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渡时期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0—1952年底)全面建设社’时期(十年探索)(1956—1966)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社’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1978、12—)新’社’一化三改时期(1953—1956底)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1、国民经济的恢复材料一:1949年国民经济基本情况:1949年,我国有5亿多人口,人均收入才66元,人均有粮食209公斤,钢0.29公斤。那时,工业技术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飞涨,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建国初严峻的经济形势(1)背景:材料二:1949年,中、美、苏三国在钢、原煤、原油方面产量对比:中国钢产量占美国的0.2%,苏联的0.7%;原煤产量占美国的7.3%,苏联的13.6%;原油产量占美国的0.02%,苏联的0.36%。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②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③多年战争的严重破坏结论:大力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成为当务之急。(2)结果: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工业化建设提上日程。46681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949年1952年1949~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亿元)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一五计划”材料:“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的话说,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毛泽东(1)总路线的内容和特点?(2)“一五计划”实施的背景?阅读并归纳阅读并归纳阅读并归纳现代工业基础薄弱,门类残缺不全;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帝国主义的敌视、封锁。(2)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成就: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3、社会主义改造①农业②手工业③资本主义工商业——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赎买政策)(2)实质: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1)内容(3)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1、国民经济的恢复小结: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背景:建国初严峻的经济形势结果:2、“一五计划”背景:现代工业基础薄弱;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任务:“一化三改”成就:3、社会主义改造:内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质: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意义: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阅读并归纳阅读并归纳阅读并归纳问题1:八大对当时的形势作出了怎样的判断?问题2:八大对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了怎样的判断?问题3:八大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问题4:八大的意义?1、中共八大2、“三面红旗”(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2)“大跃进”-生产力超高速发展(3)人民公社化运动-生产关系急于过渡“一大二公”危害: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国民经济出现严重混乱;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3、国民经济的调整(1)原因:(2)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国民经济严重的困难(3)成就: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中共八大小结: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形势的分析:社会主要矛盾:主要矛盾的性质: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2、“三面红旗”内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危害:3、国民经济的调整原因: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成就: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1、“文革”时期经济形势怎样?“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李先念2、“文革”时期哪两个时间段经济形势较好?为什么?工农业总值3967亿元比上年增加9.2%国家财政总收入809.7亿元比上年增加5.6%国民收入2318亿元比上年增加8.3%材料一:1973年国民经济计划完成情况材料二:1975年国民经济回升的情况工农业工业农业总产值或收入4504亿元3219亿元1285亿元比上年增加11.9%15.1%4.6%材料一的原因是:周恩来的调整——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材料二的原因是:邓小平的整顿——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国民经济迅速回升经济形势较好的有1973年和1975年失误:正确:中共八大1956“大跃进”1958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国民经济的调整1960启示一: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启示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启示三: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3、启示:1、“文革”时期经济形势小结: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1967、1968国民经济下降原因:2、较好时期1973年:周恩来的调整1975年:邓小平的整顿3、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课堂小结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我国的经济建设是在成功与失败的交替中不断前进的。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是今天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借鉴和反思。历史再次雄辩的证明: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唯有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才能克服重重困难,开创新的天地!二、曲折发展时期的探索与失误成功的探索探索中的失误①中共八大(1956)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片面追求高速度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对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经济蓬勃发展成功的探索探索中的失误①中共八大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对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②“大跃进”运动夸大人的主观作用忽视客观经济规律二、曲折发展时期的探索与失误成功的探索探索中的失误①中共八大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对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②“大跃进”运动③“人民公社化”运动二、曲折发展时期的探索与失误超越历史发展阶段;违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成功的探索探索中的失误①中共八大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②“大跃进”运动③“人民公社化”运动②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1960年冬)经济开始好转(1962年底)调整任务完成(1965年)二、曲折发展时期的探索与失误中央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成功的探索探索中的失误①中共八大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②“大跃进”运动③“人民公社化”运动②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经济开始好转(1962年底)调整任务完成(1965年)④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恶性膨胀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二、曲折发展时期的探索与失误
本文标题: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320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