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填空:1、《外台秘要》王焘,记载来源最早。2、《五十二病方》现存最古老的方书。3、《刘涓子鬼遗方》现存最早的外科方书。4、《黄帝内经》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经典著作。5、《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6、《证类本草》首开本草附例医方的先例。7、《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制的药典。8、《普济方》我国古代最大的方书,明,朱棣。61739。9、《伤寒明理论》第一部专门剖析方剂理论的专书,开方论之先河,成元几。10、《医方考》》第一部(分析方剂)的理论专著,注释医方的专著,明,吴琨。11、某方的君药(特殊的)补阳还五汤——黄芪清胃散——黄芪平胃散——苍术理中丸——干姜银翘散——进银花、连翘麻杏石甘汤——麻黄、石膏(制性取用)温脾汤——附子、大黄(制性取用)大柴胡汤——柴胡、黄芪(和解少阳基本结构)普济消毒饮——黄芪、黄连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清暑益气汤——西瓜翠衣、西洋参参苓白术散——人参、茯苓、白术补中益气汤——黄芪归脾汤——黄芪、龙眼肉六味地黄丸——熟地真人养脏汤——罂粟壳(止泻常用)半夏厚朴汤——半夏苏子降气汤——紫苏子定喘汤——麻黄、白果温经汤——吴茱萸、桂枝(先祛寒)生化汤——当归川芎茶调散——羌活、白芷、川芎(治头痛为主)镇肝熄风汤——怀牛膝五苓散——泽泻实脾散——附子、干姜12、某方的功用主治(特殊的基础的)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伤寒少阳证,热入血室证,黄疸,疟疾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普济消毒饮——(清热解毒,疏风散邪),大头瘟。龙胆泻肝汤——(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肝胆实火上炎证,肝经湿热下注证。四君子汤——(益气健脾),脾胃气虚证。四物汤——(补血调血)营血虚滞证。(补血基础方)。理中丸——(温中祛寒,补气健脾)脾胃虚寒证,阳虚失血证,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或病后多涎唾;或小儿慢惊。(补骨助阳,肾阳不足证)(补阳祖方)地黄饮子——(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喑痱证。大承气汤——(峻下热结)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证,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四神丸——(温肾暖脾,固肠止泻)脾肾阳虚之肾泄证(五更泄,鸡鸣泄)。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开窍醒神)邪热内陷心包证。苏合香丸——(芳香开窍,行气止痛)寒闭证。越鞠丸——(行气解郁)六郁证。半夏厚朴汤——(行气散结,降逆化痰)梅核气。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通络)中风之气虚血瘀证。川芎茶调散——(疏风止痛)外感风邪头痛。羚角钩藤汤——(凉肝熄风,增液舒筋)热盛动风证。镇肝熄风汤——(镇肝熄风,滋阴潜阳)类中风。杏苏散——(轻宣凉燥,理肺化痰)外感凉燥证。(治燥祖方)茵陈蒿汤——(清热,利湿,退黄)湿热黄疸。独活寄生汤——(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养阴清肺汤——(养阴清肺,解毒利咽)白喉之阴虚燥热证。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湿痰证。(祛痰祖方)乌梅丸——(温脏安蛔)脏寒蛔厥证。平胃散——(燥湿运脾,行气和胃)湿滞脾胃证。12.5、(必出)代表方剂:收散开合并用——(定喘汤、玉屏风散)??上下并治——定喘汤(旋覆代赭汤、苏子降气汤、地黄饮子)外感风寒表实证——麻黄汤分经论治——九味羌活汤逆流挽舟——败毒散釜底抽薪、急下存阴、通因通用——大承气汤制性取用——温脾汤辛开苦降——半夏泻心汤透热转气——清营汤火郁发之——普济消毒饮苦寒直折——白头翁汤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13、方剂的变化形式:药味加减的变化、药量增减的变化、剂型更换的变化。14、方剂配伍目的:增加药力,产生协同作用;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挥方向;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15、一般宜在饭前一小时服药;对胃肠有刺激的在饭后服用;滋补药宜空腹服用;治疟药在发作前2小时服用;安神药宜临卧服;急性重病不拘时服;慢性病应按时服。16、服用汤剂一般一日一剂,或将头煎二煎兑合分2至3次温服。