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杀人回忆》——奉俊昊(韩国)主要作品•2000年:《绑架门口狗》•2003年:《杀人回忆》•2006年:《汉江怪物》•2008年:《东京》•2009年:《母亲》《杀人回忆》获奖情况•第2届大韩民国电影奖最佳导演奖•第2届大韩民国电影奖最佳剧本/编剧奖•第16届东京电影节亚洲最佳电影奖•第40届大钟奖最佳导演奖•第51届圣巴塞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新人导演奖和FIPRESCI奖以及釜山电影评论联合会最佳剧本奖。社会背景历史背景•全斗焕(1980至1988年):•全斗焕,军人,80年时任韩国保安司令官。在朴正熙(上一任总统)遭暗杀后出现权力真空之际发动政变上台。面对全国民众的反对,在他的镇压之下,发生了“光州惨案”(军队将聚集在政府大楼的学生和民众全部枪杀,又被称为518事件)。•1987年他向学生民主运动屈服,允许全国选举直选总统。他的继任者卢泰愚对他担任总统期间的行为展开调查。•全斗焕辞职后,自我放逐到山区的一间古庙隐居,过清苦的生活。(但到了90年代末期,又被后来的总统清算旧帐)•卢泰愚(1988至1993年):•同为军人出身,曾是全斗焕的心腹,全斗涣退位时扶持他当上总统。•金泳三在1993年上台后,领导一场反贪污运动,他以贪污罪将卢泰愚和全斗焕送上法庭审讯。社会性的文化反思•军人专政统治时期,任何一个人都存在犯罪欲望,有可能是身边人,甚至有可能是像片中那样拥有女人一样的双手的人。影片告诉我们,能活下去的方式就是漠视这些人。•韩国前现代文明遭到西方文明碰撞后所面临的“现代性困境”,这个问题,在电影中没有解决,预示着在现实中也没有解决,未来可能永远不会解决。•这是一个东亚范围内内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导演做了一个开创性的奉献,真正的把社会议题剧作化了,根植到剧情中。•用类型化叙事的壳来进行文化反思。故事主线一、两警相斗是人物主线。二元对冲是“警”和“警”,主人公是两个警察,没有“匪”二、人情关系模式(以人物关系的置换及情感的转变为依据)一般警匪片运用的模式是外部事件模式城市VS乡村现代VS传统科学VS落后辅助人物设置•两个嫌疑犯•1.白广豪:身体残疾(弱势群体)•2.曹宣邦:心理变态(边缘人物)••都对犯罪充满想象•曹探员:脾气暴躁,缺乏耐心,严刑逼供,最终以悲剧收场•警长:温文尔雅,生活很有品质,最后转变成一个狂躁、摈弃法律和制度的警员。•女警:苏探员办案的隐含助手。影片剧作结构•一、开头到第28分钟,建置阶段结束(以闹剧的结尾作为结束)31分55秒,长镜头,第一情节点,剧情转入对抗阶段二、到80分钟,正剧段落结束。80到90分钟,朴苏争斗达到顶峰(82分,两警察打架)进入第三结尾段落三、结局段落,两人合作关系开始道具及意象•稻草人:第15分钟,与第二主人公一同出场•工厂:工业化的表意,地处田野却遭受工业文明的冲击,小镇平衡被打破。•隧道:开头,发现尸体•结尾,看不透的东西•火车:开头段落:第一次,弄错脚印第二次,新探长出现结尾段落(破坏办案):第三次,白死掉,第四次,压碎了报告(86分钟左右出现一次声音)•防空警报:一种压抑的暗示•耐克鞋:具有现代文明特征的东西•创可贴:苏探员人物内心彻底转变的一个衬托物。
本文标题:《杀人回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927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