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事师五十颂马鸣菩萨造颂毗卢遮那阿贝迦那伽罗仁波切译讲成就具德金刚萨垛佛位因上师足莲之前如理能恭敬事师之法诸多无垢续经说今此总摄其义当以敬心听于赐胜灌金刚师尽其十方世界境所住一切如来尊悉皆三时作礼敬最胜恭敬三时中以鲜花等饰坛城合掌敬献上师尊于师足前头顶礼若师居家或戒晚为除世间讥谤等师前放置经函竟威仪致心礼师尊叠铺坐垫起身迎成办诸事以亲近具禁行者皆当行礼及下事悉非应上师与诸弟子众不察同成毁誓故最初勇士阿舍梨摄授弟子当观察具慧弟子见上师易怒粗鲁无悲心不摄贪欲极骄矜喜炫耀等不当依坚毅调柔具智慧正直无欺住安忍精通咒续配置法具足慈悲博经论圆满通达十真如纯熟布置坛城事善巧宣说密咒义极其清净根调寂若于如是怙主前成其弟子反轻毁过等轻毁三世佛因此恒受大苦痛于阿舍黎诽谤兴必生传染恼害病魔障瘟疫毒病等彼大痴人即命终王魔烈火毒蛇等水及空行盗匪众魔障邪引杀死讫彼有情堕地狱中故于舍黎上师心任何时皆不扰乱倘因愚痴轻犯者必当堕入那落迦所说此诸无间等一切堪怖地狱境是诸轻辱舍黎者必当堕落住其中故而当以大勤勇于金刚师大智境乃至大善无骄矜永不造作轻辱行于上师尊具恭敬适意资具作供奉是则瘟疫恼害等熄灭已讫永不生于己具誓阿舍黎献以难施子妻等以及所依之性命况诸变动受用品云何俱胝劫波中无量数劫亦难证然则于诸勤勇者今生即令大觉成恒常守护誓句等恒于如来作供奉恒常供养上师尊师与一切诸佛同若欲获得无尽境少许己所适意品乃至极其殊别者彼等悉供上师尊若常供养上师尊即与供诸善逝同供则圆满福资粮由彼殊胜悉地成故弟子当具悲心以及施戒忍德等阿舍黎与金刚持不作异体观察也畏惧如同毁塔罪师身影亦不践踏鞋及坐垫乘骑等悉不践踏何须说大慧当以欢喜心精进听受师教令若因己力不堪能于上师前俱白陈悉地善趣安乐等获得皆由上师尊是故当以大精进不违上师诸教令于上师物如己命师所喜者如师同待师眷属如亲朋如是恒常记于心坐于床座师前行或将发髻束于顶置足垫上叉腰等乃至摸搓皆非应若上师尊起立等卧及安坐悉非应恒于如是诸所作悉皆圆满作奉行唾弃口水涕吐等于坐垫上将腿伸踱步口中作争论于上师前皆非应摩擦肢体舞蹈等歌及音乐皆不应口中夹杂诸言论师能闻处皆不应从座起身作礼敬具足威仪安坐等夜行渡水险道中奉命可于师前行于阿舍黎能见处具慧不应晃摆身倚靠柱等悉非应不应抚弄指节等为师濯足洗浴身拂拭以及揉摸等事先应当作礼敬之后亦应随宜行若欲称呼上师名名后应加尊前等为令他人生恭敬当说殊别敬名称师前请受教诫等当说如教而奉行双手合掌不散乱上师所教皆善听2若逢笑及咳喘等以手将口作遮隐所作诸事完毕已以柔和语禀师尊师前安坐当调顺衣等装束极严整两膝着地手合掌愿乐欲闻作三请所作一切敬事行应当了无我慢心知惭敬畏善守护当如初嫁新妇同一切妩媚等所行于导师前悉非应此外一切类似者自作省察皆当摈开光坛城护摩供摄授弟子讲法等如若上师在彼处未得开许不应行开眼等事所得品悉皆奉献上师尊上师收取供养竟所余随意作受用上师弟子非弟子师前弟子非弟子一切敬事与起身顶礼等事皆当摈任于舍黎献何供或师赐予何物品具慧应当先顶礼以己双手作接承能于正念不忘失一切所行皆能勤如若道友越戒行以和悦心劝令禁病而恭敬事师行又或未得开许等即便造作遮止事具善念者罪不生于此何须多言论上师所喜尽当行师所不喜断除竟此等皆当作勤勇一切悉地成由师金刚持之所亲云知已当以一切供令上师尊生欢欣意乐清净弟子众于三宝作皈依竟此随顺于上师者赐予仪轨令修诵复次赐予密咒等令之转成法器竟根本堕罪一十四皆令读诵记于心如是随学上师弟子众行此无咎无余利益生吾今所积无边诸善业籍此愿众速疾大觉成2002\07\296\20迦那伽罗译于云城(第一部分、说事师颂的起因)现在我们讲的是《事师五十颂》当中的一个支分。关于《事师五十颂》,咱们以前就已经说过,这是由马鸣菩萨根据佛经及过去许多的大善知识们的论典,将其中所讲依止、承事上师的诸种内义,集合起来而著成的。《事师五十颂》,顾名思义,就是如何依止上师,在上师面前如何行为的一个准则。它虽然是只集成了五十个颂词,但是所包含的内容却是所有的善知识们的言教之中的精华。需要强调的是,这里边所讲的各种承事上师的行为,大家首先要对它产生正信。所谓的正信是什么呢?