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卫生防疫技师考试资料
卫生防疫技师考试资料一、名词解释预防接种:是指根据疾病预防控制规划,利用疫苗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由合格的接种技术人员,给适宜的对象进行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以达到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疫苗,省级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群体性预防接种所用疫苗。第二类疫苗:是由公民自费并自愿接种的其他疫苗。冷链:是指为保证疫苗从生产企业到接种单位运转过程中的质量而装备的储存、运输冷藏设施、设备。冷链系统:是在冷链设备的基础上加入管理因素,即人员、管理措施和保障的工作体系。一般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物不良反应。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潜伏期:自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临床症状出现这一段时间称为潜伏期。传染期: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传播途径: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人群易感性: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称为人群易感性。疫源地: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四周播散所能波及的范围称为疫源地,即可能发生新病例或新感染的范围。消毒: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灭菌: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一切微生物的处理。二、选择题⑴下列哪组疫苗的接种途径是皮下注射。(C)A、乙肝疫苗卡介苗麻疹疫苗A群流脑疫苗B、三联疫苗乙脑灭活疫苗出血热疫苗乙肝疫苗C、麻疹疫苗乙脑灭活疫苗A群流脑疫苗风疹疫苗D、二联疫苗卡介苗风疹疫苗三联疫苗⑵下列哪组疫苗的接种途径是肌内注射。(D)A、乙肝疫苗卡介苗麻疹疫苗乙脑灭活疫苗B、三联疫苗风疹疫苗A群流脑疫苗出血热疫苗C、二联疫苗乙脑灭活疫苗麻疹疫苗卡介苗D、乙肝疫苗三联疫苗二联疫苗狂犬疫苗⑶2007年9月某儿童1.5周岁按照免疫程序应接种(C)。A、二联疫苗B、A群流脑疫苗C、麻疹疫苗D、乙脑灭活疫苗⑷A群流脑疫苗基础免疫月龄为6-18个月,第1、2剂间隔时间不得少于(B)。A、4个月B、3个月C、2个月D、1个月⑸乙脑灭活疫苗基础免疫月龄为8个月,第1、2剂间隔时间为(C)。A、5-8天B、6-9天C、7-10天D、8-12天⑹某儿童6月龄,出生时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各1剂未接种其他疫苗,按免疫程序同时接种下列哪组疫苗是正确的(D)。A、乙肝疫苗第1剂脊灰疫苗第1剂A群流脑疫苗第1剂B、乙肝疫苗第2剂脊灰疫苗第1剂A群流脑疫苗第1剂C、乙肝疫苗第3剂脊灰疫苗第1剂A群流脑疫苗第1剂D、以上都不正确⑺下列哪组传染病是乙类传染病。(C)A、艾滋病、肺结核、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麻风病B、霍乱、病毒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C、淋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出血热、黑热病D、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⑻细菌性痢疾的诊断哪组是正确的。(C)A、发热、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B、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水样便C、发热、呕吐、左下腹疼痛、里急后重、粘液或脓血便D、发热、腹泻、血水样便、呕吐、肌肉痉挛⑼流行性出血热的“三红”指的是(B)。A、面红、眼睛红、颈红B、面红、颈红、胸红C、面红、眼睛红、全身红D、颈红、眼睛红、全身红⑽流行性出血热的“三大主症”是(C)。A、发热、出血、肝损害B、发热、肝损害、肾损害C、发热、出血、肾损害D、发热、腰痛、少尿⑴霍乱的典型症状是(B)。A、发热、剧烈腹泻、水样便、伴有呕吐B、剧烈腹泻、水样便、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C、剧烈腹痛、水样便、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D、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腓肠肌痉挛⑵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D)。A、甲类2种、乙类20种、丙类15种B、甲类2种、乙类23种、丙类12种C、甲类2种、乙类24种、丙类11种D、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⑶下列麻疹病例的临床诊断标准是(A)。A、发热、咽红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畏光、流泪、结合膜红肿等急性结膜炎症状;发热4天左右全身皮肤出现红斑丘疹;在口腔颊粘膜处见到柯氏斑。B、发热、咽红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畏光、流泪、结合膜红肿等急性结膜炎症状;发热4天左右全身皮肤出现红斑丘疹;咽部或结合膜分泌物中分离到麻疹病毒。C、发热、咽红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畏光、流泪、结合膜红肿等急性结膜炎症状;发热4天左右全身皮肤出现红斑丘疹;一个月内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而血清中查到麻疹IgM。D、发热、咽红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畏光、流泪、结合膜红肿等急性结膜炎症状;发热4天左右全身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恢复期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4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⑷村接种单位的职责是(D)。A、具体实施责任区域内预防接种工作、制订疫苗计划做好疫苗管理、按规定对新生儿建立预防接种(卡)证。B、做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断、报告及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的处理。C、开展接种率常规报告、做好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疫情监测工作。