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如何读懂一首诗-------走好鉴赏第一步专题一一、怎样算是读懂诗歌•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2、领会深层意思•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读懂一首诗需要6步1、品标题2、析意象3、知作者4、读注释5、明典故6、抓尾句(抓情语)第一步:品标题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重要载体,是解读诗歌的钥匙。从创作动机上讲,题目是引发作者情感的端点,展开诗歌的引子。标题所含的主要信息有:1、提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2、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3、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4、揭示作品的线索。5、表明诗歌的题材6、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例:杜甫的《春夜喜雨》传达了作者•对春夜喜雨的热爱之情。•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题材是送别诗。•那按照常理写离别之情。常见诗歌题材•古典诗歌大致分为:•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羁旅思乡诗、赠友送别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爱情闺怨诗。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解读】此诗题中的“冬至”表时间,“邯郸”表地点,且与“冬至”点明了特定的背景,是说冬至佳节时自己仍客居邯郸,这才“思家”,“思家”揭示了此诗的主旨。9类别标题蕴含信息2015全国新课标2《残春旅舍》2015.福建卷《秋夜纪怀》2014.全国大纲卷《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2014.广东卷《望江怨.送别》10类别标题蕴含信息2015全国新课标2《残春旅舍》1、时间;2、地点;3情感(残)2015.福建卷《秋夜纪怀》1、时间;2、写作目的2014.全国大纲卷《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1、地点;2、写作缘由3、提示了写作对象2014.广东卷《望江怨.送别》1、诗歌题材;2、按时作品的感情基调完成p75即时练11第二步:析意象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幅图画由两部分构成:一、由精心选取的九个能代表萧瑟秋天的典型意象组成一幅凄清萧瑟的天涯秋野图;二、抒写天涯游子独行寒秋内心深处无尽的羁旅伤痛。带着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意象作用一:渲染气氛,营造意境•意境产生离不开意象,众多意象组合在一起,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这些意象就会创造出与之特征相符的氛围,即意境。13卖花声·雨花台朱彝尊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小长干接大长干。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鱼竿。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栏。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注】①雨花台,即今南京雨花台。白门湾、大长千、小长干均在南京。②朱彝尊(1629-1709),清初词人。•(1)这首词主要写了那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14•1)本诗通过衰柳、潮水、秋草、歌板、酒旗、鱼竿、燕子、斜阳等景物的描绘,营造了一种衰败、冷清的意境。(4分)15作用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古代诗歌中,诗人习惯于将内心情感融入意象之中而不直接表白。此时的意象,不仅仅是客观景物,而且满含诗人的快乐忧伤。诗歌虽不言情,但字里行间却流淌着诗人的情感。16江上董颖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前两句写景寄情,选取意象“一双鸥”有何妙处?答:(1)写天空飞翔的鸥鸟,为首句寂静的秋江点缀了生机,组成一幅动静相间的江上秋景图;(2)成双的鸥鸟反衬了是人的孤单,使诗人的孤寂的心情跃然纸上。17•完成p76《水调歌头》18三·知作者文如其人,不同的人生经历,通过诗词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不同,要尽可能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许多诗歌的主旨与思想感情都与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名家名篇不会注释,但陌生作家多会有背景注释。平时更要中积累。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结合全词思考,这首词下阙的最后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交代晚年处境答:作者一生为了国事奔波南北,回来后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并且晚年处境艰辛,居住在萧瑟破败的庙宇中,尽管如此,但作者半夜醒来,关心的仍不是自己的处境,突现在眼前的却是祖国的“万里江山”。全文表现了作者在失意中仍不忘抗金,报效祖国恢复中原故土的情怀。抗金杀敌,收复失地鹊桥仙·夜闻杜鹃①(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①(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残②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③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注】①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战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管,离开抗战前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是“借物寓言”之作。②惊残:惊醒。③故山:即家乡。•思考: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解读】陆游的一生,处于民族危机极为严重的年代,他生活在北宋灭亡之际,幼年颠沛流离的生活,父亲爱国精神的熏陶,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从军抗金、誓杀敌寇、恢复失地的抱负,形成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中年到过当时的国防前线,写下不少战斗性的诗篇。