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工业类节能报告书框架前言----叙述项目由来,评估目的和意义,并简要叙述评估过程总论----1.评估范围和内容2.评估依据(法律法规、行业准入等政策)3.评估过程(简要叙述节能评估文件的编制过程)项目概况介绍---建设单位概况项目综述产品方案原辅材料消耗和供应方案工艺技术方案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设施配置方案总图布置工作制度、劳动定员及项目实施计划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项目用能情况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选址、总平面布置节能评估工艺流程、技术方案节能评估主要用能工艺和工序节能评估主要用能设备节能评估辅助生产和附属生产设施节能评估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总结节能措施评估--能评前节能措施评估(各方面节能措施)能评阶段节能措施建议及评估单项节能工程评估节能措施评估总结项目能源利用状况核算及能效水平评估—1.评估前项目能源利用情况(能源消耗量,具体计算数据)2.节能评估前项目能效水平评估(与当地要求能耗水平及规定等级对比)3.节能评估后项目能源利用情况4.节能评估后项目能效水平评估5.节能措施评估总结项目能源消费影响评估---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及消费情况项目能源供应条件及落实情况项目对当地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评估项目对当地完成节能目标的影响评估项目能源消费影响评估总结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结论:包括项目是否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产业政策、是否符合所在地规划要求。项目所在地的区域能源供应条件能否满足项目需求。项目是否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节能设计标准和规范。项目主要用能工程(动力、空调通风、电气照明等)节能设计是否合理。项目有无采用明令禁止或淘汰的落后工艺、设备。项目是否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项目用能总量以及能源品种和结构是否合理。设备、工序、产品能耗及建筑能耗等是否达到国家、行业及地方规定的标准。项目能耗指标是否达到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项目采取的节能措施是否合理及达到的节能效果。项目余热、余压、可燃性气体的回收利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利用及效果;项目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及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的影响。根据评估结果,从节能的角度对项目是否可行做出评估综合结论。能源消耗评估标准文件类型按年综合能源消费量E(当量值)按建筑面积划分A实物能源消费量综合能源消费量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电力kW·h石油t天然气m3吨标准煤tcem2m2节能评估报告书E≥5.0×106E≥1000E≥100×104E≥3000A≥2×104A≥20×104节能评估报告表2.0×106≤E5.0×106500≤E10005.0×104≤E100×1041000≤E30001×104≤A2×10410×104≤A20×104节能登记表E2.0×106E500E50×104E1000A1×104A10×104附录A(规范性附录)建筑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内容编制深度及格式要求A.1前言叙述项目由来,评估目的和意义,并简要叙述评估过程。A.2总论A.2.1评估范围和内容明确评估项目的建设内容、建筑面积、各建筑特征,确定项目评估范围。A.2.2评估依据根据项目的性质和类型确定节能评估依据,应包括:a)现行国家和地方有关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设备能效的政策、法规、设计规范、技术规程及产品标准;b)现行的国家、行业和地方推广、限制和禁止(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生产工艺、建筑材料等目录;c)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划复函、土地预审等相关资料;项目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立项资料。