被定义概念的外延相等,不可“过宽”或“过窄”。定义不能循环定义不能否定定义不能比喻二、总结概括类考题的高分标准1、高分标准(1)概括内容——全面、凝练、深刻、准确(2)言语表达——精简、清晰、准确20分为满分,概括材料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的评分标准大体如下要求好中等差概括要点准确全面13-99-66-0叙述言简意赅,概括性强,有条理4-322-0文面整洁,句子顺畅,标点准确,字迹工整,无错别字根据要求,酌情给分字数为350字左右超字或少字10%以上,酌情扣分2、如何把握概括的要求(1)概括内容:范围大(2)“概括影响”“概括发展趋势”“概括现状”等有具体要求的:范围小些;(3)概括资料中……问题:范围更小,仅就给定资料范围分析其显示的问题;(4)概括主要问题:仅仅就给定的资料范围分析其显示的主要问题,高度概括。(5)概括主旨:与“概括主要问题”的关系第四节申论应试方法之三:提出对策一、提出对策的注意事项二、提出对策类考题的应试方法提出对策类考题考核的核心能力是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针对材料反映的问题,依据个人的知识、阅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理论知识,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对策。一、提出对策的注意事项1.具有针对性提出的政策必须具有针对性,必须是依据材料的主要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而且提出的方案表述一定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2.具有可行性提出的对策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具体要求:(1)要有直接解决问题的政府部门或职能机构解决、落实提出的对策。(2)要有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方法。(3)要考虑解决问题的时效性和必备条件,不要模糊不清、脱离实际,如果在提出对策时忽略主观、客观条件对对策的影响和制约,方案极易失去可行性。(4)择优选择。解决一个问题有多种方案,要选择效果最好的;一些方案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要选择最为可行、成本最低的。3.合情、合理、合法申论考试提供的材料的主旨是明确的,是非标准也一定非常清楚,或者经过分析是可以得出正确结论的。考生制定的对策一定要符合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一旦出现存在争议或尚未有定论的材料,就更需要注意这一点。4.符合“虚拟身份”申论考试经常会要求考生以某种假定的“虚拟身份”来提出对策,这时,考生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明确你是站在哪个具体的政府职能部门的位置上来进行决策的,然后才有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否则面面俱到,反而解决不好问题。评卷人评判对策写作的标准1、具有针对性;2、具有可行性:(1)由具体的政府或职能部门解决问题(2)步骤、方法(3)时效性和主客观条件(4)择优选择。3.合情、合理、合法;4.符合“虚拟身份”;5、注意对策的逻辑性。二、提出对策类考题的应试方法1.第一步——分析原因、标本兼治(1)分析资料(2)分析原因要提出切实可行又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就必须清楚问题产生的原因;要提出彻底解决问题的对策就要找到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然后,针对表面原因和根本原因逐一提出对策。(3)构成原因的要素原因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人;政策、法律、法规;经济利益;科学技术;宣传、教育2.第二步——对症下药(1)由“人”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对策:奖励、惩罚;职能部门的决策、执行、监管;思想认识角度;人才、领导者;人的能力、做事方法;宣传、教育等方案。(2)由“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对策:补充、完善;监督、执行;加大宣传、教育等。(3)由“经济利益”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对策:发展生产、提高效益;改进取得经济利益的方法;保证安全、人的问题等等。(4)由“科学技术”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对策:加快、提高科技研发;科学与实际情况结合;人的问题等等。(5)由“宣传、教育”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对策:扩大宣传、加大落实等。3、参考——“常用八条”(1)领导重视、提高认识;(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3)教育培训、提高素质;(4)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制度;(5)组织协调、形成机制;(6)增加投入、依靠科技;(7)加强监管、全面落实;(8)总结反思、借鉴经验(1)领导重视、提高认识·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度·建立和完善引咎辞职制度·把……
本文标题:申论详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588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