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幼儿园教育教学建议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精神,全面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所提出的保育教育目标,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改进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推动幼儿园保教质量再上新台阶,特提出如下建议。一、深入贯彻《纲要》精神,扎实开展素质教育。幼儿教育是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深入研讨《纲要》内容,要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和教学常规活动,引导教师切实领会《纲要》的基本内涵,促进理论向实践层面的转化。幼儿园教师要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的坚定信念,丰富理论素养,提升实践能力。要关注幼儿的已有经验、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灵活、综合地组织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完整的经验,将《纲要》精神落到实处。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严禁违背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实验”、“特色”、满足家长需求等为名,擅自设置识字、学拼音、学英语等课程,剥夺幼儿游戏的权利,致使幼儿园教育方向和教学秩序遭到干扰,杜绝幼儿园教育教学小学化倾向。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要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及游戏需要,组织好幼儿的游戏活动,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创设宽松和谐、自由自主、快乐成长的探索空间,为幼儿提供说说、玩玩、做做等实践的机会,让幼儿通过游戏增长知识,通过游戏获得各种能力的发展,通过游戏去发现、学习、建构和积累成长的经验,使幼儿在满足自身快乐的同时获得发展。同时,教师要以环境的维护者、教学的观察者、行为的示范者及幼儿活动支持者、引导者、帮助者、参与者等身份支持幼儿,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对话,关注幼儿的表现和反映,察觉他们的需要,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做出适宜的应答。二、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革和加强幼儿教育教学管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幼儿园要定期检查各班级常规管理执行情况;要深入教学一线,与教师一起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升幼儿园的保教质量。1.实行“一纲多本”,优化教育教学内容。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运用是开展幼儿教育活动的基础、前提和重要环节。教师应在领会《纲要》精神,通读教材、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正确地选择教材、科学地整合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成为新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和研究者。在教材的选择上要实行“一纲多本”。所谓“一纲多本”,主要指在《纲要》指导下,以一本教材为主,多本教材为辅,结合本地实际,博采众“本”之长,结合幼儿实际,选取或创设贴近自然、贴近社会、贴近幼儿生活且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教育教学内容,系统地设计出适宜的主题及各种教育活动,使确定的课程主题既能承载教育目标又能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和兴趣。各班级课程主题不宜过大、过多,一般情况下每个主题大班不超过三周,中小班不超过四周。要从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方面确定切实可行主题目标,尽量兼顾平衡各教育领域,小班要尽量贴近幼儿自己的生活,中班要以幼儿感兴趣的生活为主,大班要突出生活中的探索与创造性。2.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活动组织。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纲要》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富有弹性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特点、发展需要组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注意其综合性、趣味性,将活动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情境创设法、游戏法等适宜幼儿发展的教学方法引入教学中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操作、探索、实践,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活动的内容要相互渗透,教师要树立整体意识、资源意识,注重各领域内容的有机结合,积极创造条件,拓展幼儿的活动空间。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和幼儿的学习特点,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条件,灵活运用集体、小组、个别等活动形式,保证幼儿每天有充足的时间自主进行活动。让美丽的大自然、丰富的社会资源及幼儿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成为实施幼儿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落脚点,提升教育活动的水平。3.改革评价方式,探索科学评价体系。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教育评价的内容应主要考察以下方面:教育计划和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幼2儿现状的基础上;教育的内容、方式、策略、环境条件是否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教育过程是否能为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并符合其发展需要;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评价幼儿的发展时要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对幼儿的评价应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统一的标准的评价不同的幼儿,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各幼儿园要为每一个幼儿建立成长记录档案,教师应随时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收集幼儿的绘画、手工、语言表述等作品,记录幼儿活动过程,定期对幼儿身体发育、动作发展、认知水平、学习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以便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并将之作为改进工作的依据。4.