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寡人之于国也》课堂实录下载_doc可编辑
《寡人之于国也》课堂实录,3703字执教者:肖培东时间:2008年12月2日地点:浙江省苍南县宜山高中一、导入。师、这堂课的题目是什么?生:寡人之于国也。师:是否有熟悉之感?生:没有。师:初中没有学过吗?那么是否有一个成语熟悉?什么意思?生:以五十步笑百步。错误的性质一样,程度不同而已。师:同学们课前应该预习过文章,请说说看,文章是讲谁与谁的故事?生:孟子与梁惠王。师:关于孟子,你们有多少了解?生: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我在初中还学过他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的思想。师:他倡导民本思想。生:孟子名轲,字子舆生:孟子的中心思想是仁义。师:你的“孟子”加书名号了吗?生:是指《孟子》一书。生:孟子大约生于,死于。师:“大约”你从何处得知?生:文章下面的注解。师:很不错,读文章,看注解,真是一个好方法。师:将孟子,不得不提到谁?生:孔子。孔子是圣人,孟子是“亚圣”。师:你看,大家齐心协力,就把关于作者的许多信息都给理了出来。孟子,继孔子后的儒家大师,他主张仁政,接下来请同学们放声自由朗读,找找文中哪个段落及具体语句体现了孟子的“仁”。二、生自由放声读。三、研习课文。师:声音低下去了,大家应该都有答案了。文中具体表现其仁政思想的段落是什么,有哪些具体的语句?生:第四段。师:具体从哪个句子开始?生:“不违农时”师:到哪里为止?生:最后。师:是吗?建议你把你找出来的内容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她朗读的句读及相关字词。该生读。师:你自己评价一下自己的朗读。生:很多地方读不顺,读断了。师:哪些地方?生:?因为不理解。师:旁边的那位同学说说看。生:“鸡豚狗彘之畜”中的“畜”他读chù,应该读xù。师:这里这个字是什么意思?生:畜养。师:是一个动词,所以要读xù,名词读chù。生:“胜”要读shēng,他读shèng师:对,在古文中有古字异读现象,这个读音,现已没有,统读为shèng了。生:“衣”要读yì,是动词,解释为穿。师:名词作动词还有一个字?生:“王”,读wàng.称王的意思。师:除了拼音之外,还有那个句子他读得特别难受?生没答。师:还是让这位同学自己发现?生:我读的都不好。师:还是老师来告诉你们。大家齐读“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师:怎么读出来这种无憾?生读。师范读。理解词义。师:“丧“是名词的为动用法,“为……办丧事”。“生”与“死”在这里是什么词?生:名词。师:此句译为“供养活人,为死人办丧事”。同学们再来齐读这句话?。生读。师:还太快,再缓慢一点,“是”后要稍微停顿一下。生再次齐读。师:还有一句读破“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你们来齐读一遍。生读。师:“然而”与现在的“然而”意思不同,“然”解释为(生:这样),因而读时可以有个分开的语气,“然/而”,“未之有也”什么句式?对,是宾语前置。你们再来齐读一遍。师:大家把这一段再其读一遍。(师本人也参与读,且声情并茂)师:这部分具体展现了孟子仁政的那两个阶段?生:王道之始。师:文中有“不王者,未之有也”,我们可以把这一阶段说成“王道之——”?加一个字。生:王道之成。师:很好,孟子的思想在当时极具进步性,即使在今天,我们当代社会依然有很多政策、主张都有着孟子思想的影子。请同学们说说看,用现代的理念诠释孟子的思想,可以边读边讨论,要用文中的原句来帮助解说问题。生:“不违农时……”,符合现在的可持续发展的道理。师::“以时”的“以”什么意思?生:按照。生:符合现在新农村政策。师:你还未说透。要结合文句。生再说,尊重自然规律,认清自然等。生:移民。河东凶……师:你跑题了,加速超前了。生:保护环境,“不违农时……”。师:只有认识自然、尊重自然,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还有哪些光辉?生:义务教育,物质丰富后要追求精神丰厚。师:具体在哪里?生:“谨庠序之教,……”。师:谨,谨慎从事。养民,解决了温饱,仓廪实而知荣辱,在百姓“衣帛”、“食肉”解决“温饱”的基础上施以教化,今天的普九教育的实施与孟子的这一主张有相合之处,还有什么?生:科教兴国。师:还有呢?生:三农政策。(师:为发展农业)师:要发展农业,农民首先要有什么?生:田地。