就是不能把它当成一种腐败的行为、当成是某一些上师束缚自己的弟子、或者某些领导者为了束缚被领导的人群而造就的一种条条框框,不是这样的。这不是特权。因为我们在学习密法前行的时候就已经说过:“暇满人身难得,善知识难遇”等等的教言,我们来到这个世上的时候,都是因为各种的因果和业力。经书上、古代的祖师们也都这样地说:“因为两种力量所以才来到这个世上的,第一种就是神通力和愿力,第二种就是靠业力。”业力是我们三界六道众生所共同具有的,而佛是靠愿力来这个世上来利益众生的。我们是因为业力而来。那么我们依靠何种因缘觉悟我们来到这个世间是因为自己的业力?又是以什么样的因缘,使自己即便是遇到了佛法,又不能够超越无明和我执,不能够把握和证悟呢?这就是因为我们自己无明和执著的障碍太重的缘故。因为无明和执着,我们不能听闻到佛法,或者即便是听到了,但是没有善知识,尤其是没有上师的加持和引导,我们不能获得佛法的利益,不能生起出离轮回的功德。所以经论上说:“在没有上师这个名字之前,连佛的名号都不会听到。”一切的诸佛都是因为依止善知识才得以成佛的。往昔释迦牟尼佛依止燃灯佛而初发3菩提心,十方诸佛也都有自己的上师。有的经书中这么说:“文殊师利童子是一切诸佛之母,一切诸佛都依靠文殊菩萨而生起的殊胜菩提心。”因此,发菩提心都需要依靠善知识,更何况趣向究竟的解脱?!菩提心有胜义和世俗两种。就世俗菩提心而言,尚且需要善知识来指引,否则,我们的自私或者我执、我慢,以这样的心是不可能去利益别人的,还发什么菩提心?连利他心都是很难生起的;更不要说胜义菩提心了。正因为善知识对我们有如此广大的利益和功德,所以需要依止善知识。善知识有两种---胜义的善知识和世俗的善知识。世俗当中的善知识是一些比较有学识,有一些修行,而且或者是自己在一些经书中或者通过依止其他的善知识得到了正确的见解的,能够把我们引向了善的一方、解脱的一方的,这种就称为是世间的善知识。而真正胜义的善知识指的是已经获得了圣果的善知识,也就是我们汉地经常所说,一定要是见了性的,或者是证悟了的,获得了成就的善知识。如果是获得了成就的善知识,因为他们是所有的善知识当中最为殊胜的善知识,所以我们把他们称为“无上的导师”,也就是我们的“金刚上师”。“金刚”是表示不会被任何的事和物破坏了的究竟的智慧,所以叫“金刚”。“上”是无上的含义,“师”就是善知识,引导者的意思。我们在这部讲义里所说善知识呢,主要侧重在密法中已经获得胜果的善知识。依止这种获得胜果的善知识,能使自己即身之中获得更多的解脱的把握,甚至能够于即身之中成就无上菩提,因此,依止善知识是密法当中最主要的修行。这种善知识所说的口诀,不同于知识和一般的经验,因为,一般知识和经验,大家即便不依止善知识,自己通过慢慢地琢磨也可以学得到,也能够领会。而真正善知识他所传递给我们的呢,是一种最终的智慧,而这种智慧也许是言语道断的,也就是超越了言语所能表达的范围的、不可依分别心思维而得的,不是你依普通的学习所能学来的。因为真正的佛法的修证,它有几种不同的规则,比如说闻思所得的智慧,是你自己可以看的可以想的;还有修所得智,你通过修行可以得到智慧;还有一种叫“无师自然智”,是你内心本来具有的智慧。如果你不依止善知识,这种智慧是难以显发的,单凭自己做一些肤浅的闻思,是不可能获得更广大的利益的。因此,善知识在我们的修行中具有主导的地位。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善知识的重要性。就比如说学富五车、广通一切五明的大班智达那若巴。那若巴曾经是印度那烂陀寺中北门的大班智达,佛教的小乘和所有的外道来找大乘辩论的时候,基本上是由那若巴来摧服的,那若巴他自己本人的学识、智慧、威仪、禅定各个方面都是不可思议的。即便如此,可是有一天,有一个空行母拿着密宗的本续(密宗的经典)让他看的时候,他没看明白。他说:“所有的文字我都是了解的。”就没有再进一步多说了。后来这个空行母说:“好个那若巴,我本来是有心来点化你,可你是如此的傲慢。因为这个缘故,我不会告诉你谁真正能够帮助你。”那若巴马上就生起惭愧心,他马上说:“请空行母指示我这样的善知识在哪里!”后来这个空行母就说:“在这个世间,懂得此本续的人,只有我哥哥。”