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内科学 > 神经病学(神经内科教学大纲)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10416课程名称:神经病学(Neurology)课程类型:专业课总学时:36学时;理论课30学时;实(见)习6学时学分:2学分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选用教材:神经病学(案例版)朱榆红赵斌主编科学出版社课程简介神经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与众多的其他临床学科有密切的联系,是一门具有高度逻辑性和理论性的临床学科。神经病学是具有高度逻辑性和理论性的临床学科,由于学科发展,专业学科的形成,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等已由内科分出成为独立学科,目前神经病学重点讲述神经系统常见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等。此外,解剖学、病理学、诊断学、免疫学等方面内容也与神经病学课程密切相关,相互渗透,但神经病学教材中仅简要加以叙述,更详细的知识由专业教材加以阐述。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神经病学教学用现代医学科学的最新成就,结合我国的实际,系统地阐述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资料,并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讲课与示教,以培养同学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同时还要深入研讨病因、发病机理、病理解剖、病理生理等方面的知识,并应用临床实践检验认识的正确性,通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以达到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并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剖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序号章节内容学时安排理论课(实)见习课合计1.绪论0.50.52.总论7.53.010.5(1)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3.03.0(2)病史采集和神经系统检查3.03.06.0(3)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诊断方法1.01.0(4)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0.50.5各论22223.周围神经疾病2.02.0概述与三叉神经痛1.01.0特发性面神经麻痹0.50.5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0.50.54.脊髓疾病3.03.0概述0.50.5急性脊髓炎1.51.5脊髓压迫症1.01.05.脑部疾病11314(1)脑血管疾病4.03.07.0(2)癫痫3.03.0(3)锥体外系疾病1.51.5(4)偏头痛1.01.0(5)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1.51.56.脱髓鞘疾病2.02.07.运动神经元疾病1.01.08.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疾病3.03.0(1)重症肌无力1.01.0(2)进行性肌营养不良1.01.0(3)周期性瘫痪0.50.5(4)多发性肌炎0.50.5合计30.06.036.0第一章绪论一、目的要求1.了解:临床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它在临床各学科中的地位,如何才能学好神经病学。二、学时安排理论课0.5学时三、教学内容(一)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简要说明神经病学发展史及现状。(二)临床神经病学与基础各学科的关系及在临床各学科中的地位。(三)学习神经病学的目的、态度、方法。四、重点、难点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五、复习思考题1.临床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2.神经病学在临床医学学科中的地位?3.如何才能学好神经病学?4.神经病学的诊断原则?第二章总论一、目的要求1.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临床常规检查方法。2.熟悉:神经系统损害的主要症状与体征;常用的辅助检查。3.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与定性诊断原则。二、学时安排理论课7.5学时;(实)见习课3.0学时三、教学内容(一)神经系统的常见症状和体征:1.意识障碍:类型及其临床表现2.失语症、失用症及失认症:概念、临床表现及类型。3.视觉障碍:视力障碍及视野缺损的类型及临床意义。眼球运动障碍:动眼神经麻痹、滑车神经麻痹及外展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4.眩晕:概念、临床分类及表现。5.晕厥:概念、临床分类及表现。