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乡土文学第十章--河南作家乡
第十章河南作家乡土小说研究第一节阎连科的乡土小说•一、阎连科生平简介•河南嵩县田湖瑶沟人。1978年应征入伍,历任济南军区战士、排长、干事、秘书、创作员,第二炮兵电视艺术中心编剧,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政教系,1991年又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情感狱》、《最后一名女知青》、《生死晶黄》、《日光流年》、《受活》,小说集《阎连科文集》(5卷)、《和平寓言》、《乡里故事》、《黄金洞》、《阎连科小说选》、《横活》、《朝着天堂走》、《欢乐家园》,散文集《回望乡土》,随笔集《桎梏》,中短篇小说《天宫图》、《年月日》等。•《两程故里》、《祠堂》分别获1988年、1989年《解放军文艺》优秀作品奖。•《瑶沟人的梦》获第四届《小说月报》百花奖、第三届《十月》优秀奖、1990年——1991年《中篇小说刊》优秀作品奖。•《黄金洞》(中篇小说)获首届(1995-1996)鲁迅文学奖。•《年月日》(中篇小说),第二届(1997-2000)鲁迅文学奖,第八届“小说月报”百花奖,第四届(1996-1997)上海优秀小说大奖。《耙耧山脉》(中篇小说),第三届(1994-1995)上海优秀小说大奖,首届“中华文学选刊”优秀作品奖。《耙耧天歌》(中篇小说),第五届(1998-1999)上海优秀小说大奖。《夏日落》(中篇小说),1992-1993“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大校》(中篇小说),第八届解放军文艺奖。《朝着东南走》(短篇小说)1999年“人民文学”优秀作品奖。《黑猪毛白猪毛》(短篇小说)2001-2002年度“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2004年他的新作《受活》引起文坛强烈关注,被称为中国的《百年孤独》,获第三届老舍文学奖。•二、阎连科的乡土小说•阎连科的乡土小说作品,把20世纪后半叶的乡土中国作为表现对象,以生他养他的耙耧山脉中的瑶沟为大环境,描写发生在那里的一些事情。他是一个擅长于讲故事的作家,他所选取的叙述视角多是以“我”之所见耙耧山脉周围乡民“忙着生,忙着死”的家常故事。又于这家常故事中贯注自己对乡亲生存境遇的关切与同情,并在对乡人劣根性的理性剖析中进行着乡人灵魂的无情鞭挞,对乡村传统文化负面的尖锐批判。正如他本人说的“瑶沟”和“耙耧山”系列是他投入直接情感最多的作品。•1、对传统文化的糟粕进行文化批判•阎连科在他的系列作品中,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充分的文化批判。•不但对这样的宗法制血缘裙带关系持否定的态度,也对封建迷信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和尖锐的批判。•如在《寻找土地》中,作者以幽灵的视角,对马家峪淳朴而又落后的民风,对乡人冥婚所表现出的莫大热情,给予了全面的描写,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人的生命的尊严和个体意识在红红绿绿、荒诞诡异的乡村礼仪中的悄然隐退。2、对乡人对权力的疯狂追求的展示和批判在《情感狱》中写尽了权力面前乡村现实人生的坎坷与卑微。《坚硬如水》中的高爱军、夏红梅,以革命的名义,实则是想夺取村里的权力甚至更高的权力,自己来掌权。乘着文化大革命,他们搞乱了“二程故里”程岗村的局面,夺取了权力,并逐步向更高的权力进发,最后却因为阴差阳错得原因而被抓,被枪毙。3、深刻的苦难意识,也是阎连科乡土小说的重要特点。他在一些中短篇小说中,对乡间的苦难也反映得很深刻。如《天宫图》中,主人公路六因为家里很穷,娶不起媳妇,只有采用打欠条和强迫的方式,哄骗了一个本想靠嫁自己为弟弟挣得两千元修房和娶亲钱的女人小竹。最后路六想在监狱里多服刑几个月,以求多找一点钱还所欠妻子的款。•4、阎连科的乡土小说,对乡村现在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揭露得比较深刻•对一些乡村基层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一是拼命为自己敛财,一是把它作为向村民索取的资本。