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电子商务 > 欧姆定律-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第2课时欧姆定律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定量关系,分析归纳出欧姆定律。理解欧姆定律2.欧姆定律的应用(重点、难点)会运用欧姆定律分析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如何求出通过节能灯的电流大小?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欧姆定律提出问题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是什么关系?跟这段导体的电阻又是什么关系?写成公式是怎样的?各物理量的符号和单位又是什么?讨论总结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最先通过实验归纳出这个规律。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这个规律叫作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公式是:I=U/R。探究点二:欧姆定律的应用1.求电流探究活动如图所示,求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交流讨论画出简单的电路如图所示。归纳总结已知:R=54Ω,U=36V;求:I=?解:I=U/R=36V/54Ω=0.67A。答:通过白炽电灯的电流约为0.67A。2.求电压探究活动有一种指示灯,电阻为6.3Ω,通过的电流为0.45A时才能正常发光.要使这种指示灯正常发光,应加多大的电压?交流讨论画出简单的电路如图所示。归纳总结已知:R=6.3Ω,I=0.45A;求:U=?解:由I=U/R得:U=IR=0.45A×6.3Ω=2.8V。答:要使这种指示灯正常发光,应加大约2.8V的电压。3.求电阻探究活动用电压表测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V,用电流表测出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为0.4A,求这段导体的电阻。归纳总结已知:U=7.2Ω,I=0.4A;求:R=?解:由I=U/R得:R=U/I=7.2V/0.4A=18Ω。答:导体的电阻是18Ω。教师强调对于变形公式R=U/I,不能单纯从数学的角度理解,不存在R与U成正比,R与I成反比的关系,但是R=U/I可以作为电阻的计算式,由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来计算这段导体的电阻。讨论交流导体两端的电压是4V,通过的电流是0.8A,那么导体的电阻是多大?如果使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到6V,则通过导体的电流又是多大?归纳总结欧姆定律基本的计算步骤:知识拓展(1)对于一段电路,只要知道I、U和R三个物理量中的两个,就可以应用欧姆定律求出另一个;(2)使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各物理量统一用国际单位;(3)欧姆定律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的同一时刻而言的。板书设计第2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第2课时)——欧姆定律教学反思欧姆定律是电学的核心知识,本节内容是根据上一节探究实验结果,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归纳得出的,它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欧姆定律应用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对数学公式的变形,求未知物理量的问题。在讲解例题时,引导学生会画电路图(建立实际电路的模型),这是一种基本技能的训练。第2课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教学目标1.串联电路的电流(重点、难点)理解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能用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的电路问题。2.并联电路的电流(重点、难点)理解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能用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的电路问题。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如图所示,把任意两个规格不同的灯泡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闭合开关,灯泡的亮度不同,那么通过这两个灯泡的电流是什么关系?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提出问题串联电路中通过各个用电器的电流什么关系?实验器材带电池盒的干电池2节、小灯泡2个(规格不同),电流表1个、开关1个,导线若干。实验方案(1)依据如图所示电路图,用导线将实物图中的电路元件连接起来;(2)闭合开关,测出A点的电流并记录;(3)断开开关,将电流表连接在B点,测出B点的电流并记录;(4)断开开关,将电流表连接在C点,测出C点的电流并记录;(5)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分别测出A、B、C三点的电流并填入表格中。实验结论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即I=I1=I2=I3=…=In。教师强调接线时要注意开关必须处于断开的状态;不要出现短路现象;电流表要跟被测电路串联;电流表的接线要正确:不得出现反接;电流表的量程要选准;要进行试触;读数时要认清量程和分度值。知识拓展有一种节日彩灯上串联着20只小灯泡。如果电源插头处的电流为200mA,那么,通过每只小灯泡的电流是200mA。探究点二:并联电路的特点提出问题并联电路中通过各个用电器的电流什么关系?教师演示投放如图电路,引导学生猜想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实验器材带电池盒的干电池2节、小灯泡2个(规格不同),电流表1个、开关1个,导线若干。实验方案(1)依据如图所示电路图,用导线将实物图中的电路元件连接起来;(2)闭合开关,测出A点的电流并记录;(3)断开开关,将电流表连接在B点,测出B点的电流并记录;(4)断开开关,将电流表连接在C点,测出C点的电流并记录;(5)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分别测出A、B、C三点的电流并填入表格中。