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蜜蜂养殖技术蜂群的保健措施在养蜂生产中非常重要,处理不好会影响蜂群繁殖,也会减少蜂场收入,严重时会使全场蜂群覆灭。一.卫生措施养蜂员要注意个人卫生,蜂场要经常打扫,保持蜂箱、巢脾等蜂具的清洁,并定期进行消毒。物理消毒:常用是利用日光暴晒、沸水蒸煮和火焰喷射等法。如蜂箱、隔板、纱盖和小型蜂具等均可采取此法。化学消毒:是利化学药品消毒,在养蜂生产上应用最广泛。如用1-3%的热烧碱水,洗刷或烧煮蜂箱、巢框、隔板、分蜜机等,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晒干;用4%的甲醛溶液浸泡蜂箱、巢框、隔板、空脾等,浸泡12小时后,再用清水浸泡3-4小时晾干备用;也可用食盐的饱和溶液,把蜂具等浸泡24小时,但消毒效果没有甲醛溶液好;还可用硫磺熏烟等方法来消毒蜂具等。蜂场地面、墙壁和越冬室等处可用途10-20%石灰乳来消毒。另外可从蜂群管理措施上,给蜂群创造良好条件,提高蜂群的抵抗力。二.主要的病虫害防治蜜蜂的病敌害种类较多,这里只是简单介绍最常见病敌害的种类、特性及防治方法,详细资料请参考专门论述书籍。1.蜜蜂病毒病(1)囊状幼虫病:病原是囊状幼虫病毒,感染幼虫后,大多在封盖后死亡,死虫头上翘,呈龙船形、囊状、无味、无粘性、易从巢房中移出。无特效药可治,可用王笼将蜂王关闭10多天,等蜜蜂清除死虫后,再将巢脾消毒。(2)麻痹病:主要由麻痹病病毒引起,春季发生的多数为腹部膨大型,病蜂行动迟缓,身体颤抖,失去飞行能力;秋季发生多数为黑蜂型,身体瘦小,头尾发黑、颤抖。可用“抗蜂病1号”治疗。每框蜂用药10-20毫升,隔日喷治一次,连续喷治5次。2.蜜蜂细菌病(1)美洲幼虫腐烂病:是由幼虫芽孢杆菌感染造成。症状是封盖幼虫和初期的蛹发病死亡,死虫躺在房底尾尖粘在房壁,喙向上伸出,死虫棕色,有鱼腥臭味,呈胶状,虫体不易移出。用每千克糖浆加四环素5-10万单位,每框蜂喂25-50毫升,每隔2日1次,4次为1疗程。隔20天再喂1疗程。刚发病时可用棉球把死体清出,再用75%的酒精棉球涂擦巢房消毒,同时加强管理,也可治愈。严重的病脾要烧毁,换箱换脾,结合药物治疗。(2)欧洲幼虫腐烂病:主要由蜂房蜜蜂球菌感染造成,染病幼虫在3-4日龄时死亡,死虫呈螺旋形皱缩,塌陷于房底,灰白色至黄色,最后变成黑色,有酸臭味,无粘性,易移出。用每千克糖浆加土霉素5-10万单位,每框蜂喂25-50毫升,隔2天1次,连喂4次为1疗效。3.蜜蜂真菌病最常见的是白垩病:由感染蜂球囊菌,使大幼虫和封盖幼虫死亡,死虫表面生出白色霉菌丝,最后变成蔬松的石灰硬块,灰色至黑色,应更换消过毒的新脾,及时饲喂0.5%的麝香草酚糖浆(麝香草酚要先用95%酒精溶解后,再与糖浆混和),饲喂3-4次。同时蜂群要加强保温、通风。4.蜜蜂原生动物病最常见的是孢子虫病:是由孢子虫寄生在蜜蜂中肠上皮细胞内,使其丧失消化能力,后肠膨大,翅发抖,无力飞翔,最后死在巢外,蜂群削弱。可用灭滴灵0.5克加浓糖浆(糖:水=1:1)充分搅匀,每群蜂每次喂0.3-0.5公斤,每隔3-4天喂次,连续喂4-5次。