有的人丧失道德,随便霸占妇女,作为男人,还要为这样的事情承担责任,甚至还要给干部的霸占作准备。•有的村民富裕起来了,但最起码的道德却失去了(《黄金洞》),父子、乡亲之间的感情完全被金钱所左右。•5、视角独特,手法多样•阎连科的乡土小说,常常采用独特的视角,如在《寻找土地》中,作者采用的是幽灵视角;•在《黄金洞》中,作者采用的是傻子二憨的视角;•而在《天宫图》中,他则采用将死未死之人路六的灵魂视角。•在创作方法上,阎连科主要采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还有现实主义。•6、乡土小说很好地展示了地处中原西山区的地方特色和风俗画面•在阎连科的乡土小说中,又很多作品在反映现实的同时,展示了地方特色和当地的民情风俗,前面讲的一些作品中,就有很多表现。生活民俗、节日民俗、婚嫁习俗、丧葬民俗等,都有表现。第二节李佩甫等的乡土小说研究•1、作者生平•李佩甫,1953年生,河南许昌人。中共党员。曾为知青、工人、文化局创作员,刊物编辑,副主编等。国家一级作家。1984年毕业于河南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系。1979年参加工作,历任许昌市文化局创作员,《莽原》杂志编辑、第二编辑室主任,河南省文联、作家协会专业作家,《莽原》杂志副主编,河南省作家协会第二届理事、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作协主席,河南省文学院副院长。•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李氏家族》、《城市白皮书》、《金屋》、《羊的门》等;中短篇小说选集:《中国当代作家选集——李佩甫卷》、《无边无际的早晨》、《李佩甫作品选》等;长篇电视连续剧《颍河故事》、《难忘岁月——红旗渠故事》等。作品曾先后荣获全国“庄重文文学奖”;全国飞天一等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人民文学优秀长篇奖”;《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小说月报》优秀小说奖《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中篇奖;河南省文学艺术优秀作品奖等数十次文学奖励,部分作品曾被翻译到美国、日本、韩国等。•2、李佩甫乡土小说分析•(1)关于《羊的门》•《羊的门》是一部主题意蕴很深刻的长篇小说,书名就有象征性,它来自《圣经·新约·约翰福音10》:“耶稣对他们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我就是羊的门。”“我就是门。凡从我进来的,必然得救,并且出入有草吃。盗贼来了无非要偷盗、杀害、毁坏。我来了,是要羊得到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李佩甫借助这个饱含神谕的创世纪神话,构筑了一个地处中原的“呼家堡”这个世外桃源。那里的人性纯朴,无争无怨,财产划一,无贵无贱。所有的“羊”——民众得到满足,所谓的“门”——神(主人)得到空前的尊重,宛如一个现代乌托邦。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显示出他对中国传统“人治文化”的决绝态度。小说揭示了乡土社会乃至整个民族传统中“政治权利对个人权利的覆盖、侵犯与淹没”。作家把过去与现在,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个巨大的整体,共同讲述着由权力而衍生的一个个悲欢故事。•作者采用城市、乡村两条线索叙事,一条写呼国庆的官场的沉浮升迁,一条写呼天成(呼伯)对呼家堡的经营。经过呼天成40年的经营,呼家堡成了一个富甲一方的地方。但这里的村民也成了没有自己思想的群氓。•在他们眼中,呼天成成了“神”,秀丫,一个从外地逃荒来的女子,虽然经呼天成的安排,成了一个没有“脸面”的人孙布袋的妻子,但她也愿意让呼天成对着她的裸体练功,长期忍受着精神和肉体的煎熬,到了年老以后,还要献上自己貌美如花的女儿,作为报恩的“礼品”让呼天成意淫。•当呼伯晚年病重时,想听狗叫,村民们甚至趴在地上学狗叫,来满足他的愿望。•呼天成这个人物形象,很值得我们分析。•是很懂得“驭人术”的人物,他善于树典型。•有意抬高典型的地位,使得村民围着他的思路转。•他很善于织关系网,他的关系网织到了他想织的地方,形成了一个人场,上到北京、省城,下至县里、乡里,他都可以摆平。