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复旦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沟通(开卷)
管理沟通一、管理沟通的地位和作用沟通是人类社会和企业组织行为中的基本行为。二、企业管理的实质和核心是沟通。分为管理对象、管理主体、管理过程、管理功能。1.管理对象:从管理的对象来看,管理对象按照现代划分法,可分为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物资资源又分为有形物资和无形物质。有形物资最典型的就是生产资料,机器设备等。无形物资包括知识和信息技术等。更广义地也可以包括企业品牌、商誉等无形资产。人力资源则包括了人所带来的一切资源、包括知识、技能、才华、性格与思想等。管理的实质是对各种对象资源的一种整合,沟通是桥梁和联系。2.管理主体:从管理的主体上来看,管理必然是沟通,主体是人,管理者不向被管理对象输出指令,并从被管理对象方面获取信息,事实上就无法有效实施管理。管理是组织、指挥、领导、控制别的人去正确完成工作和按计划实现工作目标、组织、指挥、领导、控制无一不是信息交流,即沟通。即使人与机器之间也需要沟通,即人机沟通,工作者需要不断关注机器输出的结果是否合乎计划目标,以此来确认和校正机器有效的工作。3.管理过程:从管理的过程来看,也是一刻也离不开沟通,管理的过程是资源组合的过程,组合的过程必须借助于各种资源信息和组合方式的信息的大量复杂的交流、反馈,没有这些大量的信息交流、反馈,即沟通的发生、实现、管理的过程就要中断或残缺甚至失去控制。4.管理的功能:四大职能:组织、领导、控制、计划。管理理论:科学管理学派,过程管理学派,组织结构管理学派,社会系统管理学派,行为科学管理学派,经验管理学派科学管理学派:1911年,科学管理理论的鼻祖泰罗在其出版的管理学名著《科学管理原理》中对科学管理进行了经典论述,泰罗之处,科学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寻求一种更有效的管理机制,目的在于提高生产效率,发挥劳动者最大的生产力,他总结了著名的泰罗制,强调科学管理的实质是对工人的工作进行工作细分,通过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的实证研究方法,寻找和建立起对每一个细分工作的最优化工作标准,然后以此标准来要求,知道并评价工人的业绩,依据业绩进行奖惩,科学管理理论主要还是工厂里工厂主对于工人有效的生产管理如何实现的理论,按泰罗的观点,科学管理理论不仅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也是一套具体的操作规程。主要内容:1.总结经验,编为规则。2.发现人才,培养人才。3.科学选择,科学培养。4.上下协作,按章办事。对科学管理的定义,可总结为通过对工人工作进行细分,并制定最优工作标准,以此进行规范和考核评价,支付薪金,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机器与工人的生产能力的制度设计与执行过程就叫做管理。该管理很明显最主要是针对工人即生产者而提出要求,对管理者本身提出要求。过程管理学派对管理的论述与界定。以法国著名古典管理学派亨利.法约尔为代表的过程管理学派,首次对管理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理论研究,从而在管理研究上取得了历史性重大突破,法约尔创建的一般管理理论至今仍为大部分管理学派的沿用或吸收,不愧为管理思想史上的一个光辉成就。1916年,法约尔在其出版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中首次细分和提出了企业的六大职能:即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从而首次对管理活动在企业所有活动中的低位,也就首次提出了企业的管理活动是一个与企业活动相互区分,相互联系,相对独立的活动,并且他还认识到不同企业活动需要人们具有不同素质与才能。尤其是明确区分了管理者和管理活动必须具备管理的知识和才能,从而克服了科学管理理论只把眼光盯在生产管理领域的局限性,深化和拓宽了对于管理概念的理论,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企业管理理论。在该书中,法约尔首次明确提出了一般管理的概念,而且根据当时的条件和时间经验提出了管理的十四大原则和管理的五大要素。法约尔提出管理十四大原则为:劳动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从属于整体利益,员工报酬,集中等级,秩序,公平,合理,人员稳定,首创精神,团队合作。三、管理沟通的八大内容:情感沟通,信息沟通,责任、权利、利益沟通,决策性业务信息沟通,制度沟通,企业战略沟通,企业文化沟通,企业外部沟通。