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韩电视剧比较李胜利1,范小青2(1.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2.韩国中央大学)摘要:在专家访谈、现场观察的基础上,本文采取宏观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近十年来尤其是近几年来中韩电视剧的生产过程和主要作品类型进行了对比分析,试图寻找韩国电视剧在中国热播的原因以及中国电视剧所存在的差距,为两个国家的电视剧生产与传播提供借鉴。就生产方式而言,边写边拍边播的韩剧生产方式与先写后拍再播的中国剧生产方式缘自各国国情,利弊同在,难以简单借鉴。就主要类型而言,繁荣的韩国爱情剧和家庭剧正好是中国电视剧的弱项。韩剧巧妙的艺术处理、民族性与世界性相融合的价值取向,与中国剧题材的互补、文化的亲近,使韩剧深深吸引了中国观众。关键词:中国电视剧;韩国电视剧;交流概况;生产方式;作品类型一、跨国交流概况中韩建交是在1992年,本文讨论的也是1992年以来的中韩电视剧的交流与影响情况。因此,本文更准确的题目应当是“1992年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的中韩电视剧比较”。(一)中国电视剧在韩国很少有资料涉及到中国电视剧在韩国的播出情况,事实上,就笔者的初步了解来看,中国电视剧(包括大陆和港台的电视剧)在韩国的播出情况总括起来不外两句话,第一,播得很少;第二,影响很小。最先在韩国引起较大反响的中国电视剧,是港台剧《包青天》和《情深深雨蒙蒙》,应该说,这两部剧在韩国播出时的收视率还是较高的(具体数字不详),但是,后继乏力。以2004年8月到2005年8月期间为例,韩国最著名的三大广播公司韩国广播公司(KBS)、文化广播公司(MBC)、首尔广播公司(SBS)基本上没有播出中国电视剧。之所以说基本上没有播出,是因为KBS曾于2004年年中播出过一部中韩合拍电视剧《北京,我的爱》,但第一,这是KBS与中国合拍的,因此,不能算完全意义上的进口剧;第二,这部剧在韩国的总体收视效果不如人意,并非像网络上所传的“韩国播出创收视新高”——“中韩合拍的30集青春偶像剧《北京,我的爱》6月份杀青后,率先在韩国播出,竟然创下了极高的收视率,超过了同时播出的所有其他电视剧。”1时隔大约一年之后的2005年04月08日,北京影视艺术家协会与韩国亚洲文化产业交流财团、韩国影视剧作家代表团在北京市政协举办“中韩两国影视剧精品创作”研讨会,韩国代表对此剧不如人意的播出状况做出了令人想象不到的解释:“像《北京,我的爱》确实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这也可能是因为当时韩国放这部戏的时候是夏天,可剧中演的是冬天的北京,所有的演员都是包得很严实,和我们现实生活实在有一点差别,再有就是,我们很多男性都很喜欢中国的武侠小说,只不过现在发生了一点变化,武侠题材越来越狭窄,英雄性格过于单一,从头到尾都是义气,无法和现在观众取得共鸣。”2以“季节不合”加以解释,实在是太富于喜剧性了。2006年初,韩中合拍的古装电视剧《飞天舞》先后与中国(包括大陆和香港)、日本、泰国等国家签订了播出合约,但却没有得到在韩国播放的机会。韩国三大广播公司分别表示“国内历史剧众多,不容易播出”、“每集的播放单价过高”、“这是国籍不明的连续剧”,近一年来迟迟没有给予播出机会。在韩国三大广播公司的频道之外,韩国同样拥有众多的有线频道。其中,有一个“好TV”频道,主要播出与中国有关的节目,其中包括中国电视剧。在2004年8月到2005年8月期间,这个频道曾经播出过《秦始皇》、《十八岁的天空》等剧。但是,这个频道在韩国的影响并不大。(二)韩国电视剧在中国1、“韩剧流”在中国的兴起韩剧进入中国的历史并不长。中韩建立外交关系的第二年,即1993年,韩剧《嫉妒》始进入中国播出。此后几年,又陆续有韩剧进口中国,但由于多种原因,一直没有引起太大反响。到了1997年,这种情况开始发生变化。这一年,韩剧《爱情是什么》开始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3这部拍摄于1991年、描写一个专制家庭和民主家庭联姻并于联姻后各有所改变的家长里短、“婆婆妈妈”的电视剧,吸引了众多的中国观众(收视率高达4.2%)。1999年,韩国音乐组合H.O.T.和CLON的北京演出成功之后,中国媒体开始造出“韩流”这个词语,用以指代韩国的影视、音乐、游戏等大众文化形式以强劲的态势陆续登陆中国以及东南亚地区的现象。