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堤防抢险实用技术前言洪涝灾害是我国危害最大、造成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长江、黄河等七大江河的中下游及沿海平原地区,其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8%,这里有占全国40%的人口和35%的耕地,有占全国70%的工农业总产值;这里也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的洪涝灾害严重,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心腹之患。防御洪涝灾害,减少灾害损失,关系到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生态与环境的改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在防洪减灾方面成绩斐然。各主要江河基本形成了以水库、堤防、蓄滞洪区或分洪河道为主体的拦、排、滞、分相结合的防洪工程体系,防洪减灾效果明显。尽管我们在防御洪涝灾害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并取得了非凡成就,但由于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原因,目前我国的江河和城市防洪能力还不能适应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因此,提高防洪减灾能力是我国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河道堤防是我国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江、黄河等七大江河的中下游地区,堤防是防御洪水的最后屏障。目前,我国建有各类堤防25万km,其中主要堤防6.57万km。我国现有的堤防有三大特点:一是堤基条件差。堤防傍河而建,堤线选择受到河势条件制约,基础大多为沙基,同时由于堤线过长,任务过重,绝大部分堤防未作基础处理。二是堤身建筑质量差。不少堤防是在原民堤的基础上,经历年逐渐加高培厚而成,往往质量不佳。三是堤后坑塘多。尤其是长江干堤和洞庭湖、鄱阳湖区,多年来普遍在堤后取土筑堤,使堤后坑塘密布,覆盖薄弱。因此,当遭遇洪水时,堤防经常发生管涌、滑坡、崩岸和漫溢等险情,严重者导致大堤溃决。在1998年长江大洪水时,仅长江中下游干堤就出现险情6100多处,高水位时每天出险300余处。1998年的抗洪斗争,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全面胜利。汛后认真总结堤防抢险的先进经验,推广堤防抢险的先进技术,为今后抗洪抢险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是摆在水利科技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和科学技术部联合组织工作组,赴长江流域的湖北、湖南、江西和松嫩流域的黑龙江、吉林灾区考察。来自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河海大学、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等单位的16位从事科研、管理、设计、教学的专家,在现场综合考察的基础上,经过总结、研讨,编写了这本《堤防抢险实用技术》。本书也是“水利科技减灾系列丛书”之一。它的出版,旨在向基层干部群众和工程技术人员推广普及堤防抢险的先进实用技术,尤其是堤防抢险中采用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以期为今后的防洪抢险提供技术支撑。本书也可作为每年汛前的防汛培训教材。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和科学技术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组织了考察活动和书稿的编写工作,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对本书进行了审定。本书的编写出版工作,得到了湖北、江西等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家防汛总指挥部办公室编写的《防汛手册》及黄河水利委员会、湖北省水利厅、江西省水利厅、江苏省水利厅等单位编写的有关技术手册。在此也向上述单位和作者一并致谢。由于编写时间紧迫,书中难免存在着许多不足乃至错误,敬请广大水利工作者给予批评指正。第一章堤防抢险的前期工作第一节抢险准备第二节险情的分类与安全评估第三节抢护方案的制定堤防抢险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抢险又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的应急工作。