1.情感沟通情感内容的管理沟通是人们在实际管理中花费大量时间去进行的一种极其基础、基本但十分重要的沟通。人类是有自我感觉、情绪、情感、兴趣、爱好、偏好、习惯的动物,是企业管理者手中的智慧型资源。马克思曾将其视为产出效率和效益弹性很大的可变成本。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科学把他看成是企业综合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甚至把人摆到了高于信息、知识的第一因素高度。因为信息、知识、技术以及其他任何资源的生产力的发挥,全部要依靠人的有效工作。而人因为有情绪、情感,具有个人局限和偏好,所以在工作中并不总是理智的,因此,了解和疏导、调节人的情感必然是管理和管理沟通的重要工作。曾经有位著名美国管理学家说道,组织中绝不应该存在恐惧,讲的就是企业管理中的情感、感觉沟通。在企业中,人们因为自身和外界以及企业内部的种种原因,会产生一些负面、破坏性情绪和性感。不良的情绪和感觉会干扰员工的正常积极性和生产能力的发挥。而好的优良的情况、情感,如信任感、愉快感等正面感觉和情感,有助于发挥企业员工的最大潜能。从而间接地改善和提高其生产效率和效益。美国人拿破仑。希尔《成功学全书》和著名企业家、管理学家卡耐基《人性的弱点全书》等著作,就是要求企业中的任何人都首先应该学会进行自我情绪,情感沟通,不断鼓励自己培养正面的积极的态度和情感,消除和化解负面的消极的情绪和感觉,从而使自己始终保持着优良状态,有助于奇迹般地增长工作绩效。沟通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需要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戴尔。卡耐基《人性的弱点》一书被誉为继《圣经》之后的世界第二畅销书,他有一个著名观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生活幸福,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85%要依靠人际关系、处事技巧。把这句话理解为一个分式,这个公式可以给我的启示:在信息传播急剧膨胀的现代社会,人际交往就显的更重要了。一个人要获得成功除了努力学习知识外,还要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信息传递度加快,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人们正是交往过程中突现现代社会需要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对几种重要非语言行为:辅助语言和类语言;面部表情;目光;身体姿势和动作;人际空间;服饰穿戴。微笑是交往最好的良方,只要你对人笑,必有回报!眼部肌肉、口部肌肉和额面肌肉是面部最富有表情的部位。口部肌肉的变化是表现情绪的主要线索。如憎恨时“咬牙切齿”,紧张时“张口结舌”,发怒时“毗牙咧嘴”等。额面肌肉的表情作用也很明显。如高兴时“喜笑颜开”,忧伤时“愁眉苦脸”等等。艾克曼发现,这些不同部位在表达不同情绪时各有千秋。例如,眼睛对表示忧伤最重要,口部对表达快乐与厌恶最重要,而前额提供惊奇的信号。当然,要表达比较强烈的情绪往往需要这些部位的协调能力。艾克曼他们通过对面部表情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面部肌肉解剖得出10000种表情,其中有意义的大约3000种,他们把这些叫动作单元,并对每一个进行编号。他们在人脸上共发现43种动作单元,每一种都由一块或者好几块肌肉的运动构成。各种动作单元之间可以组合,也就是说,人脸上可能有10000种表情,其中的3000种具有一定情感意义。目光: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各种感情都会从眼睛的微妙变化中反映出来。在汉语中,表达“看”这一意思的词汇异常丰富。如看、望、扫、盼、顾、眺、瞟、瞪、盯、瞄、窥,诸如此类,不一而足。目光的功能表现在如下几方面:调整谈话;控制反馈;表达情绪;确定关系。身体姿势和动作:身体姿势和动作也叫身势语,是非言语沟通的主要领域之一。动作指动态的身势,姿势则指静态的身势。我们高兴时手舞足蹈,悲痛时捶胸顿足,着急时抓耳挖鳃,反抗时拳打脚踢,神气时指手划脚,得意时摇头晃脑,激动时欢呼雀跃,紧张时手足无措,拘束时正襟危坐,这些都有力地说明了动作和姿势对于表情达意的重要性。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将人类无以数计的动作和姿势分为以下几类:1、手势:早在两千多年前,西塞罗,就曾指出:“一切心理活动都伴有指手划脚等动作。手势恰如人体的一种语言,这种语言甚至连最野蛮的人都能理解。”