但一直受投降派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而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所以他的诗歌创作主线是抗敌复国的决心和爱国主义精神;又由于对胜利的热切渴望和对未来的必然信念,因此感情热烈奔放、境界雄伟壮阔,想象丰富奇特。这首诗表现诗人对岁月蹉跎、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1.古诗前的序,或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经过,或交代创作的背景,对理解诗词至关重要。•2.诗后面的注释,一定要仔细审读,有的会提供材料、解释词语,帮助解读诗词,有的还暗示题目答案。四:看序、注28诗歌注解,帮助理解。内容、主旨若隐若现。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薇山亭赋韵——江总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注释:①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表现了诗人对故园的怀想和思归之情,流露出归隐田园的情怀。春日即事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分析从诗中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解读】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这正是作者因反对秦桧而被免职后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诗人真正是触景生情,情由景生。分析从诗中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五.明典故•典故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用典可以丰富诗的内容,装点诗的门面,提高诗的质量,增强诗歌感染力。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里仰天长叹:“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廉颇典故: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米饭一斗,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使者回来报告赵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通假字,即屎)矣。”赵王以为廉颇已老,遂不用。辛弃疾以廉颇自比,抒发了有心报国,却不被重用的悲叹之情。即学即练•如梦令作者:严蕊•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这首宋词用了一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道这首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牛刀小试•例7:庆庵寺桃花[南宋]谢枋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注]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诗人运用了什么典故?展现出什么形象?•【解读】诗人巧用典故,借桃花引出桃源故事,用庆庵寺代桃花源;用“避秦”来写“避元”;用“怕有渔郎来问津”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决意绝世之志;在短短的四句诗中,融入了丰富的内涵。全诗读来含蓄蕴藉,耐人品味,一个绝不与元统治者合作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抓情语(抓尾句)诗歌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明志,因而把握诗歌的尾联,有利于把握诗歌的主旨。另外抓住诗歌中直接抒发情感的字、句,也能帮助把握诗歌的主旨情感。如愁、苦、怨、恨、羡、忆、怀、喜、泪……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阑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宋神宗元丰五年,秦观应礼部试,落第罢归,赋《画堂春》找出诗中能够表达情感的情语,并结合注释,推测出作者的思想情感?“无奈”“恨”直接表达情感,“憔悴”“独”“无语”亦极富感情色彩,结合注释便知表达了伤春惜春之情,也因落第产生的彷徨失落的思想感情。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注: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峡,流寓湖北江陵、公安等地。这时他已五十六岁,北归无望,生计日蹙。分析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哪些方面可推测出来。“思归客”:杜甫自谓,因为身在江汉,却时刻思归故乡。“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江汉》这首诗中既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怨愤之情。但纵观全诗,诗人最想表达的还是一种老当益壮、身处逆境仍自强不息的情怀。鉴赏诗歌要有文本意识。文本指的是诗歌作品本身。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时,同学们最容易出的问题是只会孤零零地答出一个“思乡”、“离别”或者“忧国忧民”,空对空地说表现了什么;而答不出之所以是“思乡”、“离别”或者“忧国忧民”的理由与根据,结果使赏析流于笼统空泛。这是一个大忌。一定要注意从诗歌中寻找答题根据,要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作分析。这对防止把题答偏是大有帮助的。读懂一首诗需要6步1、品标题2、析意象3、知作者4、读注释5、明典故6、抓尾句(抓情语)小结诗歌鉴赏的步骤1、看题目和作者;2、默读两遍诗歌,结合注释,整体感知;3、找出写景、写物、写人的名词,捕捉并理解诗歌中的意象;4、找出反映诗人感情的词(情语),弄清诗人表达的感情;5、看注解并反观诗歌题目,做总体思考。6、仔细审读题目,辨清问题,按步骤规范答题。自主体验•阅读下列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旅宿杜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分析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哪些方面可推测出来。本诗写的是远离故乡,书信难达。表达羁旅中的思乡之情。从题目:显见其为羁旅怀乡之作。作者抒发羁旅之情。从题材:羁旅思乡诗。从意象:旅馆、寒灯、断雁说明作者远在他乡孤单、思念家乡从情语:无良伴——孤独。思旧事——思念,愁眠——思家之愁【特别提醒】1、要真正读懂诗歌,方法不是根本,多读多悟才是关键。•2、读懂是一项综合性的智力活动,要先学会分步阅读,再上升到综合阅读。•3、这段时间做诗歌鉴赏题,不要忙于答题,要有意识地把读懂诗歌放在首位。
本文标题:(一)读懂一首诗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223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