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第3期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9月ChangzhouInstituteofLightIndustryTechnoloy-52-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的分析与思考施福新(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工处江苏常州213164)〔摘要〕手机是当今社会最为广泛的信息传播和人际沟通方式之一,随着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它在给大学生带来方便快捷的服务之余,也给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带来新的课题。文章从当前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入手,阐述其引发的问题,并对此进行分析,积极寻找对策。〔关键词〕手机大学生教育对策伴随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手机价格的持续走低,大学生使用手机已经是稀松平常的事情。根据环亚在线传媒顾问有限责任公司的研究表明,没有手机的大学生的比例很小很小。手机已成为大学校园里一个具有较大覆盖面的传播媒体,它让大学生们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张扬了个性,抓住了自己渴求的信息,拓宽了与社会交流的通道,打破了传统的生活模式,加速了大学生社会化发展的进程,对大学生的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手机的使用也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严峻的挑战和诸多负面影响。本次调查以常州科教城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班级为单位的随机抽样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1600份,收回有效问卷1238份,有效回收率77.4%。样本涵盖常州科教城五个学校的三个年级,样本容量、样本代表性都能满足统计分析的要求,所反映的信息和得到的结论具有较好的统计意义。通过对调查数据和访谈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所得到的若干结论,有利于高职教育工作者了解学生目前使用手机的基本特征并据此加以正确引导。被调查对象的男女生比例分别为:男生59.2%,女生40.8%;年级分布为一年级42.3%,二年级31.4%,三年级为26.3%。笔者对所有调查问卷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一、校园中手机使用的概况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的手机持有率基本达到100%。所购买的手机价位主要集中在1000元以下和1500—2500元两个区间(详见表1)。手机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主要起到两个作用,即人际联络和娱乐消遣。对于“通话、手机QQ、飞信、短信”等功能,学生使用比例为100%,即每天都在使用,而对于娱乐消遣类的功能,85%的学生表示,“游戏”是每天均在使用的功能,其次是音乐播放功能,最少使用的是拍照功能。施福新(1963—),男,江苏省委党校干部函授学院毕业,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工处处长,副教授。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的分析与思考-53-表1手机费用分布表手机价格区间(元)500-10001000-15001500-25002500学生所占比例(%)30.723.440.35.6每月手机消费(元)5050--100100--200200学生所占比例(%)1243.83113.2表2每天使用手机功能的一览表人际联络娱乐消遣通话手机QQ飞信短信彩信游戏音乐播放上网电子书拍照学生比例(%)100258574.37219.33.7表3各项具体功能的使用情况(每天)短信(条)1010-1515-2525学生比例(%)15233626通话时长(分钟)1010-3030-5050以上学生比例(%)5.24233.819手机挂在网上的时间(小时)0.50.5-22-5个5全天都在学生比例(%)8.6254313.410表4大学生对手机使用消极影响的认知频率(%)1经常收到垃圾短信852降低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愿望683增加了通讯费用424加深沉溺于网络、游戏的程度36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的分析与思考-54-二、使用手机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1.