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国际礼仪现代国际礼仪基本准则现代的国际关系应以公认“主权平等”为基础。国家不论大小,都应当具有独立处方处理自己内外事务、管理自己国家的主权。国家与国家相互之间是平等的,所有国家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主权平等”的原则在国际礼仪的实践中,常常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国家尊严受到尊重;国家元首、国旗、国徽不受侮辱。这里说的“国家尊严”一词虽然比较抽象,但在礼仪活动中却十分重要。礼仪活动有不少为了表现有关各方的友好关系。如果有一方的尊严受到损害,丢了面子,甚至感到难堪,就必然会损害相互关系。对于国家元首、国旗、国徽等国家主权的代表或象征,不但不应当受到侮辱(这是最起码的要求),而且应当表现出应有的尊敬。所以,在一切正式场合如果遇到升国旗、秦国歌时,都就当肃穆致敬。二、不以任何方式强制他国接受自己的意志;不以任何借口,干涉别国的内部事务,既不要强加于人,也要避免“强人所难”。不论是“客随主便”,还是“主随客便”,实际上都是要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社会政治制度的选择,是各国人民自己的事;宗教信仰也有各自的自由,都不应当加以干涉。对于宗教习俗更应尊重。三、在相互交往中,实行“对等”和大体上的“平衡”。所谓“对等”实际上就是“礼尚往来”。例如,相互交往的双方人员,其身份要大体相当;派代表团互访时,双方的接待规格应相差不多;“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这是“对等”原则的下面引用。而国际交往中,有时也从负面运用这一原则。例如,你赶走了我的武官,我就驱逐你的参赞;你有意怠慢了我,我也请你坐一坐“冷板凳”,如此等等。四、在“礼宾序列”问题上,也应当体现各国“主权平等”的原则。在国际会议上,各国代表的位次,还是按国家大小强弱的原则来排列,而一般是按会议所用文字的国名字母顺序为排列,而签证条约协定时,应遵守“轮换制”,即每个缔约国在其保存的一份文本上名列首位,它代表在这份文本上首先签字。在国际活动中,各国代表的序列,应以代表的职务高低或就职时间的先后作后排列的依据。例如,驻在某国首都的各大使,即应以到任递交国书的时间先后为序,并由最先到任的大使担任外交团长。只有在少数信奉天主教的国家时,由于宗教原因,外交团长总是由梵蒂冈派驻当地的“圣使”担任,而副团长由最先到任的大使担任。在文字的使用上,每个国家都有使用本国文字的权利。在签订国际条约协定时,本国文字与别国文字具有同等效力,而经过有关国家的协议,也可以只使某一种国际通用的文字。中西礼仪文化差异中国的礼节与西方的礼节有时相差很大。例如,在迎接远方来客时,我们常以“你一路上辛苦啦!”表示慰问,可是,如果用“I‘mafraidyoumusthaveatiringjourney,”这一语法上正确的英语,来迎接英语国家的客人,他们听起来回觉得很不自然,因为这种场合下他们使用的寒暄语往往是“Didyouhaveagoodtrip?或”Didyouenjoyyourtrip?“等这样令人愉快的语句。有些问候在中国是合乎礼节的,而在西方是不被采用的。在西方工业国家,人们大部分住在城市,彼此不相识,甚至在乡村之间很陌生,再加上英美等国家强调个人价值(Individualism)至高无上,所以寒暄时不喜欢被问及年龄及婚姻状况,更不喜欢被问及收入情况。问候方式常常是中性、抽象的打招呼(Goodmorning/afternoon/day),或者是谈论有关天气或一些热门赛事之类。如果比了解文化差异就会造成以上语言选择上的失误,就会出现把中文礼貌礼貌用语套用到英文中的现象,出现中文式的英语。因此,和西方人交谈时你最好使用西方通常的问候礼仪方式。西方人姓名排列正好跟我们相反,前面是名,后面是姓氏。在国际交往中,一般对男士称“Mr.”,对女士则视其结婚与否进行称呼,未婚的称“Miss”,已婚的则应称“Mrs”。对那些在社会上较有地位的人,如法官(Judge)、教授(Professor)、医生(Doctor)、政府高级官员如参议员(Senator)、军官如将军(General)、上尉(Capital)和宗教人士如主教(Bishop)等,可将其姓名连同职业一起称呼,如“DoctorJack”,“ProfessorWhite”,也可只称呼其职业名称,如“Mr.Judge”,“Mr.Lawyer”。