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 教师资格证考试之---教师职业道德论
职业道德论3第一章导论一、道德的概念:道德行为是人们具有社会效用的行为应该而非必须如何的行为;道德也就是社会制定或认可的关于人们具有社会效用的行为应该而非必须如何的非权力规范。二、道德的本质:(一)其一般本质:即道德作为一般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性质;(二)特殊本质:即道德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而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性质。其主要表现为,(1)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2)是一种实践精神;(3)其本性是一种必要的恶。三、职业的道德意义职业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负有特定社会责任,具有专门业务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其意义如下:(1)每种职业都意味着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即职责。职业中所包含的“社会责任”,以及由此产生的使命感、自豪感、光荣感,充分体现了职业以及职业行为的社会道德意义。(2)每种职业都意味着享有一定的社会权力,即职权。如何正确运用和恰当行使职业权力,必然更多地联系着从业人员的个体道德和社会的公共道德。(3)每种职业都体现着一定的利益关系。职业是社会整体利益或国家利益、职业服务的公众利益、行业集体利益和从业者者个人利益等几种基本利益的的交汇点、结合部。如何处理好它们间的关系,不仅是职业的责任和权力之所在,也是职业内在的道德内容。(4)每种职业都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对于个人来说,它既是谋生的手段,又是学习和锻炼的机会,通过它,既可以创造服务与贡献的社会价值,也可以实现人生塑造的自我价值。对社会来说,它不仅能实现各种职能、创造各种效益,还能组织社会结构、稳定社会秩序。四、职业道德的原则:职业道德指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所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品质。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及其观念的灵魂。(1)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的人际关系。(2)为人民服务,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3)为人民服务,体现了衡量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五、职业道德的规范:职业道德的规范是在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指导下形成的,调整人们职业活动中的利益关系,判断职业行为善恶的具体标准。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体系:(1)爱岗敬业,勤于职守。(2)尽职尽责,奉献社会。(3)遵纪守法,诚实守信。(4)文明竞争,友好协作。(5)、勤奋学习,熟练业务。六、职业道德的特点与作用1、职业道德的特征(1)调节的范围具有有限性(2)规范的内容具有职业性、稳定性、连续性。(3)具体要求具有层次性(4)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5)作用方式具有一定的权利强制性。2、职业道德的作用(1)能直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是职业的生存条件(3)对从业人员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4)对社会道德风尚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二章教育劳动和教师职业道德一、教育劳动的特点:(一)教育劳动的目的和任务的特殊性。(1)教育劳动的目的是培养人(2)教育劳动的产品具有社会性。(二)教育劳动对象的特殊性。(1)劳动对象的复杂性(2)劳动对象的向师性(3)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三)教育劳动手段和工具的特殊性。(1)教育劳动工具的特殊性(2)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3)教育劳动过程的复杂性(4)教育劳动效果的特殊性。(四)教育劳动人际关系的特殊性。(1)关系众多,组成复杂(2)网络教育与新型师生关系。二、如何理解教育劳动的创造性:(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根本在于他的活动并无固定不变的规范、程序或方法可以套用。这就必须由教师因人、因事、因地、因时制宜地去创造。(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不仅在其规范、程序或方法,在教育教学内容上也必须如此。在劳动过程中,教师首先必须将教学内容完全转变成自己的东西,然后都能准确、流畅地教给学生。(3)教育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塑造完美个性形象的艺术,而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造。(4)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并不否定教师劳动过程中有一般的或普遍的规律存在。这里关键的是要在创造性劳动中,根据具体情况,因人、因事、因地、因时来灵活运用这些规律。三、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及特点教师职业道德是在教育活动中产生,在教育劳动中形成的。它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行为的基本要求。其特点如下:(1)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比其他职业道德更高更全面(2)教师职业道德影响比其他职业道德更深远(3)教师职业道德调节方式更具自觉性。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1)教书育人原则(2)为人师表原则(3)教育公正原则(4)教育人道主义原则二、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基本要求:(1)坚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2)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3)坚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4)坚持以身立教,德识统一三、教育公正原则的确立依据:(1)坚持教育公正原则是社会公正总体原则要求。A、教育公正作为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主要是指教师在评价和处理教育领域或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各种事情时能做到出以公心,坚持原则,公平合理。B、社会公正道德原则在教育领域的贯彻,必然要求教育公正。C、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公正从根本上说就是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所需的价值观念。D、教育公正既是教师本人遵循社会公正原则的要求,也是通过教育,培养具有社会主义社会公正道德规范的,能坚持社会公正道德原则的社会主义事业所需人才的要求。(2)坚持教育公正原则是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保证(3)教育公正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要求。四、贯彻教育公正原则的要求:(1)坚持真理(2)办事公道(3)一视同仁第四章高校师生关系中的道德问题一、师生关系道德调节的具体要求是什么?(1)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2)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个性(3)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4)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二、如何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1)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寻找适当的“切入点”或兴奋点,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都能实现教育的目的。