•他拉关系的手法更多,要钱的他给钱,要权的,他也可以给权。•他还善于与任何人打交道。•口口声声自己是“玩泥蛋子的”,是个农民。•他可以说不但是呼家堡的太上皇,也是县里、市里的太上皇。县里、市里的领导也得看他的眼色行事。•他这个人不可以简单的用好人坏人来判定,他是李佩甫塑造的一个中性人,在他身上,亦正亦斜。他确实给呼家堡带来了富裕,但也确实像呼家堡的神。在他治下,呼家堡的住宅统一规划,连内部的摆设也是统一的,甚至连村民死后的坟地,都统筹安排,编上次序。•《羊的门》的深刻和沉重之处不仅在于对呼天成等一个个艺术形象的塑造,在于它挖掘出孕育千载的中国传统文化骨髓,展现了作者对中国历史与文化,对中国国民性格刻骨铭心的反思,更在于它表现了中国现代官场是传统专制政治体制与社会转型期人性沦落相结合的产物。作者在历史与现实相互关系中展开对中国社会严厉的政治和文化批判,其深广忧愤使《羊的门》真正成为冷峻犀利的“人民批判书”。•关于《李氏家族》•《李氏家族》这是一部引起读者关注的长篇小说。它全景式、多侧面地描绘了一个家族繁衍发展的兴衰史。在这个家族的历史上,出现过形形色色的人物:有过闯皇城、告御状的男子汉;有过心墨手辣、精明干练的少奶;有过三年苦读、一举成名的新科状元;还有过有万贯家财、可以号动九州十三县的丐帮首领……生逢改革大潮的李氏后人,有像败节草一样弱小贫贱、最后却飞黄腾达的市长;有为富不仁的野性经理;有醉生梦死的情人和离婚不离家的媳妇……众多人物,有血有肉,呼之欲出;善恶忠奸,成败贫富,各有归宿。大起大落的人物命运,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人生画卷,堪称为作者的力作。•本书语言通俗易懂,描写的生活、人物都源于现实社会,充分地反映了一个家族的繁荣兴衰,让读者读起来感触良多,爱不释手!•作者采用三条线索平行推进,一条是古代故事,由“奶奶的瞎话儿”展现,主要写家族的传说和历史繁衍共12章。一条用十二生肖中的鼠、牛、虎、兔、龙、蛇、马、猴、鸡、狗、猪为各章命名,写现代家族的其他人物,共11章。一条用“羊”命名,主要写李金魁的故事,共12章。三条线索并行。最后加上尾声,对一些人物和事件的结尾进行了交代。历史和现实的巨大反差、祖先和后代的不同人物的命运构成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李佩甫的乡土小说对主题和艺术的探索很好地显示了他优美的想象力和超越力,作品中突兀冷僻的对照叙事、曲折呼应的强烈艺术效果,虚幻沧桑的乡村风情表现,还有人物和事件的多面与意义的无限性,都使得他的乡土小说突破了传统的小说宏大叙事和简单的政治意识传声筒的模式,具有了20世纪以来的新乡土小说的饱满而丰富的美学内涵。乔典运的乡土小说•作者生平:•乔典运,男(1930-1997),汉族河南西峡县人。中共党员。1948年毕业于陕县师范简师部。1949年参加解放军,历任工兵十团文化教员,《西峡报》编辑,西峡县文化局干部、县文联主席,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河南省第七、八、九届人大代表,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或作品集《贫农代表》、《小院恩仇》、《美人泪》、《问天》,散文集《沲西峡》,小说集《磨盘山红旗飘》,短篇小说《冷惊》等。短篇小说《满票》获全国1985-1986年优秀短篇小说奖、《林魂》获1984年河南省优秀短篇小说奖、《笑语满场》获1981年《北京文学》优秀短篇小说奖。•《人民日报》、《文艺报》、《小说评论》、《上海文学》、《北京文学》、《奔流》、《河南日报》等报刊多次发表文章对他的创作予以高度评价,称乔典运是“深居山区,披阅人世,艰难困苦,笔耕不停”,是“半个农民哲学家和半个农民心理学家”。具有剔幽发微的敏悟力和壶里藏乾坤的艺术包容力,用“寓洋于土的表现形式,释放出奇异的艺术能量”,是“继鲁迅先生之后对国民精神劣根性进行最有力鞭笞的作家之一”,称其创作为不断“井喷”,被文艺界誉为“乔典运现象”。乔典运坚持文学创作四十余年,发表过近300万字的作品,他是写农村农民的高手,作品都是现实主义创作,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影响较大。
本文标题:乡土文学第十章--河南作家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317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