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赵孟坚的《墨兰图》笔致细劲挺秀,清而雅淡。此图绘墨兰两业,生于草地上,兰花盛开,如彩蝶翩翩起舞,兰叶柔美舒放,清雅俊爽。画中自题诗曰:“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发一两茎。”此二株墨兰搭配为一,置于画面中央,呈放射状的长叶参差错落,分合交叉,俯仰伸展。兰叶皆用淡墨,花蕊墨色微浓,变化含蓄,笔法萧散闲淡,松秀明快。兰叶作开放式向三面,两端横向叶梢伸出画面外,上端亦出画外,汲取了幅外的空间。兰花集中在根茎部位,一方面丰富了这一局部的次内容,另一方面增大了密度,使轻飘的画沉着下来,草坡只见一抹,复用枯率的笔法画出了许多草叶,烘托出兰叶的疏秀飘逸。赵孟坚的《墨兰图》将两株兰花置于荒郊野岭之中,以疏放自然的笔法,一挥而就的气势,画出了兰花在疾风中飒飒飘动的身影,画中兰花或许是出于对故国的情思,或许是出自对故土的留恋,就连移入渐西的兰花也改变了往常的生长习性,以“一岁才发一两茎”的姿态显示自身的气节。图中运笔柔中带刚,花朵及兰草叶均一笔点划,兰叶起笔处拖锋入手,中段流利富有弹性,叶梢作弯转之势,充分体现了兰叶随风舞动、坚挺有力而又清秀柔美的情采。行笔过程中作者巧妙运用中锋侧锋的变换,一笔下来,有宽有窄,显示出兰叶的正侧翻转;有干有湿,显示兰叶根梢的老、嫩变化;有浓有淡,显示兰叶的阴阳向背区别。土坡用飞白笔轻拂,略加点苔。画虽为水墨,但格调高雅,“远胜着色”。其好友周密曾云:“赵孟坚墨兰最得其好,其叶如铁花,茎亦佳,……前人无此作也。”全图用笔劲利,笔意绵绵,气脉不断,透出清高超脱之画境,透出兰的高逸灵魂,透出画家赵孟坚的坚贞灵魂。文征明评此画:“高风无复赵彝斋,楚响汀江烂漫开,千古江南芳草怨,王孙一去不归来。”元人邓文原《题赵子固墨兰》诗云:“承平洒翰向丘园,芳佩累累寄墨痕。已有怀沙哀郢意,至今春草忆王孙。”元人韩性《题赵子固墨兰》诗道:“镂琼为佩翠为裳,冷落游蜂试采香。烟雨馆寒春寂寂,不知清梦到沅湘。”他们的诗中,抓住了《楚辞》的精神,点出画家对真实生命的信心,对香草美人清洁气质的向往,点出了赵孟坚画兰的清魂和画家本人内在灵魂之唯美,透出了这位南宋画家对性灵的追求。我们可以说赵孟坚的《墨兰图》就是他的《离骚》,他的片片花叶,透着倔强和昂然。他以骚人风韵来作画,他的画珍摄了《楚辞》长存的清净精神,他的《墨兰图》裹着他的故国梦,带着他清绝孤逸、拔俗自芳的人格,他的清净心,透出了画家自比屈子的楚江之情怀。赵孟坚的《墨兰图》以清淡水墨为妙境,具有一种精神生命的心源之美。画家掬取兰花之灵性,划出一片心灵的圣土,在飘逸似仙,淡花放香之构中,隐藏着画家一份高蹈胸怀。《墨兰图》借花草之缘,写人格之昂首,借兰花之美内化为人文操守之境。赵孟坚的《墨兰图》流荡着大化生机的兰韵,呈示出画家对生命与生活的强烈挚爱,沁入画家躯体中的芳香放大了画家自我人格的延伸和精神空间,其基调是勉励生命的,是一种由悟入自身的有限而勇敢地直面永恒与无限的寄托之美。自然界之花草,被画家摄取而为象征,一是因其美好、纯洁,不但具有生命的勉励,而且还具有品质的振荡和提举。二是将屈骚精神融凝为自家生命,将画家浓郁的情思带进乡关之恋的画外之境。此一种深切的性灵体验,已穿透画面景物的形质,而拈出了自我思想感悟中的境界超越。如此便使人回到生命深层,获得一种灵魂的抚慰。此正是赵孟坚的《墨兰图》表达之深意。由此我们可以说,赵孟坚的这幅《墨兰图》清灵婉藉、寄怀遥深,代表了南宋末衰弱之际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张势,是南宋末弥足珍贵的佳构。以兰比德,在先秦时代就很流行。《孔子家语》对孔子的话作了这样的阐发:孔子以“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俱化矣”;《猗兰操》记载“孔子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之,夫兰当为王者香草,今之独茂与众草为伍。”孔子称兰为王者香,这是说在当时不遇于时而自抱坚贞。孔子的这些以兰比人的道德比附,开创了兰文化的先河。这时的兰花与儒学文化粘连在一起,为先秦时期的儒家所捧扬,一直影响到现在,人们开始顺理成章地用兰花的幽香清远,来比喻君子德行的高贵雅洁、不流媚俗。屈原极爱兰花,终身佩兰,在他不朽之作《离骚》中,多处出现咏兰的佳句。