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骨牵引的注意事项1、牵引的肢体应抬高,高于心脏位置。2、下肢牵引的肢体应外展位。3、牵引的砣不可随意去除,砣应高于地面10·15厘米,不可接触地面。4、牵引针眼处,每天滴酒精两次,预防针眼处感染。5、被牵引的肢体应制动,避免大幅度活动,引起牵引针的移位。6、牵引针的两端各有一密封瓶,是为了保护病人健侧肢体的皮肤不被划伤,和衣物被服不被刮破。如瓶子脱落,请告知医护人员。7、下肢牵引的病人,脚后跟部应加垫一软毛巾,以保护皮肤。8、病人可利用床上拉手训练抬臀。骨牵引术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骨牵引术是在患肢远端的特定部位,在无菌条件下,将骨圆针或牵引钳穿入骨骼内,系上牵引装置进行牵引的方法。骨牵引为直接牵引,因牵引是直接作用骨骼,故可承受较大的牵引重量,牵引力较大,而且阻力小,并可持久,是持续牵引最常用的方法。(一)适应证多用于肌肉发达的成年人及需要较长时间或较大重量的牵引。如成人肌力较强大部位的骨折,尤其是不稳定性骨折、开放性骨折、骨盆骨折、髋臼骨折及髋关节中心脱位等。它能有效地纠正骨折重叠或关节脱位所造成的畸形,同时也利于肢体检查,局部伤口的处理,近远端关节的功能锻炼。另外,某些手术前的准备,如陈旧性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前,关节挛缩畸形患者术前等。5岁以下的儿童骨折,如需采用骨牵引,骨圆针的贯穿处应避开骨骼,以免影响骨的生长发育。(二)注意事项1.牵引重量应根据患者年龄、体重、肌肉发达情况、骨折部位、移位程度,结合X线检查来决定。一般股骨牵引重量相当于体重的1/7-1/10,胫骨、跟骨牵引重量一般不超过5kg;上肢、颅骨的牵引重量一般为2-4kg。对骨折或脱位患者,牵引重量应一次加到适当最大量。一旦复位后,即应将重量减至维持重量,牵引的最初几天,每日应测量肢体长度,检查骨折复位情况,并随时调整牵引重量,以防过度牵引。2.下肢牵引时,应抬高床脚,充分利用患者体重作反牵引,患者健肢抵住小木箱,可以加强牵引。3.每日检查整个牵引装置1-2次,保持牵引绳与肢体轴方向一致。注意骨圆针是否松动,牵引绳有无障碍,以及患肢血液循环情况是否正常。如发现上述问题,应及时处理。4.牵引期间,应鼓励患者经常进行功能锻炼,以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5.骨牵引针眼处每天用酒精棉球涂擦1次。牵引时间一般为4-8周。骨牵引的护理二、牵引用具(一)牵引床(二)牵引架(三)牵引29具1.牵引绳2.滑车3.牵引重量可选用0.5、1.0、2.0、5.0kg重的牵引锤或砂袋,根据病人病情变化进行牵引重量的增减。牵引锤必须有重量标记,以利于计算牵引总重量(图19—3)。4.牵引弓5.牵引针6.进针器具7.牵引扩张板·8、靠背架三、根据牵引时间可分为短时牵引和持续牵引。(一)短时牵引主要是手力牵引,通过短时间的牵引,使新鲜骨折和关节脱位复位。(二)持续牵引:有皮肤牵引、兜带牵引、骨牵引三种1.皮肤牵引利用紧贴皮肤的胶布条或海绵带对肢体施加牵引力。牵引重量不超过5ke。2.兜带牵引(1)颌枕带牵引:牵引重量一般不超过5ks。常用于颈椎骨折、脱位和颈椎结核、颈椎病等。(2)骨盆牵引,一侧牵引重量一般不应超过10kg,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3)骨盆兜悬吊牵引:(4)脊柱兜带悬吊牵引:3、骨牵引:(1)颅骨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12(2)尺骨鹰嘴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20(3)尺桡骨茎突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l/20(4)掌骨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20(5)指骨牵引:牵引重量不超过1kg(6)股骨大粗隆牵引:牵引的重量为体重的1/12(7)股骨髁上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7(8)胫骨结节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7。(9)踝上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12。(10)跟骨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12(11)跖趾骨牵引:与掌指骨牵引类同骨牵引的护理牵引既有复位又有固定作用,在骨科应用广泛,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对不宜手术的病人,也可以通过牵引达到治疗目的。牵引目的和作用牵引可达到复位与固定的双重目的,其主要作用如下:1、使骨折复位,尤其是矫正骨折缩短移位。通过调整牵引角度,也可矫正成角和窟转移位。