相比之下,美国人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上就比较随便。通常只招呼一声,哪怕是第一次见面也不一定握手,还可直呼对方的名字表示亲热。但正式场合,人们就要讲究礼仪了。握手是最普通的见面礼。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人从来不用行政职务,如:局长、经理、校长等头衔称呼别人。介绍礼仪在国际交往场合,如想结识朋友,一般应有第三者介绍。如当时不具备这种条件而你又确实想结交某人,你可走到他面前作自我介绍,但介绍完后不可先伸手,也不可问对方达的名字。对方若不作自我介绍,你可道声谢离开,这在西方并不算失礼。用句型“Thisis╳╳╳andthisis╳╳╳”介绍两人认识时,要先把男士给女士,先把年轻的介绍给年老的,先把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同性之间,介绍完毕后应先伸手相握,可以说很高兴认识你(Nicetomeetyou!)。必要说久仰或希望以后常联系之类的话。有些国家回将常联系理解为有事要相求与他。交谈礼仪与人交谈,莫问私事。在西方,人们的确一切行为以个人为中心,个人利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人们日常交谈不涉及个人私事。有些问题是他们忌谈的,如询问年龄,婚姻状况,收入多少,宗教信仰,竞选中投谁的票等都是非常冒昧和失礼的。看到别人买来的东西从不问价钱。见到别人外出或回来,也不问“你从哪里来?”或“去哪儿啊?”在我国,老年人受到尊敬,但在美国确是“人老珠黄不值钱”。因此在美国,老年人绝不喜欢别人恭维他们的年龄。美国人还十分讲究“个人空间”。两人谈话时,不可太近。一般以30公分以外为宜。不得已呀别人同坐一桌或紧挨别人坐时,最好打个招呼,问一声“我可以坐在这儿吗?(MayIsithere?)”,得到别人允许后再坐下。礼貌用语多多益善。美国人讲话嘴很甜,他们对好听的话从不吝啬,长令听者心舒意畅。的确,在美国Please、Thankyou、I'msorry、Exeuseme之类的话随处可闻。拜访礼仪应邀去家中作客,务必要准时。不守时是失礼的。一般性拜访可送小礼物,若赴家宴,可再丰厚些。礼物应交给女主人,并说“我希望你能喜欢(Ihopeyou‘lllikeit.)等客套话,不要说“小意思,不成敬意。”,“东西不好,请笑纳。”等中国人送礼时常爱讲的话。这类话会让外国人觉得你看不起他们。一般说,美国人不随便送礼,但遇到节日、生日、婚礼或探视病人时,送礼还是免不了的。美国人最盛行在圣诞节壶送礼物。此外,美国人认为单数是吉利的,有时送三个梨也不感到菲薄,不同与中国人讲究成双成对。美国人收到礼物一定会马上打开,当着送礼人的面欣赏或品尝礼物并立即向送礼者道谢。Oh,hownice!Ilikeitverymuch.Thankyou!在外国人家中,不要对他们的摆设大加评论,也不要随意欣赏某件物品,那样会导致主人一定要将你极为赞赏的物品送给你,多尴尬。如主人家养有猫,狗等宠物,要对它们友好,外国人是十分珍爱宠物的。美国人办事讲究效率,重视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时间,绝不希望有人突然来拜访。因此要拜访他们,事先约会是必不可少的。女士优先礼仪尊重妇女,是欧美国家的传统习俗。在社交场合,男子处处要谦让女士。1、步行时,男士应该走在马路的以边。2、入座时,应先请女士坐下。3、上下电梯应让女士走在前边。4、进门时,男士应先把门打开,请女士先进。5、但是下车下楼时,难士却应走在前边,以便照顾女士。6、进餐厅、影剧院时,男士应走在前边,为女士找好座位。7、进餐时,要先请女士先点菜。8、同女士打招呼时,男士应起立。小费礼仪美国付小费的风气很盛行。一般说,当你得到别人的服务时就应该给小费。但是,并非在任何场合、对任何服务人员都要付小费。小费究竟应该给那些人,还颇有讲究。1、坐船或火车时应给小费,但长途汽车和飞机则不必。2、对搬运工应付小费,但存取行李时不必付服务员小费。3、在旅馆时,对帮你提行李或打扫房间的服务员应付小费,但对柜台上的服务员则不必。