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造纸印刷 > 小学语文《乌衣巷》教案
小学语文《乌衣巷》教案教学目标:1.诵读诗句,感受古诗的音韵美,体会诗中“野草”、“夕阳”、“燕子”等意象的巧妙运用;2.理解诗意,通过诗中所绘景物感受诗中表现的今昔沧桑的巨变;3.体悟诗情,让学生感受世事盛衰乃自然之道,体会诗人在面对社会变迁时的复杂心情;4.通过学习,了解怀古诗的特点,并通过积累感受唐诗韵味。教学准备学生课前自读古诗,查阅资料帮助理解,并写写自己的感受。(前置学习单)教师提前板书整首诗。教学过程:一、“古迹”引入,学习古诗1.出示古迹图片:杜甫草堂、武侯祠、锦里、长城、故宫、乌衣巷……师:同学们,我们美丽的中华民族风光秀丽、历史悠久,留一下了一个又一个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看一看,你去过哪些遗迹?有怎样的感受?(1-2人交流)2.师:被誉为“诗豪”的唐代诗人刘禹锡途经金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面对金陵的古迹,不由得忆起了历史,触景生情,写下来一组著名的怀古诗《金陵五题》。而其中,《乌衣巷》影响最为巨大,曾博得大诗人白居易“掉头苦吟、叹赏良久”。是什么样的诗有如此大的魅力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首——(生接)乌衣巷。二、初读古诗,读出韵味1.回顾古诗学习的方法:读诗句、解诗意、悟诗情。师:先回顾一下,我们学习古诗一般的方法是:(生说,出示PPT,齐读)2.师:来,我们看第一步。(PPT,齐读学习活动一)自己试一试。谁来展示一下?指名读,评价:读得不错,读古诗就是要这样字正腔圆(口腔打开,吐字清楚),有板有眼(读出韵味)地读。谁再来试试?(2个)3.读音强调——斜(xiá),问:为什么读xiá不读xié?生说古诗特点之一:押韵。(板书)齐读。4.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谁能读出它的节奏(板书)?指名读,问:你是按照什么样的节奏来读的?还可以怎么读?另请同学再读。问:哪种节奏读更好?为什么?(自己试一试)生:朱雀桥和乌衣巷是两个地名,应该连起来读。(画出节奏标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我们按照这样的节奏再读!男生——,女生——。三、细读古诗,理解诗意1.接下来,让我们理解诗句的意思。2.PPT出示要求,生齐读:逐字逐句用心读,结合资料理解词句。(学生活动2)生自学。(2分钟)3.汇报:(1)关键词:乌衣巷、朱雀桥、王谢……中心发言人组织大家补充,师评价。(2)诗句:谁能连起来完整地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名2-3人。(评价修正)同桌互相说一遍,相互帮助,说完整,说准确。(3)补充介绍,渲染王谢的显赫地位。(刘禹锡的感慨源自这条古巷曾居住的王、谢两个显赫的宰相家族:一是王导,辅佐创立了有百年历史的东晋王朝。司马睿一向缺少才能和声望,之所以能顺利重组政权,使晋王朝得以再延,系得力于王导的谋划和周旋。王导出身中原著名的高级氏族,是老练的政治家,是东晋政权的实权创造者,司马睿依靠王导的支持才取得帝位。司马睿登基时,要拉上宰相王导与自己平坐,足可见王导对于司马睿以及整个东晋王朝的重要性。另一位是谢安,王导逝世后二十年辅政,成为一代风流人物,延续了东晋王朝的寿命。指挥淝水之战,以少胜多,打败符秦百万大军,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作为一代名相,王、谢足以令后人追怀。)设置想象活动:王导、谢安这样的大功臣在皇帝心里是何等的重要,在文武大臣眼里是何等的显赫,在百姓心里又是何等的神奇而有威望?他们曾住在这乌衣巷,家中该是什么样的面貌呢?每日经过朱雀桥去往皇宫商谈政事,会是怎样的情景呢?朝堂之外,群臣拜见,又会有怎样的场面?选择一个场景,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突出繁华和热闹,引导学生说细节,以一个具体的场景来呈现。)师小结:(呈现图片)是啊,王导、谢安作为国家头号功臣,享尽特权和帝王的恩宠,他们的府邸也是满朝文武无人能及,家中家外一派豪华兴盛景象。乌衣巷整日车水马龙、人马喧嚣,周边的店铺也是鳞次栉比,就算是到了晚上也是灯火通明,热闹非凡。宰相出行,随从无数,百姓恭敬避让、跪拜。而朝堂之下,大臣们更是争先恐后地前往拜见,乌衣巷便也因此更加繁华、热闹了。四、感受意象,体悟诗情1.