那若巴问:“那你哥哥是谁呢?”“我哥哥就是帝洛巴。”说完之后空行母就像一阵风一样地消失了。于是那若巴因为惭愧心的缘故,他把自己的班智达印封在房顶上,趁着夜黑的时候拿着三衣和钵就跑掉了。他到处去找,到处向人打听有没有一个叫“帝洛巴”的成就4者。他这样十二年当中四处去寻求,找遍了全印。终于在一个地方找到了一个人,问他有没有一个叫“大成就者帝洛巴”的,人们就笑了笑说:“‘大成就者帝洛巴’没有听说过,这儿倒有一个‘乞丐疯子帝洛巴’,他在那个地方,你去看。“他去到那里,就见到有一个乞丐在垃圾堆里躺着,他正吃着鱼,和狗呆在一起,然后抠鼻子、抓虱子,还把虱子扔到嘴里吃,特别的肮脏污秽,看上去他是特别下贱的那种人。可是那若巴看到他的时候呢,心中就生起了他比一切诸佛降生都更加稀有的信心,于是他以一个比丘、大班智达的身相,一步一顶礼地磕着大头来到了帝洛巴的面前,然后向他顶礼说:“善知识,请摄受我!”帝洛巴说:“你是疯子?你一个比丘为什么不好好地当,向我一个乞丐顶礼做什么?”他说:“善知识,我知道你是精通法义的一个圣者,请指示我如何在此生当中成就圆满菩提的法行。”帝洛巴说:“我本来就是个乞丐,就是个叫花子,人们把我当疯子看,结果你这个僧人比我还疯。”然后,他就跑了,那若巴一直在他后面紧追不舍。帝洛巴来到一座山上的时候(据说这座山有九层楼那么高),就站那儿不走了,那若巴毕恭毕敬地侍立在旁边。帝洛巴说:“如果有人想依止我学习一生成佛的法要,他除非有这样的勇气——他敢于把自己的生命供养给上师,他敢从这上头跳下去,这就是当我弟子的标志。”那若巴一看四处并无旁人,这话当然对自己说的了。他就毫不犹豫跳下去摔死了。帝洛巴从上面下来之后,念经加持,弹指之倾使他马上又苏醒过来,身体好像已经摔碎了一样,疼得要命。帝洛巴问他说:“你疼吗?”他说:“唉呀,就像死了一样。”帝洛巴说:“你本来就已经死了。”后来就这样让他大死了十二次,半死不活了十二次,这样总共合起来二十四个苦行,二十四个苦行据说是在二十四年中完成的。就这样这么长时间一直折磨他。到最后一个苦行,帝洛巴使他苏醒之后,帝洛巴把他领到了恒河边上,用手指着天空说:“善男子,请看虚空。”然后那若巴抬头看虚空的时候,帝洛巴摇了摇头说:“孩子呀,你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后来说出了非常著名的大手印的言教:“譬如以手指虚空,然于虚空无所见。”这样的词句,使那若巴恍然顿悟。因为这样的缘故,他把帝洛巴所有的证德、功德全部在自续中如实如量地生起。从此之后就成为一个自在的瑜伽士。对于那若巴的许多事迹,我们了解的是很少的,可是在马尔巴传记中你们可以看的到,在那若巴圆寂了六个月之后,马尔巴带了很多黄金到尼泊尔去寻找他的时候,依然在一个尸林中见到了他。所以说真正的善知识的教言是什么样的呢?善知识并不意味着说,他就肯定会依照经论,照本宣科,或者他非得是威仪济济。善知识的法行是不可思议的。《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里边讲善知识的法行也是非常之多,比如说有模仿外道行为的,有杀生行为的,有饮血行为的,有修行双运的,各种各样的,不一定就是什么样的法行,只要是对众生有利益,他任何的法行都是可以的。善知识的内心是完全地浸入到了佛的智慧境界当中的,因为如此,所以这个善知识代表所有法的源泉。所以呢,依止善知识的时候,关键你要能遇到真正成就的善知识,并且能具足威仪地、如理如法地依止善知识,果然能如此,必然能得到究竟的成就。因为依止善知识是如此重要的缘故,《事师五十颂》就是专门地围绕着如何地亲近善知识、如何建立对善知识的信心来说的。当然自己建立信心是自己的事,如果信心具有,善知识可以在任何一个时候,以任何简单的方法,或者是看上去令你费解的方法令你顿悟。就像一个怪医一样,你有病的时候,他不一定要给你下药
本文标题:事 师 五 十 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412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