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心理学理论/研究方法 > 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的特点是什么?种类: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特点: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进行,不为被观察者所知,他们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较少或没有收到“环境的干扰”。因此,应用这种方法有可能了解到现实的真实状况。心理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为了保证心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一方面要对某种心理品质进行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在编制心理测量表时要注意严谨性和科学性。实验法:在实验中,研究者可以积极干预被试者的活动,创造某种条件使某种心理现象得以产生并重复出现。这是实验法和观察法的不同之处。个案法: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方法。它是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方法发展而来的。个案法要求对某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和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由于个案法限于使用少数案例,研究结果可能只适合于个别情况。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经验主义、联想主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塔式、精神分析学派什么叫神经元?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神经元是具有细长突起的细胞,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试说明神经冲动传导的基本方式,什么是电传导和化学传导?神经冲动:当任何一种刺激(机械的、热的、化学的或电的)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动的状态,这就是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的传导(单个神经元内的传导)实际上是一个神经内局部产生的电位差引起。神经冲动的传递(两个或多个神经元之间)神经冲动由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要经过突触。突触是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之间的连接部位。电传导:是指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内的传导。神经冲动沿着神经的运动,跟电流在导线内的运动不同。电流按光速运动,每秒30万公里,而人体内神经兴奋每小时运行的速度只有3.2~320公里。化学传导: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借助于神经递质来完成的。当神经冲动到达轴突末梢时,有些突触小泡突然破裂,病通过突触前膜的张口处将存储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当这种神经递质经过突触间隙后,就迅速作用于突触后膜,并激发突触后神经元的分子受体(另一种化学物质),从而打开或关掉膜内某些离子通道,改变了膜的通透性,并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实现神经兴奋的传递。这种以化学物质为媒介的突触传递,是脑内神经元信号传递的主要方式。知觉人们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综合与解释)产生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就是知觉。知觉的对象与背景的关系是怎样?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的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和对象。知觉过程是从背景中分出对象的过程。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与注意的选择性有关。当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个对象时,原来的知觉对象就成为背景,而原来的背景便成为知觉的对象。知觉的对象与背景不仅相互转化,而且相互依赖。人们知觉某一对象,不仅取决于对象本身的特点,而且受对象所处背景的影响。在不同背景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知觉可能是不同的。知觉中对象和背景的关系,不仅存在于空间的刺激组合中,而且存在于时间系列中。可见,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直接影像到后来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态,这种现象叫知觉定势。什么叫知觉的恒常性?知觉恒常性是怎样产生的?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知觉恒常性现象在视知觉中表现得很明显,视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大小、形状、亮度、颜色恒常性等。图形组织的原则有哪些1、邻近性。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空间上彼此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为图形。2、相似性。视野中相似的成分容易组成图形。3、对称性。在视野中,对称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4、良好连续。具有良好连续的几条线段,容易组成图形。5、共同命运。6、封闭。视野中封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7、线条朝向。方向对图形组合也有重要意义。8、简单性。视野中具有简单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什么叫双眼视差?怎样解释它在深度知觉中的作用?人们知觉物体的距离和深度,主要依赖于两眼提供的线索,叫两眼视察。双像:如果两眼成像的网膜部位相差太大,那么人们看到的将是双像,即把同一个物体看成两个。当物体的视像落在两眼网膜的对应部位时,人们看到单一的物体;当视像落在网膜非对应部位而差别不大时,人们将看到深度和距离;两眼视差进一步加大,人们将看到双象。双眼深度线索随距离增加而变化,当距离超过1300米时,两眼视差为零,对判断距离便不起作用了。注意有哪些分类?1)不随意注意概念:~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原因:①刺激物自身的特点:新异性、刺激物的强度、运动变化等。②人本身的状态、需要、情感、兴趣等。2)随意注意概念: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原因:①对注意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②对兴趣的依从性。③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④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⑤对人格的依从性。3)随意后注意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例如,学开车等某些技能时要注意培养随意后注意)。①对活动浓厚的兴趣②活动的自动化简单评述注意的几种认知理论(简答用加黑)过滤器理论:神经系统在加工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感觉刺激进行加工。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一个过滤机制。只有一部分信息可以通过这个机制,并接受进一步的加工;而其它的信息就被阻断在它的外面,而完全丧失了。(比喻: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衰减理论: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全消失。不同刺激的激活阈限是不同的。过滤器与衰减理论的共同之处:主张人的信息加工系统的容量有限;都假定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对信息的充分加工之前。