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手工焊接通用工艺规程
1目的1.1.1.1本工艺规程规定了手工焊接工艺相关的焊接工具与材料、操作方法和检验方法。2适用范围2.1.1.1本工艺规程适用于产品的手工焊接工艺的指导。3适用人员3.1.1.1本工艺规程适用于手工焊接专职工艺人员、手工焊接操作人员、手工焊接检验人员。4名词/术语4.1.1.1手工焊接系统:指手工焊接操作所使用的焊接电烙铁或其它焊接设备。4.1.1.2焊接时间:从烙铁头接触焊料到离开焊料的时间,即焊料处于加热过程中时间。4.1.1.3拆焊:返工、返修或调试情况下,使用专用工具将两被焊件分离的手工焊接工艺操作方法。4.1.1.4主面:总设计图上定义的一个封装与互连结构(PCB)面(通常为包含元器件功能最复杂或数量最多的那一面)。4.1.1.5辅面:与主面相对的封装与互连结构(PCB)面。4.1.1.6冷焊点:是指呈现很差的润湿性、外表灰暗、疏松的焊点。4.1.1.7焊料受拢:焊料在焊接过程中发生移动而形成的应力纹。4.1.1.8反润湿:熔化的焊料先覆盖表面然后退缩成一些形状不规则的焊料堆,其间的空档处有薄薄的焊料膜覆盖,未暴露基底金属或表面涂敷层。5焊接工艺规范5.1焊接流程检验焊前准备焊接设备参数确认施焊清洗转下道工序手工清洗/设备清洗返工/返修/报废YN5.2焊接原理5.2.1.1手工焊接中的锡焊的原理是通过加热的烙铁将固态焊锡丝加热熔化,再借助于助焊剂的作用,使其流入被焊金属之间,待冷却后形成牢固可靠的焊接点;锡焊是通过润湿、扩散和冶金结合这三个物理、化学过程来完成的,被焊件未受任何损伤;图6-1是放大1000倍的焊点剖面。图6-1焊点剖面5.3手工焊接操作方法5.3.1电烙铁的握法5.3.1.1电烙铁的基本握法分为三种(图6-2):图6-2电烙铁的握法1)反握法,用五指把电烙铁的柄握在掌内;此法适用于大功率电烙铁,焊接散热量大的被焊件;2)正握法,适用于较大的电烙铁,弯形烙铁头一般也用此法;3)握笔法,用握笔的方法握电烙铁,此法适用于小功率电烙铁,焊接散热量小的被焊件。5.3.2手工焊接操作的基本步骤5.3.2.1正确的手工焊接操作过程可以分成六个步骤。前五个步骤为焊接步骤,最后一个步骤为手工清洗步骤。前五个步骤如图6-3所示。图6-3锡焊五步操作法5.3.2.2步骤一:准备施焊(图6-3(a))。左手拿焊丝,右手握烙铁,进入备焊状态;要求烙铁头保持干净,无焊渣等氧化物,并在表面镀有一层焊锡。5.3.2.3步骤二:加热焊件(图6-3(b))。烙铁头靠在两被焊件的连接处,加热整个被焊件全体;例如,图(b)中的导线与接线柱、元器件引脚与焊盘要同时均匀受热(具体操作时应先熔化少量焊锡丝于烙铁头和焊件之间,形成热桥,这样会更加有效地加热被焊件,参见本规程7.2.4.3)。5.3.2.4步骤三:送入焊丝(图6-3(c))。焊件的焊接面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焊锡丝从烙铁对面接触焊件。5.3.2.5注意:不要把焊锡丝送到烙铁头上。5.3.2.6步骤四:移开焊丝(图6-3(d))。当焊丝熔化一定量后,立即向左上45°方向移开焊丝。5.3.2.7步骤五:移开烙铁(图6-3(e))。焊锡润湿两被焊件的施焊部位以后,向右上45°方向移开烙铁,结束焊接。5.3.2.8从第三步开始到第五步结束,时间大约是1.5~3s。5.3.2.9手工清洗:焊接完成后应立即使用专用防静电刷和专用清洗剂清洗手工焊接中产生的助焊剂残留等污染物。5.3.2.10注:对于热容量小的焊件,例如印制板上较细导线的连接,应减小焊接各步骤的时间。5.3.3印制电路板的焊接5.3.3.1通用要求:1)按图样将元器件装入规定位置,要求标识向上,方向一致;2)有极性和方向要求的元器件,极性和方向不能装反;3)元器件的通常的装焊顺序原则为:先小后大、先低后高。5.3.3.2电容器焊接,先装玻璃釉电容器、有机介质电容器、瓷介电容器,最后装电解电容器。5.3.3.3二极管的焊接,焊接径向二极管时,对最短引脚焊接时间不能超过2s。