因此,堤防抢险的前期准备工作,既要有宏观的全局控制意识,又要有微观可操作的实施办法。本章叙述了抢险的汛前准备、险情的分类与安全评估、抢险方案等方面的内容。第一节抢险准备汛前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舆论宣传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方式,宣传防汛抗灾的重要意义,总结历年防汛抢险的经验教训,使广大干部和群众,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坚定信心,增强抗洪减灾意识,树立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思想,加强组织纪律性,服从命令听指挥。同时加强法制宣传,使有关防汛工作的法规、办法家喻户晓,防止和抵制一切有碍防汛抢险行为的发生。二、组织准备防汛抢险具有时间紧、任务急、技术性强、群众参与等特点,多年的防汛抢险实践,尤其是1998年抢险的实践证明,要取得抢险工作的全面胜利,一靠及时发现险情,二靠抢险方法正确,三靠人力、物料和后勤保障跟得上。人防工程在抢险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包括健全防汛抢险的领导机构、组织好防汛抢险队伍、做好抢险队伍的技术培训工作等内容。1998年,长江、松花江及嫩江出现特大洪水,仅长江干堤就出现险情6000多处,在解放军与当地群众的有力拼搏下,这些险情都转危为安。所以要求各级行政首长实行目标责任制,明确各级行政领导的第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一)健全机构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是防汛抢险的指挥中心,每年汛前要健全、完善防汛指挥机构。防汛抗旱指挥部与水利、水文、气象、交通运输、物资供应、邮电通讯等相关部门形成一个有效的指挥网络,实行纵向垂直领导与横向矩阵式领导相结合。(二)组织队伍多年的防汛抢险实践证明,堤防抢险采取专业队伍与群众队伍相结合,军民联防是行之有效的。1.专业防汛队伍专业防汛队伍由国家、省、市防汛指挥部临时指派的专家组与各基层河道管理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组成,是防汛抢险的技术骨干力量。专业防汛队伍成员必须熟悉堤防的工程资料,例如险工险段的具体部位、险情的严重程度,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抢险的准备工作。汛期到来即应进人防守岗位,随时了解并掌握汛情、工情,及时分析险情。要组织基层专业队伍学习堤防管理养护知识和防汛抢险技术,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和实战演习。近年来,为克服抗洪抢险料物运输多以人工为主、机械化程度低、人力消耗大、抢险效率低的问题,在一些重要江河组建了机动抢险队。今后应逐步建立具有较高抢险技术水平、先进的抢险机械装备、较强的全天候和全路况下的快速开进能力的快速、灵活、高效的抗洪抢险队伍。2.群众防汛队伍群众防汛队伍是江河防汛抢险的基础力量。它是以青壮年劳力为主,吸收有防汛经验的人员参加,组成不同类别的防汛队伍。根据堤线防守任务的大小和距离,河道的远近,常划分一线、二线队伍,有的还有三线队伍。紧临堤防的县、乡、村组成常备队和群众抢险队,为一线防汛队伍;紧邻一线的县、乡组成预备队,为二线队伍;离堤线较远的后方县组成三线队伍。滩区、分滞洪区、水库库区内的群众要组织迁安救护队。常备队是堤线防守的主力队伍,负责堤防防守、巡堤查险和一般险情的抢护。根据堤防的重要程度,分段驻守足够的常备队员。抢险队由常备队中有经验的人员组成,每县可组织多个抢险队,每队30~50人。预备队是堤线防守的后备力量,负责运送抢险料物,必要时预备队也参加堤线防守和抢险。此外,每年汛前还应把沿河城镇、机关、工厂、学校的职工和居民组织起来,情况危急时动员他们参加防汛抢险。3.解放军、武警部队抢险队伍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是防汛抢险的主力军和突击力量,每当发生大洪水和紧急抢险时,他们总是不惧艰险,承担着重大险情抢护和救生任务。一般各级防汛指挥部主动与当地驻军联系,及时通报汛情、险情和防御方案,明确部队防守任务和联络部署制度。当遇大洪水和紧急险情时,立即请求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参加抗洪抢险。(三)抢险技术培训防汛抢险技术培训是防汛准备的一项重要内容,除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因特网等媒体普及抢险常识外,对各类人员应分层次、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技术培训。