师:如此场景都是几百年前东晋时的面貌了,而在唐代,刘禹锡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引读2遍)轻声细读诗句,想象场景:想想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批注,小组交流。(出示PPT,齐读活动3要求)2.生汇报,互相补充;师板书感受,追问:你是怎么感受到的?生带着感受再读。小结:我们在诗句中读出了这么多的感受,有——有——有——还有——这就是古诗表达的深远的意境。(板书:意境)带着这些感受再读!3.换词感受意象。过渡:来,大家看,如果把诗像这样改一改,还有如此意境吗?自己读一读。PPT出示:朱雀桥边百草花,乌衣巷口朝阳斜(xiá)。旧时王谢堂前雀,飞入寻常百姓家。生发表意见,感受“野草”、“夕阳”、“燕子”在古诗中特定的含义。(借助诗句积累,进行阐释、理解)师补充诗句,生再读体会。野草: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唐)李白蜘蛛网户牖,野草当阶生。——(魏晋)曹丕唯见荒丘原,野草涂朝露。——(唐)韦应物夕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芳草无情,更在残阳外。——(宋)范仲淹燕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北宋)晏殊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南宋)文天祥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南宋)李好古(生读诗句,师简析诗句,生简要谈感受。)4.小结:看,诗人选取了“野草花”,给朱雀桥增添了荒僻的气象,表明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已经荒凉冷落了。再用这一抹斜晖,使乌衣巷完全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又抓住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足以唤起读者的想象,暗示出乌衣巷的沧桑巨变。整首诗集中描绘乌衣巷的现况,而对它的过去,仅仅巧妙地略加暗示。诗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我想,也正是有了如此巧妙的构思,才博得大诗人白居易“掉头苦吟、叹赏良久”,才成为旷世佳作。正所谓——PPT出示,生读“唐诗重情”,与之相对应还有一句话,读:“宋诗尚理”。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再读这首诗。重复最后两句。能背了吗?同桌面对面,一起试一试。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师:看,诗人看到乌衣巷今非昔比的变化,不由地想起东晋王谢两大宰相家族聚居在此的繁荣景象。一时间,六朝豪华的宫阙、殿宇破坏殆尽,乌衣巷的繁华也随之烟消云散,如长江之水浩然荡去,不得不慨叹世事沧桑的无奈。这样的诗有一个独立的类别,叫做——怀古诗。板书。生读PPT:怀古诗是古代汉族诗词中内容和思想都比较沉重的作品。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因此,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所以,我们要这样读,读出诗人的悲叹和无奈。(生齐读)2.通过刚刚的学习,谁能说说我们在学习怀古诗时是怎么体会诗人的情感的?生自由说,师小结:怀古诗的作者是在怀念古代史实的基础上抒发个人情怀的,诗中必然涉及到历史典故,也必然反映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解读这类诗首先要根据诗中的物象确定史实,理解典故内容和它所包含的意义,再看作者抒情的角度。生读PPT:(读怀古诗)一是要知人论世,一是要品赏韵味。3.让我们用上这样的方法一起再来读读《金陵五题》中的其他四首怀古诗,结合注释和译文自学。4.读了这几首诗,说说你的感受。(3人)5.师:我们学习古诗,不只是读、理解,还要广积累,才能受到这种文化的熏染,请大家工工整整地把这几首诗摘抄在你的积累本上。(3分钟)6.来,我们一起带着追怀古迹的感情诵读刘禹锡的这组怀古诗。(PPT提示多种形式)下课!板书:怀古诗乌衣巷节奏(唐)刘禹锡押韵朱雀桥边野草花,沧桑乌衣巷口夕阳斜(xiá)。凄凉意境旧时王谢堂前燕,变迁意象飞入寻常百姓家。
本文标题:小学语文《乌衣巷》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065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