“五亩……”更注重对自然的利用,突出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产业结构……师:由此可见,孟子的政治主张至今影响深刻,我们也学会了从现实生活中去找寻古人理想的影子。一位了不起的大师,了不起,就要好好读他的文章。生再齐读此段。师:如果说孟子的语言,我们只读出他的仁政思想我觉得还不够,换个角度想想,你还可以从中读出什么?请以“从这段话里,我读出了---------”这样的表述,再来谈谈。生:治国。师:这也是仁政主张。生:不知道。师:为什么不知道?因为你还没有深入文本。生:梁惠王政策不正确,没有做到仁政爱民。师:也就是说你读出了统治者的残暴。能说说从哪些语句读出吗?生:五亩……,孟子鲜明地主张分田土,说明当时统治者对百姓生存不关心。师:对。五亩之宅”相当于现在的一亩二分多,八口之家的“百亩”,人均也只有两亩多,在人口稀少,物产极低的战国时期,这点土地是非常少的。如果连如许少的土地也没有,那百姓的生活如何延续?生:我读出了孟子的渴望。五亩……师:渴望,也就是孟子的人文关怀。如果孟子走在田间关怀慰问百姓叫关怀苍生,那么孟子在国君前适时以百姓生存为理阐述治国方略,就更是为百姓分忧了。生:我读出了当时农民的生活。他们是不愿意违农时,都是统治者胡乱要求?师:很锐利的发现,农忙时节征调百姓,都是为了?生:打战。师:从侧面思考,同学们读出了当时老百姓的生活现状。这就有了很好的阅读能力。此文段中内涵极为丰富,在阅读中更要多加揣测。师:细微处见真情,孟子关怀天下苍生之心跃然纸上。而做为统治者的梁惠王又是怎么做的。刚才那位超前的同学请你来答。请读出原话。生读。师:“凶,河,然”都是什么意思?生答。师:用文中的话回答,“然”代什么?生答。师:可以看出,发生饥荒灾难,梁惠王也采取了些许政策。移民到安全富裕之地,给百姓粮食不好吗?你如何评论他的做法?生:他这样做不能解决问题的根本,治标不治本。师:王平常都在干吗?生:打仗。“王好战”。师:是啊,好战,穷兵黩武,只在某阶段某一特定时局中,给百姓一点小恩小惠,治标不治本。何况移民的艰难,只会对百姓造成更多更大的伤害。王却认为自己?生;“尽心”。师:焉而已,语气词的作用分析,朗读。孟子却用一个成语来评价他的所为——生:以五十步笑百步。师:孟子还用一段评述告诉他如此做法的荒谬性。请齐读“狗彘食人食……”生读。师:由此可看出,雪中送炭,扶危济困,是一时之人文关怀,而为百姓谋求土地,谋求正常生产秩序,谋求百姓的“庠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关怀。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出孟子思想的光辉,要真正感受,我们还要从朗读中得以震撼。请你们两位推荐同学读。女生读:不违农时……王道之始。男生读:五亩……未之有也。师:你们两位自己交流所读的部分,语气该怎样?生:分条陈述,语气有力,速度应有所缓慢。生:说话态度要缓和,刚中带柔。生:因为对象是王,不能过于指责,否则会被杀,但是要劝告王,还是要一针见血。师:要保持激情、气势是吗?与我心有戚戚焉。有人评论:“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请你总结一下,本文是如何体现这种文气的?生:用了很多排比句,整句。师:整齐的排偶句式,音节铿锵,气势充沛。所以读也要鼓足气势。生读“不违农时……”师:这段排比句中,老师把“也”去掉,用“……,则……”的句式怎么样?朗读。生:句中“也”,体现了一种轻快的语气,坚定有力。师:所以文言语气词的分层运用也很有用。后面的“矣”,表现孟子在讲话的时候,是怎样的情态?生:充满对百姓美好生活的想象。师:想象美好的图景。再来读读。师:“衣帛矣”三个字还要再拉长,带上陶醉的情感再读一遍。生读。师:劝说要有激情,但是光有激情还不够,面对大王,还要讲究一些说话艺术。生:用了比喻,设了陷阱。师:对,文中“王好战,请以战喻……”一起读。生读。师:如果我们把最后一段评述“狗彘……”放在这里,取代“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行不行?为什么?生:不行。?生:这样的话,太直接,太严厉了,很危险。生:“以五十步笑百步”是孟子有意设置的一个圈套,诱使梁惠王不自觉地钻进去,从而以子之矛攻之盾。教师引导学生两段文字比较阅读,指导朗读的语气。孟子已有答案,即:梁惠王好战残民与邻国之君一样,但隐而不说,故先设喻,此段应读得从容不迫。“则何如”句已给对方答案,却故意征询对方意见,故轻读。最后一段语气比较复杂,“狗彘”句读出说话人的义愤;“野有”句语气应严厉,“人死”句读出强烈的讽刺意味。最后劝惠王反躬自省,弃战而施仁政,语气缓和。师:大师的高明既在于思想的光辉耀眼高明,又在于语言艺术的炉火纯青。