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017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古代(凭直觉)——“天圆地方”;近代(观察,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球形”;现在(测量计算)——不规则的椭球体。3、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①、站在海边看远方来的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看船离岸,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②、站得高,看得远(等高望远)。③、月偏食,地球挡住部分月光,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④、北极星高度的变化;⑤、麦哲伦环球航行;⑥、卫星照片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地球仪的概念2、地轴——假想轴3、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极(N),反之为南极(S)。三、经纬线和经纬度纬线(纬度)经线(经度)形状圆(除极点外)半圆(两条相对应经线组成一个圆)长度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极点最短为0;同纬度的纬线等长等长(约为2万千米)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0度线赤道本初子午线(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度数范围0~90(南北纬)0~180(东西经)度数分布规律(判定方法)北纬(N):向北越来越大南纬(S):向南越来越大判定:纬度向北越大的是北纬N,向南变大的是南纬S东经(E):向东越来越大西经(W):向西越来越大判定:经度往东变大的是东经E,向西变大的是西经W特殊线赤道0°、南北回归线23.5°、南北极圈66.5°本初子午线、西经20度经线、东经160度线、180度经线划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0°——30°N(S)为低纬度30°——60°N(S)为中纬度60°——-90°N(S)为高纬度回归线和极圈是五带的分界线西经20度以东到东经160度为东半球,西经20度以西到东经160度为西半球(大大为西,小小为东——经度大于160的都在西半球,小于20的都在东半球,其余东经E在东半球,西经W在西半球)1、纬线与纬度(1)纬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2)纬线的特点A.形状: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学习必备欢迎下载B.长度: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C.方向:指示东西方向。(有无数条)(3)纬度的划分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和90°N。(4)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有北纬均位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2、经线和经度(1)经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2)经线的特点A.形状: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B.长度: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C.方向:所有的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有无数条)(3)经度的划分: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为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为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4)经线圈:所有的经线均为半圆形,故在地球仪上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组成经线圈之和等于180°,且两条经线中一条为东经,另一条则为西经。(5)东西半球的划分: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限。20°W以东到160°E为东半球。20°W以西到160°E为西半球。(切记:0°--20°W虽为西经,但是东半球;160°E——180°虽为东经,但是西半球。)3、经纬网:地球上任何一点的经纬度写法为:例如,北京(116°E,40°N),北京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中纬度,北温带;大理市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北部,横断山脉南端,地处东经99°58ˊ至100°27ˊ,北纬25°25ˊ至25°58ˊ之间,一般大理下关市区可以写为(100°E,25°N),位于低纬度,东半球,北半球,北温带。四、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1)方向:自西向东(2)周期:大约是24小时(3)产生的现象: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2、地球的公转:(1)方向:自西向东(2)周期:一年。(3)产生的现象:四季的季节变化(4)公转的重要特征: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的夹角,并且北极总指向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北极星附近。(5)昼夜的长短:阳光直射赤道(春分、秋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阳光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越往北去白昼越长,直射北回归线(夏至)时,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长。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越往北去白昼越短,直射南回归线(冬至)时,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达到最短。地球自转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自西向东(俯视逆时针方向)周期一天(约24小时)一年旋转特点绕地轴不停地自转地轴始终倾斜66.5度绕太阳不停地公转引起现象昼夜交替(周期24小时)时间差异(东边比西边早)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时间长短不同;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五带形成(各地一年中获得太阳热量不同,自北向南为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太阳直射点日期节气昼夜长短变化北极南极北回归线6月22日夏至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极昼极夜赤道3月21日春分南北半球昼夜平分9月23日秋分南回归线12月22日冬至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极夜极昼五、温度带的形成与分布1、五带的划分:依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2、范围:0°~23.5°S(23.5°N)为热带;23.5°N~66.5°N为北温带;23.5°S~66.5°S为南温带;66.5°N~90°N为北寒带;66.5°S~90°S为南寒带。3、特点:阳光斜射,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少,终年寒冷有极夜极昼现象寒带北寒带北极圈以内(66.5°N--90°N)南寒带南极圈以内(66.5°S--90°S)阳光斜射,四季变化明显,无极夜极昼现象温带北温带北回归线至北极圈(23.5°N--66.5°N)南温带南回归线至南极圈(23.5°S--66.5°S)有阳光直射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终年炎热,无极夜极昼现象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23.5°N--23.5°S)
本文标题: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884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