反应选择模型或后期选择理论:几个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注意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中枢的分析结构可识别一切输入,但输出按其重要性安排,这种安排依赖于长期的倾向、上下文和指导语。多阶段选择理论:选择过程在不同的加工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在进行选择之前的加工阶段越多,所需要的认知加工资源就越多选择发生的阶段依赖于当前任务的需求。认知资源理论:注意不是一个容量有限的加工通道,而是一组对刺激进行归类和识别的认知资源或认知能力。这些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对刺激的识别需要占用认知资源,当刺激越复杂或加工任务越复杂时,占用的认知资源就越多。当认知资源完全被占用时,新的刺激将得不到加工。输入刺激本身并不能自动地占用资源,而是在认知系统内有一个机制负责资源的分配。双加工理论:人类的认知加工有两类:自动化加工和受意识控制的加工。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是自动化进行的。这些加工过程由适当的刺激引发,发生比较快,也不影响其他的加工过程。意识控制的加工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什么是记忆?记忆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有哪些?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即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记忆与感知觉不同。记忆是一种积极、能动的活动。记忆是保存个体经验的形式之一。记忆的分类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时空关系)情景记忆: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语义记忆: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定时空无关。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根据意识参与的程度)内隐记忆:个体在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又称无意识记忆。外显记忆: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又称受意识控制的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时间)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0.25~2s)保存下来,这种记忆称为~。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5s到2分钟。成分包含直接记忆和工作记忆。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内容)陈述性记忆:指对有关的事实和事件的记忆。程序性记忆: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组装家具的步骤,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步骤等)。记忆包括哪些重要过程?信息编码:是人们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或者说是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存储:是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作、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们的头脑中。提取:指从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记忆好坏通过其表现。影响长时记忆遗忘的因素是什么?编码时的意识状态①有意编码效果好于自动编码。②组织活动参与可促进编码。加工深度什么是内隐记忆?研究内隐记忆有什么意义?内隐记忆:个体在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又称自动的、无意识记忆。内隐记忆不易受到影像而且能够保持较长的时间,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方面有很大意义。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关系是什么?(一)加工深度(二)保持时间在外显记忆中,回忆量会随着学习和测验之间时间间隔的延长而逐渐减少。内隐记忆能够保持较长的时间。(三)记忆负荷量记亿的项目越多,越不容易记住,这一规律仅适用于外显记忆。内隐记忆成绩并没有受到词汇数目增加的影响。(四)呈现方式的改变(五)干扰因素外显记忆很容易受到其他无关信息约干扰,如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现象。但内隐记忆不易受到干扰简述思维的含义及其特征。内涵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和概括的认识。特征概括性:抽取共同特征和规律间接性:借助的媒介和知识经验是对经验的改组(对头脑中的概念、经验不断进行更新和重组)为什么说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思维是对输入的刺激进行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它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形成概念,利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解决人们面临的各种问题。但思维又离不开感觉、知觉、记忆活动所提供的信息。只有在大量感性信息的基础上,在记忆的作用下,人们才能进行推理,作出种种假设,并检验这些假设,进而揭示感觉、知觉、记忆所不能揭示的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问题解决过程中可采用哪些策略?算法(algorithm)算法策略就是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即把问题解决的方法一一进行尝试,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优点:保证问题解决。缺点:需要大量尝试,费时费力。启发法(heuristicmethod)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手段-目的分析逆向搜索爬山法什么是创造性?它包括哪些心理成分?概念: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创造性的心理成分1.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①流畅性(fluency)e.g.国家-家庭-庭院-院落-②变通性(flexibility)e.g.列红砖的用途③独特性(originality)2.远距离联想能力远距离联想能力(remoteassociation)是在彼此相距很远的观念间看出其关系的能力。远距离联想测验:说出第四个词3.有关的人格因素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区别:①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具有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的特点。②情感指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它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联系:①历史上统称为感情。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通过情绪来表达;情绪的变化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含着情感。☆培养创造力的方法有哪些?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创造力与一般能力的区别在于它的新颖性和独创性。它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即无定向、无约束地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那么,该如何培养创造力呢?一、富有创造力的灵感只赋予那些勤于钻研的人灵感的出现是在解决问题而又百思不得其解时,由于受到某种因素的启发,出现“顿悟”,使问题忽然迎刃而解。有人把灵感看成“天赐”,其实,“天才出于勤奋”。灵感是创造力的一个要素,而灵感的出现需要有深厚的知识功底。人们运用这些知识时
本文标题: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195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