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陈艳中国民俗风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入乡随俗,入门问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指的是某一块地域;“水土”,包括地理位置、物候环境;“一方人”,则是长期生活在这一地域的人。不同地域上的人,由于环境不同、生存方式不同、地理气候不同、思想观念不同、人文历史不同、为人处世不同,文化性格特征也不同。比如说某山村风光优美,通常会说民风淳朴,这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或者,穷山恶水出刁民。每个地区的水土环境,人文环境都不同,人的性格、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人文历史也就随之而改变,而生活在一起的人,性格也会很相似。所以一块地方的人都差不多。就像新疆的人个个都是能歌善舞,长睫毛大眼睛的,上海的小姑娘个个都是能说善辩。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出处:《晏子春秋·问上》:“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1、英国——预测命运的“第一只脚”。英国人在除夕的深夜,人们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亲友。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进亲友家去。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主人在新的一年里运气的好坏。•2、德国——“跳进新年”。除夕之夜,男人们聚集在一起,喝酒、玩牌直到午夜。快到十二点钟时,大家跳到桌子、椅子上,钟声一响,一个个往下跳,说是“跳进”新年,紧接着扔棍子,表示辞旧岁。•3、西班牙——吃十二颗葡萄。除夕之夜,全家人团聚一起尽情玩耍。等午夜十二点教堂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大家便争着吃葡萄。如果能按着钟声吃下十二颗葡萄,便是象征着新的一年十二个月都顺利如意。•4、美国——烧旧物狂歌舞。美国的除夕之夜,人们在外开篝火晚会。夜十二点,大家一起把旧物扔进火里烧掉,并围火歌舞,狂欢至黎明。•5、加拿大——筑雪墙挡妖魔。加拿大人把白雪看作是吉祥的象征。在新年到来时,不但不清除住房周围的积雪,反而把白雪堆在住房的四周,筑起一道雪墙。他们认为这道雪墙可以阻止妖怪邪魔的入侵,同时将带来幸福和欢乐。•6、中国——扫尘、放鞭炮、贴春联、守岁、拜年(压岁钱)入乡随俗,入门问禁习俗:藏族在迎接客人时除用手蘸酒弹三下外,还要在五谷斗里抓一点青稞,向空中抛撒三次。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饮口,然后一饮而尽,主人饮完头杯酒后,大家才能自由饮用。饮茶时,客人必须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过饮用,否则认为失礼。吃饭时讲究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拣食不越盘。用羊肉待客,以羊脊骨下部带尾巴的一块肉为贵,要敬给最尊敬的客人。制作时还要在尾巴肉上留一绺白毛,表示吉祥。食俗:(回族)除其宗教教义中规定的禁食猪、马、驴、骡子的肉之外,与汉族无大差异。入乡随俗,入门问禁婚俗:(傣族)“赶摆黄焖鸡”是西双版纳男女青年以食传言的求恋方式,即姑娘把黄焖鸡拿到市场上出售,如果买者恰恰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主动拿出凳子,让其坐在自己身旁,通过交谈,如双方情投意合,两人就端着鸡,拎着凳子到树林里互吐衷情;如买者不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加倍要价。“吃小酒”,在男女订婚时,男方挑着酒菜去女方家请客,当客人散去后,男方由三个男伴陪同和女方及女方的三个女伴,共摆一桌共饭。“吃小酒”讲吃三道菜:第一道是热的;第二道要盐多;第三道要有甜食。表示火热、深厚和甜蜜。婚礼之日双方家里都要举行婚礼,大都先在女家进行。婚宴时,席桌上要铺上绿色的芭蕉叶,菜肴有象征吉祥的血旺(白旺)、年糕及各式菜。宴前新郎、新娘要做拴线仪式,即由主婚人用一根白线绕过双方的肩,又用两根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征纯洁,然后由高龄老人将糯米饭捏成三角形蘸上盐,置于火塘上的三脚架的顶点上,任其火烧后自然脱落,象征爱情像铁一样坚实。