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西方艺术史之--文艺复兴绘画三杰
我眼中的西方艺术--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主要内容:1、文艺复兴概况2、文艺复兴美术三杰及其作品赏析3、其他地区画家及其作品赏析4、盛期文艺复兴绘画的特点5、从文艺复兴绘画看中西绘画的差异文艺复兴:意指“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与文学的复兴”。文艺复兴,起源于15世纪初意大利的佛罗伦萨,15世纪末这项艺术运动遍及整个意大利半岛,16世纪上半叶,罗马取代佛罗伦萨成为艺术中心。同时传播到欧州其他地区,引发了全面性的艺术革命。时间:14——16世纪早期文艺复兴:15世纪盛期文艺复兴:16世纪对美术的影响:对西方绘画乃至整个美术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取得成绩的原因1、由于人们的思想从长期的宗教桎梏中解放出来,发扬了勇于探索、富有进取的精神。;例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丢勒等,都是多才多艺的人,他们亲自解剖人的尸体,达·芬奇一个人解剖了三十多具尸体,画了不少人体解剖图;米开朗基罗对人体解剖的知识,超过了当时的外科医生。2、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美术中吸取了营养。例如古希腊、古罗马的注重生活、重视人的描写人的创作方法,以及表现完美的人体的技巧等。3、科学的透视法的发明和油画材料、油画技法的改进。列奥纳多.达芬奇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他在艺术、数学、机械工程等多方面都有很大建树。他早年作品有《基督受洗》《天使领报》等。从1483年开始,他在米兰创作了《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1503年,达芬奇回到佛罗伦萨,完成了著名的《蒙娜丽莎》;1506年他再次回到米兰,绘制了《丽达》《圣安娜》等作品;1516年为躲避国内动乱,达芬奇来到法国,1519逝世。达芬奇在绘画上把科学知识与艺术想象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是当时绘画水平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在绘画理论方面,他把解剖、透视、明暗和构图零碎的知识调整为系统的理论,对后来欧洲绘画的影响很大。创作于1503年—1506年作品尤其以神秘的微笑而著称,被称为世界上最具魅力的女性形象。她在在轻轻地微笑,嘴唇的曲线和稍稍朝下的的面孔仿佛在振动,恰似背景中的河流、云雾在自然中流动一般。人物造型呈现金字塔形,更加突出人物的秀丽与端庄。《蒙娜丽莎》背景之谜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卡罗·佩德雷蒂认为,蒙娜丽莎身后的背景是意大利中部阿雷佐市布里阿诺桥附近的景色。佩德雷蒂的证据是,达·芬奇出生在距阿雷佐约100公里的芬奇镇,并曾经在阿雷佐生活过,这一地区的原始景观与《蒙娜丽莎》的背景几乎完全一样,因此,达·芬奇很有可能采用这一地区的田园景色作为《蒙娜丽莎》的背景。当佩德雷蒂的这一观点在达·芬奇绘画国际研讨会上宣布后,许多美术史专家都对他的研究结果表示肯定。《蒙娜丽莎》是一幅画,一幅美丽的肖像,我们带着虔诚,也带着无需解答的疑问去欣赏她,这就够了。《丽塔圣母》是达芬奇前期肖像画的范例。画上的圣母充满母爱,形象丰满,神态安详恬静;圣婴津津有味地吸着乳汁,形象生动。在圣母的脸上我们看到了达芬奇惯用的描绘方式,他非常重视女性眼睛的块面结构,在《岩间圣母》、《圣母子与圣安娜》等大量女性肖像上都有这种表现。画面上年轻的母亲温柔富于爱心。《岩间圣母》是达芬奇最有名的代表作之一,这是应一宗教团体的委托而为米兰圣弗朗西斯科教堂的一间礼拜堂而作的祭坛画。画中的圣母位居中央位置,右手扶着圣约翰,并伸出左手抚慰圣婴耶稣;小耶稣用手指着约翰,他仿佛沐浴在天国之光中;而约翰则回应地拱手请安。这三个形象与耶稣身后的天使共同构成了金字塔形结构。这幅画也是达芬奇的创作达到全盛时期的开始。整个景象如幽远的梦境。充满了诗一样的温情,祥和而且典雅《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作品题材取自圣经故事。犹大向官府告密,基督在即将被捕前,与十二门徒共进晚餐,席间基督镇定地说出了有人出卖他的消息,达·芬奇此作就是基督说出这一句话时的情景。