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主讲人:徐培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复旦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主任一、现代企业发展的动力是文化二、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经营之道三、东西方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一、一、现代企业发展的动力是文化现代企业发展的动力是文化古往今来,一个伟大的民族必有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现代国家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和推动力量。一、一、现代企业发展的动力是文化现代企业发展的动力是文化前韩国文化部长在1996年曾说过,十九世纪是军事征服世界的世纪,二十世纪是经济征服世界的世纪;而二十一世纪则是文化塑造新世界的世纪。11、企业经营对象的变化、企业经营对象的变化产品——品牌——文化(阳)(阴)(阴)11、企业经营对象的变化、企业经营对象的变化品牌:产品形式+文化内涵(阳)(阴)“工厂制造产品,心灵创造品牌。”企业产品是实体的,企业品牌是无形的,文化体验是难忘的。22、企业经营是经营一种文化、企业经营是经营一种文化企业品牌是一种观念价值,企业品牌是一种文化创造,企业品牌是一种文化体验,企业品牌是运用文化取胜。麦当劳是创造一种美国快餐文化房地产是体验一种特色居住文化文化是企业的凝聚力、生命力、竞争力和灵魂。33、文化给企业带来市场商机和管理成功、文化给企业带来市场商机和管理成功物质资源是会枯竭的,而文化则生生不息!文化的核心是继承与创新!文化使企业成为一流!文化给企业带来商机,文化给管理带来效益,企业管理的大旗飘扬着文化的色彩。44、管理是管理文化、管理是管理文化国家富强靠经济,经济繁荣靠企业,企业兴旺靠管理,管理关键是文化。55、企业经营的要诀:、企业经营的要诀:思路决定出路,理念决定方向,定位决定地位,角度决定深度,布局决定结局,眼界决定境界,胸怀决定规模,心态决定一切。二、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经营之道二、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经营之道(1)文化的最初含义Culture一词在拉丁语和中古英语中,指“种植”和“栽培”的意思。时至今日,在“农业”(Agriculture)和“园艺”(Horticulture)中仍保留着它作为一种农艺技术的原意。后引申为人类自己从自然本能状态教化、培养为有素养、有修养的人。11、文化的涵义、文化的涵义(2)(2)文化的基本涵义文化的基本涵义泰勒(Tylor,EdwardB)在其不朽著作《原始文化》中给文化下了个完整的定义:“在广泛的民族学意义上,文化,或是文明,是复杂的整体,这一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所有能力和习惯”。(2)(2)文化的基本涵义文化的基本涵义一定人群的整个生存方式。或者说,一种有教养的处事方式。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文化包涵知识。文化就是“人化”,文化也是“化人”。(3)(3)文化的核心定义:文化的核心定义:文化是我们习以见常的东西。文化是一种人情事理,是人的一种习惯,处事方式,生活态度,行为规则,是人的生存状态。文化形成人的教养、修养,并成为一种风俗、习惯和规范。((44)中国经典中的)中国经典中的““文化文化””之义:之义:“观乎天文以察事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贲》“当宣文化,光于四表,上之化下,犹风之靡草。”——王弼《周易集解》“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刘向《说苑·指武》22、传统文化的涵义:、传统文化的涵义:传统文化是从历史上沿传下来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是活着的文化,活在我们每个现实人的无意识中,渗透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我们的心灵中都有着传统文化的深深的烙印,我们的日常生活便是浩荡的传统。((11)传统文化的定义:)传统文化的定义:22、传统文化的涵义:、传统文化的涵义:什么是传统?所谓“传”,就是传递,是向下、向后的意思。所谓“统”,就是端绪、源头。传统是指一种文化的历时性的传承。一种文化要素过去存在,世代相传,延续至今,仍然在起作用,我们就可以称它为“传统”。“传统”之”传”,强调其时间上的延续性;“统”是强调其功能上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它不是指旧的、古的、过去的,而是过去文化要素在当今社会的延续和发展。因此,“传统”是文化的活的生命,是文化生存的方式。((22)传统的涵义)传统的涵义22、传统文化的涵义:、传统文化的涵义:传统并不是封闭的,而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正是在这种延续与变革的辩证过程中,文化才成为一种传统。传统是指由历史沿传下来的、体现人的共同体特殊本质的基本价值观念体系。传统一般都是人们生活中最权威的行为模式,它渗透在一定民族或区域的思想、道德、风俗、心态、审美、情趣、制度、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以及语言文字之中,涵义是极其宽泛的。((22)传统的涵义)传统的涵义33、国学的涵义、国学的涵义::国学,在我们心眼里,只是“国故学”的缩写。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国学”。--胡适《国学季刊发刊宣言》国学的名称起于近代。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为了区别于西学,于是称中国本有的学术为国学。--张岱年《国学入门丛书.序》国学是二十世纪初,我国提倡的一门学问。国学又叫国故学、古学,或叫中学、中国学,它是相对于西学的称谓。国学分广义和狭义,狭义指:六艺之学,即诗、书、礼、乐、春秋、易,即经学,亦即儒家的一些著作。又因六艺之学后附小学,因此文字、训诂、音韵也包括在内。广义指:经、史、子、集四部。44、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儒、道、佛三家,哪一家是代表中国文化的核心?(1)(1)儒家、道家、佛家的文化特色儒家、道家、佛家的文化特色【【11】】道家思想:道家思想:“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道德经》首:方向开始、起始道:延着方向走、顺着延伸。由此开始延续发展。天知道、道理、道路道家思想的三条法则: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之变、驾驭阴阳)(道之所在,必有阴阳)道法自然(由道而得、无中生有)(道法如水,顺其自然)上善若水(水得自然、水有原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道——气——水气——风——水命——运——气道由气成,气凝为水。