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政府对韩剧也持欢迎态度。早在2001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局长访韩时就曾经表示,中国不仅不会限制进口韩国电视剧,而且打算在中央电视台进口和播放更多的韩国电视剧。根据《中国电视剧市场报告》显示,在2002年中国大陆播放的海外电视剧中,韩国电视剧数量最多,共达到67部。自从1993年起,尤其是1997年以来,《嫉妒》、《爱情是什么》、《星梦奇缘》、《蓝色生死恋》、《天桥风云》、《孪生兄妹》、《冬季恋歌》、《看了又看》、《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人鱼小姐》、《明成皇后》、《女人天下》、《商道》、《大长今》、《医道》(又名《许浚》)等一系列韩国电视剧在中国两岸三地先后播出,大受中国观众欢迎。安在旭、金喜善、裴勇俊、李英爱等一批韩剧明星迅速成为大批中国年轻观众的偶像。自2002年起中国国家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不仅连续播出大量韩剧(如《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看了又看》、《人鱼小姐》等),而且已经开始重播某些作品。2004年,长达158集的《看了又看》首播之后,如它的名字那样让中国人“看了又看”:2004年“十一”黄金周开始,中央电视台一套的午夜剧场每天重播此剧。韩剧《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也在央视八套(电视剧频道)开始重播。中国中央电视台对这两部韩剧的首播和重播在中国有着特殊的意义:多年以来,中国电视剧的年产量都在10000集左右(每集一般为45分钟),单部电视剧的平均长度为20集,能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少之又少,能重播的更是少之又少。而《看了又看》与《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能够于短时间内在中央电视台首播和重播,并受到多年龄段观众的欢迎,是非常不容易的。可以说,这是自1993年韩剧进入中国以来,“韩剧流”在中国辉煌的高峰。通过与日剧在中国地位的对比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东京爱情故事》与《悠长假期》等日本青春偶像剧进入中国的时间不比韩剧晚,甚至更早。在中国,很多韩剧的爱好者,曾经是日剧的忠实信徒。因此,如果把《秋天童话》等偶像剧的热播视为“韩剧流”的高峰的话,那么,“日剧流”早就吹起,与“韩剧流”不相上下。但是,近年来在中国的日剧中一直没有出现像《看了又看》与《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这样几乎受到全民喜爱的家庭伦理剧。4不过,到了2006年,情况似乎发生了变化,中国政府对韩剧的进口和播出力度大大减小,在2006年的中国电视剧市场中,韩剧几乎没什么亮点可言。据《体育朝鲜》2006年底报道,“中国政府于今年初发表了缩减韩国电视剧播出次数的方针。全权管理中国所有媒体的国家广电总局发表声明说,将韩国电视剧的播出量最高减少50%。不仅如此,中央电视台也发表声明,将扩大海外电视剧的进口面,事实上表明了要减少韩国电视剧的进口数量的立场。结果,现在只偶尔播出去年得到许可的部分过时作品,韩中合拍的电视剧也被推至深夜剧场。总之,中国政府的基本立场是‘出口多少就进口多少’。所以,明年中国市场形势可能会更加严峻。”由此我们可以再次看出政治及经济对文化交流的强大影响力。2、中国电视界对韩剧的看法在2005年上海电视节首日的“2005年电视剧题材与市场研讨会”上,当有人挑头说到韩剧在中国的热播时,似乎一下子点燃了与会诸人的情绪导火索,那些中国电视剧界的大腕制片人,都有些按捺不住地开始了热烈的讨论,认为韩剧对中国国产电视剧形成了威胁与冲击,有些制片人甚至呼吁广电总局限制韩剧的播出量,给国产电视剧留点空间。虽然那些中国电视剧的大腕制片人言语之中不无情绪,但也并未将韩剧的影响简单地视为造成中国电视剧市场现状的唯一“罪魁祸首”,诸如电视台收购价格太低,多年来变化不大,而制作费用尤其是演员的费用却越来越高、盗版泛滥、观众考据癖太重、男人写戏女人不爱看等等,也都是他们抱怨的对象。