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山东曲阜孔庙全景孔庙大成殿孔庙杏坛汉平帝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唐玄宗封孔子“文宣王”元代封他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孔子先后获得这些封号:2004年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正式揭牌韩国大学生祭拜孔子法国文化部长说到“孔子属于全世界,属于全人类。”西方社会兴起了一阵孔子文化热。孔子在柏林孔子在巴黎课标要求:了解孔子、老子等思想家思想的形成,探讨孔子、老子思想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第1课孔子与老子基础知识小组互查(5分钟)1、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如何理解?如何做到?2、作为政治理论家孔子提出什么思想?3、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4、孔子的思想当时为什么不受重视?5、为什么孔子的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6、老子的哲学和政治思想包括哪些主张?问题导引:1、如何理解孔子的“仁者爱人”?在今天有何现实意义?•理解:“仁”即“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意义:要求执政者关注民生,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孔子以“仁”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仁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实施方法“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核心礼西周等级名份制度实施方法“克己复礼”“正名”齐景公问礼,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想一想:礼的主张维护的是哪一阶级的利益?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这一思想主张在当时是进步的还是保守的?核心问题导引:2、孔子思想有哪些积极、消极的影响?孔子死后为什么会被神化,从凡人变成圣人?•消极影响:孔子“克己复礼”的主张体现思想中保守的一面,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积极影响:“仁”“德”“礼”都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等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极大影响。•神化原因:•(1)后代的儒家学者发扬儒学中适应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主张,提高了儒学的地位,自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地位也提高了。(2)历史上政治秩序稳定,统治巩固后,孔子受到重视;社会动乱时,孔子首当其冲受到批判。•【合作探究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以上材料均出自《论语》•(1)你认为孔子的“仁”的含义是什么?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在治国方面如何运用?含义:仁者爱人;途径:忠恕之道;治国:为政以德。•【合作探究二】•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以上材料均出自《论语》•(2)孔子追求的“礼”是什么?他主张如何实现“礼”?“礼”: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实现:“克己复礼”、“正名”。•【合作探究三】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三字经》(3)材料涉及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主要思想:礼、仁、义、中庸、孝、修齐、治平。积极作用:传承了儒家思想文化,汇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起到了道德教化的作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合作探究四】•结合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的相关内容分析孔子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经济上: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使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开始瓦解。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文化上:私学的兴起,文化下移,逐渐形成了“士”阶层,并开始成为社会上一支重要的力量。•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楚国人•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君岩(宋代建于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子简介孔子拜谒老子以柔克刚以德抱怨大智若愚深藏若虚辩者不善善者不辩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欲取先予欲擒故纵遇弱示强遇强示弱善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老子《道德经》老子名言欣赏相比较而言,这两位思想家你更喜欢谁的思想呢?说说你的理由。感悟历史孔子的进取、德治、爱人、中庸、和谐等老子的尊重规律、辩证智慧等知识体系: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孔子核心思想:“仁”、“礼”政治思想:为政以德哲学思想:对鬼神敬而远之教育思想:教育原则、教育方法、学习方法老子地位思想思想影响地位思想思想影响哲学思想:辩证法思想(精华)政治思想:无为而治第2课战国时期的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概念呈现“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辩难“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争鸣:“三教九流”泛指宗教和学术中的各种流派,后指社会人物复杂多样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铁农具逐渐代替了过去的石制、骨制等笨重易损的农具,由此出现了借助铁农具和牛力的农业耕作方式,这一变化促使井田制走向崩溃。材料二春秋时期,有些诸侯国的力量逐渐强大,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原为周王垄断的分封权力受到削弱,诸侯不断擅自分封,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也频繁发生,周王室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材料三春秋时期,一些强大起来的诸侯,打着“尊王”的旗号进行争霸战争。材料四春秋战国时期,在各国竞相改革的潮流中,一批士人冲破礼法束缚,四处游说、讲学,极大的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文化觉醒。