第一章绪论1.1民俗与民俗学1.2民俗的基本特征1.3民俗的社会功能1.4中国民俗的起源与发展1.1民俗与民俗学一、什么是民俗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同时也是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1.1民俗与民俗学◆民俗一词在中国很早就已出现,在《礼记》、《史记》中都有体现。◆作为专业学科术语,是有英国学者汤姆斯1846年创用,(folk(民众、民间)和lore(知识、学问)的合成)即指民间风俗现象,又指研究这门现象的学问。1.1民俗与民俗学二、与民俗相关的概念:民间(folk),顾名思义,是指民众中间。它对应官方而言。概而言之,除统治集团机构以外,都可称作民间。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广大中下层民众。◆文化比较落后的人群→所有人群1.1民俗与民俗学风俗(lore)一词指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统治阶级中的成员{公务活动个人活动1.1民俗与民俗学三、民俗与民间文化的关系1.每个民族都有上中下三层文化,民俗是中下层民间文化的一部分。2、一切民俗都属于民间文化,但并非一切民间文化都是民俗。3、民俗是一种民间传承文化,它的主体部分形成于过去,属于民族的传统文化。它的根脉一直延伸到当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1.1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包括:物质民俗: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社会民俗:社会组织民俗、社会制度民俗、节日民俗、民间娱乐习俗等精神民俗:民间信仰、民间伦理观念、民间艺术等语言民俗:民俗语言、民间文学1.2民俗的基本特征(各类民俗共有的特征)一、民俗的集体性(民俗的本质特征)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基本特征。(1)民俗文化的产生,离不开人类的群体活动(2)民俗的集体性源远流长(原始自然崇拜、图腾崇拜)(3)民俗的集体性并不排除个人因素(4)集体性也是民俗在流传上的显著特征[乡土]藏在深山里的另类汉族.flv1.2民俗的基本特征二、民俗的传承性和扩布性传承性指民俗文化在时间上传衍的连续性,即历时的纵向延续性;扩布性指民俗文化在空间伸展上的蔓延性,也是指民俗文化的横向传播性。(1)民俗文化的传承,是由它的功能决定的。这种功能系统体现着教化的职能,传承只不过是一种形式和手段。(2)民俗文化的横向扩布包含着对异民族民俗文化价值取向的判断、吸收(或拒绝)、消化和加工。1.2民俗的基本特征三、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民俗的稳定性是指民俗一旦产生,就会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方式长期相对的固定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变异性是指在民俗传承和扩布过程中引起的自发和渐进的变化。(1)民俗的稳定性一般来说取决于经济基础和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2)变异实际是民俗文化机能的自身调试,也是民俗文化生命力的所在。没有变异性的民俗文化是不存在的。(缠足)乡土071115最后的小脚.flv1.2民俗的基本特征四、民俗的类型性是指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一种民众共同遵守的标准。(中美警匪影视剧人物形象对比)1.3民俗的社会功能教化功能:民俗在人类个体的社会化文化过程中所起的教育和模塑作用。规范功能:民俗对社会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作用。维系功能:指民俗统一群体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生活保持稳定,使群体内所有成员保持向心力与凝聚力。调节功能:通过民俗活动中的娱乐、宣泄、补偿等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心理本能得到调剂的功能。[乡土]彝家人的大日子.flv1.4中国民俗的起源与发展史前民俗: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建立以前的民俗。即原始社会的民俗。古代民俗:从夏王朝建立到鸦片战争之前这段期间的民俗。汉末以前是中国古代民俗系统的形成期,汉代以后是中国封建社会民俗的发展与繁荣期。