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规划
I“十二五”发展规划二○一○年十二月1第一部分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十二五”期间(2011年~2015年),是学院实现内涵提升,创造发展模式、创新运行机制、创优办学质量、实践品牌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学院“十二·五”规划制定的依据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关于确立构建南京、苏锡常、徐州三大都市圈的发展战略》等精神。结合区域发展的规划,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思路,围绕市场办学的发展思路,从而促进学院又好又快发展。制定本规划。一、“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取得的宝贵经验与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执行情况“十一五”期间,学院确立了“走内涵提升为主”的发展思路和“创新、提高”的工作方针,学院各级党组织解放思想、锐意改革、不断进取,广大师生员工勤奋工作、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学院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和成效。目前“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得到了落实,达到了预期目标,开创了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历史新篇章,为我院“十二五”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一主一辅”的校区格局已经形成。通过校区布局调整,学院形成了以鼓楼九里新校区为主体,以黄河校区创业示范园为辅的格局。校区占地面积从250亩增加到1100亩;建筑面积从15万平方米增加到25万平方米。22.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学院紧紧抓住师资队伍建设这个核心,从升格之初到现在,学院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由9.1%增至78%,提高了67个百分点;教授、副教授总数占师资队伍35%,增加了1.7倍,其中教授由1人增加到9人;有国家级专家和考评员19人,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协会各学科主任、副主任8人,全国化工职业教育教学名师3人,江苏省高校名师2人。“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团队是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初步形成了以教授领衔、双师结构合理、团队优化组合的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3.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成效显著。学院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与改革、精品教材建设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实训条件完备。学院拥有“生物化工”、“高分子材料”两个国家级实训基地,计算机实训基地是国家级IT人才培养基地。拥有能够对化工、机械、电气、计算机等专业20余个工种,开展技能培训和考核的国家技能鉴定所1个、江苏省废橡胶综合利用研发中心1个、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等市级技术研发中心4个。4.招生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学院紧紧抓住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机遇,高度重视招生就业工作,促进学院办学规模稳步发展。招生范围扩大到全国18多个省、市、自治区;毕业生当年就业率平均超过98%,大部分专业毕业生供需比达到1∶3,学生就业前景好,成为江苏省就业工作先进高校。5.教科研工作和实训基地建设跃上新台阶。学院专题召开了两次科技工作大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教研科研的制度。5年以来,授权专利81项,其中发明专利20项;横向课题30项,纵向课题30项,院级课题111项;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市级5项;发表论文970篇,其中核心期刊130篇,获省市级奖励的论文70余篇,出版教材124部;产学3研一体化水平显著提高,成为培养学生、锻炼教师、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二)取得的广泛共识“十一五”以来,学院发生了深刻变化,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总结过去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五点:1.必须继续坚持解放思想,抢抓发展机遇发展是学院的第一要务,只有继续坚持解放思想,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善于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才能全面推进学院各项事业快速发展。2.必须继续坚持深化改革,以改革推动发展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实现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才能解决制约学院发展的瓶颈和难题,促进学院持续健康发展。3.必须继续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高校是知识和人才密集的群体,人才是办学的首要因素。只有突出人的主体性地位,培养人才、尊重人才,用好人才,不断重视和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才能确保学院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4.必须继续坚持和谐稳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谐、稳定的环境是学院加快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只有不断完善有利于和谐校园建设的体制和机制,不断凝聚学院精神、弘扬学院文化,才能形成人人为和谐学院建设作贡献的良好氛围。5.必须继续坚持抓好党的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加强党的建设,是新时期提高高校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要求。只有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做到统揽全局,把好方向;只有切实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才能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学院改革发展4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学院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内涵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学院的核心竞争力需要进一步增强,仍然缺少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标志性成果和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名师与创新团队。2.学院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还需加强近几年来,学院在校生人数和教职工人数显著增加,在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对外服务的各项工作中,许多机制和体制已逐步不适应学院快速发展的新要求,需要大胆创新,激活内在动力。3.精细化管理做得不够随着学院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办学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日常管理工作尚不够细致,管理的精细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二、“十二五”期间发展面临的形势、机遇与挑战(一)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期间是学院加快发展、提高质量、增强实力、提升内涵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党中央提出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部署,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给我们下一步发展指明了道路;江苏省重视和支持高等职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的指导性文件与支持政策。