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要素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要素课题名称: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概述和原则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掌握并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含义;2、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在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3、理论联系实际,能具体运用到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灵活处理分析具体问题。教学重点:1、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含义;2、掌握幼儿园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基本原则。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从幼教实践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并遵循基本原则分析具体的教育活动。教学准备:幼儿园教学活动案例若干教学过程:导入语: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在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及评价等诸多环节中,活动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有效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第一步,同时也是衡量教师教育能力的关键。师:结合你自己的经验,说说什么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生:(运用讨论法、经验分享法)思考讨论。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含义《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过程。(播放幼儿园教育活动视频片段)师:幼儿园与中小学的教育活动相比,有哪些特点?二、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1、游戏性①学习与发展主要以游戏为载体,教育与游戏之中;②游戏的口吻、游戏的情景以及游戏的活动。2、启蒙性①获得的是粗浅的、基础的、具体的、容易理解的、简单的知识和技能;②获得感知和体验、具体操作和尝试、贴近生活、语言浅显易懂。3、整合性①发展要全面,知识属于非同一专业和同一系统,必定要做到教中有保,保中有教;②不同领域要相互整合;③以主题活动为主:一个活动多个目标。4、活动性①在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②感知操作、探索发现、师幼互动、幼幼互动。5、形式多样6、有目的、有计划师:结合以上特点,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该如何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三、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含义“设计”一词原意是指在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预先制定规划、方案、图样等。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是教师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在了解和掌握幼儿的现有水平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对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实施步骤的预期;或是追随幼儿的兴趣,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选择一定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对幼儿实施教育影响的方案。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设计体现了不同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设计思想,但首要的和贯穿始终的设计原则应当以幼儿为本,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四、案例分析爱劳动,讲卫生(小班)----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和劳动热情案例讨论(引导学生掌握讨论的核心问题,不要偏离主题,讨论结果要记录到案例反思笔记上。)1.小组讨论:在教师指导下分组开展讨论,小组的规模以4人为最佳,在熟悉案例材料的基础上,由学生互相提出问题并解答,分析如何结合幼儿学习特点,来设计此教育活动,要求做简单的讨论记录。2.全班讨论:通过分析这一篇典型教育案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核心问题:(1)想一想:用讲故事法教育是否有明显的效果?(2)说一说:让幼儿从小养成爱劳动、讲卫生的好习惯,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概括总结(案例中关键点的归纳主要依据案例材料的“教师评析”)在这个阶段,可以让学生来做总结,也可以由教师自己来做总结,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该案例讨论当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应该改进的地方。第2课时课题名称: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概述和原则教学课时:2课时(第2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掌握并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含义;2、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在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3、理论联系实际,能具体运用到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灵活处理分析具体问题。教学重点:1、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含义;2、掌握幼儿园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基本原则。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从幼教实践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并遵循基本原则分析具体的教育活动。教学准备:幼儿园教学活动案例若干教学过程:教与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既受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制约,又受人类的认识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约束。为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和任务,教师在制定教育教学计划、选择和使用教材、确定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时要遵循教育教学原则。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教师分析,引导学生下定义设疑:基本原则是依据什么提出的?幼儿园教育的目的、任务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教育实践经验联系幼儿教育学知识导入新课: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含义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就是教师指导幼儿活动的一把米原理和设计教育活动方案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思想。它是以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为核心、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前提、以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依据制定的,是建立在选择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创设教育活动的环境、调动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之上的,也是幼儿园教师长期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同时也是评价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依据之一。