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心理学理论/研究方法 > 心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一、填空1.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于(1879年)2.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现象)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的根本指导性原则是(客观性原则)4.严格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借助专门以期对被试者进行实验的方法是(实验室实验法)5.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的人是(冯特)6.在研究心理活动时,反对把心理现象看作是凝固的、静止的、孤立的东西。这是根据(发展性原则)7.在自然条件下,实验者通过自己的感官或录音等辅助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者的表情,动作,言语,行动等,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这种方法是(观察法)8.通过有目的,有方向,严格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来引起某种心理和行为的出现和变化,从而进行规律性探讨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实验法)9.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指(认知)10.一方面要求心理学研究实践中出现的心理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求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这是根据(实践性原则)11.研究者根据事先拟定的调查提纲或者言简易答的问题直接访问被试或有关人员,将访问结果统计处理或文字总结,进行心理分析的方法是(调查法)12.按一定时间间隔进行的观察,每周一二小时或十几分钟,到一定时期,对观察积累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叫(定期观察)13.在教育,教学,游戏,日常生活等自然条件下,有目的创设条件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叫做(自然实验法)14.对被试在较长时间里(一年、几年或更长的时间)连续进行了解,以研究其心理的发展变化。这种方法是(个案研究法)15.心理学是一门边缘科学,即具有社会学的性质又属于(自然科学)16.人的一切行为动力的源泉是指人的(需要)17.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注意从人的外部活动的客观事实出发,努力反映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并以实践作为检验的标准。这是指(客观性原则)二、名词解释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2.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实验者通过自己的感官或录音录像等辅助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者的表情,动作,言语,行为等,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3.实验室实验法是在实验室内,严格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借助专门仪器对被试进行实验的方法。三、简答题1.心理学的基本任务。①探索心理规律,科学地解释人的心理现象②运用心理规律,有效地调节人的心理活动③将心理规律应用于生活实践2.研究心理学应遵循哪些原则?①客观性原则②发展性原则③实践性原则第二章一、填空题1.人的“生命中枢”是(脑干)2.人的视觉中枢在(枕叶)3.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4.成语“谈虎色变”是指(第二信号系统)5.当全神贯注看书时,人们对周围正在发生的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种现象属于(负诱导)6.协助大脑维持身体的平衡与协调动作的是(小脑)7.对复合刺激物系统的比较巩固的刻板式的反应叫(动力定型)8.由身体传入到脑的信息和由脑传出到身体的信息都要经过的地方,即神经通路的“中转站”是(间脑)9.人的听觉中枢在(颞叶)10.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应答活动叫做(反射)11.实现发射活动的通路或神经机构叫(反射弧)12.由词和语言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起来的条件发射系统叫做(第二信号系统)13.由抑制过程引起活加强兴奋过程叫(正诱导)二、名词解释1.无条件发射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固定的发射。2.条件发射后天形成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发射。3.动力定型对复合刺激物系统的比较巩固的刻板式的反应。4.相互诱导在大脑皮层上,一种神经过程的活动引起或加强另一种与之相反的神经过程的活动,叫做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三、简答题1.为什么说脑是心理的器官?①日常生活经验证明②医学临床经验证明③科学实验证明2.简述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运动规律。①兴奋与抑制的扩散和集中②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第三章一、填空题1.在刺激物的直接影响下,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叫(感觉)2.刚刚能觉察出引出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的能力叫做(绝对感受性)3.观察者处于静止状态时,物体的实际运动连续刺激视网膜所产生的物体在运动的知觉是(真动知觉)4.俗话说“入芝兰之室,久耳不闻其香;如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嗅觉的适应现象)5.将实际上不动的静止之物,知觉未运动的一种现象叫(似动现象)6.刚刚能引起新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别量叫做(差别感觉阈限)7.从明亮处进入已灭灯的电影院,开始什么也看不清,过一段时间,就能分辨物体的轮廓,这是(暗适应)8.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进行综合整体的反映叫做(知觉)9.实际不动的静止之物因周围物体的运动而看上去在运动的知觉现象叫(诱导运动)10.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就叫做(绝对感觉阈限)11.先吃糖后吃苹果感觉是酸的,先吃杨梅再吃苹果感觉是甜的,这是一种(感觉对比)12.人们把感觉最小差别量(即最小变化量)的能力,叫做(差别感觉阈限)13.我们在知觉在任何事物时,总是根据已有的认知或经验来解释它,并用语言,词把它标志出来,这一特点就是知觉的(理解性)14.尽管客观事物具有各种不同属性,由各种不同部分组成,但我们总是把它作为统一的整体来感知,这一特点就是知觉的(整体性)15.从黑暗处到光亮处,开始是耀眼发眩,什么都看不清,稍过几秒钟就能看清周围的物体,这指(明适应)16.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关系是(反比关系)17.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征是知觉的(选择性)18.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是指知觉的(恒常性)二、名词解释1.感觉在刺激物的直接影响下,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新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别量。3.观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主动的知觉过程。三、简答题1.简述感觉和知觉的关系1.