大象无形,大音希声。举重若轻,以简驭繁。道的核心是:无道的核心是:无无招胜有招,不战而胜。柔弱胜刚强,滴水穿石。青山无墨千年画,流水无弦万古琴。【【22】】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儒:人所需要的。通常是有道德者之称。周之制度,身通六艺以教民者谓之儒。《周礼·天官·大宰》说:“四曰儒,以道得民。”儒亦指品学通三才者。《法官·君子》说:“通天地人曰儒。“大儒指悟道之大学者。儒家思想价值体系的五要素:仁义礼智信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论语)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论语)仁,从人,从二。《说文解字》说,“仁,亲也。”人与人相互亲切关爱。《礼记》说,“上下相亲谓之仁。”“温良者,仁之本也。”“仁者可以观其爱焉。”。《春初·元命苞》说,“仁者,情志好生爱人,故立字二人为仁。”仁者是对有仁德者之称。有时候,用仁来指有恩于万物生育的事物。古代历来推崇仁政,认为尊德行仁的才可以叫做王。现在称果实的核为“仁”,其实古代称其实为“人”,果人、核桃人。明代后才改作“仁”。儒的核心是:仁(论语)人仁伦纶轮忍义(義):“義”,从我,从羊。“羊”古意为“美”,表达了古人对美和善的追求。义的本意是,合于道德的行为或道理。舍生取义是因为古人笃信义不容辞。商、周时期,“义”字本义为“仪”。《礼记·中庸》说:“义者,‘宜’也。”“义”是一种适宜、适合之意。古时又说:“礼以行义”(《左传·成公二年》)。“义”成了人们在社会活动交往中的一种道德规范。仁者爱人与义“仁者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利人者人恒利之”。“得人心者得天下”;“泛爱众而亲仁”。“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修己以治人”,“修已以安天下”。儒家的义与利的关系:“见利思义”(《论语·宪问》)“以义生利”(《国语·晋语一》)“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论语·尧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若浮云。”(《论语述而》)禮,从示,从豊。豊字从豆象形,古代祭祀用的器,如果用于事神就叫禮。《说文》讲,“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初意是举行仪礼,祭神求福。儒家历来重禮。过去讲的禮,主要是对神灵的祭祀、表达敬意和尊重,这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引申到日常生活,就是对别人的尊重。《左传》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古之礼,示人如弯曲的谷物也。只有结满谷物的谷穗才会弯下头,礼之精要在于曲。在儒家的经典里,礼被解释成为是社会行为的规范,是人的社会属性的必然体现。儒家思想的表现:礼(儒家思想的表现:礼(禮)禮)从现代人的目光看来,礼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智智::智,从日,从知。知,会意字,从矢从口。矢是象形字,象镝括羽之形,本意是箭,引申为正直、端正,再引申为出口无悔的发誓。知是智的古字,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的才能叫智,也就是知。而且,真正的知、智,一定是真理,一定是真象,也一定不会偏离道德仁义。智者,知道日常的东西也。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就叫智。观一叶而知秋,道不远人即为此。信信::信,从人,从言。信的本意是真心诚意、专一不移。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真实的、不虚伪的。《走西口》中解释的“仁义礼智信”大忠大爱是为仁大孝大勇是为义修齐治平是为礼大恩大恕是为智公平合理是为信世界大同是为仁,祖国山河是为义,家国天下是为礼,刚柔相济是为智,一诺千金是为信。者更简化为“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中庸之道是一种弹性哲学。中庸之道是一种弹性哲学。中庸是中国人的基本精神之一。所谓“中”,就是适应,顺应;所谓“庸”,即经久不渝、恒久不变之意。二者合用,意谓不偏不倚、允当适度,不走极端之意。这种中庸的思想,表现在文化上,就是文化的亲和力,能求同存异,万流并包。中华文明以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避免了长期陷入极端主义,它对许多社会现象保持了一种宽容的接纳。“中庸”文化,对中国的民族心理影响至为深重。在中庸的文化氛围中,国人形成了随大流的心态。个体的秉性,在与群体意识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放弃个性,屈从群体的意志。儒家思想的宗旨儒家思想的宗旨::是要做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是要穷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真正的知识,是针对具体对象进行深入探究,努力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诚意、正心、修身”是要求意念诚实,严于律己,心得其正,并不断端正、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在家庭与家族中尊老兴孝,敬长兴悌。在治国时以德为本,并布仁政于天下。儒家思想的使命:儒家思想的使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33】】佛家思想:佛家思想:佛:顺依自然佛——伪(人为为伪,人弗为佛)佛的核心是:空佛的核心是:空在佛学中,空是因缘,是般若,是不二法门。空就是放下。人的心,是高山、海洋所不能比的,所谓“心如虚空”,就是放下顽强固执的己见,解除心中的框框,把心放空,让心柔软,这样我们才能包容万物、洞察世间,达到真正心中万有,有人有我、有事有物、有天有地、有是有非、有古有今,一切随心通达,运用自如。虚空包容万有。因为“空”,大地任我们游走、空气给我们呼吸,万物供我们取用,假如没有“空”,人类就不知将安住于何处了。所以,“空”中才能生妙有。空的真谛空的真谛——包容的智慧包容的智慧心胸有多大,事业有多大;包容有多少,拥有就有多少。心能虚空,包容一切。空与无的关系:空与无的关系:在翻译佛经时,以前曾把“空”都翻译成“无”。直到大翻译家鸠摩罗什来中国以后,才把“空”的概念提炼出来。“无”本身不是“有”,但“无”能生“有”,而且可以
本文标题: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72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