手机使用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1)手机使用为大学生提供提供了全新的互动交流形式手机不断丰富的功能已经将手机变成一种全新的相对独立的交互信息传播器,从表2中手机的通话功能、飞信功能、短信功能的每日使用比例,及表3中显示出每日的短信条数、通话时长、上网时间均能体现这点。手机与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的单向、定时的信息传播方式不同,具有即时、互动、自由的传播特点,满足大学生对信息的渴求。当前,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与朋友交流信息、沟通情感、表达自我的重要方式和便捷渠道。(2)手机使用为大学生追求时尚自由的个性特点提供了广阔的渲染空间现实的压力和社会的准则,让崇尚自由的年轻人常常觉得困惑和疑虑,他们需要一个不受外来势力干预和束缚的自由平等空间。手机就为他们建构了这样的一个自己作为主人的真实而又个性化的王国。在这个空间里,大学生自己掌握信息的发送和反馈,可以利用各种软件传递思想、理念和自己感兴趣的事项,大学生的自主、时尚的个性化需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肯定和满足。2.手机使用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1)手机使用阻碍学生积极主动适应环境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是能够主动积极的适应环境。一般而言,学生入学后,对环境的新鲜感和不确定感会促使学生主动与人交往,了解周边环境,构建自己生活的平台。但手机的存在,比网络更加颠覆学生的主动性,以往朋友的一条条短信,减轻学生在新的环境中的陌生感和疏离感,这样的交流能够满足情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适应新环境的主动性。同时,使用手机后,信息的传递非常方便,表达自由而宽松,个体能够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用文字的方式传递出去,不仅可以回避真实交往而带来的羞怯感,而且交往的间接性可缓冲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给自己带来的压力。这种比网络更加环绕个体的虚拟性,会给个体带来一系列的人际交往问题。(2)手机使用影响教学秩序的正常开展学校的正常教学与管理秩序是通过各种规章制度来保证的,随着手机的普及,学生在上课或自习时常常让手机处于开机状态,这一情形让制度对学生的约束力变得越来越小。如:点名,学生可以通过无声的短信互相召唤,削弱了点名制度的管理力度,助长了学生逃课行为。从随即抽取的20位同学的访谈记录中发现,有68%的学生表示自己曾经有过旷课记录因为同学的及时召唤而消除的经历。其次,大学学习是一种自我摸索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学习,它的教学内容有一定难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排除有较难理解和枯燥的内容,而手机易于操作的信息浏览功能及信息流量大的特点,让学生的“走神”变得更加有处可去。课堂上此起彼伏的短信声,不停低头浏览网页的状况,给学校的教学秩序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汲取,也助长了学生对自我管理的松懈。(3)手机使用带来新的交往方式,使得学生问题更加复杂化有同学将手机比喻成“钥匙”,它是一个具有极高私密性的联系渠道。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当前很多学生将手机作为他们与人交往首要工具,手机QQ、手机短信、飞信等一系列聊天工具,各种各样的套餐都成为他们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有效途径,手机虽然是联系工具,但已经成为最好的伴侣和朋友。这种便捷的信息传递方式彻底改变了当前青年人的人际交往方式,并引发以下的新问题。手机恋情随着手机功能得到不断强大,手机恋情开始慢慢浮出水面。它有比网络更便利的特点,随时随地的交流,无时不刻的情绪表达,都可以通过短信、电话进行,同学中戏言:“早上一句起床,中午一句吃饭了么?晚上一句晚安”,恋人之间的共存感很强烈,手机带来的交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的分析与思考-55-流便利值得肯定,但学生似乎只注意到情感交流的方式,却忽视了人与人之间感情的凝重与深沉,没有领悟其内涵之所在。同时,短信的可储性,使无数的学生在失恋后,长期困于逝去的情感不能自拔,支撑他的仅是手机里以往相处时留下的满满短信。手机聊友70年代的“笔友”,80年代的“网友”,90年代的“聊友”,随着技术的发展,通讯手段已经将人的交往范围无限制扩大。在校园的每个角度,都能看到拿着手机不断发短信的学生。有些同学整天热衷于通过短信认识新的朋友,在虚拟的世界中塑造着理想的自我,而忽视与身边人的直接交往。曾有一环境适应不良的男生,无意中获得某班级所有女生的号码,出于对异性朋友的渴望,采用了非常不可思议的方式,给每一个同学发问候短信,有的女同学在不明所以的情况下,出于礼貌给予回复,该男生即在随后的日子中发动短信攻势,通过短信给予关心和爱护,在短信中展现自己的理想自我,并与某些女生建立了良好的聊友关系。