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汉字与汉语的密切关系
第三节汉字与汉语的密切关系汉字作为汉民族的官方文字,历经多种演变,至今已经被使用了数千年。那么,是什么使它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呢?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汉字适应了汉语的需要,正好弥补了汉语某些不足。语言成分的组合规则实际上就是语言符号之间的组合规律,而语言符号是以客观事物为基本指标对象的,所以语言成分的组合规则当然会体现出人对事物及对事物与事物之间关系认识的结果。我们的祖先自远古以来,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氛围,便有了“象物”式的造字倾向。汉语语音结构简单,同音字多,故有了数量众多的汉字来以形析义。汉语语法缺乏足够的形态标志,故有了以字为单位的表象来进行词间的组合。本节主要就汉语与词汇的密切关系作些分析。一字形显示字内部的意义关系一个字一般都表示了多个意义,这些意义的出现有先有后。不过,每个汉字都有其最开始的意义,就是本义。那么,什么是本义?本义,一般指词的原始意义或较早的意义,从字面上讲,也就是本来的意思。如“年”字,它本来是指谷子熟了,后来才引变成为计时的单位。有的时候也指词的基本(常用)意义。“红”的基本意义是红的颜色,后又派生出成功、受人赞赏、赏识的意思,如:“这出戏(这首歌)唱红了。”推断本义,可采取两种方法:一是字形分析法汉字是表意文字,字的形体和意义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义寓于形、因形示义的特点。这里主要是指古汉字,即甲骨文、金文、小篆等秦以前的文字。它们是用形象的方法写词的,离造字时代未远,所以从分析字形入手探求词的本义,是可靠易行的方法。东汉的文学家许慎和历来的文字学家都是采取这种方法探求本义的。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一部讲解本义的著作,它至今还是我们探求本义不可缺少的工具书。当然由于当时古文字资料的缺乏和其它方面的局限,许慎对小篆所作的形义分析不尽贴切,所以我们在推断本义时,还要参照甲骨文,金文,参证古代文献,进行综合考察。二是多义归纳法词义的演变是有规律可循的,通过多义归纳的方法也可以求得词的本义。词义的发展,通常是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由部分到整体,总是先后有序,相互纠结。从甲义派生出乙义,一般是义出有因,中间存在某种相似点、条件或其它系联的因素,构成词义间相互联结的纽带。我们紧紧抓住这一纽带,按照词义繁衍的逻辑顺序逐项考察,就不难找出词的本义。《说文·卷二》:趨也。从夭止。夭止者,屈也。凡走之屬皆从走。子苟切〖注〗徐鍇曰:“走则足屈,故从夭。”举例: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趨也。釋名曰:徐行曰步,疾行曰趨,疾趨曰走。此析言之。許渾言不别也。今俗謂走徐,趨疾者,非。从夭止。夭者,屈也。依韵會訂。夭部曰:夭,屈也。止部曰:止爲足。从夭止者,安步則足胻較直,趨則屈多。子苟切。四部。大雅假本奏爲奔走。(1)会意。金文字形象摆动两臂跑步的人形,下部象人脚。合起来表示人在跑。(2)双兔傍地走——《乐府诗集·木兰诗》(3)走马观花;走堂的(跑堂的);走塘的(跑堂的);走百病(元宵节妇女出游,认为可驱邪除祟);走骤(飞奔。疾驰);走丸(如丸迅速旋转);走解(在跑动的马背上表演特技);走三家不如坐一家(比喻专心一事,比较容易成功)(4)老官,走了牛也!走了牛也!——《西游记》(5)走避(逃去,避开);走北(战败而逃);走匿(逃走躲避)(6)若蝉之走明火也。——《吕氏春秋》(7)走起(起身,起床);走转(逃转,返回;转,转圈儿)。又如:走奔(快步前往);走晤(走访,前往相见);走趟(走,前往);走谒(前往拜见);走趋(奔往;前往)(8)不是旧话儿走了风,却是甚的!——《西游记》(9)走作(超出范围或改变原来的样子);走泄(走漏;泄露);(10)沟不要深,则不走肥。——《沈氏农书》(2)跑(4)逃跑(6)往,奔向某地(8)泄露(10)丧失,失去那么,走的本义是什么呢?跑词本义一般都会在汉字的构成上表现出来,这是因为汉字的存在就是为了显示本义。在后来的长期发展中,汉字一直在正常地发挥作用,形义的结合从来没有中断过,因此字形对词本义的显示作用是不容小视的。正确的确定词本义后,对了解词的所有引申义是很有帮助的。