5.蜜蜂螺体病是由蜜蜂螺旋体菌引起的蜜蜂成蜂病,主要发生在青壮年蜂上,病蜂不能飞翔、爬行.蹦跳、行动迟缓。(又被蜂农称为“爬蜂病”)爬蜂上午比下午多,阴雨天后突然转晴爬蜂多,病情严重时蜂箱附近遍地死蜂,死蜂翅膀展开、吻伸出,此病常与其它蜂病并发。蜜蜂螺旋体菌在染病在蜂场中分布广泛,因此要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本病没有特效药,以预防主,平时要在注意环境和蜂具消毒等措施。如发病后可用灭滴灵0.4克、氟胍酸0.2克加浓糖浆(糖:水=1:1)充分搅匀,每群蜂每次喂0.3-0.5公斤,每隔3-4天喂次,连续喂4-5次。本人曾用以上药物加稀糖浆(糖:水=1:2)充分搅匀,进行逐脾喷治,发现效果较好。另外本人认为保持蜂群内蜜粉充足,蜂群要密集一些,蜂路不要过小,也可限止蜂王产卵的方法,采取这些措施也是很重要的。6.寄生螨病(1)雅氏瓦螨:(又称大蜂螨,见右图)寄生在蜜蜂体上,当雄蜂和工蜂幼虫老熟时,爬入巢房内产卵繁殖,吸取蜂体的体液,造成出房后幼蜂体弱、有的翅发育不全,失动飞行能力,使蜂群群势下降。可用“螨扑”等长效杀螨片2片,分别挂在蜂巢两侧的巢脾之间,25天左右更换一次药片,此法使用简便。另可“杀螨剂一号”对蜂脾上的蜂体上逐脾喷雾,6-7天一次,共喷治2-3次,此法较为费时,但较为彻底。蜂农往往在秋季蜂群断子后,喷治1-2次,效果很好。(2)亮热历螨:主要寄生在蜜蜂巢房内,对蜂群危害极为严重,可将封盖子脾蜂抖落,将升华硫黄粉装入纱布袋内,用布袋轻轻抖涂在封盖子脾表面,6-7天一次,连续3次。7.蜜蜂的敌害主要有蜡螟、胡蜂、天蛾、蚂蚁、蟾蜍、鼠等。最常见的是蜡螟(又称巢虫,见右图),主要寄生在蜜蜂的巢脾上,咬坏巢脾,不用的巢脾和弱小蜂群常遭到危害。不用的空巢脾,每继箱空巢脾,可用4克左右的硫磺,点燃、密闭熏蒸。2、蜂群的冬季管理要点在培育成大量越冬蜂和喂好越冬饲料基础上,到11月底或12月初,选择向阳背风安静的地点,进行蜂群越冬包装。包装要注意既要保温又能通气,还要防止鼠害等,使蜂群能安全越冬。一.蜂群的包装1.蜂群的内包装:越冬蜂群至少要在4框足蜂以上,自身保温好,饲料消耗少,才有利于安全越冬。包装时蜂脾靠一边放,两边放各一张整蜜脾,中间放两半蜜脾,贴头着边脾放一木隔板,在木隔板外放1-2个保温框,7脾以上的蜂群不放保温框。纱盖上放7-8张保温好、吸水性强的纸有利于透气防潮,还可在没有蜂团的一侧后箱角,把纱盖上的覆布或保温物折起小一角,强群可大一些,同时强群的巢门也可开大一点,这样可防止蜂群受闷。2.蜂群的外包装:包装可采取2个一组或2个以上的蜂群组进行包装,这样有利于保温。为了防止春季蜂群偏集,可采取不同颜色或新旧蜂箱间隔着放。包装时用草帘把蜂箱左、右和后面围住,也可以用土坏、秫秸、玉米秸等夹成圈,外面抹一层泥,蜂箱周围和两个蜂箱之间再塞上草,上面盖上草帘。在蜂箱底垫上保温物和在蜂箱前壁(巢门以上)也用草帘包上,这样减少昼夜温差对蜂群的影响,使蜂团安静。二.蜂群包装后注意事项越冬蜂群一般不需开箱检查,但要从箱外观察和常用胶皮管听巢内声音,来判断蜂群的越冬情况。