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高职院校专业特色培育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鲜明特色,不但是“十一五”期间全面迎接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过程中的一项必要工作,而且是直接影响高职院校核心竞争水平持续增强的重要途径。20世纪末21世纪初,伴随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适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高职教育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其速度、规模和水平已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至此,面对日益竞争的外部环境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要求,注重高职院校专业特色建设,创建有持久发展后劲的专业群体,已成为新形势下推动高职院校深化发展过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关键问题。一、高职院校专业特色的内涵从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分析,借鉴国内高职院校专业特色建设的成功经验。作者认为,高职院校专业特色通常是指在长期办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优于其它专业的,科学的特性、思路和举措,是对专业较长时期发展实践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在这方面,国内众多学者有过科学的论述,著名学者顾明远教授指出:“特色,顾名思义,是指不同于一般,要有所创新,要有个性,能够形成传统,代代相传”。江苏省教育评估院院长严正广指出:“办学特色专指学校的办学者根据自身条件及社会的的需要,在一定理念指导下,经过长期努力所取得的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表现风格、机制等”。归纳起来,高职院校专业特色的内涵有以下三个方面:1.与时俱进的专业发展理念。一般地说,专业发展理念是指导专业实践活动,并在持续探索与创新过程中形成专业特色的基础。如果在专业建设中,不能很好地做到观点超前,意识领先,就无法用创新的思想和探索的行为指导专业实践活动,甚至始终跟在同类院校专业建设的后边,这样就不可能形成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国内著名学者潘懋元指出“之所以在高职人才工作水平评估中,对A类专业要侧重特色项目的评估,就是要用建设特色专业这个要求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走出自己的新路”。具体地说,首先要用创新的发展理念指导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始终把人才培养同国家、行业和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树立“让专业建设适合社会、服务行业、督导学生”的人本教育理念,打破“一切由学校说了算,一切让社会、学生围绕学校转”的传统思维模式。在这方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该校的所有专业都以特色建设为主线并以此推动专业教学、管理和其他工作的展开。其次,要有社会意识和市场观点。专业建设要富有特色,办出生机与活力,形成广阔的生源面向和就业面向,就必须立足区域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研究和把握市场动态。把人才培养工作的最终结果能否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否带动相关行业、企业效益的提升,做为衡量专业建设与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专业的设立要有充分的行业、企业专家论证,专业的发展要依托当地社会经济组织的支持与合作,专业建设的质量与效益要接受社会相关组织的检验。据2006年国家教育部的相关统计表明,凡是在培育和塑造专业特色方面依托行业力量付诸艰辛努力,并取得显著成绩的高职院校,其相对应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和入学率都比其他院校具有明显的优势,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处于良好的发展水平。反之,在专业特色建设方面背离或忽视行业、企业需求,处于较低水平的院校,其相对应专业学生的入学率和就业率在不同水准上表现出先天不足。再次要使用逆向思维,在借鉴国内外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找出专业发展与创新的内在规律,从实践活动中概括并提炼出具有规律性的内容,以此指导专业建设与发展。2.稳定互助的产学合作机制。高职教育有别于本科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要求学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必须具有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必须有行业、企业相关专家的参与。从国内高职院校的调查分析,培育专业特色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就是产学合作机制的建立与强化,这也是从根本上构建高职专业特色的要求。为此,还要经过扎实细致的工作形成校企互动的双赢机制。首先,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要紧密依托行业、企业的参与,要紧跟行业、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动向和素质要求,把定单培养作为教学改革的必要手段,注重工学结合,使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同行业、企业的需求一致。其次,根据行业需求确立招生、就业的发展面向,解决好专业培养的入出口问题。再次,高职院校的骨干教师轮流到企业实行对口实习实训,参与各种实际问题的研究。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并对学生的实习实训工作给予必要的指导。3.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的区别就在于,在必要的教学内容讲授和知识积累的情况下,特别注重对学生实践应用水平的培养。以培养社会、行业或企业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适合社会需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水平为宗旨实行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与建设。要体现“厚基础、强专业、多技能、高素质”的培养目标,围绕专业核心水平掌握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要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努力打造一个符合职业要求的知识平台,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架构,有对核心水平起系统支撑作用的基础知识系统。在此基础上强化专业应用技能,将社会和行业对高职专业人才的水平素质要求划分为若干个细小的专业模块,各个专业模块实践的集合就构成了学生的水平素质水平。二、高职院校专业特色的基本特征结合国内高职院校专业特色的研究,其特征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1)科学性。专业特色不是对专业某一行为活动的简单概括或描述,必须是在长期的理论、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科学的内涵,同时有相关知识、水平的支撑。既要符合国内教育发展的规律,又要同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与发展相结合。如果离开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长期概括和提炼,人为地为一时的目的或目标而总结或拼凑出来的内容或行为,就不能构成专业的特色。专业特色在科学的基础上要体现先进性,要有利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社会的文明进步。专业特色要能够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成为同行业学习和借鉴的范例。(2)独特性。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是专业建设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在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职业教育特点的基础上所提炼、总结出来的独特的做法和经验,既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建设模式,又有别于一般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模式。