A.2.3评估过程简要叙述节能评估文件的编制过程。A.3项目概况介绍A.3.1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应包括:单位名称、单位性质、地址、邮编、法人代表、项目联系人及联系方式。A.3.2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基本情况应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地点、项目性质、项目类型、建设规模及内容、项目主要技术指标、项目投资总额、项目建设进度计划竣工投产日期、项目预计达到的节能目标。A.3.3项目所在地的能源供应及消费情况项目所在地周边电力、市政热力、天然气、给水、中水、排水等已具备的和规划中的供应条件。分析说明项目所在地周边可利用的废热、余热和自然能源的条件。改扩建项目应根据已有项目特点,对能源供应条件进行分析。节能评估单位应按照以下原则,确定项目能源消费品种:a)民用建筑项目应根据国家和河南省的相关节能与环保政策,本着节能、环保、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项目用能特点、能源使用效率和周边资源、能源供应条件等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选择能源品种;b)民用建筑的供暖、空调系统的热源、冷源能源品种的选择,应根据资源情况、环境保护、能源的高效率应用、建筑规模、使用特征、结合河南地区的能源和环保政策等综合因素,经技术经济分析确定;c)生活热水热源的能源品种选择应根据河南地区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选择。A.4项目建设方案A.4.1建筑方案A.4.1.1选址、总平面设计方案简述设计的原则和理念,项目选址、总平面规划布置,建筑的主体朝向等情况,项目总体经济技术指标表。附建设项目的地理位置图、总平面布置图。A.4.1.2建筑节能设计方案A.4.1.2.1根据项目类型确定依据的节能设计标准,叙述建筑节能设计方案,包括每个单体建筑面积、建筑高度、层数、朝向使用功能等。A.4.1.2.2各单体建筑的技术指标应采用列表的方法表示。A.4.1.2.3有特殊区域耗能的建筑空间应单独介绍。A.4.1.3项目功能分区A.4.1.3.1建筑物内部的平面设计应合理划分不同功能的区域。A.4.1.3.2列表说明建设项目内各部分的使用功能及对应的建筑面积及层数、层高。A.4.1.3.3建筑总平面布置和建筑物内部的平面设计,应合理确定冷热源、风机及电气机房的位置。建筑群要有建(构)筑物一览表。A.4.1.4结构专业简要说明各单体建筑的结构形式和拟使用的建筑材料。A.4.2暖通节能技术方案A.4.2.1供热、空调系统A.4.2.1.1居住建筑的集中供暖系统应优先选择热水连续供暖,居住建筑的空调形式优先选择分体空调。A.4.2.1.2公共建筑及居住区内的配套公共建筑的供暖、空调形式,应根据其使用性质、供热要求,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A.4.2.1.3公共建筑的供暖、空调系统应与居住建筑分开,并应具备分别计量的条件。A.4.2.1.4采暖、空调系统应根据建筑高度合理进行竖向分区。A.4.2.1.5根据项目特点合理选择末端设备。A.4.2.2冷热源A.4.2.2.1采用城市热网和区域燃煤、燃气锅炉间接供热配套的热力站应合理设置。A.4.2.2.2项目内设置燃气锅炉房应符合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A.4.2.2.3在有条件采用集中供热或在楼内集中设置燃气热水机组(锅炉)的高层建筑中,不应采用户式燃气供暖炉(热水器)作为供暖热源。A.4.2.2.4当采用户式燃气供暖炉(热水器)时,应符合节能设计标准要求要求。A.4.2.2.5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热交换或混水装置宜接近终端用户设置,不宜设在远离用户的热源机房或热力站。A.4.2.2.6空气调节系统的冷源的选择,应根据建筑规模、使用特征和能源条件,结合河南地区的能源和环保政策等综合因素,经技术经济分析确定。A.4.2.2.7经技术经济综合论证合理时,应采用电、热、冷三联供的分布式能源系统。A.4.2.2.8应积极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A.4.2.2.9空调系统的冷源和空调系统的选择、设计应符合国家和河南省相关标准的规定执行。A.4.2.2.10应合理划分和均匀布置水系统环路,使并联环路之间压力损失相控制在规范要求的范围内。A.4.2.2.11合理确定采暖和空调冷热水循环泵的流量和扬程,并确保水泵设计工作点在高效区。