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一轮复习-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标: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考纲: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20世纪90年代以后两极瓦解,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传统:以欧洲为中心影响国际格局变化的因素:主要国家实力对比的变化主要大国对外政策改变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一、两极格局的形成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的最大障碍。二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西欧和日本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二战后期的雅尔塔体系以美苏为主导,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1、背景2、形成的过程奠定基础:美苏均势初步形成:雅尔塔体制的确立最终形成:北约和华约的建立3、美苏“冷战”(1).含义: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2).原因:根本原因: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瓦解,两国关系恶化,双方在社会制度,特别是国际利益方面的矛盾加剧。直接原因:美国凭借强大的实力企图称霸世界,与苏联为巩固政权对外扩张产生矛盾。双方势均力敌,人民祈望和平,美苏不敢贸然动武引起世界大战。(3).冷战政策序幕:1946年,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美国苏联政治经济军事杜鲁门主义1947年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年马歇尔计划1948年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年北约1949年华约1955年冷战的开始两极格局的形成(4).影响积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促进了双方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发展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如不结盟运动消极:加剧了世界局势紧张,造成了一些国家分裂和领土纠纷。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对立。使人类面临战争威胁,局部冲突不断,国际危机频发。实质“冷战”的实质是美国称霸全球政策的体现目的美国发动“冷战”的目的在于遏制苏联势力的扩张,遏制共产主义的蔓延,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加强对西欧的控制。4、“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国家分裂(1)德国分裂:1949年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2)朝鲜分裂: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2.局部热战(1)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2)二战后法国、美国先后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3.核危机: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4.阶段特征(1)二战后,世界在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间交替。(2)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从赫鲁晓夫和肯尼迪下面的导弹和“古巴导弹危机”可联想到所学知识“美苏对峙”,赫鲁晓夫额头大颗大颗的汗滴滚淌下来,表明战略优势在美国方面雅尔塔体系确立美国冷战苏联对抗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成立经互会华约成立德国分裂朝鲜半岛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两极格局形成全面冷战局部热战共产党与工人情报局探究: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美国“遏制”苏联,“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是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张势力,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突破了以本土为主的“孤立主义”,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也稳定了资本主义阵营,遏制了社会主义。马歇尔计划的实质:绝不是一项单纯的经济援助计划,它是以“复兴欧洲”为名,借经济手段来稳住资本主义阵脚,控制西欧,达到共同“遏制”苏联的目的。因此,它实质上是对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联系和区别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两者相互联系,目的一致,但手段上各具特色。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裸裸的反苏反共,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苏反共。马歇尔计划目的帮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并通过经济手段控制西欧,达到共同遏制苏联的目的。同时企图拉拢东欧国家。马歇尔计划作用对美国:在经济上控制西欧市场,包括西欧各国在海外的殖民地,成为美国的商品投资市场;政治上美国加强了对西欧各国的控制。对欧洲:经济上帮助西欧各国度过了困难;政治上防止了欧洲革命爆发,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统治秩序。探究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和“冷战”的关系(1)所谓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系),简言之就是美、英、苏三国首脑主要通过雅尔塔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而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而“冷战”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2)三者的关系为:雅尔塔体制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般来说,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制的瓦解。考点两极格局的形成1.原因简单说,国家利益的冲突、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2.形成过程(1)二战后,世界大国以二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建立起雅尔塔体制,这是两极格局的初步形成。(2)二战后,美苏“冷战”局面出现,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3)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3.两极格局的特点1)在两极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2)在两极格局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3)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具体表现为政治上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4.影响一方面,由于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武,对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起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大国强权政治的存在,世界长期不得安宁。5.两极格局的启示国际关系格局变动的根源是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新的国际关系格局是建立在新的力量均势的基础上,是各种力量相互斗争和妥协的产物。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地位的根本因素是综合国力。“冷战思维”和“北约东扩”冷战思维:广义的冷战思维指在“冷战”期间在两大集团对峙、两个超级大国争霸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处理国家间关系,解决国际争端的一种思维模式。其产生的基础是资产阶级狭隘的国家主权与利益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套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其目的在于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与挤压。狭义的冷战思维特指“冷战”结束后,西方大国特别是美国的保守势力妄图建立单极世界,推行的一种意识与观念。目前大多使用指狭义的概念。北约东扩是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责任区扩大到东欧国家。该计划是1994年1月在布鲁塞尔北约首脑会议上正式提出的,其根本目的是填补苏联解体后的东欧“安全真空”,建立以北约为核心的未来安全新机制。北约东扩是影响国际局势的一件大事,是“冷战”的延续,将加剧紧张局势。目前还在进行之中,有许多不定因素,因此,我们应密切关注实际局势的发展。【例题】(2010·江苏)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答案】D【例题】(2009·海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答案】B(2009·江苏)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C(2011·福建文综·T23)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和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A.提出杜鲁门主义B.抛出马歇尔计划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C(2011·海南单科·T21)下图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这一状况反映了()A.受援国已经成为援助国的经济附庸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国际化空前加强C.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D.援助额多寡取决于是否为战时盟国C二、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六七十年代)1.欧洲的联合1)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其根本原因。美苏争霸中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发展。二战后丧失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国际地位下降。拥有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里认同感,地理疆域连成一片,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经济结构和政治体制相近,经济联系紧密。法德和解为其奠定了基础。2)过程1950年舒曼计划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3)影响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提高了西欧国家的政治地位,促使欧洲各国长期保持合作和欧洲的和平与发展。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加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促使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加强了区域经济集团化,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改善和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逐渐形成,冲击了两极格局。欧洲一体化特点成员国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从单一的经济领域发展到多种经济领域。从经济一体化向经济、政治、军事一体化方向发展。2.日本的崛起1)原因民主改革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美国的大力扶植朝鲜战争(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条件)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高度重视科技和教育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国民经济非军事化第三次科技革命2)结果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3)影响逐渐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有力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提出谋求政治大国的目标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许多国家独立,为其成立奠定了政治基础。新独立的国家,为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民族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2)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3)主张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把反对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是其行动纲领。4)作用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作为一支新的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影响世界格局的变化,有力地冲击两极格局,促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提示:不结盟运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不结盟”,而是不同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成联盟。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裁军。4.中国的振兴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5.势力衰落的美苏美苏争霸和发动局部“热战”,严重制约了美国的经济发展,削弱了美国的霸权政策;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苏关系破裂,随后东欧各国要求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苏联最后众叛亲离。总之,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极格局因为美苏的衰落、日本的崛起、西欧的联合、中国的振兴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而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两极格局之下,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问题探究西欧、
本文标题:一轮复习-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269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