实验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即I=I1+I2+I3+…+In。教师强调物理实验不能只由一次实验得出规律。为了使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性,可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或改变干电池的节数等方法进行多次验证。讨论交流如果通过两个用电器的电流相等,则这两个用电器之间一定是串联的吗?板书设计第四节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第2课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以实验探究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合作学习的精神,教师在这节课的主导地位体现在实验前的引导和实验中的适时指导。在探究出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后,及时地巩固是必不可少的,尤其让学生明确电流相等的两个用电器可能串联,也可能并联。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成功不是只有将来才有,而是从决定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积累而成!人若软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成功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如果要挖井,就要挖到水出为止。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今天拼搏努力,他日谁与争锋。在你不害怕的时候去斗牛,这不算什么;在你害怕的时候不去斗牛,这没什么了不起;只有在你害怕的时候还去斗牛才是真正的了不起。行动不一定带来快乐,但无行动决无快乐。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之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之路。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只要我努力过,尽力过,哪怕我失败了,我也能拍着胸膛说:我问心无愧。用今天的泪播种,收获明天的微笑。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弱者只有千难万难,而勇者则能披荆斩棘;愚者只有声声哀叹,智者却有千路万路。坚持不懈,直到成功!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凑合凑合,自己负责。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我中考,我自信!我尽力我无悔!听从命运安排的是凡人;主宰自己命运的才是强者;没有主见的是盲从,三思而行的是智者。相信自己能突破重围。努力造就实力,态度决定高度。把自己当傻瓜,不懂就问,你会学的更多。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安乐给人予舒适,却又给人予早逝;劳作给人予磨砺,却能给人予长久。眉毛上的汗水和眉毛下的泪水,你必须选择一样!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相信自己我能行!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明天的希望,让我们忘了今天的痛苦。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不在于我们身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爱拼才会赢努力拼搏,青春无悔!脚踏实地地学习。失去金钱的人损失甚少,失去健康的人损失极多,失去勇气的人损失一切。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觉得自己做的到和不做的到,其实只在一念之间。人的才华就如海绵的水,没有外力的挤压,它是绝对流不出来的。流出来后,海绵才能吸收新的源泉。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我成功,因为我志在成功!记住!只有一个时间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现在。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昆仑纵有千丈雪,我亦誓把昆仑截。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没有热忱,世间将不会进步。彩虹总在风雨后,阳光总在乌云后,成功总在失败后。如果我们都去做我们能力做得到的事,我们真会叫自己大吃一惊。外在压力增强时,就要增强内在的动力。如果有山的话,就有条越过它的路。临中考,有何惧,看我今朝奋力拼搏志!让雄心与智慧在六月闪光!成功绝不喜欢会见懒汉,而是唤醒懒汉。成功的人是跟别人学习经验,失败的人是跟自己学习经验。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向理想出发!别忘了那个约定!自信努力坚持坚强!拼搏今朝,收获六月!成功就是屡遭挫折而热情不减!我相信我和我的学习能力!生活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好好使用我们的大脑,相信奇迹就会来临!我们没有退缩的选择,只有前进的使命。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该做的事。在世界的历史中,每一位伟大而高贵的时刻都是某种热情的胜利。困难,激发前进的力量;挫折,磨练奋斗的勇气;失败,指明成功的方向。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什么都可以丢,但不能丢脸;什么都可以再来,唯独生命不能再来;什么都可以抛去,唯有信仰不能抛去;什么都可以接受,唯独屈辱不能接受。今朝勤学苦,明朝跃龙门。成功是别人失败时还在坚持。踏平坎坷成大道,推倒障碍成浮桥,熬过黑暗是黎明。每天早上醒来后,你荷包里的最大资产是24个小时。--你生命宇宙中尚未制造的材料。我奋斗了,我无悔了。此时不搏何时搏?全力以赴,铸我辉煌!
本文标题:欧姆定律-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234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