2、稳定骨折断端,有止痛和便于骨折愈合的作用。3、使脱位的关节复位,并可防止再脱位。4、使轻、中度突出的椎间盘复位,减轻脊髓和神经压迫症状。5、使患肢相对固定,防止病理性骨折。6、矫正和预防关节屈曲挛缩畸形。7、肢体制动减少了局部刺激,减轻了局部炎症扩散。8、解除肌肉痉挛,改善静脉血液回流,消除肢体肿胀。9、使关节置于功能位,便于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10、便于患肢伤口的观察、冲洗和换药。11、便于病人的护理。牵引治疗的适应证1、骨折包括新鲜骨折和陈旧性畸形愈合的骨折。(1)新鲜骨折轻、中度移位可选用皮牵引或颌枕带牵引,移位明显时宜选用骨牵引。(2)畸形愈合的骨折手法折骨后可选用骨牵引。2、关节脱位主要用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和新鲜关节脱位。(1)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若手力牵引复位失败,可持续牵引2~4周后,再行手法复位或手术复位(见第三十九章运动系统畸形)。(2)新鲜关节脱位手法牵引复位后辅以皮肤牵引,防止关节再脱位。3、关节及其周围的病变包括化脓性关节炎、关节结核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以及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炎症,如髂窝脓肿、肢体蜂窝组织炎等,用皮肤牵引可预防和矫正关节屈曲挛缩畸形。4、骨骼病变包括骨肿瘤、瘤样病损、骨髓炎和骨结核等,用皮肤牵引可防止发生病理性骨折。5、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可用兜带牵引以达到治疗目的。二、牵引用具(一)牵引床(二)牵引架(三)牵引29具1.牵引绳2.滑车3.牵引重量可选用0.5、1.0、2.0、5.0kg重的牵引锤或砂袋,根据病人病情变化进行牵引重量的增减。牵引锤必须有重量标记,以利于计算牵引总重量。4.牵引弓5.牵引针6.进针器具7.牵引扩张板。8、靠背架三、根据牵引时间可分为短时牵引和持续牵引。(一)短时牵引主要是手力牵引,通过短时间的牵引,使新鲜骨折和关节脱位复位。(二)持续牵引:有皮肤牵引、兜带牵引、骨牵引三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1.皮肤牵引利用紧贴皮肤的胶布条或海绵带对肢体施加牵引力。牵引重量不超过5ke.2.兜带牵引(1)颌枕带牵引:牵引重量一般不超过5ks.常用于颈椎骨折、脱位和颈椎结核、颈椎病等。(2)骨盆牵引,一侧牵引重量一般不应超过10kg,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3)骨盆兜悬吊牵引:(4)脊柱兜带悬吊牵引:3、骨牵引:(1)颅骨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12(2)尺骨鹰嘴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20(3)尺桡骨茎突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l/20(4)掌骨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20(5)指骨牵引:牵引重量不超过1kg(6)股骨大粗隆牵引:牵引的重量为体重的1/12(7)股骨髁上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7(8)胫骨结节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7.(9)踝上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12.(10)跟骨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12(11)跖趾骨牵引:与掌指骨牵引类同四、牵引治疗的常见并发症1.皮肤水疱多因胶布牵引时粘贴不均匀,不牢固,或粘贴面积小,牵引重量过重。也有部分病人是由于对胶布过敏所致。2.血管和神经损伤进针时定位不准及进针部位错误所致。有时需与骨折或脱位合并的血管、神经损伤相鉴别,因此牵引前应注意检查。3.牵引针眼感染针眼处有分泌物未清除,或牵引针松动,左右滑动易导致感染。4.牵引针滑脱颅骨牵引钻孔太浅,或未将两弓尖靠拢压紧螺母拧紧。钻孔太深易将颅骨内板钻穿,形成颅内血肿。5.坠积性肺炎长期卧床不活动,加之头低脚高位,或因疼痛而尽量控制不咳嗽。尤其老年病人抵抗力差,易发生坠积性肺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6.褥疮长时间牵引活动不便,在骨突处易发生褥疮,最常见的部位是骶尾部、大粗隆、髂嵴、外踝、腓骨头和足后跟等。7.关节僵硬患肢长期固定不动,关节液及血液循环不畅,浆液性渗出和纤维蛋白沉积,发生纤维粘连和软骨变性,引起关节活动障碍,使关节僵硬。