如“纫秋兰以为佩”、“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疏石兰兮为芳”、“秋兰兮清清,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屈原大夫用如此的词句来赞美兰花,让人领略了兰的美丽,并用兰花来比喻自己品格高洁,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袒露出一颗如兰似蕙的赤子之心。在古代哲人心目中,兰花已经成为美好情感和高妙境界的代名词。如以兰交喻志同道合之人,芝兰之室,代指高雅芳香的美好环境……随着时代的演变,文化伦理寓意的附加,兰已经成为中国一个内涵多义的文化符号,且历久弥香。兰花散发知性之香,散发理性秩序之美。静美和深远是兰花的性格,它绽放于人类精神世界最隐秘之处,清新蕴藉,闪烁着哲理思辨的光芒。兰花是天地的万物之一,开花不求俗人赏,自在山林淡放香,兰花守阴采阳柔和刚健之叶吐出了平和舒展的神韵美,阴阳之道尽蕴其中,颇合道家之文化意蕴,具有天然的浑合之美,道家主张人生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不失衡,不冲突,道家的修道就是儒家讲的修身,佛家讲的修行也同样如此。修行就是返朴归真,还原人性的初态。兰花那种物性万变也不离性淡守贞香清高洁的品格不失为我们学习与修行的榜样。兰花乃草中尤物,花中至宝,人若修到如兰的境界则非圣即贤矣。由此可见,兰花的文化含量极大,人文思想极深。公元前492年被吴王夫差放回的越王勾践开始“卧薪尝胆”沉默地种植兰花——这位失国的君主种兰之地叫兰渚山,这是江南的一方山水佳境,这里溪水潺潺,青翠片片,薄雾冥冥,烟雨蒙蒙。这里的山水花木尤其是兰花赋予勾践以信心和力量,终于灭吴复越,一雪前耻。后人把勾践种兰之地——渚山,命名为兰渚山,并把兰渚山下的驿亭命名为兰亭。东晋时的兰亭依然被清新湿润的兰香,江南特有的清韵临风,闲云淡淡所拥抱,弥漫着“曲水流觞”的诗香,成就了王羲之《兰亭序》的千古美名。古往今来,兰花以其近乎完美品格为历代文人雅士所激赏,以兰明志,以兰示节,以兰寓心,故而吟颂兰花的诗、词、曲、赋、书、画等作品汗牛充栋,不可胜数。《易经·系辞》中“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诗经》中“诸侯执薰,大夫执兰”。汉时张衡《怨篇》中有“猗猗秋兰,植彼中阿,有馥其香,有黄其花”的记载。曹植在清游西苑的诗词中就有“秋兰被长堤”的歌颂。唐代,诗仙李白曾高歌“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幽兰香飘远,松寒不改容;松兰相因依,萧艾徒丰茸”。宋代大文豪苏轼曾咏兰曰:“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明人张羽《兰花》诗云:“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清人郑燮有《折枝兰》诗云:“晓风含露不曾干,谁插晶瓶一箭兰;好似杨妃新浴后,薄罗裙系怯君看。”南朝鲍照、唐代赵子昂、宋代杨万里、郑思肖,明代陈显章、汤显祖、清代吴伟业、朱载震……等等,都无不对兰花情有独钟。“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杜牧笔下的兰花,在碧水茫茫的兰溪河边,河水与兰花相映,兰花散发着特有的幽香,细雨霏霏,将一幅朦胧淡雅的图画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谷深不见兰生处,追逐微风偶得之”。苏辙的这首诗,意境虽颇蕴禅机,但对幽兰的简约品性,推崇备至。芝兰成了心灵美和客观事物的美的象征。在人类文明的春天,在那青藤如瀑、花香果熟、蜂飞蝶舞、草木竞秀的初生天地,在一片保持着原始生态的净土里,我们的祖先种下兰文化的种子……兰花原生深山幽谷之中,不与群芳争艳,即使无人,也依然含苞吐露。它寸心虽然不大,却能容得郁香,芬芳四溢,被称为“天下第一香”。兰者,王者之香。未见她的美,先言她的香,如此流传之盛的雅意来自她不同凡响之处。只要是一个兰字,它的内涵即使从未见过任何兰的人也加以认可,这就是兰花文化种子开的花结的果。时光如白驹过隙,历史犹轮覆深浅,不管时间如何倏忽而去,不管岁月如何流逝轮回,兰花永远是那样地秀逸高雅。也不管是在哪里,总会有一些幽香的兰花,在大地的深处繁盛,总也开不尽。风吹动兰草,仿佛是牧神在召唤它的羊群。生是如此喧哗,生是如此寂寥。生长于深山幽谷之中的兰花,有着清莹透彻的灵动,有着淡妆浓抹总相宜的风韵。