如开始越冬时,巢内较安静,以后检查时声音变大,工蜂比包装前飞出多,可以从包装时间、蜂群多少、通风状况、巢内空间大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处理。如声音变大,同时在巢门前又有工蜂振翅不安的表现,可能进失王。到“冬至”前后气温下降到15-16℃时,巢内声音变大,说明蜂群受冷而缺蜜。如巢门有水气,严重时结成冰块,说明巢内通气不好,潮气不易排出,可将后纱窗的缝适当开大一点,巢门也可适到开大一点。到“小寒”前后,每隔十几天用铁丝钩把箱底死蜂陶出,防止堵住巢门,如陶出死蜂腹很大,而潮湿,是越冬不良现象,对这样的蜂群应提前检查。3、蜂群的秋季管理要点蜂群的秋季管理主要是为越冬培育大量适龄蜂,喂好越冬饲料,彻底治螨,做到壮蜂,蜜足,为蜂群安全越冬,明年早春蜂群快速繁殖打好基础。一.培育适龄越冬蜂在8月下旬培育的工蜂大部份可以越冬。这时期的工蜂数量和质量的好坏,对安全越冬和明年早春的繁殖关系很大。秋季蜂王产卵量下降和缺蜜粉源,加上螨害,造成蜂群群势下降,因此要做好以下工作:1.在荆条流蜜后期要留足蜂群繁殖饲料前提下慎重取蜜,如到8月底9月初仍然缺饲料应及时奖励饲喂,也可结合饲喂越冬饲料来促使蜂王产卵。2.秋季气温渐低,蜂巢工蜂不能象以前那样松散,要开始密集一些,应做到蜂脾相称,把过多的巢脾抽走,也有利于幼蜂的体质健壮。3.秋季因蜜粉源缺少,蜂群群势下降,蜂螨寄生率相应升高。轻者影响工蜂的体质和寿命,严重时蜂群群势快速下降。因此应抓住子脾面积缩小时,把蜂螨寄生率压到最低限度。4.老、劣蜂王秋季停止产卵早,第二年早春产卵晚,越冬死亡率也高。因此在秋季应更换成当年的新蜂王。二.预防盗蜂秋季蜜源缺少,最易引起盗蜂,被盗蜂群的工蜂大量死亡,巢内存蜜被盗空,严重时蜂王被咬死。1.蜜源不好时,要缩小巢门,抽走多余的巢脾,必要检查蜂群时,应早、晚查看,动作迅速,时间不要太长。喂蜂或奖励饲喂应在傍晚进行,不要把饲料洒落在箱外,箱缝要堵严。2.如发现有个别盗蜂时,要马上停止检查,把蜂群巢门缩小,并放上些杂草把巢门隐闭起来。3.在秋季蜜源缺乏时,可事先按上防盗巢门。简易防盗巢门是用一块宽6-7厘米的铁纱折成?形,高度和宽度以两只蜜蜂进出为原则,长6厘米左右,插入巢门,露出4厘米左右即可,铁纱外部空隙都要堵死,蜜蜂只能?形的铁纱内通过,经1-2天本群蜂熟悉后,可自由出入,盗蜂在铁纱上找不到巢门入口,只好飞走。三.喂越冬饲料在培养越冬蜂时,如有蜂群失王或老、劣被淘汰后,就诱入新蜂王或与有王群合并。到9月上、中旬要对全场蜂群进行检查,根据各群的蜂数,在喂越冬饲料之前确定留脾数,把多余的巢脾撒出,使蜂群密集,并估计一下每群蜂要喂蜜的数量。全场蜂群可以分批或分组喂,部分蛹脾可以先提到不喂的群里,等幼蜂出房后再撒出。喂蜂时尽量喂强群不喂弱群,这样不易引起盗蜂。弱群可用贮备蜜脾或从强群中提取蜜脾。越冬饲料的质量和数量很重要,稍早饲喂较好,北京地区在“白露”前后开始饲喂,最晚也要10月1日左右开始饲喂,在“寒露”前后喂完。如果喂糖水更应早喂,以免糖水结晶,或蜜蜂吃了不成蜜造成而容易下痢病。