此外,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应体现鲜明的学院的特色和优势,其参照物应是同类高职院校,只有相对独立且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做法和经验,才能称为特色。从哲学意义上讲,特色是指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共性寓于个性之中。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不能离开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这是共性的方面。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与其职能是联系在一起的,在共性基础上的不同才是独特性。(3)持续性。专业特色是专业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办学风貌和发展模式,它的形成是一个持续积累、完善的工作过程,体现了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方面的主观追求及客观效果上的和谐统一。其一旦形成并确立起来,应能够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且具有相对稳定性。如果经过实践的检验,不能伴随专业建设与发展得到持续性的增强,就不能构成专业特色。(4)创新性。专业特色的培育与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新特色应建立在原有特色的基础上,既不是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必须在发展中紧密把握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和高等教育的内在规律,并在些基础上,紧扣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不间断地探索创新。要持续总结专业建设的最新成果和经验,持续研究国家政策许可范围内他人尚未理解的理念和观点。三、高职院校专业特色的培养途径1.明确专业定位,强化素质培养据相关资料统计,国内部分高职院校在如何突出专业特色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方面理解不清,从而使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定位不够准确,这就直接影响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力度和水平。高职院校学生,准确定位应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能够是行业、企业第一线的技术骨干,也能够是行业、企业一线的组织管理人才。为此,应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水平。要围绕这个主线努力打造专业目标和培养计划,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反复研究和领会国家关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文件精神,把对学生核心水平的培养始终作为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以此确立相对应的课程群系,明晰各门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的角色。一方面使学生具备应有的知识层次,另一方面又强化了相对应的技能。从而以素质培养为龙头,统领专业各项人才培养工作。2.依托产业群体,实现校企双赢从国内高职院校的发展分析,要想打造专业特色,必须紧密依托行业和企业的支持。如果不能很好地依托并服务于行业或企业,就不可能获得社会广泛的认可与支持,也不可能推动专业建设的纵深发展。仅以同济大学高等技术学院2006年对国内高职院校调查研究表明,2001年—2005年间高职教育中招生、就业不景气的专业,80%以上均缺乏校企双赢的互动机制,水准不同地忽视依托产业办学的理念,结果在闭门发展中使专业发展严重滞后。为此,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把握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专业必须建立校内外专家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拥有3—5家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定期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参观学习,学生的就业完全由企业承担。同时在双方协商的基础上,企业在人员招聘过程中优先录用本专业的学生。其次,形成“教师参与企业实践,专家参与学生水平培养”的模式。高职院校的骨干教师每年应拿出1—2个月的时间在不影响常规教学秩序的基础上,轮流到企业实行对口实习实训,参与企业各种实际问题的研究,同企业相关人员一道共同承担横向科研课题,把自身拥有的知识优势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之中,接受企业各种新问题和新挑战的检验,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行业、企业专家定期到学校为专业学生举办讲座,专业的重点实践课程也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由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承担。3.完善课程结构,实现培养目标职业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以水平为中心的,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和选修课。整个过程从职业分析入手,明确职业目标和职业水平要求。具体地说,应把握四个方面:首先,要按照专业核心水平的培养要求,对相关课程实行必要的整合。如在市场营销专业,众多高职院校将商务谈判课程和公关礼仪课程实行整合,形成商务谈判与公共关系礼仪。将消费者行为学与推销理论及技巧课程实行整合,形成消费者行为与推销技巧。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将国际货物运输与代理和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课程实行整合,形成国际货运代理与保险。将专业英语与外贸函电课程实行整合,形成商务英语与外贸函电。整合过程以是否实现核心水平的培养,是否达到了社会、行业或企业对人才培养水平的目标要求。整合后的专业技能模块的各主干课程都能在知识讲授的基础上,用理论与实践学时1:1.5的比例,增大了学生在校内外实习实训岗位上强化培训的力度。其次,将职业认证课程嵌入到教学过程之中。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广泛征求行业、企业专家论证的基础上,提出高职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职业水平认证。在其所对应的职业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可直接选择国家相关的对应等级的认证教材,按照相对应教学环节的大纲要求,由主讲教师将认证内容和课程体系有机结合。课程教学的最终检验形式不再是主讲教师命题的期末试卷,而是直接参加国家相对应等级的职业认证考试,以其最终考试成绩作为该门课程的结业成绩。如果一次考试不能通过,则要在适当学期跟随下一年级学生的相同认证课程实行重修,继续参加国家职业认证考试并取得相对应证书。学生能考取的专业核心认证原则上不超过三个。如市场营销专业可考取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高级营销员(四级)资格证书和通用管理水平资格证书。工商管理专业可考取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高级营销员(四级)、人力资源管理员(四级)和通用管理水平资格证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可考取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国际单证员和国际质检员、高级营销员(四级)资格证书。上述国家认证考试直接嵌入到教学过程,不再另外安排辅导或选修课,在强化专业职业水平的同时,又不过多地增加学生的负担。再次,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要打造2—3门符合行业、企业要求的,具有工学结合特点的职业技术课程。课程教学大纲要在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广泛征求行业、企业专家的意见。课程教材的理论内容应由高职院校具有双师资格的教师编写,实践内容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企业专家编写。实践环节的授课由行业、企业专家或高职院校具有丰富经验的
本文标题:高职院校专业特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632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