痫性发作:临床特征,与晕厥的鉴别。6.感觉障碍:(1)感觉障碍的性质:感觉缺失,感觉减退,感觉过敏,感觉异常,疼痛等。(2)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末梢型,根型,传导束型,丘脑型,内囊型,皮质型等。7.瘫痪:(1)中枢性与周围性瘫痪的鉴别:(2)瘫痪的定位诊断:A、中枢性:皮质型、内囊型、脑干型、脊髓型。B、周围性:前角型、前根型、末梢型。8.不自主运动: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症,扭转痉挛,震颤,抽动症等。9.共济失调:感觉性,小脑性等。(二)神经系统检查:1.一般检查:意识状态、精神状态、智能、语言、脑膜刺激征。2.脑神经:十二对脑神经的应用解剖生理、临床症状及检查方法。3.运动系统:(1)肌营养改变:肌萎缩,肌肥大(2)肌张力:概念、肌张力增高、减低的临床意义。(3)肌力:概念,肌力的分级及检查方法。(4)不自主运动: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症,扭转痉挛,震颤,肌纤维震颤,肌阵挛等。(5)共济运动: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6)姿势及步态:常见的异常步态。4.感觉系统(1)感觉的分类及检查方法:特殊感觉,浅、深感觉,复合感觉。(2)浅、深感觉的传导通路,节段支配及周围性支配。5.反射(1)反射的组成。(2)反射的种类及检查方法。(3)反射障碍:深、浅反射障碍及病理反射的临床意义。6.高级神经活动简要讲授意识障碍与大脑各叶损害的症状(包括失语)。(三)神经系统疾病史采集。(四)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诊断方法:腰椎穿刺及脑脊液检查,CT、MRI、DSA、EEG、Eps、EMG、TCD等。(五)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原则:定位诊断,定性诊断。四、重点、难点颅神经、运动系统、感觉系统和反射损害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五、复习思考题1.动眼神经、面神经、外展神经、舌咽神经的传导通路和病变的临床表现是什么?2.中枢性瘫痪和周围性瘫痪的鉴别。3.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的鉴别。4.中枢性舌瘫和周围性舌瘫的鉴别。5.何谓Brown-Sequard综合征?6.感觉神经的传导通路?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7.锥体外系受损的临床表现?8.小脑病变的体征?9.各种反射的定位节段?10.脑叶受损的表现?11.失语症的分类及病变部位?12.神经病学的诊断原则?第三章周围神经病第一节概述及三叉神经痛一、目的要求1.掌握:原发三叉神经痛的特点及治疗原则。2.了解:周围神经解剖与生理病理变化。二、学时安排理论课1.0学时三、教学内容1.简述周围神经的解剖与生理(自主学习)。2.简述三叉神经痛的概念、病因及病理(自主学习)。3.临床表现:三叉神经痛发生部位、疼痛特点和持续时间。4.鉴别诊断:本病主要与继发三叉神经痛、牙痛、鼻窦炎和舌咽神经痛相鉴别。5.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四、重点、难点原发三叉神经痛的特点及治疗原则。五、复习思考题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与症状性三叉神经痛如何鉴别?第二节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一、目的要求1.掌握: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2.了解:面神经的解剖及不同部位损害的临床表现。二、学时安排理论课0.5学时三、教学内容1.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受凉、急性病毒感染有关(自主学习)。2.临床表现:重点叙述单侧面神经周围性麻痹的症状和体征。3.鉴别诊断:与继发性面神经麻痹,与中枢性面瘫相鉴别。4.治疗:急性期期使用皮质类固醇,理疗、神经营养药。恢复期加强面肌训练、针灸。四、重点、难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五、复习思考题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第三节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一、目的要求1.掌握: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鉴别诊断。2.了解:病因和发病机制。二、学时安排理论课0.5学时三、教学内容1.病因:了解病因(空肠弯曲菌、免疫学)和病理。2.临床表现:重点讲述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四肢周围性瘫痪;末梢型感觉障碍;颅神经损伤:双侧面瘫或和球麻痹、眼肌麻痹;呼吸肌麻痹,临床分型。3.诊断:诊断标准。4.鉴别诊断:重点讲述与急性脊髓灰质炎、周期性麻痹、重症肌无力的鉴别。5.辅助检查:简述神经电生理检查;脑脊液检查:呈蛋白-细胞分离现象。6.治疗:重点讲述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激素(皮质类国醇)治疗、对症治疗。