画家通过各种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基督的沉静、安详,以及十二门徒各自不同的姿态、表情。此作传达出丰富的心理内容。达·芬奇改变了文艺复兴早期对这一题材的传统处理方式,图中人物列为一排,以基督为中心,十二门徒分为四组,对称分列两侧,形成了一个穿插变化又相互统一的整体。达·芬奇成功地运用构图和用光等手段,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最后的晚餐》(约1495-1498;壁画420X910厘米)最后的晚餐故事背景:这是以圣经中耶稣与判徒犹大之间的冲突,来表现人类正义与邪恶的较量,表现特定的人文主题,高扬人文主义的时代精神。问题:1、谁是犹大?2、有一只不祥的手,在哪?3、据说画面中存在一个女性角色,是哪一个?4、圣杯在哪?5、人物的服饰上存在哪些奇妙的关系?1、一个不祥的姿势,一只挥着匕首的手从这群人中伸出来;仔细看看吧,这只手其实不属于这画中的任何一个人。2、耶稣右手边的人,据说是女扮男装的玛利亚·抹大拉,并非福音书中的约翰。3、彼得,后来他将执掌教会。此刻的他在玛利亚·抹大拉的面前做了一个恐吓的手势,显示出他的嫉妒。4、玛利亚·抹大拉”和耶稣靠座在一起,上身向外分开,形成一个“V”字形,这是一个古老的代表女性及圣杯的符号;再仔细看,他们的座姿也形成一个巨大而完美的“M”轮廓,那代表着婚姻(marry)5、耶稣和抹大拉的衣服颜色是对应的。耶稣穿着一件红罩衣,披着一件蓝斗篷;抹大拉穿着一件蓝罩衣,披着一件红斗篷。一阴一阳。6、桌面上并没有什么圣杯或圣餐杯;只有盛酒的玻璃杯。米开朗基罗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他在少年时期进入著名的“美第奇花园”接受艺术训练。在他的艺术作品中可以看到浓郁的悲剧气质,塑造的人物综合了理想与现实两方面的因素。他的著名雕塑作品有《大卫》、《晨》、《暮》、《昼》、《夜》、《摩西》等等,除雕塑以外,米开朗基罗还创作了《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最后的审判》(祭坛画),晚年,他还设计并监督圣彼得教堂穹顶的工程,这些充分的说明了他永不枯竭的艺术天才。作品特点:在致力于领悟古人成就时,也致力于解剖人体,研究人体的结构和运动,这使他成为量充分发挥人体.表现力的美术家之一。不同于充满深遂智慧之美的达·芬奇的艺术,米开朗琪罗的作品以力量和气势见长,具有一种雄浑壮伟的英雄精神由于墙壁面积广大,艺术家面临着一个难题:如何将大约四百个人物安排在这一空间。必需有一种像旋风一样的主要力量将整个空间结合成一体人体造型结实浑厚,表现出生动而强烈的运动姿态,壁画个人描绘准确,充满力量感,构图宏伟,是美术史上的杰作《最后的审判》《最后的审判》(壁画)米开朗期罗(意大利)(1475-1564年)体现了其博大雄伟、富有激情、充满力量的艺术特点拉菲尔生于翁布里亚,曾在佩鲁吉诺的工场学习,他的作品始终充满优雅的节奏、明净的色彩,他笔下的人物则表现出温和、高贵的气质,这与他早年生活在贵族家庭和接受的教育密不可分。他的代表作有《西斯廷圣母》、《雅典学院》、《帕尔那斯山》等。他所确立的美的样式后来成为学院派的标准之一。拉斐尔的《雅典学院》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米开朗琪罗的《最后的审判》被誉为是文艺复兴盛期三大杰作艺术特点拉斐尔潜心研究各画派大师的艺术特点,并认真领悟,博采众长,尤其是达·芬奇的构图技法和米开朗基罗的人体表现及雄强风格,最后形成了其独具古典精神的圆润、柔和的风格,成为和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鼎足而立的文艺复兴艺坛三杰之一。拉斐尔创作了大量的圣母像,显露出其非凡的天才。他的一系列圣母画像,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其中,比较有名的有《西斯廷圣母》、《椅中圣母》、等。拉斐尔拉斐尔·桑德罗1483年出生于意大利乌尔比诺城,从小受到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少年时代在著名画家佩鲁吉诺处学画并崭露头角。其绘画志就与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齐名,是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他所创造的许多理想美,特别是女性美的形象,为后人所难以企及。总体而言,拉斐尔的艺术满怀慈爱,以一种柔美、典雅的风姿居于理想艺术荣誉的顶端。自画像《椅中圣母》(油画)(意大利)拉斐尔(1514-1516年)《椅中圣母》《椅中圣母》是拉斐尔一系列圣母像中最精致的一幅作品。在这一作品中,一位善良、和蔼的母亲取代了神圣、庄严的圣母。