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 荆轲刺秦王 复习教案
《荆轲刺秦王》复习教案教学目标:准确默写文言名句识记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基本用法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教学重点:同上学习难点:对梳理的知识点进行运用教学方法:自主梳理教师总结高考动向:文言文阅读课时:2课时一、导入“斩首行动”是现代战争中常用的一种军事手段,其核中是斩杀最高军事指挥首脑。在2003年对伊拉克的战争中美国就使用了这一手段。孰不知,在九千多年前的中国,就有人也使用过这一“现代化战争手段”,只不过它完全靠个人的力量。这就是发生在我国历史上战国末期著名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二、知识梳理1、通假字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设九宾。(“宾”通“傧”,迎宾赞礼的人。)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卒起不意。(“卒”通“猝”,仓促,突然。)秦王方还柱走。(“还”通“环”,绕。)(二)、找出本文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常见文言句式。明确:1.词类活用:进兵北略地: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函封之: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前为谢曰:前,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其人居远: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使使以闻大王: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太子迟之: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发尽上指冠:上,名词作状语,向上。群臣怪之:怪,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乃欲以生劫之:生,形容词作状语,活着。2.古今异义。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生活穷困,经济困难。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的人。今义:年长的人。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处引申为同意、愿意。今义:有“故意”之意。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见。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左右乃曰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3.常见文言句式。判断句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省略句秦王购之(以)金千斤(省略介词“以”)/取之(以)百金(省略介词“以”)/欲与(之)俱(往)(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其人居远未来,而为(之)留待(省略介词宾语)/见燕使者(于)咸阳宫(省略介词)/使(之)毕使于前(省略兼语)群臣侍(于)殿上者(省略介词)/献(于)秦王(省略介词)/比(于)诸侯之列(省略介词)/而(按)秦法……(根据文意省略)/皆陈(于)殿下(省略介词)被动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倒装句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臵)/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臵)/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臵)/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臵)/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臵)/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臵)/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介宾短语后臵,数量词作定语后臵)三、内容分析1、梳理课文情节:根据故事发展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自“秦将王翦破赵”至“遂发”写行刺准备;第二部分:自“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至“终已不顾”,写易水诀别;第三部分:自“既至秦”至“秦王目眩良久”,写秦廷行刺。2、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诀别和廷刺秦王这两个场面的?明确:写易水诀别:①抓住特点:如对送行者的描写,抓住“白衣冠”这个特点;②突出重点:在众多的人物中,重点写荆轲;“既祖,取道”略写,重点写慷慨悲歌;③顾及全面:太子、宾客、高渐离、士等在场人物都顾及,而且通过写“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渲染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④有条不紊:人物活动按时间顺序描写;⑤结合写景:“风萧萧兮易水寒”,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写廷刺秦王:a.通过斗争双方的动作描写,展示生死搏斗的曲折过程:荆轲“取—奉—发—把—持—揕—逐—提”,主动进攻未遂,仍进行最后一次努力;秦王“惊—引—起—拔—走—击”,由惊慌失措转为有效反击,动作描写,层次分明。b.通过语言、神态、表情描写,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人物形象。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读之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c.运用间接描写的方法渲染气氛,衬托荆轲的英雄形象。写“年十二”就杀人的秦武阳“色变振恐”,衬托荆轲镇定自若;写秦王“恐急”“群臣惊愕”“尽失其度”“不知所为”,衬托荆轲英雄虎胆,威慑秦廷;最后荆轲事败身亡,秦王仍“目眩良久”,这寥寥数语,从反面衬托了荆轲的威武壮烈。四、素材运用话题“心灵的选择”:我常常怀念远古,那是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时代。那些君子翩翩风度的背后,是一个用诚实、信用、执著的信念支撑的人的结构。那别萧萧易水而去的壮士,难道他不留恋自己的家园故国?难道他不知道深入虎穴的险恶与危难?他义无反顾地去了,去得那样坚定,带着一腔对国君的忠诚和满怀对誓言的忠贞。那手执和氏璧在秦王殿上慷慨陈词的蔺相如,难道不知秦王的阴险与贪婪?他在出发前已经许下完璧归赵的诺言!他正是循着一条实践诺言的艰难道路在英勇地捍卫国家的利益和个人心灵深处那份不朽的契约。(2001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守住心灵的契约》节选)五、课后反思:
本文标题:荆轲刺秦王 复习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949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