D、以上都是⑸在2-8℃条件下运输和避光保存的疫苗是(D)。A、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三联疫苗B、卡介苗、二联疫苗、麻疹疫苗、A群流脑疫苗C、乙脑灭活疫苗、A+C群流脑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D、乙肝疫苗、三联疫苗、二联疫苗、乙脑灭活疫苗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报告内容是(D)。A、姓名、性别、年龄、接种疫苗名称、剂次、发生反应的时间及人数、主要临床特征B、儿童监护人姓名、住址、C、初步诊断和诊断单位、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时间D、以上都是⑺常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主要有(B)A、高热、荨麻疹、无菌性脓肿、局部过敏性反应B、过敏性皮疹、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紫癜、血管性水肿C、大疱型多型红斑、晕厥、局部化脓感染、呕吐、腹泻D、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局部过敏性反应、抽搐、意识丧失⑻监护人为儿童办理预防接种证应在儿童出生后(A)。A、1个月内B、1-2个月C、2个月内D、3个月内⑼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确诊标准为(A)。A、急性发作之腹泻,伴发热、腹痛、里急后重、脓血或粘液便、左下腹有压痛;粪便镜检白细胞每高倍(400倍)视野15个以上。B、急性发作之腹泻,伴发热、腹痛、里急后重、脓血或粘液便、左下腹有压痛;粪便细菌培养志贺氏菌属阳性。C、粪便镜检白细胞每高倍(400倍)视野15个以上。粪便细菌培养志贺氏菌属阳性。D、以上都是⑽属于含氯消毒剂的是(C)。A、过氧乙酸、环氧乙烷、乙醇、二氧化氯B、次氯酸钠、碘伏、新洁尔灭、来苏C、二氧化氯、漂白粉、过氧乙酸D、漂白粉、酒精、碘伏、过氧乙酸三、判断题(根据判断在括号内划√、×)①村级接种单位在完成预防接种工作后5天内向乡防保站报出接种情况报表。(√)②按照免疫程序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可以提高人群易感性。(×)③任何医疗单位或个体诊所均可以做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断。(×)④霍乱流行期间,凡有霍乱典型症状,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可临床诊断为霍乱病例。(√)⑤人被老鼠咬伤以后,除清洗伤口外,要尽快注射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和狂犬疫苗。(×)⑥某儿童满8月龄,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各1剂,按照免疫程序现在应同时接种麻疹疫苗第1剂、乙脑灭活疫苗第1剂。(×)⑦按照免疫程序规定,为了在8月龄内完成基础免疫,可以将不同种疫苗,按照各自的接种途径同时为一个儿童接种。(×)⑧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规定,基础免疫疫苗必须按月接种,而加强免疫可以根据情况按每半年或一年接种一次。(×)⑨预防接种证必须由儿童监护人长期保存,预防接种卡(簿)由乡级预防保健单位保存。(√)⑩预防接种后的加重反应是异常反应。(×)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不属于异常反应。(√)②因心里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是一般反应。(×)③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属于责任事故。(√)④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属于异常反应。(×)⑤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按异常反应处理。(×)⑥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染源是老鼠和流行性出血热病人。(×)⑦性接触是艾滋病的唯一传播途径。(×)⑧传染期是决定传染病病人感染期限的重要依据。(×)⑨潜伏期长短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⑩根据传染期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①使用后的注射针头应存放在防锐器穿透的密闭容器内。(×)②医疗器械使用后应遵循先去污再清洗后消毒方法。(√)③紫外线灯的照度低于每平方厘米70纳米时,应立即更换。(√)④酒精、碘伏属于高效消毒剂。(×)⑤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消毒技术培训,掌握消毒知识,并按规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四、问答题①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如何应用?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规定的月龄进行接种;因故推迟接种的应按照免疫程序规定的月龄间隔执行;剂次间隔超过规定时限的要重新进行接种。②疫源地消灭的条件是什么?传染源已被移走(住院或死亡)或不再排出病原体(治愈);通过各种措施消灭了传染源排出于外环境的病原体;所有易感者经过该病最长潜伏期未出现新病例或被证实未受感染。③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或下降的因素有那些?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新生儿增加、易感人群迁入、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下降、免疫人口死亡;影响人群易感性下降的主要原因:计划免疫、传染病流行。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原则是什么?如何分级?根据危害第一、区域第二、行政区划第三的原则,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Ⅰ级特别严重(红色预警)Ⅱ级严重(橙色预警)Ⅲ级较重(黄色预警)Ⅳ级一般(蓝色预警)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性接触传播,包括同性及异性性接触;经血液传播包括输血及使用血液制品、器官移植、静脉注射等;母婴传播。五、讨论题目前我县的县、乡、村三级免疫规划工作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
本文标题:卫生防疫技师考试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612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