二、选择A、主治病证:血淋——小蓟饮子外寒里热——麻杏甘石汤热毒(湿热)痢疾——白头翁汤白喉——养阴清肺汤阳虚水泛——真武汤湿热淋证——八正散胸中淤血——补阳还五汤包火(痰热内蕴)——定喘汤阳明腑实——大承气汤白带——完带汤外感风热头痛——川芎茶调散产后瘀血腹痛——生化汤外感温燥——桑杏散B、方剂的配伍特点:银翘散:一是辛凉之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既有利于透邪,又不悖辛凉之旨。二是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相配,具有外散风热,内清热毒之功,构成疏清兼顾以疏为主之剂。全方药性平和,故称辛凉平剂。参苓白术散:补气健脾与祛湿止泻并行,而以补脾为主,体现了提壶揭盖,培土生金的治法。龙胆泻肝汤:清利并行,既清泄肝胆实火,又利肝经湿热;泻中有补,清泻渗利之中寓滋阴养血之功;降中寓升,苦寒降泻之中又寓疏畅开达气机之效。逍遥散:肝脾同调,以疏肝为主;气血兼顾,以生血为先,又体用同调,使木郁达之,则脾弱得复血虚得养。补中益气汤:补气与升阳并举,使气虚者补之,气陷者升之。又使元气內充,虚热自退,“甘温除大热”。镇肝熄风汤:镇潜以治其标,滋阴以治其本,标本兼顾,但以治标为主。(详见副本)三、名词:1、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治疗特点:多层次,多体系的特点)2、七方:大小缓急奇偶复。3、十剂: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寒热升降)。4、八阵:补和攻散寒热固因。5、君药:针对主病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6、臣药:(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主证作用的药物。(2)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7、佐药:(1)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2)佐制药: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3)反佐药: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药物格拒。8、使药:(1)引经药:即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2)调和药: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9、汤剂:将药物的饮片加水或就中浸泡后再煎煮一定时间去渣取汁制成的液体剂型。10、散剂:将药物研碎,混合均匀,制成粉末状的药剂。11、丸剂:将药物研碎成粉或药物提取物,加适量的粘合剂制成球形的固体剂型。12、十六剂:解表、泻下、和解、清热、补血、温里、固涩、安神、开窍、理气、理血、治风、治燥、祛湿、祛痰、消食。(详见副本)—--—13、逆流挽舟:是治疗痢疾初起而有表证的方法,即邪从外入里者,治疗时使邪气由里还表而出,好像在逆流的水中挽船上行一样,代表方剂败毒散。14、釜底抽薪:指用通导大便以泻去实热之邪的方法,好比是抽去锅底下燃烧的柴火,以降低锅内温度一样,代表方剂大承气汤。15、急下存阴:指用苦寒泻下药迅速通便泻热,清除燥结,以保存津液防止痉厥变证之法,代表方剂大承气汤。16、制性取用:指方剂中通过药物的配伍,使某一药物的药性被其他药物所制约,不至于加重病情,助长邪气或影响疗效,但又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起到相反相承的作用,代表方剂温脾汤。(大黄苦寒之性受附子制约)17、辛开苦降:指用辛味药如半夏干姜开结散寒,配合苦味药,如黄芩黄连以降泻除热,用于治疗寒热互结之痞证的方法,代表方剂半夏泻心汤。18、透热转气:用于治疗温热病邪初传营分的治法,在清营解表药中配伍清气分热的药物,如金银花,连翘,竹叶心,使营分邪热转出气分而解,代表方剂清营汤。19、火郁发之:指因邪郁而成的火热之证,治疗时应顺应其产生火热的原因而采用发越升散的方法,代表方剂普济消毒饮。20、甘温除热:用益气温阳药来治疗气虚或阳虚发热的方法,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四、简答:某一方的功用主治或药物的配伍意义:1、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外寒里饮证。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共为佐药配伍意义: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二药与辛散之品配伍,一散二收,既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约诸药辛散温燥太过之弊。2、银翘散: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清宣透表,芳香辟秽——君二药配伍意义:两者气味芳香,既能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又可辟秽化浊,在透散卫分表邪的同时兼顾了温热病邪易蕴结成毒及多夹秽浊之气的特点。