她像普通的母亲一样,把自己的孩子耶稣抱在膝盖上,静静地用脸颊亲着孩子,从中可以体会到母亲的一片温情。据说这一画中的圣母的形象,是拉斐尔根据自己的恋人弗尔娜丝创作的。拉斐尔通过对恋人的描绘,创造了理想美的典型形象。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这红与蓝两大鲜明的色块之间,恰好是小耶稣的位置所在。小耶稣的衣服是黄色的《西斯廷圣母》《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于1512年到1513年间为罗马西斯廷教堂绘制的作品,长2.65米,宽近2米,画中人物和真人大小相仿。这幅作品塑造了一位人类的救世主形象。圣母决心牺牲自己的孩子,来拯救苦难深重的世界。画面像一个舞台,当帷幕拉开时,圣母脚踩云端,神风徐徐送她而来。代表人间权威的统治者教皇西斯廷二世,身披华贵的教皇圣袍,取下桂冠,虔诚地迎圣母驾临人间。圣母的另一侧是圣女渥瓦拉,她代表着平民百姓来迎驾,她的形象妩媚动人,沉浸在深思之中。她转过头,怀着母性的仁慈俯视着小天使,仿佛同他们分享思想的隐秘,这是拉斐尔的画中最美的一部分。人们忍不住追随小天使向上的目光,最终与圣母相遇,这是目光和心灵的汇合。圣母的塑造是全画的中心。现藏德国的德累斯顿美术馆《披纱巾的少女》又名唐娜·维拉塔,据说是拉斐尔的情人芙纳蕾娜的肖像,在这位女子肖像中,画家不仅描绘了她的美丽和多情,更是运用了一种极为丰富的色彩语言,把芙纳蕾娜的面孔和袒露的酥胸描绘得十分细腻,华贵的衣裙上,繁复精致的褶纹与单纯的披纱形成对比,更加衬托出肉体的温柔与魅力。银灰色调的衣裙与白皙肌肤的色彩交相辉映,使画面产生了一种纯洁的主旋律。在这个形象上,宗教的神秘意味荡然无存,突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活生生的人,这无疑是画家描绘真实对象的结果《雅典学院》画中地点:罗马圣彼得教堂梵蒂冈教皇宫画面背景为一宏伟壮丽的古典式大厅,厅堂墙上画有壁龛浮雕,右为智慧女神雅典娜,左为文艺之神阿波罗。古典哲学的两个伟大代表柏拉图和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正气宇轩昂地步入大厅。这样在构图上他们两人起着统御全局的作用。两位大哲人的左手以不同方式都拿着大厚本书,边走边争论,柏拉图用右手柔和地指天,似乎说上天启示乃生命之源;亚里士多德把右手用力地一挥,指着大地,坚决反对自己老师的观点,好象说研究现实世界才是根本之根本。这是古代希腊唯物论与唯心论之争。画家以他们两人针锋相对的争论为中心,围绕着倾听两位哲人争论的是为数众多的学者,热烈的讨论和辩论向画面的两翼和前景展开。整个画面洋溢着百家争鸣的气氛,构成了一个富有戏剧性的热烈场面。引人注意的是拉斐尔把当代出类拔萃的文化巨匠达•芬奇作为模特儿来塑造柏拉图这一形象,说明他对达•芬奇的崇敬。此外出现的其他著名人物还有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亚历山大、阿基米德和托勒密。图中:以柏拉图和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二人为中心,激动人心的辩论场面向两翼和前景展开,构成了宽广的空间。在这两个中心人物的两侧有许多重要历史人物:《雅典学院》拉斐尔(油画)(1483-1520)《雅典学派》亚历山大阿尔西比亚底斯芝诺罗菲尔毕达哥拉斯圣诺克利特斯赫拉克利特狄奥吉尼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阿维洛依阿基米德托勒密苏格拉底伊壁鸠鲁布拉曼特拉斐尔美术三杰及其艺术特点:达·芬奇:深沉含蓄、富有理智、充满智慧与想象、金字塔形构图、岩石结构、暗示和象征、空气透视、色调、画作中体现的艺术和科学米开朗琪罗:博大雄伟、富有激情、充满力量拉斐尔:优雅秀逸、和谐、高度的完美威尼斯画派威尼斯画派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重要力量之一,由于整个城市充满了世俗气氛,这里的绘画也体现着世俗性的特点,这个画派对色彩有着独特的体会与表现。最为著名的画家有:乔范尼·贝利尼(代表作《湖的圣母》;乔尔乔涅,贝利尼的学生,代表作《田园合奏》、《三个哲学家》;提香,代表作《天上与人间之爱》、《保罗三世》;柯列乔,是与乔尔乔涅和提香同时期的画家,主要活动在意大利北部,代表作品有《圣夜》、《丽达与天鹅》。威尼斯画派画家素以擅长用色著称,构成他们作品魅
本文标题:西方艺术史之--文艺复兴绘画三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126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