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生化名词解释及问答题答案
名词解释1、血糖:血液中的单糖,主要是葡萄糖2、糖原合成与分解:由单糖合成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原合成;糖原分解成葡萄糖的过程称糖原分解。3、糖异生:由非糖物质合成葡萄糖的过程4、有氧氧化:在供氧充足时,葡萄糖在胞液中分解生成的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彻底氧化生成CO2和H2O,并释放大量能量5、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内,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缩合成生成柠檬酸,柠檬酸经一系列酶促反应之后又生成成草酰乙酸,形成一个循环,该循环生成的第一个化合物是柠檬酸,它含有三个羧基,所以称为三羧酸循环6、糖酵解:在供氧不足时,葡萄糖在细胞液中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进一步还原成乳酸,称为糖酵解途径。7、血脂:血浆中脂类的总称。主要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8、血浆脂蛋白:是脂类在血浆中的存在形式和转运形式。包括脂类和载脂蛋白。9、脂肪动员:脂肪细胞内的甘油三酯被脂肪酶水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释放入血,供给全身各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10、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是脂肪酸分解代谢的正常产物。11、必需脂肪酸:人体生命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几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食物来供给。有亚油酸、亚麻酸及花生四烯酸三种。12、必需氨基酸:体内需要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需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包括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苏氨酸、亮氨酸、甲硫氨酸、赖氨酸和缬氨酸。13、蛋白质互补作用:将不同种类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混合食用,可以相互补充所缺少的必需氨基酸,从而提高其营养价值,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14、转氨基作用:是指由氨基转移酶催化,将氨基酸的α-氨基转移到一个α-酮酸的羰基位置上,生成相应的α-酮酸和一个新的α-氨基酸。该过程只发生氨基转移,不产生游离的NH3。15、一碳单位:有些氨基酸在分解代谢过程中可以产生含有一个碳原子的活性基团,称为一碳单位。16、遗传密码子:从mRNA编码区5’端向3’端按每3个相邻碱基为一组连续分组,每组碱基构成一个遗传密码,称为密码子或三联体密码。(共有64个密码子,其中有61个密码子编码20种氨基酸。另3个密码子代表终止信号。)17、中心法则:是DNA、RNA和蛋白质之间基本功能关系的解释,即DNA是自身复制及转录合成RNA的模板,RNA是翻译合成蛋白质的模板,因此,遗传信息的流向是DNA→RNA→蛋白质18、半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是DNA复制最重要的特征。)当DNA进行复制时,亲代DNA双链必须解开,两股链分别作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指导合成一股新的互补链,最终得到与亲代DNA碱基序列完全一样的两个子代DNA分子,每个子代DNA分子都含有一股亲代DNA链和一股新生DNA链,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19、逆转录:是以RNA为模板、以dNTP为原料、由逆转录酶催化合成DNA的过程,该过程的信息传递方向是从RNA到DNA,与从DNA转录到RNA的信息传递方向相反,所以称为逆转录。20、转录:是指生物体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把DNA碱基序列转化成RNA碱基序列、从而将遗传信息传递到RNA分子上的过程。21、启动子: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的启动子均由RNA聚合酶结合位点、转录起始位点及控制转录起始的其他调控序列组成,是启动转录的特异序列。