尤其是《江苏省中长期教育5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提出优化发展职业教育,将组织实施“高等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建设工程、高水平示范院校建设计划,建成一批国内一流、国际有重要影响的职业院校”,为我院提高办学质量、创出办学特色提供了新的机遇。面对客观现实,应更加解放思想,把握机遇,迎难而上。秉承内涵发展理念,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创新高职办学特色,创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社会能力,已成为学院下一步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二)发展的机遇今后5年,我们将面临“五大机遇”:1、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教育发展明显加快,职业教育事业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提出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100所,为我院提供了上水平、上台阶的历史机遇。3、我院办学的服务区域定位是“立足徐州,面向江苏,辐射长三角”,区域经济规划为学院人才培养统筹规划提供了依据。《江苏省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对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新能源、医药及生物技术、环保等产业的调整与升级进行了科学规划;苏政发[2010]97号《江苏省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提出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六大新兴产业,到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3万亿元,新能源产业销售收入达5000亿元,新材料产业销售规模超1000亿元,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销售收入超过5000亿元,节能环保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800亿元,物联网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特色产业基地实现销售收入1.5万亿元,其中就包括行业规模6领先、技术先进的徐州新能源和装备制造特色产业基地,而我院的毕业生在此领域就业市场所占的份额为70%。实施300个以上重大产业化项目,培育500个重大自主创新产品,形成200个国内外知名品牌,重点发展30条新型产业链,建设30个省级以上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基地、培育100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重点企业、500家创新型骨干龙头企业,营业收入超50亿元企业达100家;《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将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海洋医药、海洋化工、海洋机械等产业。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十二五”期间,“长三角”十三市将优先发展生产服务、民生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做强、做优装备制造、石化等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所有这些区域经济规划为我院的发展,特别是为材料工程技术、生物制药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等专业群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优势与机遇。4、江苏省政府《关于确立构建南京、苏锡常、徐州三大都市圈的发展战略》也蕴藏着职业教育加速发展的巨大市场需求。比如到2012年江苏将建设50个以上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0个以上新兴产业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20个新兴产业品牌培育基地,形成200个国内外知名品牌、50个商务部和省重点扶持的出口品牌,培育500家创新型企业,打造500个重大自主创新产品。未来三年内高校新增专业的70%以上要与新兴产业有关,六大新兴产业新增1000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5、在“十二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决定继续实施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战略,徐州被国家长三角区域规划列为特大城市,沿东陇海线发展带、沿运河发展带和淮海经济区纳入国家规划层面。在《中共徐州市委关于制定徐州市国民经济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为学院发7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尤其是,在我院服务面向的区域内,新材料、新能源、新生物医药、环保产业、先进装备制造、物联网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11年年产值达1010亿元、到2012年达1000亿元,到2015年产值达2000亿元。同时突出做大做强似大千亿主导产业,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超过5000亿元,占全市GDP的45%,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2015年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巩固和提升“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地位。而我院毕业生在“十一五”期间占据毕业生市场份额为30%,而这将对我院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提出新的需求,同时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与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三)面对的挑战今后五年,我们将面临“三大挑战”:(1)目前国内外高校激烈竞争的态势,对我院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百舸争流,不进则退。(2)江苏省乃至全国生源数量将逐步下降,招生压力会逐渐加大。(3)今后一段时期,国家经济发展将以提高增长质量为核心,经济增速只能保持在一定水平,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三、“十二五”期间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一)指导思想高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坚持面向经济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术能力的专门人才为核心,遵循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之路。为苏鲁豫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贡献。(二)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8把特色发展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服务行业,服务社会作为学院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以品牌、特色专业建设为龙头,双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人才质量标准融合国际、行业职业标准,创新质量评价体系,努力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走人才培养、技术服务并重,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并重,质量提升与效益发展并重,多类型、多形式创新发展之路。2、具体目标:(1)突出一个办学特色秉承“紧
本文标题: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179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