统整多方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教师应及时准确地发掘蕴藏在自然环境、社区、家庭、日常生活中以及幼儿身边的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来设计和组织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并注重收集、积累、整理和应用这些资源,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价值。(1)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资源。要增强教师的资源意识,坚持废品利用、变废为宝的原则,重视对具有教育价值的废旧材料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中可利用的资源很多,教师应具备选择与判断的能力,善于发现、选择和运用各种优质资源来帮助、支持自己的教育教学;要善于利用当地条件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地拓展幼儿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丰富幼儿的学习内容,引导幼儿适当参与社会生活,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优化幼儿的成长环境。(2)要重视来自于教师和幼儿的教育资源。教师既要为幼儿创设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态度和言行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更要积极发掘幼儿个体及同伴的经验,创设相互展示、交流与多向互动的空间。(3)要充分重视家长资源。家长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园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支持的原则,主动、真诚地争取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教学乃至各项工作的理解、支持和参与,通过家长会、家园联谊活动等,加强家园间的交流与互动,家园共同肩负起促进幼儿全面、持续、健康发展的重任,让家长成为幼儿教育的有力支持者、主动的合作者和积极的实施者。三、提升一日活动质量,促进幼儿快乐成长。幼儿一日活动质量直接影响课程的实施和幼儿当前的快乐成长以及终身发展。幼儿园应该根据幼儿发展需要、年龄段的特点、不同的季节以及幼儿园实际情况制定一日活动安排表,科学、合理地组织好一日活动。在安排一日活动时要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幼儿园要保证幼儿每天的游戏时间不少于3小时,户外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一)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安排要尊重幼儿生理发展规律和学习方式。坚持保育教育合一。要树立“教中有保、保中有教”的理念,克服“重教轻保”和“保育即包办”的现象,强调幼儿主动性和活动多样性。幼儿是在积极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发展的,离开活动就没有幼儿的发展。不同的活动类型和活动内容在幼儿发展中又有不同的价值,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引导幼儿主动思考观察、发现体验、表达和锻炼,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二)注重一日活动的整体性和计划性。一日活动要充分体现“课程与环境结合、动与静结合、室内与户外结合、集体与自由结合、游戏与学习结合”等整体性,使幼儿一日活动达到“愉快、充实、自主、有序”的标准。教师还必须对每日各类活动作出认真详细的计划,同时对各类活动的过渡环节进行具体安排。教师组织一日活动时要把握重点,创设宽松、和谐、自由的活动氛围,特别是在幼儿自主选择的区域游戏和户外体育活动要善于观察,适时介入,积极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建立良好的一日活动常规。(三)突出各类活动的教育功能,提高活动的实效性。幼儿园一日活动主要有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活动、生活活动四大类。1.集体教学强调幼儿情感、智能和思维培养。集体教学活动要坚持面向全体幼儿和幼儿主动学习的原则,整合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以游戏化的方式,调动幼儿的思维和行为同时参与活动过程,激发幼儿积极健康的情感、发展幼儿多元能力和获得各种知识经验。集体教学活动的时间不宜过多,如集体教学活动大班每周10节,中班每周7-8节,小班每周5-6节;每个教学活动时间大班30-35分钟,中班20-25分钟,小班15-20分钟。集体活动教学内容选择要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的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行动是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方式,集体教学活动要以幼儿操作为主,教师讲授为辅,要引导幼儿观察、操作、体验,让幼儿在交流和思考中获3得经验,培养能力。在组织集体教学活动前,教师要充分做好教学准备。教学具准备如传统的教具图片、木偶、实物、图片、图书、展示板及幼儿使用的操作材料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如录音机、电视机、投影仪等;活动前教师还要帮助幼儿做好知识经验的准备。教师的教具演示操作要熟练,要利于幼儿观察。学具准备数量充足,能满足每个幼儿自主选择的需要,有助于落实活动目标。空间安排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效果。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根据各领域特点来规划、安排桌椅的位置,摆放相应的材料。如在进行语言、音乐、社会等教学活动时,因为基本上用不到桌子,幼儿可以坐成半圆形,这种形式利于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便于观察幼儿,孩子的注意力也更容易集中。如果是科学、数学或美术活动,因为幼儿要进行操作活动,可以把班级幼儿分成四到六组围坐在桌边,这种形式便于小组成员进行相互交流与合作,也便于教师个别指导。如果是体育活动或是给幼儿示范舞蹈动作或是幼儿创编等时候,还可以围成圆形,这样所有幼儿都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师动作,既便于活动推进,又可以促进幼儿间的言语和非言语交流活动。活动中还要根据活动进程调整组织形式,可以先集体围坐再分组,也可以先动再静。2.区域活动强调满足幼儿个性化需要和发展。区角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操作、探索和交往的活动。区角活动时间可安排在晨间、上午集体活动后、下午午睡后,幼儿园每个班级均要设置4-5个以上区角。(1)常见的活动区角及功能。幼儿园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本园特色及主题教育教学活动需要,安排如下的区角活动:生活区,通过各种生活模仿性操作与练习,发展孩子编、系、扣、穿、夹等基本生活操作能力;语言区,通过图书、图片、头饰、手偶等的观察、操作、拼摆等讲述活动,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美工区,通过撕、贴、剪、画、捏、做等美术操作表现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科学区,通过各种科学小游戏及数学操作活动,从小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发展幼儿数
本文标题:幼儿园教育教学建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791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