为了利于蜜、糖的水分蒸发,晚上喂蜂时把巢门开大一点,早晨蜂群活动前再把巢门缩小,防止盗蜂。越冬饲料喂完后,在10月中旬前后作一次全面检查,如蜂脾不相称,要进行调整。越冬饲料不够,要给于补足。同时要对蜂箱用草帘,减少昼夜温差,防止工蜂活动,可以延长寿命,减少蜂蜜的消耗。4、蜜蜂的春季管理要点一.加强蜂群保温和防治蜂螨北京地区“立春”前后,蜂王开始产卵,卵虫需保持34-35℃才能正常生长发育,这时外界气温较低,弱群维持34-35℃很困难,就需合并弱群,并要保留优良蜂王,要使蜂群达到4框蜂以上才有利蜂群的繁殖。此时蜂群要使蜂多于脾,多余的空脾应抽走,群势调整好后,蜂路适当缩小到9-10毫米,根据群势适当缩小巢门。同时注意加强蜂箱内、外的保温,在晴朗暖和的天气揭开外包装物进行晒箱,太阳偏西(下午3-4点钟)再盖好包装物。蜂群内的情况,尽量从箱外观察分析,是否失王、缺蜜、缺水、鼠害等问题,尽量少开箱检查,必要时也要选晴暖无风的中午快速检查,减少热量的散发。另外应注意防治蜂螨,一般应在早春还无封盖子脾时或封盖子脾很少时,对蜂螨进行一次的防治,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如蜂螨特别少也可不防治。二.促使蜂群快速繁殖春季蜂群繁殖时需要消耗很多的饲料,箱内贮蜜多繁殖快,如存蜜过少,应补加贮备蜜脾,天气暖和时可用稀蜜水饲喂。早春蜂王开始产卵后,外界没有花粉源,需要人工饲喂花粉,附近缺水源时应设饲水器。春繁中、后期蜂群繁殖较快,尤其到3月底4月初气温逐渐升高,杏树、海棠、苹果、桃树等陆续开花,蜂王产卵面积扩大,蜂群繁殖加快,这时要根据蜂群情况,及时添加优良空脾供蜂王产卵。箱内的保温物随着蜂群扩大逐渐撒除。到5月初,待蜂群发展到满箱,气温稳定时,应逐步撒除箱外保温物。要先撒箱上的,后撒周围的,最后撒除箱底的保温物。5、杜绝蜂药残留量科学饲养有良方今年,欧盟进口蜂产品除了不得含有氯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外,新增加禁用药物磺胺、硝基呋喃、甲硝唑等。我国蜂产品出口欧盟等国必须与国际标准接轨,如何杜绝蜂产品中蜂药残留已成为我国当前蜂业界首要任务。蜂产品中蜂药残留是蜂农在防治蜂病过程中喂饲蜂药污染蜂产品造成,有的是蜂农盲目用药的恶果。蜂群无病蜂农就不会用药,健壮的蜂群是生产无公害蜂产品的基础,也是杜绝蜂药污染蜂产品的根本。如何培育健壮蜂群,笔者根据实践与调查研究,总结以下经验供蜂农参考。一、培育和维持强群。强群是蜂产品高产基础,强群有较强抵抗力,即使感染某些蜂病也能自我痊愈。强群不但采集蜂数量超弱群,而且强群的蜜蜂个体相应比弱群蜜蜂个体强壮,所以强群采集力强,抵抗力强。培育和维持强群是养蜂的基本功。二、利用杂交优势,培育抗病蜂种。意大利蜂特别是浆蜂易感美洲幼虫病、欧洲幼虫病、白垩病,但王浆产量高
本文标题:蜜蜂养殖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108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