22、翻译:翻译又称为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是核糖体协助tRNA从mRNA读取遗传信息、用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是mRNA碱基序列决定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过程,或者说是把碱基语言翻译成氨基酸语言的过程。23、点突变:点突变又称错配,即单一碱基配对错误造成的变异,包括转换和颠换。24、框移突变:DNA损伤可以分为四种类型:错配、缺失、插入和重排。缺失指的是DNA链上一个或一段核苷酸的消失,插入指的是原来没有的一个碱基或一段核苷酸链插入到DNA分子中间。在为蛋白质编码的序列中如果缺失或插入核苷酸,则发生读框移动,使其后译读的氨基酸序列全部混乱,这种现象称框移突变。25、基因表达:是指基因经过转录和翻译等一系列复杂过程,指导合成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产物。26、操纵子:原核生物绝大多数基因的转录单位,由启动子、操纵基因和受操纵基因调控的一组结构基因组成。27、变构调节:指特定物质与酶蛋白活性中心之外的某一部位以非共价键结合结合,改变酶蛋白构像,从而改变其活性。28、化学修饰调节:通过酶促反应使酶蛋白以共价键结合某种特定基团,或脱去该特定基团,导致酶蛋白构象改变,酶活性也随之改变。29、顺式作用原件:真核生物的调控序列。反式作用原件:30、增强子:真核生物促进基因转录的调控序列。31、外显子:是真核生物基因经过转录加工后保留于RNA中的序列和相应的DNA序列。内含子:真核生物基因在转录后加工时被切除的RNA序列和相应的DNA序列。32、胆汁酸的肠肝循环:在肠道中重吸收的各种胆汁酸,经门静脉重新入肝脏。肝脏再把游离胆汁酸转变成结合胆汁酸,与重吸收的结合胆汁酸一道,重新随胆汁排入肠腔,此过程称为胆汁酸的肠肝循环。33、胆色素:胆色素是铁卟啉化合物在体内的主要分解代谢产物,包括胆红素、胆绿素、胆素原和胆素等,主要随胆汁、粪便排出。34、生物转化:肝脏将外源性或内源性非营养物质进行转化,最终增加其水溶性(或极性),使其易于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这一过程称为生物转化。35、碱储:血浆NaHCO3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机体缓冲酸的能力,习惯上将血浆NaHCO3称为碱储或碱储备。问答题1、简要说明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及机体对其的调节答:血糖来源:①食物糖消化吸收;②肝糖原分解;③肝脏内糖异生作用去路:①氧化分解供能;②合成糖原;③转化成其他糖类或非糖类物质;④血糖过高时随尿液排出机体对其的调节(1)肝脏的调节:肝脏是维持血糖浓度的最主要器官,是通过控制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及糖异生来调节血糖的。当血糖浓度高于正常水平时,肝糖原合成作用加强,促进血糖消耗;糖异生作用减弱,限制血糖补充,从而使血糖浓度降至正常水平。当血糖浓度低于正常水平时,肝糖原分解作用加强,糖异生作用加强,从而使血糖浓度升至正常水平。当然,肝脏对血糖浓度的调节是在神经和激素的控制下进行的。(2)肾脏调节:肾脏对糖具有很强的重吸收能力,其极限值(可以用血糖浓度来表示,为8.9~10.0mmol/L(160~180mg/L),该值)称为肾糖阈。当血糖浓度低于肾糖阈时,肾小管就能重吸收肾小球滤液中的葡萄糖,以维持正常的血糖浓度。当血糖浓度高于肾糖阈,从肾小球滤出的糖过多,超过肾小管重吸收糖的能力,就会出现糖尿。(3)神经和激素调节:正副交感神经调节;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而能升高血糖浓度的激素主要有胰岛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糖皮质激素、腺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等。这些激素主要通过调节糖代谢的各主要途径来维持血糖浓度。2、简要说明血浆甘油三酯的来源和去路及激素对其的调节答:(1)、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合成的部位:肝脏、脂肪组织、小肠粘膜等原料:①甘油和脂酸主要来自于葡萄糖代谢;②CM中的FFA(来自食物脂肪)。基本合成过程:①甘油一酯途径(小肠粘膜细胞)。②甘油二酯途径(肝、脂肪细胞)。(2)、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①脂肪的动员: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肪脂酶逐步水解为FFA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其中关键酶是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②甘油的氧化:甘油经血运至肝、肾、肠等组织,彻底氧化。③脂酸的β-氧化:氧化部位:除脑组织外,大多数组织均可进行,其中肝、肌肉最活跃。过程:(a)脂酸的活化——脂酰CoA的生成(胞液)。(b)脂酰CoA进入线粒体:借助于肉碱的携带。3、试述五种脂蛋白的组成特点和生理功能(或意义)答:CM【(乳糜微粒)含甘油三酯最多,占脂蛋白颗粒的80%~95%。】