5.3.3.4三极管焊接,焊接时间尽可能短,焊接时用镊子夹住引脚,以利散热;焊接大功率三极管时,若需加装散热片,应将接触面平整后再紧固。5.3.3.5贴片器件,选用低功率电烙铁且焊接时间应尽可能短。5.3.3.6塑封元器件的焊接,正确的焊接方法是:1)烙铁头在任何方向上均不要对接线片施加压力,避免接线片变形从而导致焊接簧片类的器件受损;2)在保证润湿的情况下,焊接时间越短越好;实际操作中,在焊件可焊性良好的时候,只需要用挂上锡的烙铁头轻轻一点即可;焊接后,不要在塑壳冷却前对焊点进行牢固性确认试验以形成裂纹等缺陷。5.3.3.7簧片类元器件的焊接:1)加热时间要短,控制在1~2s之间;2)不可对焊点任何方向加力;3)焊锡用量适中。5.3.3.8集成电路的焊接:1)在保证润湿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焊接时间,一般不要超过2s;2)若使用低熔点焊料,熔点应不高于180℃;3)使用电烙铁,功率不宜过大,且烙铁头直径应该小一些,防止焊接一个端点时碰到相邻端点。5.3.4导线焊接5.3.4.1导线同接线端子、导线同导线之间的连接有两种基本形式。5.3.4.2绕焊1)导线和接线端子的绕焊,是把经过镀锡的导线端头在接线端子上绕一圈,然后用钳子拉紧缠牢后进行焊接,如图6-4所示;在缠绕时,导线一定要紧贴端子表面,绝缘层不要接触端子,L应等于或小于2倍线径或1.5mm,取其中较小者。图6-4导线和接线端子的绕焊2)导线与导线的连接以绕焊为主,如图6-5所示;操作步骤如下:去掉导线端部一定长度的绝缘皮,使焊接后满足a中的要求;导线端头镀锡,并穿上合适的热缩套管;两条导线绞合,焊接;把套管推到接头焊点上,用热风烘烤热缩套管,套管冷却后应该固定并紧裹在接头上。图6-5导线与导线的绕焊3)这种连接的可靠性最好,在要求可靠性高的地方常常采用。5.3.4.3钩焊将导线弯成钩形钩在接线端子上,用钳子夹紧后再焊接,如图6-6;其端头的处理方法与绕焊相同;这种方法的强度低于绕焊,但操作简便;L应等于或小于2倍线径或1.5mm,取其中较小者。图6-6导线和端子的钩焊5.3.5拆焊5.3.5.1在调试、维修过程中,或由于焊接错误对元器件进行更换时就需拆焊;拆焊次数不得大于2次,拆焊时应选用专用的拆焊工具,焊接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普通元器件的拆焊工具:1)用吸锡网进行拆焊;2)用气囊吸锡器进行拆焊;3)用专用拆焊电烙铁拆焊;4)用吸锡电烙铁拆焊。5.3.6焊后清洗5.3.6.1PCB手工焊接焊后清洗应根据IPC/EIAJ-STD-001标准进行清洗。5.3.6.2PCB的清洗应该能去除污垢、焊接残留物、锡渣、线头、锡球和其它的小颗粒。5.3.6.3按照IPC-TM-650的测试方法进行周期性的测试。离子性的污染物和助焊剂的残渣应该少于1.56微克/平方厘米Nacl。5.4手工焊接通用要求5.4.1静电防护5.4.1.1焊接过程中的静电防护操作应严格按照“防静电工艺规程”的规定执行。5.4.2环境控制5.4.2.1温度:18℃~30℃,相对湿度:30%~70%。5.4.2.2工作台表面的照明至少应达到1000lm/m2。5.4.2.3保持工作区的清洁度和周边环境整洁,以防止焊接工具、材料和被焊件表面受污染或被损坏;禁止在工作区饮食及吸烟。5.5焊接工具、设备与焊接材料及要求手工焊接过程中,对手工焊接工具和焊接材料通常有各种特定要求,不可随意选取以造成焊接工艺过程的不可控、产生不合格品和质量隐患。5.5.1工作台和手工焊接系统的选择准则5.5.1.1所选择的焊接系统要能够迅速加热焊接区、并且能够在整个焊接操作期间充分保持连接点的焊接温度范围。5.5.1.2焊接设备(非工作状态)的温度应能控制在烙铁头闲置温度的±5℃以内。5.5.1.3操作者选定或额定的闲置/待机状态下的焊接系统温度应在实际测量的烙铁头温度的±15℃以内。5.5.1.4焊接系统的烙铁头和工作台公共接地点之间的电阻不应超过5Ω;加热元器件和烙铁是在正常工作温度下测量的(注:按EN00015-1:1992制造的限流焊接设备可以不符合该要求)。