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数学第一册全册总备课一、本册教材与以往教材不同之处:本册教材以“情境+问题串”为基本呈现形式,力图实现课程内容的展开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和课程目标的达成过程四位一体,从而促进学生不断经历“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过程,获得与其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发展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本册教材以“情境+问题串”为基本呈现形式,为自然而然地展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提供基础环境和主要脉络。本册教材强化了“情境+问题串”的呈现形式,每一个单元每一个重要内容的呈现,都力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个或一组与课程内容有内在联系的特定情境出发,展开一组数学问题,引领师生进行数学学习,而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理解情境、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数学、发展数学、实现数学课程目标的过程。同时,这样一种稳定的、具有较强包容性的呈现形式,无疑也为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特点、学与教的要求、创造性开展数学活动提供了便利。2、在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下,更加重视学习目标的整体体现。(1)注重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对于基本活动经验,教材主要通过两种形式体现。第一:设计了专门的积累活动经验的课,在这些课中不以学习某个具体的经验、公式为目标,而是通过设计活动帮助学生积累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和数学思考的经验。第二:在一节课学习的“问题串“中,设计积累活动经验的活动和问题。对于基本数学思想,教材力求通过设计活动和问题,体现抽象、推理和模型思想。(2)注重体现“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过程。部分内容问题串的设计,体现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教材还设计了专门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活动,并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不同的设计要求。同时,在每学期期中的“整理与复习”中,专门设立了“我提出的问题”的栏目,鼓励学生整理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以及在回顾整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第一阶段,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可能是基于表面信息直接提出的;第二阶段,鼓励学生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3)注重在理解的基础上实现对重要数学概念的掌握和基本运算技能的形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教材采取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多角度理解、将知识和技能加以应用等形式。第四版教材基本改变了“依靠记忆理解概念”“依靠简单重复训练形成技能”的做法。(4)注重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新世纪教材的不懈追求。修订后的新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设计挑战性的问题、呈现方式的多样性、体现数学的价值,以及自始至终伴随学习全过程的4个典型人物各具特色的活动与对话等,以求达到不断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兴趣的目的。教材始终贯穿对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3、情境设计更加注重题材的多样与丰富教材一直关注设计有趣的、现实的、蕴涵数学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情境。同时,在情境的设计上,更加注重题材的多样与丰富,并使情境的素材来源尽可能广泛,富有文化内涵,强调处理好不同题材的平衡。第一阶段的情境主要来源于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校生活,教材的编写都力图寻求数学发展史的启示,发掘数学发展史的素材及其教育价值,努力在教材的情境设计和问题串的展开过程中,自然的运用数学史资源,有机的体现数学发生发展过程。4、重新梳理和设计练习题,提供数量、层次合理、形式多样的习题。第四版教材重新梳理和仔细推敲每一道练习题目,力求提供数量合适、层次合理、形式多样的习题。练习题的设计在层次上更加清晰合理,通常分为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和拓展练习三个层次。题量分配比例大致为6:3:1或7:2:1,题目的呈现顺序与正文内容顺序和问题串的顺序尽可能一致。。第四版教材的练习在保持前3版教材注重解决问题和联系拓展的优势基础上,在习题维度上有了进一步创新,每一个练习特别是每一个单元后独立练习必须呈现数学理解、技能巩固、解决问题、联系拓展等4个维度的练习设计,体现对学习内容不同方面的要求。尤其是在开发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理解的题目方面,本教材有了新的突破。5、遵循不同学生获得不同发展的理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一方面,教材通过设计拓展性问题和作业、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等体现教材的弹性和可选择性;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自始至终把“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面对同一个情境、同一句话语、同一个问题和同一个方法,在教材容量、题材版面、呈现方式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过程。二、教学的内容及目标:本册教材安排9个小单元,主要教学内容包括:1、数与代数: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2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数的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理解符号<,=,>的含义,20以内的数比较大小2、空间与图形: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的比较3、统计与概率:分类。4、数学好玩:第一部分:综合与实践第二部分:其他内容(数学游戏)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认识0~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2、初步了解十进制,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3、学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并能解决与此相关的应用问题。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4、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5、能说出个位和十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6、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7、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8、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9、在数学好玩中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做数学游戏。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2、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4、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的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5、通过2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加减法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曰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具有初步的应用意识。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6、在数学好玩中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做数学游戏。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2、在运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4、通过结合学生曰常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5、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吸引学生参与数学游戏,培养的数学兴趣。三、教学重点:1、认识0~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2、学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并能解决与此相关的应用问题。3、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4、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5、知道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6、会认读整时、半时。7、在数学好玩中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做数学游戏。四、教学难点:1、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2、初步了解十进制。3、能说出个位和十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4、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5、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6、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7、在运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8、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五、教学设计思路:1、运用“问题串”,为教与学导航。(1)目标导航:围绕学习目标设计“问题串”,以承载目标的学习任务引领学与教的过程,实现学习目标的合理分解与有效达成。(2)启学引思:“问题串”的设计注重问题的思考性、层次性和开放性,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和建构知识,为学生积淀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提供有效载体。(3)循学定教: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发展过程设计“问题串”,循“认知序”定“教学序”,以“问题串”理清教学的基本脉络,实现学生认知过程和教学过程的有机统一。(4)导学引教:“问题串”精心设计了围绕问题关键展开讨论或为学与教作提示的内容,启示学生的学,引导教师的教。1、关注学生的计算教学。(1)注重学生十进位置制的学习和后续学习(2)数感的培养:对数感的感受、感觉、感情。2、关注学生练习设计差异。(1)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运用教材中的层次性练习,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收获。(2)设计的练习,要力求让所有的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完成,而不会带来过大的压力,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3)在平时的布置中,可以安排必做题和选做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地进行选择。六、教学建议(措施):1、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学生刚刚入学,对一切都很陌生,教学是要注意根据孩子年龄特征,设计一些孩子感兴趣的环节,如游戏,故事,比赛等,注意从生活中找素材,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比如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大部分孩子已经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不能够把题意表述清楚,所以教学时重点就要放在培养孩子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把话说完整;提高孩子的计算速度上等。(2)在课堂上即有思考也有交流,着重以下四方面听(倾听)说(交谈)读(阅读)写(书写),以此培养学生的基本交流技能和描述能力。3、教学活动的目的性、针对性要强。(1)不为活动而活动,避免学生不假思索随意的回答。(2)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3)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4)直观认识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5)安排“应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6)创造一切条件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曰常生活的密切关系。4、课上安排一些必要的练习环节(1)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理解的差异性。(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3)教师个别辅导学生的机会。5、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1)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2)重视学生初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6.教学方法要体现开放性、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阅读---书写---说完整话---有序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七、教学时间安排:2013—2014学年度一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周次日期内容19.3—9.7预备课:可爱的校园:1节;快乐的家园:2节;玩具:2节;小猫钓鱼:1节;练习:1节;29.10—9.14文具:2节快乐的午餐:1节;动物乐园:1节;练习;1节检测:1节39.17-9.21二单元比较:4节练习:1节检测1节49.24-9.28第三单元加与减(一):5节练习:1节59.29-9.30第三单元加与减(一):2节610.8-10.1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5节练习:1节710.15-10.19加与减(一)5节练习:1节810.22-10.26整理与复习;4节第四单元分类:1节练习:1节910.29-11.2分类:3节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2节练习;1节1011.5—11。9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3节第六单元认识图形:2节练习:1节1111.12-11.16第六单元
本文标题: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408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