联系: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②感觉和知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③感觉和知觉都属于心理过程中的认识过程。2.区别:①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的综合整体的反映。②感觉是单一分析其活动的结果,不同的感觉,有各自不同的分析器。而知觉往往是多种分析器时或相续活动的结果。③经验在感觉中可有可无,而在知觉中是必不可少的。2.说明观察与感知的联系和区别3.简述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①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②对象的活动性③刺激物的新颖性④刺激物的强度影响选择性。第四章一、填空题1.以语词所概括出来的逻辑思维成果为内容的记忆是(逻辑记忆)2.第一个研究遗忘规律的人是(艾宾浩斯)3.通过对材料的理解,找出材料之间的本质联系,因果关系或者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之后而进行的那种识记是(意义识记)4.人们接受知识经验的速度,即在大脑中建立暂时神经联系的程度叫(记忆的敏捷性)5.在完全识记了材料并足以正确回忆之后,又继续增加学习或练习的次数,使学习的巩固水平超过能背诵的程度叫(过度学习)6.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与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作用叫(后摄抑制)7.有预定的目的,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步骤,并在必要时经过一定的努力所进行的识记(有意识记)8.没有预定的目的,不必经过任何努力,也没有运用任何专门的方法所进行的识记叫做(无意识记)9.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了(遗忘曲线)10.先学习的材料及学习活动对人们后来的学习产生的干扰作用叫做(前摄抑制)11.对所识记的知识经验保持的时间,即在大脑中已形成暂时神经联系的牢固性叫做(记忆的持久性)12.根据材料的外在联系,采取多次重复的方式所进行的识记被称为(机械识记)13.对识记的知识经验能否及时提取,灵活运用,这反映的是记忆的(记忆的准备性)14.保持时间在2秒至1分钟的记忆是(短时记忆)15.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就是(形象记忆)16.以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是指(运动记忆)17.以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是指(情绪记忆)18.保持时间在一秒钟左右的记忆是(瞬时记忆)19.保持时间长,从一分钟到几年甚至终生是指(长时记忆)20.对识记的知识经验准确无误是指记忆的(正确性)二、名词解释1.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的心理过程。2.表象是曾经感知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脑中再现出来的心理形式。3.遗忘当识记正确时,由于保持不牢固或产生干扰而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发生错误的再认和回忆的现象。4.后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与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作用。5.联想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事物的心理现象。三、简答题1.如何减少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干扰?①让先学习或复习的材料达到100%的巩固②减少前后学习或复习的两种材料的类似程度③避免回忆材料时的顺序干扰④注意科学用脑2.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①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②遗忘的发展先快后慢3.简述如何进行复习。①复习要及时②复习要多样化③要正确运用集中复习与分布复习的方法第五章一、填空题1.人通过已有的经验或以其他事物为中介来认识事物,这是指思维的(间接性)2.在人脑里把学到的知识分门别类地按一定程序整理成层次分明的系统的思维过程叫(系统化)3.人在思维过程仲,善于透过事物的外部现象深入事物的内部本质,这是指思维的(深刻性)4.对头脑内部的认知活动的认知和调控叫(元认知)5.在人脑里把同类事物,现象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而舍弃其非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叫(抽象)6.以一般为根据二推演处特殊事物并得出肯定结论的思维方法叫(演绎法)7.不受别人的暗示与干扰,不随大流,不人云亦云,这样外显行为表现处其思维的(独立性)8.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有一定的刺激引起的,不由自主进行的想象叫做(无意想象)9.在人脑里把事物分解成若干属性、方面、要素、组成部分、发展阶段,而分别加以思考的过程叫(分析)10.以观察到的许多事例为根据,而推演出某个新原理,定理的思维方法叫做(归纳法)11.人在思维活动中能主动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机动灵活地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探求问题的新方案,这是指思维的(灵活性)12.运用已有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叫做(形象思维)13.在人脑里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若干本质属性联合起来推广到一类事物中去,使之普遍化的思维过程叫(概括)14.从两个对象的部分属性相似推演出这两个对象的其他属性也可能相似的思维方法叫(类比法)15.以前多次运用某一思维程序解决同类问题,从而逐步形成了习惯性反应,在以后的问题解决中仍然沿用习惯程序去解决问题是指(思维定势的影响)16.根据别人的描绘在人头脑黎构成相应新表象的过程叫做(再造想象)17.在人脑里把事物的组成部分、属性,方面,要素和发展的阶段等按照一定关系组合成为一个整体进行思考的过程叫(综合)18.人在思维过程中能快速地在短时间内找出许多解决问题的新方案,这是指思维的(敏捷性)19.以类似事物为原型,经过类比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叫做(原型启发)20.根据一定目的在人脑里独特地构思新表象的过程叫(创造想象)21.在人脑里把抽象概括出来的一般概念,理论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的思维过程叫(具体化)22.按事物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过程叫(分类)23.在人脑里确定事物之间共同点和差异点的思维过程叫(比较)24.全面辩证地思考问题,防止思维的片面性,是指思维的(广阔性)25.创造性思维的结构十分复杂,形式多样,但主要是指(求异思维)26.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并可能实现的幻想叫做(理想)第六章一、填空题1.我们正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课,突然从教室外闯进一个人来,这时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把视线朝向他,这种现象是(有意后注意)2.同一时间内人们清晰地觉察到的事物的数量是指(注意的广度)3.有明确目的而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有意后注意)4.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是指(注意的分配)5.在较长时间内,人们把注意保持集中在某种食物或某种活动上,这是指注意的(稳定性)6.下列哪个心理现象不能称为心理活动过程(注意)7.能使注意对象得到清晰,准确,深刻的反映,并能把事物的这些映
本文标题:心理学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189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