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10首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译文••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比喻,以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来说自己是仍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停息!2.整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的壮志豪情。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译]:老友备好了黄米饭和烧鸡,邀我做客到他朴实的田家。村子外边是一圈绿树环抱,郊外是苍翠的小山包平斜。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把酒对饮闲聊着耕作桑麻。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再一次来品尝菊花和酒好啦!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历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写出了田园景物怎样的特点?这一句子用了对偶的表现手法,“绿树村边合”,写出了绿树环抱,是近景,“青山郭外斜”展示了广阔的远景远景映衬近景,描写出故人村庄环境的旷远幽静.2.作者描写了老朋友的农庄中怎样的生活特点?这里的生活清淡幽静,美景映眼帘,使人心旷神怡,田野之景和宾主的欢声笑语相映成趣,由此,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呈现在我们眼前。3.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表现出了作者置身美丽田园生活的喜悦心情!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当我漫步走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万物一片静寂,只有钟磐声在空中回荡。1.整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悦”和“空”两个词的含义和表达作用是什么?3.品读这首诗,你读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古老、幽静、清寂摒除俗念,不追名逐利,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悦,使恰然自得;空,使空;悦,写出了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畅的情态;空,写出诗人见到后排院的优美景色而内心宁静平和的感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译文〗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清风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1.作者为什么选“杨花”和“子规”两种景物?有什么作用?2.“我寄愁心与明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诗人托明月所寄的是什么情感?3.这首诗歌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扬花”,含飘零之感,唤起读者对王昌龄流落远方的担忧;“子规”,有离别之恨,触发宦游异乡的人们的心头的凄情。渲染了暮春时节哀伤愁恻的气氛,也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拟人。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借景抒情,以悲景衬托离情,表现出作者对好友旅途艰辛、贬所荒远的深切同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幸遭遇的急切关照和安慰之情。)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芯;•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思念。1.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衬托(),()转化为()2.“秋”字的作用?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诗,使人想象了什么样的情景?表到了怎样的感情?想象来来日与妻子重逢,在西窗下秉烛夜谈,诉说巴山夜时彼此相互思念之情。虚写未来的欢聚,正是为了衬托眼下的孤寂和思恋之情,更深刻地表达了现实的离愁和深切的思念。以会晤的欢娱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秋季是个让人感伤的季节,以景衬情。5.诗中贮满了离情别恨,“巴山夜雨”在今天已成为离情的代用语,而这一短语在诗中反复运用,你认为作用何在呢?第一次出现的“巴山夜雨”,是实写,它点明诗人当时所在的时空位置:秋天、雨夜、巴山;也是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羁旅情愁的写照,长夜难眠。第二次出现“巴山夜雨”,是在诗人的想象中和记忆中(虚写),营造出了一个温馨浪漫的场面。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妻(友人)聚首,促膝长谈的愿望【“巴山夜雨”的重复运用,构思巧妙,体现了时间、地点的变化,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妻(友人)聚首,促膝长谈的愿望,也能让人感受到诗人长夜难眠,仕途失意的怅惘。】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译]:迷茫的烟雾,暗淡的月光,笼罩着清寒的秦淮河水和岸边的沙地。朦胧的夜色中,船只停泊在靠近酒店的秦淮河岸边。卖唱的歌女不知亡国之恨,隔江还在唱亡国之音《后庭花》。[题解]: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借陈后主之尸,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本诗表面上批评的是歌女,实际上抨击了醉梦生死、不问国事的享乐者。思考一下:诗歌表面上批评了谁?实际上呢?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描绘出一幅月色迷茫、轻烟浮动的秦淮河两岸夜景,渲染了朦胧淡雅、冷清愁寂的氛围。1.两个“笼”字有什么妙用,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犹”字解释什么?此字透露出诗人的一种什么思想感情?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晚唐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依然”。饱含了作者对统治者只顾享乐不去收复失地的愤怒和自己内心的无奈。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译文•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赏析】本词为晏殊的名篇之一,此词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上片天气、亭台、夕阳,依稀去年光景;下片花落燕归,更是触目伤情,抑郁难解,只有徘徊香径而已。1、春晖易逝,读罢本词,我们能感受到一缕淡淡闲愁,词中哪些词汇包蕴了这种哀愁呢?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对仗工整,浑然天成,你从中读到了怎样的哲理?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即使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但同时仍然会有新的美好的事物再现。对美好景物与往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3、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这首诗通过行人下山的形象描写说明人在前进路上不要以为顺境就没有困难了,旧的困难克服了,人们才能顺利前进。这是一首深刻的哲理诗,你能从中领悟到什么吗?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时常回忆起……溪边凉亭太阳已西下了我还酣醉于游兴未尽之中连回家的路都忘记了而在将要驾舟回去之时误入了荷塘的深处一阵焦灼一阵手忙脚乱怎渡怎渡惊起了藏匿于荷花深处的一群海鸥和鹭鸶这是一首表现作者热情歌颂大自然的名篇。一次春日郊游,兴尽醉归,不认归路,桨声、笑语声以及受惊飞起的鸥鸳拍翅声构成一幅欢乐的画面,表现了作者开朗乐观,奔放热情的性格特性。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问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有永不干枯的水从源头不断流出来,从而成了活水!这首诗富于启发而有历久常新。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想一想:这首诗中蕴涵着什么深刻的哲理呢?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启示呢?
本文标题: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10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143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