1.专业防汛队伍的培训对专业技术人员应举办一些抢险技术研讨班,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传授抢险技术,并通过实战演习和抢险实践提高抢险技术水平。对专业抢险队的干部和队员,每年汛前要举办抢险技术学习班,进行轮训,集中学习防汛抢险知识,并进行模拟演习,利用旧堤、旧坝或其他适合的地形条件进行实际操作,增强抗洪抢险能力。2.群防队伍的技术培训对群防队伍一般采取两种办法:一是举办短期培训班。进入汛期后,在县防汛指挥部的组织领导下,由县人武部门和水利管理部门召集常备队长、抢险队长集中培训,时间一般为3~5天,也可采用实地演习的办法进行培训。二是群众性的学习。一般基层管理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常备队长、抢险队长分别到各村向群众宣讲防汛抢险常识,并辅以抢险挂图和模型、幻灯片、看录像等方式进行直观教学,便于群众领会掌握。3.防汛指挥人员的培训应举办由防汛指挥人员、防汛指挥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的防汛抢险技术研讨班,重点学习和研讨防汛责任制、水文气象知识、防汛抢险预案、防洪工程基本情况、抗洪抢险技术知识等,使防汛抢险指挥人员能够科学决策,指挥得当。三、技术准备技术准备是指险情调查资料的分析整理和与堤防有关的地形、地质、水情、设计图纸的搜集等。主要包括:1.险情调查此项工作应在汛前进行。首先是搜集历年险情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其次是掌握上一年度及往年对险工险段的整治情况。根据上述资料,对重大险工险情进行初步判断,并告知于民。2.收集技术资料汛前应收集堤防的设计资料及相关建筑物的设计图纸,绘制堤防的纵剖面图,标注出堤基地质特征、堤顶高程、堤坡坡比、历年最高水位线、堤脚处的一般地面高程。配备堤防辖区的1/50000地形图和1/5000~1/10000堤防带状地形图。3.堤防汛期巡查汛前对堤防工程应进行全面检查,汛期更要加强巡堤查险工作。检查的重点是险情调查资料中所反映出来的险工、险段。巡查要做到两个结合,即“徒步拉网式”的工程普查与对险工险段、水毁工程修复情况的重点巡查相结合;定时检查与不定时巡查相结合。同时做到三加强三统一,即加强责任心,统一领导,任务落实到人;加强技术指导,统一填写检查记录的格式,如记述出现险情的时间、地点、类别,绘制草图,同时记录水位和天气情况等有关资料,必要时应进行测图、摄影和录像,甚至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同时报上一级防汛指挥部;加强抢险意识,做到眼勤、手勤、耳勤、脚勤和发现险情快、抢护处理快、险情报告快,统一巡查范围、内容和报警方法。巡查范围包括堤身、堤(河)岸,堤背水坡脚200m以内水塘、洼地、房屋、水井以及与堤防相接的各种交叉建筑物。检查的内容包括裂缝、滑坡、跌窝、洞穴、渗水、塌岸、管涌(泡泉)、漏洞等。统一报警方法包括:(1)誓号规定。①利用广播电视、移动电话、对讲机、报警器报警时,警号可现场约定;②当没有条件采用现代设备进行报警时,可因地制宜地采用口哨、锣鼓,甚至鸣枪报警,誓号应事先约定。(2)出险标志。出险和抢险的地点,要作出显著的标志,如红旗、红灯等。(3)广而告之。无论用何种报警器具和方法,都要有严密的组织和纪律,并安民告示,使之家喻户晓。四、抢险科物准备与供应防汛料物是防汛抢险的重要物质条件,须在汛前筹备妥当,以满足抢险的需要。汛期发生险情时,应根据险情的性质尽快从储备的防汛物资中选用合适的抢险料物进行抢护。如果料物供应及时,抢险使用得当,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化险为夷。否则,将贻误战机,造成抢险被动。由于防汛料物使用量大,品种繁多,多年来实行国家、社会团体储备与群众筹集相结合的办法。各级防汛指挥部按照一定的防汛物资储备定额进行储备,用后应及时补充。主要储备砂石料(沙料、石子、块石)、铅丝、袋类(编织袋、麻袋)、土工合成材料(编织布、无纺布、复合土工膜及相应的软体排)、蓬布、麻绳、救生器材(冲锋舟、橡皮船、救生衣、救生圈)、发电机组等。社会团体主要指工商企业一般代储一些大宗防汛物资,如苇席、竹竿、麻绳、麻袋、草袋、蓬布、电线、照明用品等。每年汛前预订合同,用后付款,不用时按照规定给予保管费,汛后由代储单位自行处理。沿堤群众储备临时抢险所需的柳秸料、苇席、木桩、麻布袋、棉絮(棉衣、棉被)、草捆等,由各级防汛指挥部于每年汛前号料登记,议定价格,备而不集,用后付款。五、通信联络的准备汛前要检查维修各种防汛通信设施,包括有线、无线设施,对值机人员应组织培训,建立话务值班制度,保证汛期通信畅通。与电信部门通报防汛情况,建立联系制度,约定紧急防汛通话的呼号。蓄滞洪区应按照预报时限、转移方案和安全建设情况,布置配备通信报警系统。六、实施交通管制按照《中
本文标题:堤防抢险实用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207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