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PPt
新世纪数学教材(1—6)编写组新世纪数学教材分析(一年级上册)本册教材的整体介绍编者的话–编者大朋友与读者小朋友的对话–四位卡通人物贯穿全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本册教材的整体介绍㈠教材的主要内容数与代数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9课时第二单元比较4课时第三单元加减法(一)17课时第八单元认识钟表2课时第七单元加减法(二)14课时结合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认识10以内的数。把读数、写数与数数活动紧密结合。重视培养学生兴趣与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数的认识包括哪些?数数(口手一致)认数(注意形相近的数字,如6和0;6和9)写数(笔顺正确,姿势端正,整齐匀称)数的大小顺序(顺数,倒数)渗透基数和序数(数量,次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赋予新内容建立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开始以2人一组比较好)培养学生积极参加小组活动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乐于与人合作第二单元比较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比较活动。经历比较的过程,体验比较的方法。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第七单元加减法(二)在具体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含义通过操作活动,掌握计算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保证基本计算技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计算和应用结合起来。提倡算法多样化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学习认识钟表。认识几时、几时半,几时刚过,快到几时。空间与图形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4课时第六单元认识物体2课时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第六单元认识物体对形体的认识顺序是:立体—平面—立体。通过游戏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统计与概率第四单元分类2课时第九单元统计2课时本单元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第四单元分类联系生活实际,经历分类过程。通过活动,体验分类方法。第九单元统计借助有趣、现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引导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实践活动1.结合具体内容设计的实践活动找两个和我同岁的人。找3个比我手大的人。小调查: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调查你们小组男生/女生人数,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试着做一做。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么分类的,并与同伴说一说。实践活动1.独立设置的实践活动大家来锻炼1课时迎新年1课时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一)整理与复习(二)总复习(二)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1.以数学活动为主线,二级标题为活动方式或情境呈现2.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对数的理解力3.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4.安排的小栏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学习良好的情感体验二、各单元内容介绍与教学建议(一)数与代数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准备课1~5各数的认识0的认识6~10各数的认识后续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上册10以内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加减法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内容建议课时数可爱的校园(数10以内的数)2快乐的家园(认10以内的数)玩具(5以内数的认识)5小猫钓鱼(0的认识)文具(6~10数的认识)机动21.在说一说的过程中,了解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让每个学生充分说一说情境图中的信息。在说的过程中要指导观察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能用数描述信息。1头大象2间教室到校园里走一走,说一说有什么、有多少。教学时应注意: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为下面学习10以内数做好准备。了解学生的能力,如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特别要关注未接受学前教育的儿童。密切联系实际,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案例片断与讨论案例片断1.寻找身体上的数师:1~10这几个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我们的身上就有许多,现在一起来找一找,说一说。⑴同桌学生之间互相观察,互相交流。⑵集体反馈交流。2.寻找教室里的数师:同学们在自己身体上找到了这么多数,真了不起!现在看看我们的教室,你们能发现哪些数?⑴学生独立观察,寻找各数。⑵学生之间互相交流。⑶集体交流。3.寻找“可爱的校园”中的数(1)学生独立观察(2)学生之间交流(3)集体交流从学生的身体上找数对学生认识数起到什么作用?——刚入学的学生对数数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我们要充分利用。——通过数身体上的数,我们也可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案例讨论2.结合生动有趣的生活情景,认识数的意义说一说图上的信息引导学生能用数说一说生活中的实物数量1个萝卜,1筐萝卜数还可以表示顺序或代号衣服上的数既可以说是表示小运动员之间的顺序也可以说是小运动员的一个代号(它代表某个人)3.在数一数、说一说、写一写中,认识1-5数数、读数、写数相结合,是本节课的特点数的书写应与实物和图像结合起来渗透序数的概念数数、读数、写数相结合要求写字姿势端正,笔顺正确,字体整齐、匀称渗透基数与序数教学认数1-5应注意: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认数;学校教育的开始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倾听、提问、书写等学习习惯;关注每个孩子,给每个孩子表现自己的机会,使孩子喜欢学习数学。4.在情境的变化中,认识“0”的意义指导学生利用情境图说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没有”用“0”来表示帮助学生拓展对“0”的认识丰富“0”的含义0不仅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与“基准”的含义。教学“认数0”应注意:“0”的含义比较抽象,要借助具体情境,和已学过的数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没有”用0来表示。“0”有丰富的含义,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0”。