8.足下垂下肢水平牵引时,踝关节呈自然足下垂位。若不将踝关节置于功能位,加之关节不活动,会发生跟腱挛缩,产生足下垂畸形。此外胫骨结节牵引定位不准,也易损伤腓总神经,导致足下垂。9.肌肉萎缩肢体长期不活动,肌肉代谢活动减退,导致肌无力和肌萎缩。l0.便秘长期卧床使消化系统活动发生改变,肠蠕动减慢,易发生便秘。五、牵引病人的护理(一)病人问题病人因躯干肢体牵引活动明显受限,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长期卧床牵引除引起不舒适以外,单调呆板的生活、各种治疗所带来的痛苦、对疾病预后的担忧等,易引起病人消极的情绪反应。长期卧床还会造成各种并发症,影响疾病的顺利愈合。(二)护理目标保证牵引效果,达到治疗目的。加强生活护理,解除生活不便的困难。安排丰富的文化生活,使病人精神愉快纠正病态心理,保持心理健康。防止发生各种并发症。(三)一般护理1、对牵引病人,应进行交接班,每班严密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及肢体活动情况,维持牵引于正常状态。病人活动不便,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因此应主动帮助病人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病情许可,可教会病人在床上借助拉手,利用便盆大小便等。3.冬季应注意肢体保暖,可用棉被覆盖或包裹,防止受凉。4.定期为病人做清洁卫生护理,如洗头、擦浴等,使病人清洁、舒适,也有利于血液循环。5.主动与病人谈心,掌握其思想变化,对不良的心态反应及时疏导和帮助,使之愉快地配合治疗。还可引导病人开展读书活动及欣赏音乐等,以丰富病人的文化生活。六、常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护理问题1:有发生血液循环障碍的可能护理措施:(1)随时观察肢端血液循环。观察项目包括肢端皮肤颜色、皮肤温度、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情况、指(趾)活动情况以及病人的叙述,如有无疼痛、麻木的感觉等。检查毛细血管充盈情况的方法:用力按压指或趾甲,甲床出现苍白区,松开后又很快转红润为血液循环正常。如肢端皮肤颜色变深、温度下降,桡或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毛细血管充盈缓慢,被动活动指(趾)引起剧痛,病人感觉肢体疼痛、麻木,说明发生了血液循环障碍,应及时查明原因,如是否包扎过紧、牵引重量过大等,须及时处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小儿行双腿悬吊牵引时,由于牵引力的作用;皮牵引的胶布及缠绕于其上的绷带会向牵引方向移动,因此可能导致膝部的绷带卡在膝下周径较粗之处而压迫血管,甚至引起小腿的骨筋膜室综合征。因此要随时检查,并耐心倾听小儿叙述,如小儿无故哭闹不安,应首先考虑是否牵引所致。(3)邓乐普(Dunlop)牵引用于治疗肱骨髁上骨折。这种骨折肘部肿胀明显,牵引时需要屈肘45‘,较易发生血液循环障碍,所以要特别注意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防止发生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问题2:有牵引无效的可能护理措施:(1)皮牵引者应注意胶布及绷带有无松散或脱落,如有要及时处理。如胶布过敏局部刺痒病人不能忍受,可考虑用海绵带皮牵引或骨牵引。告诉病人有不适应及时报告而不能擅自撕下胶布,否则影响治疗效果。颅骨牵引者应每日将颅骨牵引弓的靠拢压紧螺母拧紧0.5—1圈,防止颅骨牵引弓松脱。(2)保持牵引锤悬空,滑车灵活,牵引绳与患肢长轴平行。防止滑车抵住床尾或床头,防止牵引锤着地,防止牵引绳断裂或滑脱,牵引绳上不能放置枕头、被子等物,以免影响牵引效果。(3)滑动牵引的病人,要适当垫高床头、床尾或床的一侧,以保持牵引力与体重的平衡(图19—30),防止发生诸如下肢牵引者足部抵住床尾栏杆,或颅骨牵引者头部抵住床头栏杆等情况丽使牵引失去作用。用托马氏架牵引时,架子上端的环大小要合适。环太大时可跨过髋关节,环太小又达不到髋关节,都起不到固定和支持肢体的作用。护理问题3:有牵引不正确的可能护理措施:(1)牵引时患肢放置的位置应符合要求,如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时患肢需保持外展中立位。但单个肢体的位置应与躯干、骨盆联系起来看,否则易引起错觉。为防止患肢外旋,可穿带有横板的防外旋鞋。(2)股骨上段骨折行骨牵引时,患肢应尽量外展,病人保持半卧位,以利于骨折对位。胫用≥骨中下段骨折行跟骨牵引时,可将牵引绳系在牵引弓的外角,使踝关节。轻度内翻,以利骨折复位。(3)牵弓[的重量
本文标题:骨牵引的注意事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228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