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3)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4)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4、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俄国对我国的侵略主要表现在领土的侵略1858年,《瑷珲条约》,割让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领土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让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领土。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记》,割让中国西北44万平方公里。1881年,《改定伊犁条约》,割去中国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俄国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又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12处“留兵驻守”。规定中国赔款4.5亿两白银。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劝道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强迫中国赔款2亿两白银。资本-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天津条约》在中国还享有领事裁判权。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更扩大领事裁判权的范围。5、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原因?(1)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2)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根本原因)6、民族意识的觉醒: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编成《四洲志》一书。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书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郑观应在所著《盛世危言》中提出大力发展民族工业,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设立议院,实行“君民共主”制度等主张。7、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1)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2)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痛定思痛,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历史地理,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于是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甲午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和民族危机的刺激,全民族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救亡图存的思想日益高涨。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8、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1)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2)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了解)《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p439、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1)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2)太平天国起义时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3)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4)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时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10、天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1)农民阶级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这一切都大大削弱了向心力和战斗力.(2)以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不仅不能正妻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3)太平天国未能正确的对待儒学.(4)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的认识.教训: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11、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洋务派举办的阳物事业归纳起来三方面:1兴办近代企业;2建立新式海陆军;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1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洋务运动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也试图“稍分洋商之利”,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但洋务派兴办洋务新政,主要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并不是要使中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洋务运动时期,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与此同时,京师同文馆、江南制造总局附设的翻译馆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洋务运动时期,伴随着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重本抑末”、“重义轻利”商为“四民”之末等观念都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13、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教训?洋务运动的失败:甲午战争一役,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失败的主要原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教训:地主阶级不能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1)要不要变法(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14、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第四,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其次,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是处处碰壁。再次,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着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15、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16、1898年的“百日维新“,只经历103天,除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被保留下来以外,其余新政措施大都被废除。17、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的表现: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其次,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再次,惧怕人民群众。18、1894年11月,孙中山到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19、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代表人物——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20、1905年,孙中山,黄兴,宋教仁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确立革命纲领,这是近代中国的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中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1、三民主义(同盟会纲领)——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22、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十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23、民权主义: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24、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孙中山主张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他希望“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孙中山的“平均地权”主张,没有正面出击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更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25.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26、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说她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失败的原因:1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2从主观方面说,在于它的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2)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在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拯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
本文标题:中国近代史重点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044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