小小的花朵盛开在人烟稀少之处,不为世俗,不为富丽,绽放为己。看它静默悄然绽放,恰如“玉人浴出新妆洗”,一朵兰花盛开之时,就是一个神话诞生的瞬间。兰,生于幽谷无人之处,没有鲜艳招摇的颜色,能够表达不求闻达,在隐居中独守情操的高雅精神。清是其气,纯是其真,正是其里,逸是其表,高是其格,雅是其品。没有太多的渲染,也没有丝毫的杂质,兰香之美有如射邈仙子的旷世之美,有上古雅乐之收心魂、抑邪俗的奇效。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兰的叶儿纤长而晶莹,翠绿的如同最耀眼的碧玉,没有梅的繁朵,没有牡丹的雍容,亦没有响亮的名声。素心俏瓣的唇齿中,骄傲的托起中心的花柱。兰在人们的心目中似乎是小家碧玉的代表。小巧玲珑的身躯温柔而坚定的挺立在古色古香的花盆中。时而有风吹来,它便柔柔的晃几下,却依然挺立。一株娇小的兰花,在自然的神秘体系中,不过是一株小小的香草,但它那娇美花瓣纤尘不染,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它以平和的晶莹的心境静静伫立,穿越时空静观人世的流转。明月的光华和大地的深沉,赋予它一种清雅幽静的气质,娇弱而高贵,凝重而永恒。兰花总是迟迟不开,它那清雅的花苞,就像一位不肯轻易展示容颜与内心的贤庄淑女。而在人的精神世界中最隐秘之处,也存在着这种情感,兰之幽养人之静,赏兰时如人在空谷,远避尘嚣,入得其中,如沐山风野露。兰带给人的,是一份不与世争的大气和从容;兰花,娟秀素雅,有着优美飘逸的叶片,它亭亭玉立、临风摇曳、多而不乱;兰,从深山幽谷中飘然而至,摇曳春风,淡淡娇姿,如美人婀娜灵秀,凤眼韵情,如君子孤高雅洁超脱,远离尘世的喧嚣浮躁,在寂寞清贫中实现高尚的完美。空谷生幽兰,兰最令人倾倒之处是“幽”,因其生长在深山野谷,才能洗净那种绮丽香泽的姿态,以清婉素淡的香气长葆本性之美。这种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幽”,不只是属于林泉隐士的气质,更是一种文化通性,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风格,一种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荡胸襟,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质,由此人文取向而高扬“与兰同芳”的清韵谐婉,既绚烂于前人,又光照于后世。兰,独傲雍容的君子之风,品质高怀的凛凛之气抵人胸腑,在人的内心世界中冲荡着洁净、幽远、情致的涛波·……兰,致人圣怀的精灵,满溢着生命的元气、袭袭的轻香。正如宋代赵以夫的词《贺新郎·双兰》所说:草色庭前绿。掩重门、国香伴我,画帘幽独。无奈薰风吹绿绮,闲理《离骚》旧曲。觉鼻观、微闻清馥。可是花神嫌冷淡,碧丛中、炯炯骈双玉。相对久,各欢足。冰姿带露如新沐。想当年、夷齐二子,独清孤竹。千古英雄尘土尽,凛凛西山云木。总付与、一樽醽醁。学得汉宫娇姊妹,便承恩、贮向黄金屋。终不似,在空谷。兰花以其素淡、雅致、质朴的天然之美,崭露续生着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精微,其人文精神之象征,其自敛内蕴之审美观照,在人们的精神王国里撑起了一片蓝蓝的天,随着白云飘飘,山水欢笑,兰花,舒展它的花叶,承天地之灵气,沐日月之光华,缭绕氤氲,悠悠扬扬,在这个“王国”里散发着它的韵、它的魂……赵孟坚:(1199—1264)字子固,号彝斋居士。宋室宗亲,为宋太祖的十一世孙。能诗、善书法,工画水墨梅、兰、竹、石,尤精白描水仙,笔致细劲挺秀。其为人风雅博识,喜驾小舟泛游,满载其所挟雅玩之物,仅留一榻憩息,不时吟弄,废寝忘食。一次他得了姜白石所藏的定武本《兰亭》禊帖,泛舟夜行,忽风起,小舟漂荡,他手持禊帖,弃舟立浅水中,告人曰:“《兰亭》在此,余不足问!”再题卷首:“性命可轻,至宝是保!”农历二月的月花,当数兰花。在“梅、兰、竹、菊”四君子中,最早受先哲尊崇,树以为道德楷模的,就是兰花。《孔子家语》谓:“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俱
本文标题:赵孟坚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387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