手机短信的收发、手机QQ的聊天具有较强的便捷性与隐秘性,他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意见,但见面后真实朋友交往中,男生的种种适应不良状况逐渐暴露,引发了很多矛盾。(4)手机的信息传播具有隐蔽性,垃圾短信对学生的价值观构建造成影响每个手机对应一个人,手机信息的传递一直是指向具体某一个人。信息通过手机的传播更具有隐蔽性。拥有手机的人几乎都收到过垃圾信息的骚扰,大学生也不例外。表4显示,85%的学生表示垃圾短信是手机最主要的消极影响。当手机能够上网后,更多的学生表示他们的垃圾短信收到率变得越来越高。垃圾短信内容五花八门,低俗不健康的、推销的、诈骗的等等,都充斥着他们的视野。但同时,也有同学表示,虽然有些短信很低俗,但可以让自己一乐,自己会转发给其他同学,抱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观点参与垃圾短信的传播行列。对于青年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已是成年人,但思想还是比较单纯,无力应对诱惑,其自我意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还未达到统一性、一致性。所以在分辨信息的真伪、善恶等方面,还存在欠缺。不可忽视垃圾短信的负面影响对学生价值观的冲击。(5)手机的普遍存在,影响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从表4中不难发现,68%的学生表示手机的使用会降低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愿望。访谈中也发现,有很多学生表示使用手机后“增加交流的及时性”这一功效是是一把双刃剑。有一学生干部这样描述:刚开始有手机的时候,心里非常开心,再也不担心老师找不到自己,有些事情因为通知不到位的问题而延误工作,但之后越来越发现手机反而阻碍了自己和老师的交流。因为有了手机后,和指导老师的见面变得越来越少,有事情都是电话联系,除了整体的例会才能见到老师,以往和老师悉心交流的场景已经基本不存在了,对于和老师这种纯粹的工作分配而疏于交流的关系对自己的成长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手机的普遍存在,已经让师生之间的交流很大程度上变成一根线,面对面的交流已经变成纯粹电话链接,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准时、准确,但却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多是需要真实的情绪感知的。三、关注手机文化,注重主流文化导向的引导,营造积极向上的成长氛围1.关注手机文化,了解学生的手机使用特点手机带来的一系列变化是社会悄悄兴起的又一场风暴,它在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中,让生活习惯、生活观念一点点发生着变化。短信、彩铃、彩信、手机电台、手机广告还有手机报等等多种形式,促使新鲜事物随时随地大量涌现,关注手机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加了解学生的世界。在手机彩铃的使用上,有个学生这样表述:每个月的5元费用,少喝一杯奶茶就可以,但这5元却可以让我“常换常新”,给我身边的朋友带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的分析与思考-56-来乐趣,让我自己觉得也很新鲜。对于学生工作者,需要去了解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手机现象”,将其作为青年人心理状态表现的一个侧面,真正能够懂得青年人的内心的真实需求。2.注重主流文化方向的引导,提高学生手机世界和真实世界的分辨能力大学阶段是个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阶段。一方面,进入大学校门的青年学生完全卸下了高考的责任,充分享受着大学生活给他们带来的自由,这样一个相对独立和开放的环境,大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外显行为主要靠自律而非他律,故大学阶段被称为青年学生的“第二个心理断乳期”,另一方面,青年人本身就具有对未知事物的强烈的兴趣和新鲜感,喜欢尝试新的事物,无论何种形式的文化,对他们来说都有十足的吸引力。所以,在校园生活中,注重主流文化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锻炼他们的慎独意识,加强自我修养,增强青年学生对手机文化中的不健康信息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做一个拥有良好传媒素质的青年人。3.充分利用手机的特点,开拓学生工作新模式虽然在以上的论述中,手机的使用带来很多新的问题,但不可否认,手机的存在,让更多的同学接受到更多的信息,同时也为同学交往、师生交往、父母交往开创了新的方式,很多不善于表达的同学,通过手机短信的了解进而在现实生活中收获了真挚的友情、美好的爱情。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首
本文标题: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361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