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必修二4-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2
一、衣——变化中的男女服饰1、原因:2、概况:3、特点: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男子:长袍马褂→流行西装和中山装、列宁装、“干部装”女子:宽松肥大→流行旗袍、连衣裙古代:拘谨、保守、等级森严近代:方便、美观、平民化中西合璧一、服饰方面清代官服标识长袍马褂1、鸦片战争前西装2、鸦片战争后传入,民国后流行虽说西装依然是男人们时髦的服饰,但中山装很快就开始与西装平分天下。礼义廉耻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三民主义4、列宁装汉族女子服装西方女子服装20世纪20年代后的旗袍是汉族女子在穿着吸收了西洋服装式样不断改进而定型的。旗袍1、清朝满族贵妇着装宽松肥大民国上袄下裙上衣下裙2、改良旗袍中西合璧,体现了女性的曲线美宽松肥大、保守呆板、等级森严称身适体、短袍窄袖、美观“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20世纪50年代初年轻人中流行的一句顺口溜。3、列宁装50年代“文革”时期,在“红色革命”时代主旋律的影响下,全国着装表现出明显的军事化特征,即所谓“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4、绿军装60年代5、70年代(6)改革开放以后阶段表现服饰特征时代特征鸦片战争后——新中国成立长袍马褂上衣下裙西装、中山装旗袍中式与西式、传统与现代并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中国成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列宁装制服装绿军装政治色彩强烈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独立自主巩固独立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异彩纷呈美观大方彰显个性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近现代服饰的变迁简表二、食——并行于世的中西餐(1)近代西方文化的影响⑴中国传统四大菜系:鲁、粤、川、淮扬菜⑵19世纪40年代起,西餐传入中国⑶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西餐常用原料开始进入百姓饭桌,西菜西点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2)受自然物产条件的限制(3)生活习俗的制约中国四大菜系川菜香辣炒蟹鲁菜迎宾花篮淮扬菜清炖蟹粉狮子球粤菜金牌烧乳鸽必胜客麦当劳2、西餐的传入19世纪40年代起(鸦片战争以后)中餐:把追求美味奉为首要目的。西餐:以讲究营养为最高准则。如今的菜篮子工程基地三、住——居室建筑的演进2、鸦片战争后西式建筑最早出现在租界地区1、近代最典型的是居住大院和里弄住宅如中国传统的北京四合院3、居室建筑逐渐西化,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一些巨商富贾和大官僚,盖起了“洋楼”。城市住宅中,有电灯和自来水,为广大市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但是,城市的老式房屋和农村的茅草房仍旧大量存在。北京四合院俯视图江南民居三、房屋建筑草原蒙古包陕北窑洞上海弄堂别墅完全欧式建筑四合院传统建筑(北方)集美大学中西合璧别墅欧式建筑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政策。近十多年来,居民住房不断得到改善,不仅人均居住面积扩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天津大型安居工程——华苑小区四、习俗风尚的变革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1)见面:(2)称谓:(3)婚姻:(4)葬礼:跪拜、作揖—鞠躬、握手大人、老爷—先生、君厚葬—文明、卫生、简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特征:移风易俗、删繁就简。★当时结婚照不过是记录夫妻合影的影像,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结婚照。见证浪漫时刻20世纪各时期结婚照大全清末婚礼五四前婚礼1.婚礼的演变任弼时与陈琮英结婚照(1926年3月上海)毛岸英和刘思齐的结婚照在那个阶级斗争,政治挂帅的时代,敢穿婚纱和西服的人不多,否则要被说成向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结婚是人性的需要也被排在其次,取而代之的是革命的需要,工作的需要。2.丧礼的演变直系亲属披麻带孝,在死者的坟前行跪拜礼。地上的白色小棍是用来驱鬼“哭丧棒”。给死者焚烧纸钱。1980年5月17日中共中央为刘少奇举行国葬和追悼会。树葬水葬,是一种将死者遗体投于江河湖海的葬法天葬,是藏族人民的丧葬习俗,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土葬,是各个民族都实行过的葬法,汉族历行土葬。迄今在某些少数民族和我国北方地区和落后的农村地区仍然实行火葬,在商代,一些边远民族已经有火葬习俗。后来,受佛教的影响,真正意义上的火葬慢慢盛行。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剪辫令,几年里全国男子绝大部分都剪掉了辫子。辛亥革命前,仁人志士、青年学生剪掉象征清王朝的辫子,表示反对封建专制的决心。3.断发:章炳麟邹容一双绣花鞋竟不及一个巴掌大,而最宽的鞋跟部分,也最多不过一寸。4.禁缠足4.禁缠足5.传统社交礼仪跪拜作揖见面礼:跪拜、作揖意义: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鞠躬、握手到鞠躬——上网冲浪唱歌娱乐6.休闲旅游关心自己、关爱他人、关注社会成为新的社会风尚中国青年志愿者赴泰国救援服务队凯旋归来服饰饮食建筑社会风俗西装、中山装、旗袍等中西餐并行新式婚礼、简洁葬礼、断发、禁缠足、鞠躬、握手等传统民居、欧式洋房、中西合璧外因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内因鸦片战争后,西方的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的涌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推动;吸收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改革开放等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政治变革:经济发展:1840年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改革开放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思想解放:课后练习1.“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是在()A.鸦片战争后B.辛亥革命后C.新中国建立后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2.中国近代女子最具代表性的服饰是()A.旗袍B.连衣裙C.上衣下裙D.长袍3、“1840年以后进入近代,西洋文化浸袭着中国本土文化,许多沿海大城市,尤其是上海这样的大都会,因华洋杂居,得西文风气之先,服饰也开始发生潜在的变革。”这种变化最主要体现在()A.西服的出现B.中山装的出现C.旗袍的改进D.列宁装的流行4.下列属于西餐传入对中国传统饮食产生的影响是()①对中国四大菜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②西餐中常用的原料进入餐桌③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出现④中国传统的饮食习惯发生改变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新闻报道:在当今的中国,每到圣诞节或情人节,不管是商家还是顾客都会全程投入,气氛愈演愈烈。与之相反的是在传统的中国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节日的气氛却是越来越淡化,这不得不让人深思………观点1:西方文化的进入,推动社会生活的进步观点2:这就是一种文化侵略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和观点?说说你的理由。观点一:这是一种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发展,这时候旧的文化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西方文化的进入,给我们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中国逐渐改掉了一些传统陋习,与世界接轨。观点二:这是一种文化侵略,西方文化的进入,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一步步沦丧,特别当我们过着西方的圣诞节时,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已经被韩国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当代青少年面对东西方文明碰撞时,应该做出怎样的正确选择?我的观点影响促进了自由、平等、民主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中国社会反封建的斗争;促使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
本文标题:必修二4-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046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