5.5.1.5从加热烙铁头到接地部位的交流(AC)和直流(DC)漏电流不应对设备和元器件造成有害影响。5.5.1.6由焊接设备产生的烙铁头的瞬时电压峰值不应超过2V(注:按EN00015-1:1992制造的限流焊接设备可以不符合该要求)。5.5.1.7焊接较大元器件时,如金属底盘接地焊片,应选100W以上的电烙铁。5.5.1.8烙铁头的形状要适应被焊件物面要求和元器件装配密度。5.5.1.9烙铁头的顶端温度要与焊料的熔点相适应,一般要比焊料熔点高30~80℃(不包括在电烙铁头接触焊接点时下降的温度)。5.5.1.10电烙铁热容量要恰当;烙铁头的温度恢复时间要与被焊件物面的要求相适应;温度恢复时间是指在焊接周期内,烙铁头顶端温度因热量散失而降低后,再恢复到最高温度所需时间;它与电烙铁功率、热容量以及烙铁头的形状、长短有关。5.5.2电烙铁的日常保养5.5.2.1为防止烙铁头镀层金属在空气中高温氧化,在使用前和使用后应给烙铁头上锡;具体方法是:当烙铁头温度升到能熔锡时,将烙铁头上沾涂一层焊锡,使烙铁头的刃面全部挂上一层焊锡便可使用或断电存放。5.5.2.2电烙铁长时间不使用(10分钟以上)时应切断电源。5.5.2.3参照电烙铁使用说明书,定期更换超过使用寿命的烙铁头。5.5.2.4焊接时,由于高温,烙铁头容易产生氧化层,必须用焊接专用清洁海绵清洁,以保证焊接质量;使用时海绵必须加水。5.5.3辅助工具5.5.3.1尖嘴钳:它的主要作用是在连接点上缠绕导线、对元器件引脚成型。5.5.3.2斜口钳:又称偏口钳、剪线钳,主要用于剪切导线,剪掉元器件多余的引脚;不要用偏口钳剪切螺钉、较粗的钢丝,以免损坏钳口。5.5.3.3镊子:主要用途是摄取微小元器件;在焊接时夹持被焊件以防止其移动和帮助散热。5.5.3.4旋具:又称改锥或螺丝刀,分为十字旋具、一字旋具;主要用于拧动螺钉及调整可调元器件的可调部分。5.5.3.5清洁海绵:去除烙铁头氧化层的专用海绵,使用时海绵必须加水。5.5.4焊接材料5.5.4.1焊锡丝的合金类型:Sn63Pb37Sb0.4或Sn63Pb37(应符合IPC/EIAJ-STD-006标准要求)。5.5.4.2助焊剂:手工焊接操作,应得到批准后方可使用外加助焊剂,需要使用外加助焊剂的情况通常如下:1)PCBA返工、返修时;2)设计缺陷;3)焊接件可焊性差。4)注1:选用的助焊剂应当符合IPCJ-STD-004的要求,助焊剂原料活性等级必须为L0或L1:松香(R0),合成树脂(RE)或有机的(OR),只有L1活性等级的助焊剂可以用于免清洗焊锡丝。5)注2:当外涂的助焊剂与含有助焊剂芯的焊料一起使用时,两种助焊剂应当相互兼容。5.5.4.3清洗剂:清洗剂必须和前道工序所利用的焊膏、助焊剂相兼容。使用水性、半水性或者溶剂进行清洗。6焊接质量控制各控制要点应当在相关工艺过程控制文件或检验文件上有所体现。6.1控制要点控制要点主要有:6.1.1.1焊接工具的参数选择控制。6.1.1.2焊接时间和温度控制。6.1.1.3操作控制。6.1.1.4焊接材料控制。6.2控制方法6.2.1焊接工具选择正确(参见6.5.1章节)6.2.2烙铁头的长度、直径、烙铁头形状的选择图7-1烙铁头直径的选择6.2.2.1如图7-1,烙铁头直径应当与焊盘与元器件引脚相匹配,略小于焊盘直径为佳,这样有利于烙铁头热量的传输和方便操作并避免对PCB和元器件造成损害。图7-2烙铁头长度的选择6.2.2.2如图7-2,烙铁头长度越小越有利于热传导。图7-3烙铁头形状的选择6.2.2.3如图7-3,图中A所示烙铁由于烙铁头顶部为直线,不容易导致镀层的堆叠,热传导效率优于图中B所示烙铁。6.2.3焊接时间及温度设置6.2.3.1焊接时间由实际使用决定,以焊接一个锡点1.5~3s最为适宜。6.2.3.2直插器件,将烙铁头的实际温度设置为(
本文标题:手工焊接通用工艺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129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