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一语文期末复习练习三下载_doc可编辑
1高一语文期末复习练习三姓名班级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禅.院/禅.让累.计/连篇累.牍押解./浑身解.数B.隽.秀/隽.永拾.遗/拾.级而上菲薄./日薄.西山C.搪塞./塞.车屏.风/屏.气凝神泄露./藏头露.尾D.粘.连/粘.液晕.车/月晕.而风扛.枪/力能扛.鼎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以前的CBA赛场上,八一队一直与广东队平分秋色....,如今由于自身的原因,只能让广东队独霸国内篮坛。B.2008年1月,南方许多地区出现了罕见的雪灾,雪灾过后,不少抗雪救灾的动人场面变成了人们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C.季羡林老先生为了填补国内东方学研究的空白,不顾年老体弱,苦心孤诣....,令人感动。D.龙川岛像一张舒展着的荷叶漂浮在浩如烟海....的千岛湖上,岛上又有30多个小湖,湖水明净,映着日光,犹如闪烁在荷叶上的水珠一样。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飞人刘翔自从为救助华南师范大学患白血病的在读研究生发出呼吁之后,社会各界反应相当积极,纷纷踊跃捐款帮助这位患病的学生。B.无论是提高艺术表现力,还是判断艺术的优劣高下,都不靠行政命令,而要靠艰苦的艺术实践,靠平等的争鸣。C.具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苏绣,以其图案秀丽、色彩典雅,线条明快、绣工精细的特色闻名于世,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备受青睐的手工艺品。D.面对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老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细细品读,让学生设身处地领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生动形象、丰富情感,从而得出性的陶冶。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恪.守贿赂.洛.阳纸贵束之高阁.B.弹劾.核.心骇.人听闻言简意赅.C.桔.梗拮.据佶.屈聱牙诘.责问难D.渎.职尺牍.买椟.还珠穷兵黩.武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我们深邃的民间里,几乎每一分钟都有些许民间文艺和非物质义化遗产在崩坏和消逝,抢救与保护它们,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事。B.近日,在报纸上看到,有中学生在作文里写道:“秋天了,人们在地里忙着采油菜花。”我们的年轻人对大自然无知,已经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C.与丰富的文物遗迹相比,京杭大运河沿线已经完成了数量可观的重建、复建或者仿古的商业性项目,希望依托运河遗产招商引资的项目更多,破坏性建设屡见不鲜....。2D.城市全景实景地图的功能十分神奇。你可以通过移动鼠标实现360度的旋转,任意选择前后左右等不同方向,设身处地....作一番虚拟游览。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走出当前人口剧增、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困境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出路。B.现代阅读理论认为,作品是一个开放结构,只是一种意义的可能性,读者的参与才意味着意义的生成及作品的最终完成。C.有一部分家长自己省吃俭片,供孩子吃喝玩乐。正是因为这种过分的溺爱,才造成很多学生缺乏自制力、生活上互相攀比、奢侈浪赞的后果。D.新《劳动合同法》规定:凡符合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左右或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等条件后,用人单位应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二、古诗鉴赏(10分)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北极②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③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④。