布留尔在其著名的《原始思维》一书中,记载了这样的事实:“不同部落的印第安人彼此不懂交谈双方的有声语言的任何一个词,却能都借助手指、头和脚的动作彼此交谈、闲扯和讲各种故事达半小时之久。手势包括手的各种动作,弗洛伊德曾说:“凡人皆无法隐瞒私情,尽管他的嘴可以保持缄默,但他的手指去会多嘴多舌。”美国的心理学家曾研究过说谎时人的手势,认为它有这样一些特点:第一,手的动作减少;第二,用手触摸脸部的动作增加。第三,推手的动作增多。为什么呢?他们解释说:手的动作减少是因为注意力集中于说谎,而怕手的动作“多嘴多舌”;触摸脸部是因为想帮助嘴说谎而又怕弄巧成拙;推手是想加强谎言的可信度;心理学家对人类手势的研究表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手势方式的是文化因素,而不是生理遗传因素。有关研究表明:在1小时的谈话中,芬兰人做手势10次,意大利人80次,法国人120次,墨西哥人180次。而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在表达同一概念时,手势会有很大的差别。2、触摸:触摸主要有握手、亲吻、拥抱以及拍肩膀等等。触摸行为体现着十分明显的文化相对性。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往往有不同的习惯。比如,在西方社会,熟人相见亲吻、拥抱司空见惯,在东方则不然。除了文化影响外,触摸行为似乎显现出极大的个性差异,以人们的握手方式为例,不同的握手方式通常能反映出人们的个性。有的学者还颇精细地将握手分成多种类型。如催筋裂骨型、沉稳专注型、漫不经心型、毕恭毕敬型、长握不舍型等。3、人际空间:爱德华。霍尔有一句名言:“空间也会说话”。霍尔的研究是从动物生活开始。动物都有自己的“个体空间”——领域,进入领域地者会遭到抵制,严重时会引起厮杀。霍尔发现,人也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空间需求,人们在同他人交往时相距的空间距离尽管在无意中确定的,却反映了一个人同他人已有的,或者希望形成的关系。霍尔将人们互动的空间由近及远分为四个层次:亲昵区、个人区、社交区和公众区。一般来说,当我们与他人交往时,距离的大小取决于具体的情景及其双方的关系。当然文化和习惯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亲密的了解程度。这是最主要的决定因素。一般情况下,夫妇、恋人处于亲昵区,朋友处于个人区,熟人交往在社交区,而一般公开的在公众区。文化背景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人们对个人空间的需求不同。如美国人的个人空间大,阿拉伯人则相对小,因此当两者互动时往往出现一方“节节败退”,另一方“步步紧逼”的有趣现象。社会地位差别。通常社会地位相差悬殊者交往时距离大,反之则小。性别差异。在同性交往上,通常男性的“个人圈”较大,而女性容易做到亲密无间。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让相同数量的男性或女性同处于一间小房子里呆上一段时间,结果发现,时间稍长后男性会感到焦虑不安,冲动性和侵犯性增强;而同等数量的女性呆在一起则能融洽相处。倾听的修养:漫不经心地听;挑剔地听;移情地听;如果“说”是一种能力,那么“听”就是一种修养。宽容原则:宽容原则是指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宽容厚道,对他人予以充分理解、体谅,不求全责备,要多看他人的善和功,多想他人的恩与德,做到宽容以待人。在人际交往中由于经历、文化、修养等差异的存在,因误会、不理解而产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交往主体遵循宽容的原则,宽以待人、求同存异。心理学的研究证明,自信心越高的人,宽容度就越强。宽容是建立在理解和尊重的基数上,不仅能够容人所长,善于欣赏别人;也要容人所短,善于体谅别人。当然,宽容并不意味着无原则的调和,中国传统道德在强调忠怒之财,更强调“宽而疾恶”。正是在这种基础上,宽容容易扩大交往空间,也有助于消除人际间的紧张和矛盾。适度原则:所谓适度原则,主要指人际交往中注意行为得体,合乎分寸、恰到好处。也就是古人所讲的不偏不倚。适度原则制约和影响着其他原则,具有很强的普遍性。事实证明,许多人没有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因是不同程度地忽略了适
本文标题:复旦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沟通(开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639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