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
7开国大典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填一填,比一比括号中的字可以都换成“拿”吗?为什么?()着红旗()着红灯()着火把()的掌声()的掌声擎提舞排山倒海雷鸣般课文中的掌声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阅读要求:1.默读课文,找出课文描写了典礼的哪些内容,用简练准确的词语概括。2.厘清时间、人物和活动,连起来简要说一说开国大典的概况。听老师读一读1.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小资料:这八盏大红宫灯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每盏高2.23米,周长8.05米,直径2.25米,重达80公斤。听老师读一读2.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听老师读,你能模仿着读一读吗?想象一下,这是怎样的场面?看看老师是怎么批注的吧!相信你也有自己的阅读感受。听老师读一读3.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喊哑了,把手掌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1)听老师读。(2)模仿着读一读,想象一下画面。(3)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吗?(4)看看老师的批注。反复的手法,突出了群众的欢喜和激动。阅读要求:课文中描写大典庄严热烈氛围的句子还有很多,你也能像老师一样读一读并写一写批注吗?感受场面同学们,这么多的语句都生动地传达了大典庄严、热烈的氛围。你能发现这些句子里藏着哪些规律性的写法?“点面”结合回忆:《狼牙山五壮士》中“诱敌上山”这个场面中,写了很多镜头,哪几个是点?哪几个是面?听同学读第11-13自然段,边听边想象画面,这个场面描写与五壮士“诱敌上山”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点面”结合面面(侧面衬托)点聚焦阅兵式这一段中点的描写比较复杂,作者是怎么写清楚的呢?作者写不同方阵的着眼点有什么不同?默读这一段,填表。军种着眼点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师空军“面”的描写思考:为什么后面写毛主席和群众要花这么多笔墨?能不能就写“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这一句?观看视频开国大典阅兵式视频迁移练写同学们,还记得校运会上50米接力比赛吗?让我们再去回顾那激烈的比赛场面。看视频时,一定要梳理一下哪些镜头是“点”,哪些镜头是“面”。啦啦队观众运动员……动作神态语言……“点”的细节化表现又在于哪些地方呢?交流评价评价标准:1.能分清“点”和“面”。2.“点面结合”的结构是“面—点—面”。3.“点”的描写突出运动员的特点,语言生动具体。4.能运用一定的手法增强感染力。
本文标题: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753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