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案例研究报告案例一中班的豆豆在老师眼中是个调皮的小孩而且存在攻击性行为。在别的孩子安静的看绘本故事时,他会大呼小叫,争抢别人的书;当大家在户外自由活动时,他会故意推搡、无缘无故“欺负”别的小朋友;他会大喊着“奥特曼”模仿动画片里的一些动作挑衅别的小朋友。每天老师都能收到小朋友对他的告状甚至是家长的抱怨。老师们都对这个孩子感到头痛,也专门叫来他的家长沟通交流,可是效果不是很理想。经过老师们的沟通交流以及对他家庭的多方了解,我们得出一些结论,正如今天王铮教授说的那样,“我碰你,故我在”。这种类型的孩子就是在小朋友们的告状中,在老师的批评关注中找存在感。对待这种“属性”的孩子,越束缚他们,反弹就会越大,老师们对此都深有体会。既然压抑不住,我们就需要帮助孩子宣泄。他们需要情感的宣泄。今天王铮教授也提到了这一点,并结合他病患的实例跟大家讨论,这让我也联系到豆豆的情况,简直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于豆豆这样的孩子,我们尝试创建组织合适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帮助他们完成情感的宣泄。例如户外集体活动:“泥窝窝”。“泥窝窝”是几代人经久不衰的游戏,简单易行,在农村幼儿园我们依然把它当做本土资源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这种游戏在和泥、揉搓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细心、耐心、专注与持久性,也能锻炼手指精细动作的发展,而在完成泥窝窝后对着地面或墙面叩摔的过程中,孩子们就有了情绪的宣泄口。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老师们都发现豆豆的脾气变温和了,出现攻击性行为的次数明显减少。案例二小彤老师是今年刚到幼儿园的新老师,在她的一节集体教学活动《美丽的秋天》中,先是提问环节,然后请小朋友说一说秋叶,最后分小组用树叶做粘贴画。整个活动过程乍一看是很流畅,但在师幼互动过程中,师幼互动存在非对称性,幼儿在互动中的话语权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从师幼互动发起的情况看,小彤老师也是占据绝对的主动权。当然这些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师幼关系很常见,可以说是我们现阶段教师的通病。现代教育哲学家马丁.贝布尔认为,教育中师生关系是主体间“我—你”的关系,而不是把双方看作物品间的“我—它”关系。今天王铮教授在讲座一开始就形象的提到了“我—你”与“我—它”关系。我们师幼互动之间就应该是教授提到的“我—你”关系。现阶段的问题是我们已经清楚意识到这方面的不足,如何改进,如何使师幼互动,师幼关系和谐发展,这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平等的师幼对话观。自己一定要有意识的去改进自己的言行。怎样有技巧的提问,怎样介入幼儿游戏活动,怎样引导幼儿,都要提前仔细考虑,充分准备,活动结束后还要不断反思,改进教学。幼儿园也要完善管理评估机制,对教师多加培训学习,帮助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策略手段。上述问题尤其是在问题解决上存在的诸多纰漏望老师多批评指正。
本文标题:幼儿园案例研究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302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