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1、思想教育性原则思想教育性原则是指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过程中发挥各种因素的教育功能、作用及影响,培养幼儿形成对待周围事物的正确态度。创设问题情景案例《认识纸》教大班幼儿认识纸的性质、用途、种类。教师提问:“纸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引导幼儿知道纸是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工人用稻草、麦秸、树皮等原料制造的,教育幼儿要珍惜劳动成果,节约爱惜纸,不要浪费。提问:此教学片段中教师讲授有无不正确之处?这违背了什么原则?这位教师又运用了什么原则?学生讨论分析,教师讲解。2、科学发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向幼儿传授的知识、观点、技能等应该是正确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并帮助幼儿正确的认识事物,形成正确的概念。运用科学性原则时要做到:首先,教师在选择活动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可接受性,符合幼儿的认识规律,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仅教学内容科学合理,传授的知识技能是正确的,设计教学形式、选择教法、确立目标、安排结构、创设环境也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其次,教师向幼儿传授的观念、知识技能应是正确的、准确的。教师应选择正确的符合幼儿全面发展要求的教学内容,向幼儿传授正确的知识技能。虽然传授给幼儿的知识是初步的、浅显的,但教师对知识的介绍、说明、讲解、分析、举例等必须准确无误、通俗易懂,以利于幼儿形成科学的概念。例如:教幼儿认识纸。教师常常提这样的问题:“纸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幼儿则回答:纸上能写字,能折,纸怕火、怕水、怕撕等。实际上这并不是纸的优点或缺点,而是纸的特点。因此,教师的讲授一定要准确。再例如:幼儿会问“青蛙为什么是两栖动物?”有的老师这样对幼儿解释:“因为青蛙小时候生活在水里,长大了又能到陆地上生活,这样的动物就是两栖动物”。实际上这是不准确的。青蛙在幼体阶段即小蝌蚪期是用鳃呼吸,它们成熟后就用肺在陆上呼吸。这样的动物就是两栖动物。以上都说明教师自身对事物的认识要科学正确。总之,活动目标的确立、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形式的设计、活动方法的运用、活动结构的安排以及活动环境的创设等都要科学合理,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第三.由于幼儿神经系统易兴奋、易疲劳,因此在设计活动时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的活动时间、活动强度,不仅在一日活动中注意动静交替,在同一个活动中也要注意采用多种方式有动有静地开展活动,避免幼儿过于疲劳,影响身心健康。3、趣味直观性原则趣味直观性原则是指组织活动时要利用幼儿的各种感官和已有经验,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充分运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或游戏的方式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形成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必须使各个教学环节充满趣味,以引起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带着喜悦的心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获取知识和技能。也就是要寓教育于娱乐之中。联系幼儿思维特点具体形象性,幼儿园教学贯彻直观性原则。列举常用的直观手段:(1)实物直观(观察实物、标本、实地参观、实验)(2)模具直观(观察图片、图书、模型、贴绒教具、沙盘)(3)电化教学直观(幻灯、录象、电影、电视、录音、唱片、多媒体课件)4、启发探索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善于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提高幼儿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应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如提问、比较、观察、游戏、示范、讲解、创造问题情境和联想等,让幼儿多看、多听、多想、多说、多做,积极进行想象、思维和创造性的智力活动,去获取知识和技能。在教师的语言技能上,要善于运用通俗、准确、简练有趣的语言讲解知识设计提问。如提问应围绕主题,提出的问题应具体化、条理化、多样化,激励幼儿去积极观察、主动思考,引导幼儿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运用知识的内在规律,做到举一反三。这样就能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的求知欲,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对所学的内容既能灵活掌握、深刻领会,又达到系统化要求。例如,教师给幼儿讲了《曹冲称象》的故事和《秤》的故事后问幼儿:“曹冲称象时为什么要用石头?还可以用哪些东西代替石头呢?”这些问题能够引发幼儿积极的思考,教师通过鼓励幼儿寻求多种答案,使幼儿的思路开阔、灵活、新颖、独特,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训练幼儿发散思维的方法。教师还可以给幼儿出“难题”让幼儿即兴回答。例如,在回家的路上有小水坑儿挡住了去路,教师问幼儿应该怎么办,以启发幼儿想办法解决问题、激发联想、发展智力。5、主体活动性原则主体活动性原则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启发、引导下,通过幼儿自身的实践活动、探索活动来学习并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一原则是由“主体性”和“活动性”共同构成的。活动必须是主体的活动,剥夺了主体性,活动是不可能开展的;而主体性又主要是通过活动来体现的,所以主体性和活动性是密不可分的。教师要承认幼儿的主体地位,认识到幼儿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成长着的、拥有极大发展潜能的主体。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来学习,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幼儿的共同活动。幼儿正处于成长发展时期,缺少知识经验,他们认识客观世界以及自身的成长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只有发现、了解并相信每个幼儿的潜能,认真钻研、创造条件,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幼儿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各项活动中去。教师也只有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潜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活动的主体。在运用主体活动性原则时要注意到:⑴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例如,在画蝌蚪时,可让幼儿充分观察小蝌蚪的外形、姿态,也可让幼儿听故事《小蝌蚪找妈妈》。⑵要为幼儿提供更多自主性的活动内容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为幼儿提供更多自主性的活动,让幼儿有自己的目的和选择,有自己的方法和步骤,有自己的观点和主见,加强师生间、幼儿间的积极互动等。这样才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内驱力与动机,让幼儿努力去探索新知识,充分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⑶活动中教师要给予适时的指导例如,在自然角,教师准备了种类繁多的蔬菜让幼儿观察,面对这么多的蔬菜幼儿一时无从下手。许多孩子拣起这个又拿起那个,并不停地调换。这时幼儿虽然表现出对实物的摆弄,但其感知思维活动却是盲目的、停滞的。教师发现后就应及时指导:“小朋友,你们看,哪些蔬菜的叶子是能吃的?我们先把这类蔬菜挑选出来吧。”这样,孩子的操作就会具有针对性,观察也会更有目的性和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地位就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6、全面渗透性原则全面渗透性原则是指将各教育任务和内容渗透在正规的教学活动之中,渗透到各种游戏之中,渗透到一日的生活活动之中,渗透到物质和精神环境之中,渗透到家庭教育之中,做到事事、时时、处处幼儿皆能接受到生动而规范的教育。这样才能高质量地实现幼儿园教育的目标。运用全面渗透性原则时,教师要有随机教育的意识,要善于利用各种条件对幼儿进行教育。例如,进行语言教育,要在时间上打破语言教学时间的局限,延伸至全天提供语言学习的机会;在空间上打破过去教室的局限,延伸至整个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在途径上打破过去
本文标题: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要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803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