功能主要是转运来自食物的外源性甘油三酯。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含甘油三酯占脂蛋白的50%~70%。】功能主要是转运肝脏合成的内源性甘油三酯。LDL【(低密度脂蛋白)含40%~50%胆固醇及其酯。】功能为从肝脏向肝外组织转运胆固醇。HDL【(高密度脂蛋白)中含蛋白质最多,占50%,密度最高,磷脂占25%,胆固醇占20%。颗粒最小,密度最大。】功能主要是从肝外组织向肝脏转运胆固醇。IDL(中密度脂蛋白)是VLDL在血浆中代谢的中间产物【又称为VLDL残体】。多数IDL被肝细胞摄取【,其余IDL的甘油三酯继续被脂蛋白脂酶水解,】这些IDL最后成为【富含胆固醇、胆固醇酯和apoB-100的】LDL。4、请叙述胆固醇的生物合成与糖代谢的关系答:除了脑组织和成熟红细胞之外,人体各组织都可以合成胆固醇,其中肝脏的合成能力最强,占全身胆固醇总量的80%,另外有10%由小肠合成。胆固醇的合成场所是细胞液和内质网,合成原料是乙酰CoA,此外还需要NADPH供氢,ATP供能。乙酰CoA和ATP主要来自糖的有氧氧化,NADPH主要来自磷酸戊糖途径。5、试叙述进食过量糖类食物可导致发胖的生化机理答:体内糖转化成脂肪的过程:糖代谢产生的乙酰CoA可以合成脂肪酸和胆固醇,糖代谢产生的磷酸二羟丙酮可以还原生成3-磷酸甘油。糖代谢可产生ATP、NADPH+H+,然后由ATP供能,NADPH+H+供氢,在3-磷酸甘油基础上逐步结合3分子脂肪酸,合成甘油三脂。所以从食物中摄取的糖可以生成脂肪酸和3-磷酸甘油,进而合成甘油三酯,进入脂库。因此,进食过量的糖类食物会导致体内脂肪合成增多,从而引起发胖。6、简述以下代谢的大致过程和生理意义有氧氧化的过程:有氧氧化途径分为三个阶段:(1)葡萄糖在细胞液中氧化分解生成丙酮酸;(2)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丙酮酸脱氢酶系的催化作用下(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3)乙酰基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成CO2和H2O。生理意义:人体代谢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的有氧氧化。三羧酸循环的大致过程:1.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2.柠檬酸异构成异柠檬酸3.异柠檬酸氧化脱羧生成α-酮戊二酸4.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5.琥珀酰CoA生成琥珀酸6.草酰乙酸再生生理意义:三羧酸循环是糖类、脂类和蛋白质彻底氧化分解代谢的共同途径;三羧酸循环是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代谢联系的枢纽。糖原合成的过程:包括4步反应:(1)葡萄糖磷酸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2)6-磷酸葡萄糖异构成1-磷酸葡萄糖;(3)1-磷酸葡萄糖与UTP反应生成UDP-Glc(葡萄糖);(4)在糖原合酶的催化下,UDP-Glc的葡萄糖残基加到糖原引物(Gn)分子上生成糖原(Gn+1),这样在原有的糖原分子上增加了一个葡萄糖残基。糖原的分解过程:(1)糖原磷酸化酶催化糖原非还原端的α-1,4-糖苷键磷酸解,生成1-磷酸葡萄糖;(2)1-磷酸葡萄糖异构生成6-磷酸葡萄糖;(3)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6-磷酸葡萄糖水解生成葡萄糖;(4)糖原的残余部分即极限糊精,脱去分支后形成寡糖链,寡糖链可以继续由糖原磷酸化酶催化磷酸解,生成1-磷酸葡萄糖。生理意义:糖原的合成与分解是维持血糖正常水平的重要途径。鸟氨酸循环的大致过程:(1)鸟氨酸与NH3及CO2结合生成瓜氨酸;(2)瓜氨酸再(从ASP)接受一分子NH3生成精氨酸;(3)精氨酸水解产生一分子尿素并重新生成鸟氨酸;(4)鸟氨酸进入下一轮循环。生理意义:合成尿素,是含氮废物排出的主要途径.脂肪酸的β氧化过程:包括4步反应:(1)脂肪酸活化成脂酰CoA;(2)脂酰CoA以肉碱为载体转运进入线粒体;(3)脂酰CoA通过氧化包括脱氢、加水、再脱氢和硫解四步反应,生成乙酰CoA;(4)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生成CO2和H2O,释放能量推动合成ATP。生理意义:主要是氧化分解提供能量,生成乙酰辅酶A。7、简述体内丙氨酸/谷氨酸有哪些代谢去路8、氨与胆红素对人体有毒性,人体分别是如何进行氨与胆红素的转运,以避免其对组织的毒性作用?答:氨的转运:(1)在肝脏合成尿素,通过肾脏排除体外;(2)合成非必需氨基酸和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等含氮物质;(3)部分由谷氨酰胺转运至肾脏,水解
本文标题:生化名词解释及问答题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824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