【注】①玉垒:山名,在今四川茂汝。②北极:即北极星,喻指唐王朝。③西山寇盗:指吐蕃。④梁父吟:诸葛亮遇到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⑴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5分)⑵尾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三、文言文阅读洪迈字景卢,皓季子也。幼读书日数千言,一过目辄不忘,博极载籍,虽稗官虞初,释老傍行,靡不涉猎。绍兴十五年始中第,授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入为敕令所删定官。皓忤秦桧投闲,桧憾未已,御史汪勃论迈知其父不靖之谋,遂出添差教授福州。乾道六年,除知赣州,起学宫,造浮梁,士民安之。郡兵素骄,小不如欲则跋扈,郡岁遣千人戍九江,是岁,或怵以至则留不复返,众遂反戈。民讹言相警,百姓汹惧。迈不为动,但遣一校婉说之,俾归营,众皆听,垂橐而入,徐诘什五长两人,械送浔阳,斩于市。辛卯岁饥,赣适中熟,迈移粟济.邻郡。僚属有谏止者,迈笑曰:“秦、越瘠肥,臣子义耶?”寻知建宁府。富民有睚眦杀人衷.刃篡狱者,久拒捕,迈正其罪,黥流岭外。十一年,知婺州,婺军素无律,春给衣,欲以缗易.帛,吏不可,则群呼啸聚于郡将之治,郡3将惴恐,姑息如其欲。迈至,众狃前事,至以飞语榜谯门。迈以计逮捕四十有八人,置之理,党众相嗾,哄拥迈轿,迈曰:“彼罪人也,汝等何预?”众逡巡散去。迈戮首恶二人,枭之市,余黥挞有差,莫敢哗者。事闻,上语辅臣曰:“不谓书生能临事达权.。”特迁敷文阁待制。绍熙改元,进焕章阁学士、知绍兴府。过阙奏事,言新政宜以十渐为戒。上曰:“浙东民困于和市,卿往,为朕正之。”迈再拜曰:“誓尽力。”迈至郡,核实诡户四万八千三百有奇,所减绢以匹计者,略如其数。明年,再上章告老,进龙图阁学士。寻以端明殿学士致仕。(节选自《宋史·洪迈列传》,有黝改。)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迈移粟济.邻郡济:帮助。B.富民有睚眦杀人衷.刃篡狱者衷:内心。C.欲以缗易.帛易:交换。D.不谓书生能临事达权.权:变通。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洪迈执法严明的一组是()①起学宫,造浮梁,士民安之②徐诘什五长两人,械送浔阳,斩于市③迈正其罪,黥流岭外①迈戮首恶二人,枭之市,余黥挞有差⑤过阙奏事,言新政宜以十渐为戒⑥核实诡户四万八千三百有奇,所减绢以匹计者,略如其数A.①②⑤B.③⑤⑥C.②③④D.①③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洪迈小时候,博览群书,过目不忘,后入朝为官;因其父得罪秦桧,秦桧怨恨不已,御史王勃判定洪迈知情不报,又把洪迈贬到福州。B.乾道六年,在赣州任职,郡兵因害怕去戍守九江会被留下而回不来,就聚众闹事。洪迈临乱不慌,查出了两个领头的人,把他们斩首于浔阳。C.任婺州知州时,因婺州军不守军纪、无理取闹、恶意诽谤,洪迈设计逮捕了四十多人,把他们绳之以法,深得皇帝赏识。D.洪迈任绍兴知府时,到朝廷上奏事情,皇上委派他到浙东解决和市问题,他核对查实欺诈瞒骗的四万八千三百多户,但未能圆满完成任务。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本上节选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郡兵素骄,小不如欲则跋扈。(2)彼罪人也,汝等何预?4四、现代文阅读失群的红叶柯灵该有两个多月了,那时霜华初降,梧桐还未落净。一个孩子到我房里,手里握着一束红叶,临走时送了我两片,还告诉我这是从龙山上师范学校的后园里采来的。我欣然,把红叶托在手心,细细地鉴赏。这是一种枫类植物。叶子像玲珑的手掌,分成七瓣,纤细的叶茎,匀称的脉络,叶缘有整齐的锯齿,精致得像最细致的工笔画。颜色似殷似赭,红得惹人怜爱。我把玩许久,珍重地放在书桌上的白瓷小盘里,聊当案头清供。过不了几天,红叶褪了色,不经意地萎谢了。我怅然,这么美的东西,不想生命这样短促,真的是“世间好物不坚牢,琉璃易破彩云散”。我若有所失,心里虚飘飘地没有着落。于是我爬上龙山,跑到师范学校后园。园在半山,视野宽旷,园里百卉零落,秋意沁人。在山坡高处,找到了那棵红树,只见它独立擎天,满树离离,喷朱喧赤,似要烧起漫山的野火,在满眼萧索中,特别引人注目。但树根四周,也飘落了不少叶子。我徘徊树下,流连忘返,最后拾了许多落叶回来,仔细地夹在书本里。三天以后,我翻书检点,叶子还是枯了,失去了光泽,但不曾皱缩,比那白瓷盘里憔悴支离的一双好得多。我忽发遐想,试图以人力挽回自然,找来水彩颜料,在失色的红叶上涂抹了一层浓浓的胭脂,乍一看去,居然红艳如生,能够以假乱真了。