(2)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学生,合理要求学生,满足学生正当要求,客观公平地评价学生,做到教书育人。(3)在确立学生主体观念的同时,更应加强教师主导的作用。应当避免过分地迁就学生和以学生的评价作为唯一标准等片面要求。第五章高校教师集体中的道德问题一、教师集体人际关系的道德调节1、关心集体2、尊重同事3、有益竞争二、教师集体中竞争关系的道德要求:(一)在教师集体中开展竞争的必要性。(1)在教师集体中开展竞争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当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所引发的社会全面转型之中。竞争将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它有利于促使职工群众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大胆创新,提高素质。教师的聘用、晋升是以其对国家贡献大小作为依据。这种客观的利益关系反映到人们的道德认识中,就是以拼搏、进取、个个比贡献的有益竞争。通过竞争,使先进更能发挥才能,处于中间状态的争取先进,后进的经过努力迎头赶上。(2)在教师集体中开展竞争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需要。竞争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依靠竞争去推动发展,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教师之间,教师集体之间只有开展有益竞争,才能提高国家教育水平。(3)在教师集体中开展竞争是促使教师个体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二)以道德的手段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职业道德论3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有利于推进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和激励教师个体奋发向上。(1)竞争的手段必须符合道德。(2)应妥善处理好教师集体中竞争和协作的关系。教师集体的活力、发展的动力以及总体价值的实现固然首先在于竞争机制激励下各个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样也离不开教师集体良好的协作氛围。没有良好的协作氛围,教师之间的竞争就可能背离社会基本的伦理价值体系。(3)教师要有一种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①当前的高等教育正处于改革的进程之中,②高等学校是塑造新型劳动者的场所,而伴随着社会的变体发展,当今社会大学生也是有和经往大学生许多不同的特点。③高等学校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而科学研究所需要的正是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第六章高校教学工作中的道德问题一、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道德要求:(一)确立科学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理念有着自身的鲜明特征:(1)教学对象的主体性。这种教学主体论有两个出发点:①教学出发点是人。②教学的主体是人。(2)教学目标的发展性。①要培养学生健康、丰实的个性。②要激活学生经验,实现知识向智力转化。③要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能力。(3)教学要求的全面性。通过各科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激发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形成学习信念,丰富学生精神世界。二,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1)教师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2)教师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素养(3)教师要掌握教育和心理科学知识。三,提高教育专业能力。(1)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要达到以下几方面要求:①科学性和准确性,②启发性,③形象性。(2)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深刻地理解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恰当地处理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①养成认真钻研教材的习惯。②从整体性、准确性和教育性方面去把握教材③把握教材要步步升华。④把握教材要善于利用相关的研究最新成果和教学资料。(3)教师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其中最主要的有:①对教材的组织加工能力②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③组织学生集体的能力(4)注重全面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内容和要求是:①确立主动性教学的价值追求②建立整体性教学目标模式③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中心设计教学方法系统(5)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涉及两个方面:①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②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主体性强的教学活动,是指具有自觉能动性,科学能动性和科学创造性特点的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以真实为基础的价值判断。当前教学评价的改革应有利于对学生综合本质的评价,有利于考核学生的个性了发展水平,有利于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第七章高校科学研究中的道德问题一、科学研究中的具体道德要求:(一)献身科学,追求真理。这要求(1)高校教师具有对科学的巨大热情,有为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拼搏进取的浓厚情感。(2)高校教师具有艰苦奋斗,锲而不舍的毅力。(3)高校教师要正确看待失败。(4)高校教师要及时修正错误。(5)高校教师在取得的一些成绩之后要防止自满情绪。(二)破除迷信,勇于创新。(1)打破神秘感,克服自卑感(2)反对迷信权威。(三)实事求是,治学严谨。(1)选择研究的课题要有科学价值(2)资料收集要客观、准确、全面(3)在研究过程中,要消除主观上的偏向,要尊重事实,不要先入为主(4)反对学术腐败(5)建立学术规范。(四)配合协作,优势互补。(1)增强合作意识(2)分工协作(3)优势互补。(五)学术民主,提携后辈。(1)创造宽松的学术环境是学术民主的前提(2)开展学术讨论与争鸣是学术民主的关键(3)防止学术垄断是学术民主的保证(4)提携后辈是学术发展的基础。第八章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中的道德问题一、社会服务中的道德要求:(一)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1、对权利的追求应符合道德的“应当”,2、切实履行应尽的道德义务。(1)表现在高校教师作为高校中的一分子,固然要对自己所在的学校负责,也必须相应地担负起对于社会的责任,应当把自己为社会所提供的服务视为回报社会的必要形式,而不应将其视为可以完全凭个人意愿而为的私事。(2)道德义务还表现在高校教师既要将社会服务的过程中视为科学知识和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过程,从而是为大众谋福利的过程。(3)他还应将其视为自己向社会展示美好人格,传播高尚道德的过程。(二)自觉地以道德律令规范社会服务。(三)正确处理岗位主次关系。(四)确立自觉的守法道德。1、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2、处理好法理情的关系3、处理好金钱和道德的关系4、按章纳税第九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一、道德
本文标题:教师资格证考试之---教师职业道德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589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