4、在餐馆时,对上菜上饭的服务员应给小费,但对领班服务员则不必。5、乘车时,对出租车司机应付小费,但对公共汽车司机则不必。6、对理发师、美容师应付小费,但对售货员、自助洗衣店的服务员则不必。7、对警察、海关检查员、大使馆职员、政府机关职员等公务人员绝不可付小费。8、小费占总费用的15℅左右,表示对服务满意。西方文化礼仪之禁忌:1、与外国人初次交谈,不要谈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事。2、不要问女士的年龄,男士的收入,对方衣饰的价格。3、正规场合,不要穿休闲装、运动装。4、吃饭或娱乐,不要抢着买单,他们喜欢A/A制。5、不要过于自谦。欧洲国家之——英国服饰礼仪英国人的穿衣模式受到世界许多人的推崇。尽管英国人讲究衣着,但节俭不奢华。英国人的衣着已向多样化,舒适化发展,比较流行的有便装夹克,牛仔服。做客和餐桌上的礼节如果你被邀请到别人家做客,就要考虎这样几个情况。比如,该在什么时候到主人家?如果不是谈正经事,只是个社交聚会,早到是不礼貌的。女主人正在做准备,她还没完全准备好你就到了,会使她感到非常尴尬。晚到10分钟最佳。晚到半小时就显得太迟了,需要向主人致歉。什么时候应该离开呢?这没什么规定,但在主人家坐得太晚是很不礼貌的。如果只是邀请你共进晚餐和聊天,那么你最好在10点至11点之间离开或者餐后1小时告别。如果你被邀请留下来住几天或度周末,在离开之前应特意买束花送给女主人,这会使她非常高兴。另外,离开后的第二天要发一封便函向主人致谢,并随附一件小礼品如一盒巧克力或一些鲜花等。英国的宴请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茶会和宴会,茶会包括正式和非正式茶会。英国人在席间不布菜也不劝酒,全凭客人的兴趣取用。一般要将取用的菜吃光才礼貌,不喝酒的人在侍者斟酒时,将手往杯口一放就行。客人之间告别可相互握手,也可点头示意。英国人对早餐非常讲究!英国餐馆中所供应的餐点种类繁多,有果汁、水果、蛋类、肉类、麦粥类、面包、果酱及咖啡等。时下所流行的下午茶(HIGHTEA)也是传来自于英国,内容可说是包罗万象,包括各式小点、松糕、水果挞(TARTE)及三明治等。晚餐对英国人来说也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份,他们选择的用餐时间通常较晚,而且都是边吃边喝边聊,以促进用餐人之间的情谊,可想见他们是属于极有自主性的民族,而一顿晚餐对他们来说可能要花上好几个钟头!苏格兰威士忌或琴酒都是这些众有皆知的酒均来自于它。在英国当地,会有许多爱好喝的人士,主要是因为:它本身也是个产酒国家。英国人在饮酒上的花费比起其它的支出还来的多。一旦双方确立了恋爱关系,男方要送给女方订婚戒指并举行仪式。这种习俗遍及整个英国。结婚或定婚戒指是许多民族的传统习俗,英格兰人在教堂里举行婚礼仪式时,新郎给新娘戴戒指是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人们甚至认为不戴戒指的婚姻是无效的。当神父询问一对新人是否愿意做对方的妻子或丈夫、能否相互尊重、白头偕老后,新郎给新娘的无名指上戴上一枚戒指。它象征着丈夫对妻子的纯真爱情,同时妻子也表示接受并忠实于这种爱情。英国在16世纪时,结婚戒指的内侧经常刻是家族的图案或箴言,诸如上帝使我成为某某的妻子,某位主教的妻子的戒指上刻上一只手、一颗心、一顶主教冠和一个骷髅,铭文是:前三个我赐予你,第四个使我超脱。今天戒指上的铭文大多只刻上新郎和新娘名字的开头字母。英国人结婚要穿礼服﹔新娘身着白衫、白裙、头戴白色花环,还要罩上长长的白纱,手持白色花束。总之,英国人崇尚白色,它象征爱情纯洁、吉祥如意。而戴头纱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当时两河流域就已盛行女子戴头纱。在古希腊,举行结婚仪式时不仅新娘要戴亚麻或毛织品的头纱,而且一对新人都要戴上花冠。到了罗马时代,不同宗教信仰的人要戴不同颜色的头纱以示区别。中世纪以后,宫廷贵族之中出现了用珍珠装饰的花冠。而后,发展成为白色头纱,并且尺码日益延长,并遍及欧洲各地。举
本文标题:世界各国礼仪[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84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