拥有多个义项的汉字在独立使用时,它们是多义词,当组字构词时,它们是多义语素。这时,字形对确定多个意义之间的关系是很重要的。梳理多个义项之间孰是源,孰是流,它们的发展过程与源由,都得依赖于本义的确定。二凭字形确定字族的意义关系概念:字族同从一个声符的字,有的只起表音作用,有的不仅表音,还兼表义。表音兼表义的归纳在一起,称为字族。“族”是族类的意思。如:(1)工、功、攻(有攻治义);(2)空、腔、控(有中空义);(3)非、扉、排、辈(有排列和分列义);(4)绯、翡、痱(有红色义)汉字字形的显示作用不仅限于一个字的内容,也会影响字族,影响字与字之间的意义关系。这是因为当一个汉字表示的意义过多时,就会带来字义的分化。而字义的分化往往会伴随着新字形的出现,原来的部分字形总是会出现在新字当中。如“曼、漫”。曼的本义是指软、长、缓。“曼声、曼舞、柔曼”。曼的软、长、缓义后来被“漫”所继承,遂有“漫语、漫卷、漫游”等词的出现。在这些字词里面我们能清晰的看到“曼”与“漫”的那种原始义。至于相同的偏旁,则清楚的显示出了汉字所属的义类范畴。如我们在字典里查找“思、鸡、暮”时,就会在“心、鸟、日”部去查,而不是到“田、又、艹”部去查。这可以表明,汉字的表意性已经深入到了我们汉民族的思维底层。当然,也可以说是汉字真切反映了汉民族思维的具象性特点。汉字就是这样产生于汉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反过来,许多民族文化的因子又在汉字中得到了固话与强化。三凭借汉字辨析同音词由于汉语语音结构的原因,汉语中同音词数量相当多,而汉字则可以起到很好的离析同音词的作用。在单音同音词阶段,一个个汉字就起到了很好的区别作用。例如:在词典里输入“bing”这个音节。结果如下:冫仌丙氷并冰邴陃兵苪並幷併抦怲秉炳柄屏饼垪昞昺庰倂绠竝眪病栟栤窉蛃掤偋傡寎摒棅禀誁鈵稟鞆鉼餅槟餠鞞鮩靐有的场合不能写字,为了避免同音词的错误,我们还可以采用分拆汉字的方法来避免尴尬。如人们问到贵姓什么时,如果姓“zhang”,我们可以说“立早章”或“弓长张”在汉语中,复音的同音词也有不少。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字词来看,有同音词的复音词达2792组,涉及5889个词。其数量之巨,令人不得不感叹我们祖先造字的神奇!例如:俊俏峻峭(junqiao)默默脉脉(momo)含情汗青(hanqing)美丽没力(meili)意兴异性(yixing)珍爱真爱(zhenai)语音与文字、语言内部的各个要素之间,其实是有着很好的互相适应,互相支持的协调功能的。四用汉字造词汉字不仅仅记录了汉语的词,而且还以它特有的字形给人启示,人们根据汉字的字形能造出一些词。学界观点:关于造词说,各家都采用了不同的标准,因而分类方法不一。最早提出造词说的是孙常叙先生,他将造词法分为语音造词法,语义造词法和结构造词法三类,孙先生承认造词法和构词法有联系但是两种不同的造词方法,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并未严格区分。尔后任学良先生专门论及,他将造词法分为词法学,句法学,修辞学,语音学和综合式五类。然而,任学良并没有从根本上将造词法和构词法区别开来,他把造词法等同于构词法,把构词法看成是造词法的一种,因而导致分类时类与类之间交叉现象严重,界限不清。真正将造词与构词区别开来的是葛本仪先生,葛本仪在其专著《汉语词汇研究》中首次区别了造词与构词,认为造词法指的就是“创造新词的方法,也就是给客观事物命名从而产生新词的方法,并将造词法归纳为“音义任意结合法”、“摹声法”、“音变法”、“说明法”、“比拟法”、“引申法”、“双音法”、“简缩法”八种。举例:走召弓虽(超强)米共(粪)女子巾占(好贴)心生(性)女口果(果)先先贝(赞)竹本一郎(笨蛋一个)马叉虫(骚)丘八(兵)两座山(出)补充:汉字与汉语的区别一、汉字除受汉语的制约、推动外,还有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和使用规律。汉字在发展中要逐渐形成自己的构形系统。有些异体字与构形系统不切合而被淘汰。二、汉字史与汉语史有密切关系,但不等同。如独体象形字一般比由它构成的合体字特别是形声字产生早,但并不意味着前者记录的词早于后者记录的词。三、在书面语言作品中,字与词或语素的对当关系是不平衡不整齐的。异体字、借字、古今用字的分合等都说明这一点
本文标题:汉字与汉语的密切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006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