阅读下列材料,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时代背景。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争霸战争。时代变化士阶层兴起,使得思想活跃。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经济:政治:阶级:文化: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根本原因)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背景:社会大变革时期(奴—封)年代:国籍:地位:著作:生平战国邹国儒家奠基人,“亚圣”《孟子》思想学说政治观:人性观:人格观:“仁政”学说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主要内容:以仁对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民贵君轻(民本思想)“性善论”---人性本善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影响《孟子》为四书之一,被尊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1、孟子学说:年代:国籍:地位:著作:生平战国赵国儒家学派重要代表《荀子》思想学说自然观:人性观:政治观:“性恶论”---人性本恶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影响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影响“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朴素的唯物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目好色、耳好觉、口好味、心好利”“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取之于水,而寒于水;”2、荀子学说: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异同思想家思想比较孔子孟子荀子同仁的思想政治思想(民本)异人性论爱人仁政仁义(礼教为主)为政以德民贵君轻礼法并施(君舟民水)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你认为哪个观点是合理的?谈谈你对“人性”的看法:•孔、孟、荀、对“人性”的看法都有局限性,都未能真正揭示人性的本质和内涵;人性从客观上来说,是随着人的生存环境而变化的;从主观上说,是随着人生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人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孔子:性相近;孟子:性善论;荀子:性恶论年代:国籍:地位:著作:墨子生平战国鲁国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墨子的思想学说“兼爱”或“仁”尚力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墨子的影响代表下层劳动者,尤其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的显学,战国后不再受重视非攻:反映了小生产者,要求平等、厌恶战争,希望有安定生产生活环境。反映了劳动人民主张自食其力、反对不劳而获节用、节葬(热爱劳动)反映了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要求。墨子的思想为什么能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呢?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和平;生产力的发展,大量小生产者产生,墨家学派思想能够在小生产者群体中产生共鸣,在当时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后来为什么不受重视?战国以后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手工业受限制年代:国籍:地位:著作:生平战国宋国战国时道家代表人物《庄子》思想学说宇宙观:自然观:“逍遥”人生观:“齐物”,万物本质相同“无所恃”,即不受限制“天与人不相胜”,人要顺从自然,“天人合一”反映了没落贵族悲观失望,完全丧失了探求真理的信心。自然观:天与人不相胜.反映了没落阶级逃避现实,去追求一种精神上的绝对自由。(自我精神麻醉法)(三)庄子和道家评价:对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但比老子更为消极,代表是战国中期没落的贵族年代:国籍:地位:著作:生平战国韩国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思想学说政治观:影响历史观: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历史是不断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适应建立统一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法:公布于众的法令、法规、法律,是君臣、民共同遵守的东西。术:君主驾驭群臣的方法(神秘、决策、御臣)势:“权重位尊”的权势、权威。法、术、势三者结合。(五)孙膑和兵家军事思想:强调要懂得战争的规律,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已的形势,重视人的作用。孙膑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3、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2、道家思想构成了2000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百家的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三、“百家争鸣”的影响学派人物时代主要思想儒家孔子春秋“仁”和“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孟子战国“仁政”;性善说;浩然之气荀子“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礼法并施墨家墨子战国“兼爱”、“非攻”;“尚力”;节俭道家老子春秋“道”;辩证法;“无为而治”庄子战国“齐物”;“逍遥”;顺从自然法家韩非战国中央集权观;改革观兵家孙膑战国强调战争规律;“造势”;重视人的作用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三种主要观点:儒家推崇“人治”,“德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法家提倡“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从下面的话判断出这是哪一学派的观点?仁者爱人,民贵君轻万物虚无,祸福相倚兼爱非攻,节用尚俭以法为教,今必胜昔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如果你是信奉儒\法\道的老师,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的现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儒家)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等学生自我觉悟。古为今用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十五大
本文标题:第1课-孔子与老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652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