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之中。数学也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它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必需的数学素养之一,是学校教学的目的之一。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将数学教材中枯糙、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使之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小学数学课本也正朝这个方向在努力。如何有效的、合适的运用教材,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养,是我们努力探索和实践的主题。一、在生活中感悟数学“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个个方面。”因此,数学应该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数学教学,也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教学才能焕发生命活力。1、数学教学中,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有机的整合,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认知水平,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和排斥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例如:如教学循环小数概念时,结合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说从前山上有座庙……”,通过实例让学生感知“不断重复”,再进一步举出周一到周日每周的循环引出“循环”的概念,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2、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的许多概念都是由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很多概念的教学都能在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例,所以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直观入手从而抽象出数学概念来,可以逐步的加深理解和运用。例如:在教学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时,学生对于“速度×时间=路程”中的“速度”和“路程”这两个概念部分学生较为模糊。因此,在教学前,结合体育课举行了一次25米赛跑比赛。课堂教学时,联系比赛活动,帮助学生区分“速度”与“路程”这两个的概念。让数学回归生活,使学生贴近数学,发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有必要的,体验学习的乐趣和进步的喜悦,从而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二、让数学回归生活。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知识来为我们服务。因此,在教学中要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知识也只有学会了运用,才能算被学生真正掌握,也只有“用”才能体现其价值。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意识的在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创设一些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的情境或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体验知识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学习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后,让学生去测量和计算自己的房间面积或者床铺的面积,让学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并学会了运用所学的知识。2、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数学知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或者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设计一些小东西。学习了平均数,可以让学生试着举行某些比赛,让学生试着去计算,去当个小裁判。3、加强操作,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学生由于感性知识较缺乏,出现不符合客观生活实际的数量意识。这就在提醒着我们,数学教学要更注重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学习了长度单位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各种测量活动,进而加深学生对不同长度单位的理解,在巩固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的方法的同时,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获得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性数据。而我们也在这个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测量的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数学知识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有机整合,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从而不断体验数学的价值与魅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本文标题: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047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