我索性妄想巧夺天工,在玻璃窗上贴上淡青透明的绸纹纸,再把落叶参差错落地粘在纸上,构成一幅当窗迎风纷披的幻境。我怡然,坐在窗前,不觉一时莞尔自得。从此窗上的红叶,成了我朝夕相亲的伴侣。每天清晨,醒来撩开帐子,只见晨光熹微,这些红叶的剪影,就会投入我惺忪的双眼,向我道早安。有时深夜凄清,从外面奔波回来,满屋静悄无声,却有那晕黄的灯光,把红叶的素影投射窗外,似对我含笑相迎,我亲切地进了屋,如倦鸟归林,打叠起浮浪的心情,怡然上床寻梦。而今风雪连天,早到了凛冽的严冬。有一天黄昏,我兀坐窗前,面对伴我岑寂的红叶,忽然想起那后园的红树,便信步走去,作即兴的拜访。谁知那如火如荼、盛极一时的树冠,已经凋零殆尽,只剩得空枝灌濯,横斜地对着沉闷的寒空。树根四周,都是萎黄的枯草,落叶已片影无存。只是近处有一堆雪白的寒灰,其中留着残红点点,是些未烬的碎叶。想是园丁把落叶扫到一处,点把火烧了,好待来年化作春泥,给那峥嵘的老红树添点肥料。回到屋里,依然在窗前兀坐,对着窗上的红叶,我怅然。如果红叶有知,听到同伴的消息,想到自己的遭遇,它们对我是抱怨,还是感激?它们既从土里来,自应回到土里去,它们偶然的失群,装饰了我这陋室的小窗,该是它们的不幸,至少是委屈。——我终于感到歉然。12.根据文意,指出“失群的红叶”“打叠起浮浪的心情”中“失群”“浮浪”的含义。(4分)13.本文围绕“红叶”,抒写了作者多种情感。请对这些情感及产生的缘由作分点解说。(5分)14.文中多处描写红叶,生动可感。以第5段为例,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加以赏析。(3分)15.作者借“失群的红叶”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对红叶“偶然的失群,装饰了我这陋室的小窗”这一境遇,你有什么看法?请作简述。(6分)5高一语文期末复习练习三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C(A“禅院/禅让”chán/shàn,“累计/连篇累犊”中的“累”均读lěi,“押解/浑身解数”jiè/xiè;B“隽秀/隽永”jùn/juàn,“拾遗/拾级而上”shí/shè,“菲薄/日薄西山”中的“薄”均读bó;C“搪塞/塞车”sè/sāi,“屏风/屏气凝神”píng/bǐng,“泄露/藏头露尾”lòu/lù;D“粘连/粘液”zhān/nián,“晕车/月晕而风”中的“晕”均读yùn,“扛枪/力能扛鼎”káng/gāng)2.D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用“浩如烟海”形容千岛湖,使用对象错了。(A平分秋色:比喻竞争双方不分上下,符合语境。B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在心,永远不忘,符合语境。C苦心孤诣:指刻苦钻研,在学问或技艺等方面达到了他人达不到的境地,符合语境。)3.B(A主语混乱,前后不一致;应把“自从”放到“飞人刘翔”之前去;C语序不当,可将“备受“放到“新老顾客”之前;D搭配不当,“描绘的生动形象、丰富情感”中“丰富情感”不能用“描绘”)4.D(A,读音分别为ké/lù/luò/gé;B,读音分别为hé/hé/hài/gāi;C,读音分别为jié/jié/jí/jié;D,都读dú。5.D(“设身处地”指“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不合语境,应为“身临其境”)6.B(A,搭配不当,应删去“和未来发展”。C,“过分的”与“溺爱”语义重复,属成分赘余;与“造成”相搭配的宾语中心语没有。D,“满”与“左右”矛盾,应删去“左右”。)7、⑴颔联写阔大悠远的自然景象,颈联写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2分)寄寓古今世事沧桑变幻、祈望国运久远的感慨。(3分)⑵用典(借古讽今)。(1分)①暗讽君王重用奸邪,昏聩误国;(2分)②表达自己空怀济世之心却报国无门的抑郁与自遣之情。(2分)8、B衷怀揣9、C10、D“但未能圆满完成任务”文中没有依据11、(1)郡兵素来骄,横稍不如意就蛮横强暴(2)他们是罪人,你们为什么要参与?12.“失群”:被人为加工后的红叶与被烧成白灰化作春泥做肥料的红叶境遇不同;“浮浪”:散乱、飘荡、放纵、无约束。(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13.①孩子送我两片红叶而欣然;②红叶褪色萎谢而怅然;③把红叶加工构成当窗迎风纷披的幻境而怡然;④知道红叶同伴的消息,对着窗上红叶而怅然;⑤想到自己用
本文标题:高一语文期末复习练习三下载_doc可编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417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