要认真指导“0”的写法,着重正确的笔顺,要写得圆滑,不要有棱角。实物和数字相对应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地数一数,然后再交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物品进行数数,丰富数数的材料。在逐步抽象中认识实物、图像符号与数字符号的关系。数的认识、笔顺、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学“认数6-10”应注意:数目逐渐增大,数数时更要注意口手一致。认数时要把实物与数字符号正确对应。“6”、“8”、“9”三个数字不容易写好,要注意指导。第二单元比较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比多少,比大小比高矮,比轻重后续相关的内容一年级上册20以内数大小比较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大小比较教学内容建议课时数动物乐园(比大小与比多少)3高矮(比高矮、比长短)轻重(比轻重)机动1在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中,初步体验数学的对应思想。能正确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能判断生活中具体物体之间的大小与多少。1.比多少:在活动过程中,初步体会——对应的思想在活动过程中,初步体会——对应的思想数直观的动物数量仅是本课时导入的基础,还可以用小圆片代表小熊或用相应的其它符号画一画、比一比帮助建立数的对应关系。注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同样多”的意思,如一样多、一个样、相等。2.在充分的感知中,会比较物体的高矮与长短充分利用情景图,引导学生直观比较高矮、长短。安排一些身边物体比高矮、比长短的活动让学生理解比较物体的方法开展一些间接比较的活动比高矮的方法组织学生开展比高矮的模拟活动,进行直观地观察与讨论。根据情境图(或模拟活动中的类似情况),组织讨论比较的方法。安排一些简单的间接比较物体高矮(或长短)的活动。3.在活动中,逐步体验物体的轻重利用生活经验,直接观察。让学生凭借着自己的经验说一说小动物之间的轻重关系。实践体验在有条件的情况,还可以多安排一些其它物品间的掂一掂。利用工具在掂一掂不能准确比较两个物体轻重时,使学生认识到需借助测量工具。教学时应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比较活动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活动的过程,而不单纯获得一个比较的结果。在比较过程中,要组织学生交流,倾听、反思等活动。案例片断与研讨案例片断第一阶段:看一看1.教师创设情景:同学们,你们喜欢到游乐园玩吗?小动物也很喜欢。(课件出示情景图。)瞧,都来了哪些小动物?他们在玩什么?你发现了什么问题?(通过引导,让学生指出小猴被翘得老高,小熊沉下去了。)2.思考:(1)小猴为什么会被翘得老高?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小猴轻,小熊重的结论)板书:轻重(2)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看出来的)3.小结:是的,有很多物体用眼睛看就可以看出谁轻谁重。(板书:)4.请同学们再看看游乐园中的其他小动物,说说谁比谁轻,谁比谁重。第二阶段:掂一掂。1.刚才我们是用看一看的方法比较小动物的轻重,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老师这里的两个盒子,猜一猜谁轻谁重?(大盒子是空的,小盒子里装有实物,如果学生认为大盒子重小盒子轻,教师暂不否定)2.指名学生上来用手“掂一掂”,看看谁的猜想是对的。(在“掂一掂”中得出大的盒子轻,小的盒子重的结论)3.小结:这样看来,有的物体只用眼睛是不能看出谁轻谁重的,而是要用手“掂一掂”才能知道。(板书:)4.学生时间:用手“掂一掂”的方法比比书本和文具盒谁轻谁重?第三阶段:称一称1.请同桌的两个学生掂一掂两人的文具盒,比一比谁的文具盒重。(预设两人意见不同)2.看来我们又遇到了问题,这两个文具盒差不多重,用“掂一掂”的方法又很难确定他们的轻重。那该怎么办呢?谁有好办法?(引导学生说出“称一称”的好办法。)3.老师这儿有一架小天平,谁想试一下?说说谁的文具盒重?你是怎么知道的?4.小组合作交流(每组一架小天平):先猜一猜你们带来的两种水果,什么水果轻?什么水果重?然后称一称猜的结果是否正确。5.小结:刚才我们是用哪些方法来比较物体轻重的?在什么情况下用“看一看”的方法?在什么情况下用“掂一掂”的方法?在什么情况下用“称一称”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有很多种方法,一眼就能看出轻重的物体,我们可以用“看一看”的方法,当不出来时,可以用手“掂一掂”的方法,掂不出时,可以用“称一称”的方法案例研讨1.比较物体轻重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学生“称”的方法,而要经历“看”-“掂”-“称”的过程?——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分别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轻重。——通过问题情景创设,让学生在解决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中,在对三种方法比较的基础上,深刻体会它们的适用条件和“看”与“掂”的局限性。2.在“掂一掂”中教师不是让学生直接掂,而是让学生先猜,这样设计有什么意义?——创设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产生疑问、激起求知欲望。帮助学生体会在判断物体轻重时,“观察”手段的局限性。同时也为后面探究“称”的方法起到铺垫作用。第三、七单元加减法(一)(二)本单元的主要内容10以内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后续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加减法第三单元加减法(一)教学内容建议课时数有几枝铅笔:5以内数的加法5有几辆车:渗透加法的交换律摘果子:5以内数的减法小猫吃鱼:得数是0的减法练习一猜数游戏:6、7的加减法5跳绳:8、9的加减法可爱的企鹅:应用练习二分苹果:10的加减6操场上:比多比少的应用乘车: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练习三机动1第七单元加减法(二)教学内容建议课时数捆小棒(20以内数的认识)1搭积木(2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6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有几棵树(8加几的进位加法)练习四买铅笔(十几减9、8的减法)6跳伞表演(十几减7~2的减法)练习五美丽的田园(综合应用)练习六机动1本单元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第七单元加减法(二)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保证基本计算技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1.在操作活动过程中,认识加法的含义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把两部分合起来就用加法计算。把操作活动抽象出加法算式。2.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通过情境图或实际操作,使学生体会到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用减法计算。把操作过程抽象出减法算式。3.通过操作活动,掌握计算方法通过“摆一摆”,让学生掌握加法计算的方法.“做一做”让学生理解划去四个圈就是取走4个。掌握减法的计算方法,另外两小题都是相对开放题目,每题都有几种填法.富有童趣情境教师根据这个题材,可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组织
本文标题: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404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