然而,被指责盲目“哈韩”的国内播出方以及不少媒体并不认同这些制片大腕们的看法。“对于制作公司要将韩剧播出量减低的倡议,电视台方面集体喊冤。在国家大力扶持方面,国家广电总局早有规定,国内电视台黄金时间必须播出国产剧,因此即使购入韩剧电视台按照要求都是放在非主流频道的非黄金时段播出的。因此制作公司的此项投诉似乎理由不足。另外,对于制作公司将中国电视剧的问题归咎于韩剧的说法,本地电视台均有不同意见。广州电视台广告部方面就表示,今年(即2005年,引者注)只购入了《浪漫满屋》和《夏日香气》等比较新的几部韩剧,而且都是放在影视频道和生活频道的非黄金时段播出的。‘且韩剧的价格并不高,只相当于国内剧集二轮播出的价格。’所以他们认为电视台对韩流热潮起到重要原因的说法是不成立的”。“广东电视台总编室方面则对韩剧走红提出质疑:‘韩剧在国内播出的收视率其实并不算太高,多数是媒体炒得热而已。’据悉,广东电视台播出的韩剧包括《冬季恋歌》等在内收视成绩都属一般,‘最多不过与中等偏下的国产剧集收视差不多’。”5不仅电视台和媒体不怎么买这些制片大腕们“韩剧威胁论”的账,就连观众们对要求限制韩剧播出的提议也不怎么买账。《重庆时报》采访观众的结果是:“除了中老年观众表示无所谓以外,更多的年轻观众对这一建议表示强烈反对,有的观众还很激动地表示,与其排挤其他国家电视剧,不如加强自身学习。”6通过以上资料,我们可以发现,尽管“国产剧死亡说”或“韩剧威胁论”不无“娱记”(即娱乐记者)炒作成分,但确实也在某种程度上点出了当今中国电视剧市场受韩剧冲击的现状——在国内电视剧市场尚受到保护、韩剧的进口数量、播放时段、购买价格尚受到一定限制的情况下,已经在港台及大陆吸引了大量观众,如果这些限制一一去除,那么,韩剧在中国的影响显然会更加强烈,应该引起国内电视剧界的高度重视!然而,富于戏剧性的是,那些似乎真切地感受到韩剧威胁的中国电视剧制片大腕们,并不认为热播的韩剧有多高的质量,韩剧“不过如此”,“从制作水平、服装、道具,都根本无法与我们国内的电视剧相提并论”,“它有什么好的,制作的片子哪比得上我们的,现在整天说向韩剧学习,到底要学些什么?”但是,如果“不过如此”、“哪比得上我们”的韩剧竟然还能赢得众多中国观众的青睐,那只能归咎于中国电视剧观众的水平太低、连作品的好坏都不能分辨了。但是,把这种结论适用于所有的韩剧观众们,显然也太过简单了。对于韩剧,从制片人到电视台和观众的看法并不完全一致,也不可能完全一致。作为以“完美”为终极目标的艺术形式之一,尽管韩国电视剧同样也非尽善尽美的存在,但对于中国的电视剧制作人而言,不能总抱着“孩子是自家的好”的心态,一味去挑韩剧的毛病。重要的在于仔细研究对方,在对比之中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市场上以优秀的作品征服观众,而不是寄希望于政府的干预。这不仅是当前中国电视剧受到韩剧冲击时候应该做的,即使将来这种冲击减弱了,也仍然需要抱着虚心的态度去取长补短,而非盲目护短。二、生产方式比较(一)不同的电视体制在中国和韩国,不同的国家体制导致了不同的电视体制。在韩国,除KBS1属于公共频道外,其余频道如MBC、SBS的频道都属于商业频道,政府直接管理的力度很小。这与韩国的资本主义国家体制是密不可分的。在中国,所有的电视频道都既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公共频道,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商业频道,而是政府主控下的官方频道、公共频道与商业频道的集合体,政府管理的力度较大。这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家体制是密不可分的。(二)不同的电视剧定位中韩两国不同的电视体制又导致了不同的电视剧定位。相对来说,中韩两国对电视剧定位的最大不同在于:韩国政府和知识分子都将电视剧定位于大众文化产业形式,而中国的政府和知识分子还在希望电视剧能发挥多种文化形态(包括政府文化与精英文化)的作用,承担宣传工具和文化产业两方面的职能。1、韩国:大众文化产业形态之一在韩国,电视剧的性质和功能定位非常明确,它是文化产业形态之一,是大众文化形态之一。作为大众文化产业形式之一的电视剧在韩国有着良好的发展环境:无论是
本文标题:中韩电视剧比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659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