四、重点、难点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五、复习思考题格林一巴利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呼吸麻痹的抢救。第四章脊髓疾病第一节概述一、目的要求1.掌握: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2.熟悉:脊髓的解剖、脊髓与脊柱的关系。3.了解:脊髓的生理和血液供应。二、学时安排理论课0.5学时三、教学内容1.简述脊髓的解剖、生理和血液供应。2.简述脊髓与脊柱的关系(自主学习)。3.重点讲述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脊髓各节段损害主要临床表现;脊髓半侧损害;脊髓各节段横贯性损害。四、重点、难点脊髓损害的各种临床表现。五、复习思考题脊髓不同节段损害的表现:高颈段、颈膨大、胸六水平、腰膨大、马尾?第二节急性脊髓炎一、目的要求1.掌握:急性脊髓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和鉴别诊断。2.熟悉:急性脊髓炎的治疗原则及护理。3.了解急性脊髓炎的病因和病理。二、学时安排理论课1.5学时三、教学内容1.病因:简述病毒感染后的变态反应(自主学习)。2.病理:简述常见的病变部位,大体和镜下的病理改变。3.临床表现:重点讲述横贯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包括急性上升性脊髓炎、急性休克期和恢复期的表现)4.辅助检查:重点讲述脑脊液检查、脊髓影像学CT、MRI的改变,电生理检查。5.诊断:前驱症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6.鉴别诊断:简述与视神经脊髓炎、急性硬膜外膜脓肿、脊髓压迫症、脊柱结核、脊髓出血等的鉴别。7.治疗:简述糖皮质激素、维生素、神经营养药的治疗、护理、痉挛状态的处理、及功能锻炼。8.预后。四、重点、难点急性脊髓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五、复习思考题什么是脊髓休克?横贯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是什么?第三节脊髓压迫症一、目的要求1.掌握:掌握脊髓压迫症的临床表现。2.熟悉:脊髓压迫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3.了解:脊髓压迫症的病因。二、学时安排理论课1学时三、教学内容1.病因:脊柱病变、脊膜病变、脊髓和神经根病变等。2.临床表现:神经根症状、传导束型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反射异常,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脊膜刺激症状。3.诊断和鉴别诊断:判断脊髓损害是否为压迫性,注意脑脊液动力学改变;判断受压的节段以及病灶在髓内或髓外;判断脊髓受压的病因或病变性质。4.治疗原则:病因治疗,对症治疗,瘫痪肢体的治疗(自主学习)。四、重点、难点受压的节段以及病灶在髓内或髓外的区别。五、复习思考题脊髓髓内及髓外病灶在临床表现上有什么不同?第五章脑部疾病第一节脑血管疾病一、目的要求1.掌握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2.熟悉急性脑血管的分类。3.了解急性脑血管的分类。二、学时安排理论课4.0学时;(实)见习课3.0学时三、教学内容1.脑的血液供应和主要血管闭塞后的症状。2.脑血栓形成的病因(强调脑动脉粥样硬化,常伴有高血压),发病机理(动脉管壁病变的附加因素),病理(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临床表现(发病情况、症状和体征,头颅CT发现低密度影),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药物治疗改善脑缺血区血液循环,外科治疗,偏瘫和失语的治疗),预防。3.脑栓塞的病因(栓子来源:强调风湿性心脏病尤其是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时,血栓块脱落),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脑部病变的治疗,原发病的治疗)。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理(强调微栓子学说),临床表现(颈内动脉系统TIA,椎一基底动脉系统TIA),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血小板聚集抑制剂)。5.脑出血的病因(高血压、动脉硬化),发病机理(高血压,动脉硬化伴微动脉瘤破裂),病理(脑实质内出血及其好发部位,临床表现,发病情况,症状和体征,头颅CT发现高密度出血影),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调整血压,脱水剂和皮质类固醇的应用和注意事项,外科治疗,昏迷护理和防治并发症),预防。6.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先天性颅内动脉瘤为最常见,脑血管畸形,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理(动脉瘤易破裂性,出血与血管痉挛),病理(出血沉积部位及动脉瘤好发部位),临床表现(发病情况,症状,脑膜刺激征,均匀血
本文标题:神经病学(神经内科教学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194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