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务礼仪 > 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PPT32页)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小组成员:周晓琴、梅玲、冯戈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主要差异交际礼仪的差异餐饮礼仪的差异服饰礼仪的差异交际礼仪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通过语言、行为等表达方式进行交流意见、情感、信息的过程。友善的言行、得体的举止、优雅的风度这些都是走进他人心灵的通行证。招呼方式中方在日常生活中打招呼时习惯用“去哪儿啊”、“吃了吗”等,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亲近。西方一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说“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而英国人则喜欢说“今天天气不错啊”。见面礼仪中方通常是点头致意、握手或行拱手礼。西方拥抱在西方是最常见的见面礼与道别礼,亲吻和吻手也较为常见。称谓方式中方称谓方面,在中国长幼关系,上下级关系都是必须分清的,要按照辈分和职位来称呼;一般只有较为熟悉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西方不用在乎上下级关系,均可直呼其名;在家庭里,不分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交谈礼仪中方说话委婉含蓄,喜欢分享隐私,如有个人意见则需获得允许。西方直接坦率,保护隐私,如有个人意见可直接说,无需征求意见。致谢方式中方对待别人的恭维和赞美,表现较为谦虚谨慎,多喜自我贬低。西方毫不掩饰自己的优点,遇到赞美一般都是欣然接受,或互相赞美。告别习惯中方多是感谢对方的合作,期待下次再合作,并握手表示感谢。西方多是祝贺合作成功,但并不在乎是否再合作,拥抱表示祝贺。餐饮礼仪所谓“民以食为天”,每个人一天至少吃三顿饭,吃饭时的礼仪文化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特色,更能体现一个名族文化的深度。菜品要求中方在餐饮方面,中国比较注重色、香、味、形、意俱全,注重好看好吃,甚至超过了对营养的要求。西方科学的饮食观念,讲究营养的搭配与吸收,多是为了生存和健康,并不是太讲究色、香、味、形、意这些。宴请礼仪中方中国自古至今大多讲究以左为尊,座位安排比较讲究;吃饭时在动作上没有什么讲究,喜欢饮酒。西方西方则以右为尊,男女间隔而坐,男士应该为自己旁边的女士拉开椅子表示尊重;吃饭时必须坐正表示礼貌,饭桌上不提倡大肆饮酒。餐桌氛围中方在餐饮氛围方面,中国讲究热闹,喜欢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除正式宴会以外,中国人的餐桌上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礼仪。西方西方人喜欢优雅、安静的用餐环境,认为餐桌上的礼仪非常重要,不可以失去礼节,比如说用餐时不可以发出很难听的声音。服饰礼仪一个人的穿着,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整个人的品位,一个国家的服饰则蕴含了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征与内涵。服饰设计中方传统服饰以繁冗、宽博为主要特征,讲究和谐,注重体现身份。西方服饰被看作人体艺术的一部分,在造型上强调“三维空间”的效果。穿着习惯中方正式场合下的穿着已经基本西化,但生活中中国人穿着则较为随便,经常可以看到背心、短裤、拖鞋。西方生活中西方人则喜爱穿休闲装,如T恤加牛仔。造成差异的原因文化背景的不同价值取向的差异宗教信仰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自秦始皇建立统一后,历代君王都视儒家学说为正统,因此儒家的伦理成了中国人从古到今普遍实践的伦理观。中国文化孕育于农业社会,属农业文化。在农业社会中,人与土地感情深厚,再加上长期的群聚定居生活,人与人之间也会“日久生情”.自然会形成相互帮助、相互关爱的和谐集体。西方文化主要以古希腊文化为渊源,开始就注重个人奋斗,人权观也是其传统思想的产物。因此西方人的等级观念淡薄。西方文化源于商业社会,属商业文化。商业社会遵循“优胜劣汰”的竞争原则,人与人之间是“竞争多于合作”、“利益胜过感情”,结果久而久之积淀成了“注重自我,重利轻义”的西方文化特质。价值取向的差异中国文化认为每个人不是孤立的独立个体,而是群体网络上的一份子。为了保持和谐的群体不至于分解离散,为了维护巩固良好的人际关系,群体之间形成了一些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在以群体主义为取向的中国社会,人们的一言一行必须符合社会和群体的期望,谦卑或其衍生物“卑己尊人”的礼貌行为是人人所崇尚的。根深蒂固的群体意识使每个人习惯透明生活,同样也形成了要求别人也透明的习惯。这样个人的行为和意志常常受到周围无数有关无关、有形无形事物的制约,根本无所谓“隐私权”可言,个人的独立意识只是一个空虚的概念。中国文化等级观念强烈,无论是在组织里还是在家庭里,忽略等级、地位就是非礼,尽管传统礼制中的等级制度已被消除,但等级观念至今对中国文化产生着影响。中国式的家庭结构比较复杂,传统的幸福家庭是四世同堂,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帮助,密切的亲情关系。西方人最为推崇的是个人、独立、自主的个人主义。他们把自由、平等、民主、权利作为生存的前提,这种价值观念培养了其平等意识,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以个人为中心的个体文化是个体自主、利益均衡、互不侵犯、避免冲突,而且将交际规则视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策略。对以个人主义为取向的西方社会来说,个人自由被当作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人们必须遵守。隐私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它可以保护个人自主。免受他人的控制与支配。在西方国家,除了英国等少数国家有着世袭贵族和森严的等级制度外,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倡导平等观念。在家庭中,美国人不讲等级,只要彼此尊重,父母与子女可直呼其名,他们的家庭观念往往比较淡薄,不愿为家庭做出太多牺牲。宗教信仰的不同中国历经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皇权胜于神权,没有一种宗教占统治地位,在中国,宗教从没有全方面统治(西藏除外),就总体而言,我国是一个非宗教的国家,因此中国礼仪没有宗教色彩。在西方,基督教一直占统治地位,教会还一度成为“等级金字塔”的塔尖,不仅拥有至高无上的政治地位,还掌握着大量的土地,此时的基督教钳制和禁锢一切进步思想,在残酷的压迫下,西方人不得不具有一种探索和反叛心理。因此西方礼仪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是否有解决的可能今天的全球化时代,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只能用“和而不同”的态度来对待中西方礼仪文化交流,即在承认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基础上吸收对方优秀文化成果,更新自己的传统文化,即洋为中用、推陈出新,使自己的文化跟上时代,才是一种可取的态度。我们应该正视差异,求同存异,保持积极的沟通心态,实现文化认同。礼仪的差异源于不同的文化内涵,其在历史演绎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带有本土文化的特征,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不仅要承认差异的存在,而且要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在跨文化交流中要善于探寻文化的互通性,发掘不同文化中所存在的相似或相近的观念,加以现代化的阐释,达成相互间的认同,从而建立一种互存互补的和谐关系。当今世界的礼仪内容更加广泛和复杂,这就需要我们在保持原有的传统礼仪的基础上去适应和接受西方的礼仪,在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的同时,注意吸收西方优秀的文化成果,丰富更新自己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在适合的场合用适当的礼仪,既反对“全盘两化”,也反对“抱残守缺”。只有认清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将二者合理有效的融合,方能建立适合中国当代社会的礼仪文化体系,达成和谐社会的理想。
本文标题: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PPT32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01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