近现代民俗: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民俗。第二章物质生产民俗2.1工匠民俗2.2商业与交通民俗2.1工匠民俗工匠分类:1、满足人们住房和生产工具需要—泥瓦匠、石匠、木匠、铁匠2、满足人们家庭日常用品的长期需求和维修—窑匠、篾匠、焊匠、擀毡匠、箍桶匠、凿磨匠、补锅匠3、满足人们穿着愈来愈高的需求—织匠、染匠、皮匠、裁缝、首饰匠4、满足人们宗教信仰和文化生活方面的需要—画匠、塑匠、祭器匠、乐器匠以及专门生产笔、墨、纸、砚的工匠2.1工匠民俗一、工匠的技艺传承:“百工五法”——我国古代工匠技艺中最杰出的创造矩、规、绳、水、悬2.1工匠民俗矩(鲁班尺、直角曲尺)通过直尺来正方2.1工匠民俗规:用来画圆的工具绳:划直线的工具,古代叫“绳墨”,现在叫“墨斗”2.1工匠民俗水:以水为准,来测地面的平斜。悬:用来测定端正垂直的垂绳,泥瓦匠盖房砌墙前要先吊线,下端悬以重物,用的正是悬法。2.1工匠民俗工匠们技艺传承的办法:收徒授艺,言传身教,实践为主创艺艰辛,得道不易,记之于心,流传于口,代代相传,遂奉为诀而不轻易传人。艺诀、艺谚:建筑工匠——“木匠看三,瓦匠看二”画匠、塑匠——“立七、坐五、盘三、跪四”、“若要笑,眼角朝下,嘴角翘;若要恶,眉毛口鼻齐一撮”2.1工匠民俗二、工匠的行业习俗师承制度、职业行话、行业禁忌、祖师崇拜师承制度——家长式管制干杂活—当下手—干关键性的技术活—出师惟命是从应对得体早起晚睡眼尖腿勤听话吃苦人品合格由简到繁由粗到细在师傅监督和指导下给师傅送大礼叩头谢师师傅赠送劳动工具2.1工匠民俗职业行话,亦称“行业语”,是各行工匠为了本行业的技术保密、内部交换想法或特殊需要而创造、传承的一种同行用语,外行人很难明白其中含义。2.1工匠民俗行业禁忌:语言禁忌和行为禁忌甘肃威武一带的挖煤工匠为了避凶求吉,不论在井下还是井外,都不说“砸”(应说“碾”)、“淹”(应说“沙”,连“盐”也得说“沙”)、“盖”(应说“搭”)、“炸”(应说“润”)。喝酒行令时,亦不得呼“五”,因“五”与“捂”同音。北方泥瓦匠盖房要避开“不宜动土”之秽口,择吉日动工,木匠立架时要避开女人,上梁时要在梁上张贴“上梁大吉”、“姜太公在此”等红纸小条幅以驱煞安宅。2.1工匠民俗祖师崇拜是我国各类工匠传统民俗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每逢祖师生日、重要节日或重要工程开工之日,都要举行隆重的祀典。木匠、石匠、泥瓦匠——鲁班油漆匠——普安和尚画匠——吴道子酿酒匠——杜康陶器匠——范蠡2.1工匠民俗三、工匠民俗的三个重要特点(一)师承关系的系谱性——师徒关系亲缘化(艺徒大多是工匠自己的子弟或亲戚)Eg:解放前上海市服务行业操“三刀”(厨刀、剃头刀、修脚刀)谋生的工匠,主要来自苏北扬州一带。这种某大城市某行工匠多来自某地的现象,在我国非常普遍。究其原因,与工匠艺徒大都来自农村,且多为师傅家族成员或亲戚不无关系。2.1工匠民俗(二)技术传承的封锁性受师承关系的制约,再加上工匠之间竞争的激烈,他们在技术传授上都相当保密,对非同一师传承的同行,防范尤其严格。“祖传秘方”、“传男不传女”、“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真正老王麻子”等等。像北京玉雕、南京铜锣、杭州张小泉剪刀、常州梳篦等的制作工艺,在以往无不严加保密。2.1工匠民俗对这种封锁性,应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工匠们为了保住名牌产品以利竞争,不得不在选料、加工程序等方面严格要求,使产品在技艺上始终保持高水平而不至于粗制滥造;另一方面,这种封锁性必然给经验的推广,技艺的交流和生产规模的扩大造成障碍。2.1工匠民俗(三)生产活动的神秘性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工匠们由于机遇的难觅和命运的多舛,普遍比较迷信,他们往往求助于冥冥中神灵的佑护。因此,各类工匠的生产活动,大都具有神秘的性质,诸如对祖师的祈祷和祭祀、语言和行为禁忌、行话和隐语等等。其目的,一是为了求得自身的安全;二是为了技术的保密;三是为了求得劳作的顺利和成功。至于通过祭祀希望能有较丰厚的收入,当然也在情理之中。2.2商业民俗商业的分类:(一)集市。最古老最原始的交换方式(1)我国定时、定点的集市贸易,大约兴起于殷商时代。(2)早期的集市贸易,建立在以己所有、换己所无的物物交换的基础之上,并不一定等价。(3)定时、定点的集市,北方叫“集”,江南叫“市”,两广叫“墟”,云南叫“街子”,川黔叫“场”。(4)集市交易中最具民俗特点的是小商小贩们各种各样的招徕顾客的叫卖声和敲击声以
本文标题:中国民俗风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875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