本方配伍特点:一是辛凉之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既有利于透邪,又不悖辛凉之旨。二是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相配,具有外散风热,内清热毒之功,构成疏清兼顾以疏为主之剂。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辛凉疏表,清肺平喘,(外感风邪,热邪壅肺证)????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石膏:清热生津——君二药配伍意义:二药一辛温一辛寒;一以宣肺为主,一以清肺为主,(既宣散肺中风热,又清宣肺中郁热,麻黄得石膏,宣肺而不助热,石膏得麻黄,清肺而不凉遏)且俱能透邪于外,合用则相反之中寓有相辅之意,既除病因又调理肺的宣发功能,共为君药。4、温脾汤:攻下冷积,温补脾阳,(阳虚寒积证)附子:温补脾阳,以散寒凝;大黄:荡涤泻下,以除冷积——君二药配伍意义:方中附子配大黄为君,用附子之大辛大热温壮脾阳,解散寒凝。配大黄泻下以成之冷积,二者制性取用。5、(必出)定喘汤:宣降肺气,清热化痰:(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证)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白果:敛肺定喘,祛痰止咳——君意义:麻黄宣肺散邪以平喘,白果敛肺定喘而祛痰,共为君药,一散一收,既可加强平喘之功,又可防麻黄耗散肺气。6、(必出)四逆汤:回阳救逆;(肾阳虚衰寒厥证)附子:温壮沈阳,回阳救逆;干姜:温中散寒——臣二药配伍意义:附子与干姜同用,一温先天以生后天;一则温后天以养先天,相须为用,相得益彰,温里回阳之力大增,是回阳救逆常用组合。二则助阳通脉。君臣相伍,温阳散寒,祛寒以温阳,使阳气复,血脉通。附子:温肾阳,走而不守,养先天之本;(附子无干姜不热)干姜:温脾阳,守而不走,补后天之本。7、(必出)青蒿鳖甲汤:养阴透热:(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鳖甲:滋阴透热青蒿:清热透邪外出——君二药配伍意义:二药相伍滋阴清热,内清外投,使阴分伏热有外达之机,共为君药。8、清营汤:清营解毒,透热养阴(热入营分证)(必出)金银花、连翘、竹叶心:透热转气,清热解毒——佐意义:温邪初入营分,故用三者清热解毒,轻清透泄,使营分邪热有外达之机,促其透出气分而解,此即“入营尤可透热转气”之具体应用。9、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温初起,表热轻证)杏仁:肃降肺气桔梗:宣发肺气——臣二药配伍意义:二者一宣一降,以复肺脏而能止咳,是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10、小柴胡汤:和解少阳(1、伤寒少阳证2、热入血室证3、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柴胡:解半表之邪,舒畅气机——君黄芩:清半里之热,清泄胆火——臣意义:柴胡之升散,的黄芩之降泄,两者配伍是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11、逍遥散:疏肝解郁,养血健脾;(肝郁血虚脾弱证)意义:既补肝体又助肝用,体用并调,肝脾同治,气血兼顾。12、(必出)普济消毒饮:清热解毒,疏风散邪(大头瘟)黄芩、黄连:清上焦热毒——君升麻、柴胡:1、疏散风热2、载药上行3、火郁发之——佐使意义:二黄酒炒又得升麻柴胡之引,可直达病所;升麻、柴胡有二黄之苦降又不至发散太过。一升一降相反相成。13、清胃散:清胃凉血;胃火牙痛。黄连:清胃泻火——君升麻:清热解毒,疏散郁热,引经——臣意义:黄连的升麻,降中寓升,则泻火而无凉遏之弊;升麻的黄连则散火而无升焰之虞。14、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脾虚气陷证;气虚发热证)黄芪:补中益气,固表举陷——君当归:养血和营陈皮:理气行脾,使“补而不滞”——佐意义:1、补气与升阳并举,重在补气。2、补益药中配伍少量行气药,既可调气机升降,又可使补而不滞。15、归脾汤: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心脾气血两虚证;脾不統血证)本方配伍特点:1、心脾同治,重在补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2、气血双补,重在补气,气为血之帅,气旺则血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3、补气养血药中佐以木香理气醒脾,使补中有行,补而不滞。16、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肝肾阴虚证)熟地:滋阴补肾,添精益髓——君(肾)山萸肉:温阳肝肾而涩精——臣(肝)山药:补脾固肾——臣(脾)“三补”泽泻:利水渗湿——肾丹皮:清泄虚火——肝茯苓:渗湿健脾——
本文标题:方剂考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615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