有人说过:“没有大师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有了大师却不懂得珍惜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课余还请大家多多找些文章,读读孟子,读读大师。寡人之于国也》教学实录执教者:武岭中学毛旭霞整理者:奉化二中司徒佳娜执教班级:奉化二中高一(4)班铃声响起——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同学们,我们初中时应该学过这位大家的文章,他的很多名言为我们所熟悉。比如“得道者多助……”生齐声:失道者寡助师:还有呢?(提示)“天时不如地利……”生齐声:地利不如人和师:这位大家我们应该知道是谁。生齐声:孟子师: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位为民、为国,以天下为己任的大家——孟子。让我们进入今天要学的课文《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是梁惠王和孟子的一场对话,这场对话围绕什么问题来展开呢?孟子对此又是如何一一来解答的。请同学们朗读1——3段。生读1——3段师:同学们读得非常好,很整齐。前三段主要围绕一个什么话题而展开的?课文中的一句话能说出来吗?生齐答: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师:它针对的主要就是百姓的问题。关于百姓的加多,加少。这里要注意一个重点词,哪一个?生齐声:加师:(板书:加)什么意思?生齐声:更师:邻国的百姓不更少,我的百姓不更多。他对于这一问题产生了疑惑。为什么会有这种疑惑呢?(提示)因为他觉得……生齐声:尽心了师:对,非常尽心。“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着重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他特别得用心?(PPT:尽心民不加多民不加少)生齐答: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师:很好,这是梁惠王采取的一个具体措施。这里的凶是什么意思?(板书:凶)生齐答:饥荒师:河内闹饥荒的时候,他把自己的老百姓移到了河东。把粮食移到了河内。河东闹饥荒的时候也是如此。梁惠王采取了这样一个移民移粟的办法,他觉得自己非常用心了。这非常用心着重体现在哪里?(PPT:移民移粟)生齐答: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师:对,这用得是……生齐声:比较师:对,和邻国比较。“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这里的察是什么意思?(板书:察)生齐声:察看。师:对,观察,察看。察看邻国的治国策略,不如我用心啊。他采用了移民移粟的方法,又和邻国作了比较,根本不如我。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会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邻国的百姓不加少,我的百姓不加多。(PPT:无如寡人之用心)师:对于梁惠王提出的问题,孟子是怎样来回答的?(提示:熟话说伴君如伴虎,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用了什么方法?)生齐声:比喻。师:打了一个比方,用什么来打比方?生齐声:战师:对,作战。(板书:设喻)“王好战,请以战喻。”他知道梁惠王比较喜欢战争,就用这个来打比方。“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请一位同学来翻译这句话。生1:咚咚地击鼓,兵器互相交接,丢弃了盔甲和兵器逃跑了,有的人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师:这里的“鼓”和“走”大家应该注意,分别是什么意思?生齐声:击鼓逃跑师:“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怎么翻译生齐声:凭借跑了五十步而去耻笑那些跑了一百步的人,怎么样呢?师:好。这里孟子同样抛出了一个问题还给梁惠王。梁惠王怎么回答?生齐声:不可师:对,“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这句怎么翻译?生1:不可以,只是没有跑一百步罢了
本文标题:《寡人之于国也》课堂实录下载_doc可编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42318 .html