A.4.2.2.12管道和设备的保温应优先采用热阻性较好的保温材料。A.4.2.3通风系统A.4.2.3.1公共建筑的通风,应符合以下原则:a)应优先采用自然通风排除室内的余热、余湿或其它污染物;b)人员密集的高大空间,应考虑全面使用自然通风的条件;c)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室内空间的通风换气要求时,应设置机械进风系统、机械排风系统或机械进排风系统;d)应尽量利用通风消除室内余热余湿,以缩短需要冷却处理的空调系统的使用时间;e)建筑物内产生大量热湿以及有害物质的部位,应优先采用局部排风,必要时辅以全面排风。A.4.2.3.2建筑内通风和空调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a)作用半径不宜过大;b)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应满足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c)建筑物通风应考虑热回收措施。A.4.2.4燃气系统公共建筑及居住建筑的燃气系统,根据其使用性质和要求确定。A.4.3给排水节能技术方案A.4.3.1给水(中水)系统A.4.3.1.1应根据不同的用水要求,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充分利用再生水、雨水等非传统水源,优先采用循环及重复利用给水系统,实行分质供水。A.4.3.1.2在供水安全、节能、节水的同时,应结合建筑条件、用水特点等综合考虑选用合理的供水方式。A.4.3.1.1在保证安全供水的前提下,根据减少提升能耗的原则,合理确定高层建筑给(中)水系统的压力分区。应充分利用市政自来水(中水)的供水压力。A.4.3.1.2设置加压装置应综合考虑,合理选择高位水箱、气压供水、变频供水、叠压供水等加压供水方式,供水泵房宜在供水范围内居中或靠近用水量大的用户布置,降低供水能耗。宜根据项目区域规模、建筑物布置等情况,合理布置供水泵站,避免室外供水管线过长,并宜靠近用水量大的用户布置。A.4.3.1.3给水系统应制定节水方案,采用节水器具。A.4.3.2热水系统A.4.3.2.1根据热水使用对象、建筑特点、用水规律、用水点分布等选择合理的供水方式。A.4.3.2.2采用合理的集中热水供应循环系统。A.4.3.2.3生活热水应优先考虑太阳能热水系统,满足太阳能光热与建筑一体化设计要求。A.4.3.3排水系统A.4.3.3.1应根据建筑排水性质及污染程度,结合室外排水体制,并考虑综合利用与处理的要求,选择合理的排水系统。A.4.3.3.2地面以上的污(废)水应由重力直接排入室外管网。A.4.3.3.3根据规范、排放标准等相关要求,设置水处理装置或回收构筑物。A.4.3.4雨水系统A.4.3.4.1选择安全、经济适用的雨水系统,根据需要设置水泵提升排水系统。A.4.3.4.2合理确定雨水集蓄及利用方案。A.4.3.4.3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渗透量。A.4.3.4.4当项目具有较大规模的建筑屋面或下沉式广场时,应根据具体条件,适当考虑雨水集贮及利用方案。A.4.4电气节能技术方案A.4.4.1负荷等级及负荷计(估)算A.4.4.1.1根据规范要求确定各单体项目的负荷分级。A.4.4.1.2计(估)算项目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补偿后的功率因数和视在功率。A.4.4.1.3根据具体项目电源供应及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供电电压等级。A.4.4.2电源情况根据项目负荷情况估算实际备用电源及应急电源容量,确定供电电源的形式、种类和供电时间要求。A.4.4.3变电所位置及容量供电范围A.4.4.3.1根据负荷估算结果、低压供电半径要求,确定并说明变配电所数量、位置及各变配电所供电范围的项目、变压器的台数和容量。A.4.4.3.2明确无功功率补偿方式及补偿要求、变压器负载率、谐波治理措施。A.4.4.4变电所分项计量设置情况根据各变电所供电范围内主要用电设备分项计量需求特点,采用简洁、可靠、高效、适用的系统方案,阐述如何设置用于建筑能源管理的监测仪表系统。A.4.4.5照明节能设计根据项目特点明确提出以下内容:a)列表说明主要场所采用的照度值和照明功率密度值;b)列表说明采用何种灯具及附件、主要光源预计寿命周期;c)采用何种照明控制方式,是否采用智能化照明控制装置、系统;充分利用自然光减少人工电光源的耗电量的措施。A.4.4.6建筑设备控制系统设置情况A.4.4.6.1根据主要设备机房设置情况,采用适宜的自动化监测、智能控制、控制系统形式,明确控制内容、控制方
本文标题:能源消耗评估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674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